- 年份
- 2024(2956)
- 2023(4381)
- 2022(3749)
- 2021(3564)
- 2020(3028)
- 2019(6734)
- 2018(6427)
- 2017(12510)
- 2016(7089)
- 2015(7394)
- 2014(7509)
- 2013(7362)
- 2012(7030)
- 2011(6541)
- 2010(6629)
- 2009(6041)
- 2008(6267)
- 2007(5532)
- 2006(4975)
- 2005(4384)
- 学科
- 济(27071)
- 经济(27036)
- 业(16514)
- 管理(15964)
- 方法(13108)
- 企(12888)
- 企业(12888)
- 数学(10163)
- 数学方法(9991)
- 学(9353)
- 农(7207)
- 财(6269)
- 业经(5922)
- 中国(5788)
- 理论(5787)
- 地方(5648)
- 农业(5309)
- 制(4771)
- 融(4486)
- 金融(4485)
- 银(4322)
- 银行(4303)
- 务(4178)
- 财务(4172)
- 财务管理(4163)
- 行(4147)
- 贸(4144)
- 贸易(4144)
- 企业财务(4054)
- 易(3959)
- 机构
- 大学(106475)
- 学院(106341)
- 研究(40251)
- 济(36604)
- 管理(36217)
- 经济(35764)
- 理学(31412)
- 理学院(30874)
- 管理学(30061)
- 管理学院(29843)
- 科学(28787)
- 中国(27785)
- 农(22805)
- 京(22565)
- 所(22070)
- 研究所(20655)
- 财(18083)
- 农业(18000)
- 业大(17613)
- 范(17353)
- 师范(17084)
- 中心(16989)
- 江(16314)
- 财经(14920)
- 院(14559)
- 师范大学(14047)
- 北京(14007)
- 经(13564)
- 州(13457)
- 省(12511)
- 基金
- 项目(74381)
- 科学(58292)
- 基金(55011)
- 家(50655)
- 国家(50280)
- 研究(48720)
- 科学基金(41599)
- 社会(30864)
- 基金项目(29607)
- 省(29344)
- 社会科(29293)
- 社会科学(29281)
- 自然(29176)
- 自然科(28493)
- 自然科学(28479)
- 自然科学基金(27998)
- 划(25478)
- 资助(23556)
- 教育(22331)
- 重点(17541)
- 编号(17199)
- 发(16368)
- 部(15999)
- 计划(15571)
- 科研(15011)
- 创(14885)
- 成果(14141)
- 创新(14011)
- 性(13642)
- 科技(13392)
共检索到149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静 陈永俊 宋普庆 钟指挥 林龙山
根据2008年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09年2月(冬季)、5月(春季)在东山湾开展4个航次的游泳动物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东山湾游泳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区系组成、相对资源密度和物种多样性等。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鉴定游泳动物166种,分隶于21目73科116属,其中鱼类种类最多,有115种,蟹类次之,24种,再次虾类16种,头足类8种,其它类3种;鱼类适温性以热带和亚热带暖水性种为主;渔获物优势种(IRI>100)有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中颌棱鳀(Thryssa mystax)、日本单鳍电鳐(Narkejaponica)等9种,均为经济种,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建生 姜亚洲 金艳
根据1991—2011年间3个代表年冬季长江口渔场的调查数据,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的年代际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1—2011年,游泳动物种类数总体表现为升高的趋势,其中鱼类的增加幅度较小,甲壳类和头足类的增加幅度较大。以重量和尾数为代表的资源密度指数均表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平均体重先呈现急剧下降然后继续小幅下降的趋势。1991年优势种类数为7种,2001年为9种,2011年为7种,后2个年份和1991年相比,优势种发生了较大的更替。细点圆趾蟹(Ovalipes punctatus)和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为3个年份的共同优势种。游泳动物的站位平均种类数呈现持续升高趋势,而站位平均丰富度指数、多样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1991和2001年、1991和2011年之间的平均相异性较高,均超过60%,而2001和2011年之间的平均相异性较低,为36.05%;引起群落差异的主要种类数呈增加的趋势,生态类群也逐渐扩大。游泳动物长度谱呈现逐渐变窄的趋势,主要是由于群落中的生物种类演替、小型鱼类数量增多和大型鱼类的群体年龄结构降低等原因造成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建生 姜亚洲 金艳
根据1991—2011年间3个代表年冬季长江口渔场的调查数据,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的年代际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1—2011年,游泳动物种类数总体表现为升高的趋势,其中鱼类的增加幅度较小,甲壳类和头足类的增加幅度较大。以重量和尾数为代表的资源密度指数均表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平均体重先呈现急剧下降然后继续小幅下降的趋势。1991年优势种类数为7种,2001年为9种,2011年为7种,后2个年份和1991年相比,优势种发生了较大的更替。细点圆趾蟹(Ovalipes punctatus)和龙头鱼(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沈公铭 黄经献 黄瑛 赵炳然 罗建波 冯庚菲 穆希岩 雷云雷 李绪兴 李应仁
根据20102011年莱州湾渔业水域春季、夏季和秋季共6个航次的调查资料,调查分析了该水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计算分析了游泳动物群落特征的年度和季节变化,包括相对重要性指数(IRI)、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J)、鱼类群落季节更替指数(AI)、迁移指数(MI);并利用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评价游泳群落受干扰程度,利用扫海面积法估算游泳动物资源密度。结果表明,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99种,其中鱼类55种,甲壳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高雪 李凡 吕振波 徐炳庆 张良成
根据2016—2017年4个季度烟威海域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烟威海域4个季节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121种,其中鱼类79种,甲壳类36种(虾类20种,蟹类16种),头足类6种。优势种为鳀(Engraulis japonicas)、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黄鮟鱇(Lophius litulon)、日本褐虾(Crangon hakodatei)。游泳动物种类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的变化范围为2.50~2.9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62~1.79,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55~0.59。根据聚类分析结果,烟威海域游泳动物群落可以划分为3组:组1(深水组)、组2(浅水组)、组3(低生物量组)。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组间季节差异明显(P
关键词:
烟威海域 群落结构 游泳动物 生物多样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许永久 俞存根 张平 邓小艳 张喆 沈海琪
杭州湾—舟山近海是许多经济鱼类的传统产卵地和栖息地,环境因子对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非常显著。本研究根据2016年春季在杭州湾—舟山近海的80个站位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鱼类及大型甲壳类群落数量和平均个体大小的空间分布,并根据典范对应分析法(CCA)研究了鱼类及大型甲壳类主要类群的特征(丰度和个体大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游泳动物可分为5大类群(六丝钝尾虾虎鱼、底层鱼、中上层鱼、虾、蟹),每种类群的丰度平均分别为546、213、83、316和15个/h,平均个体大小分别为0.29、2.19、4.96、0.36和6.66 g/个。根据各类群的丰度、底温、底盐及表层浑浊度,将整个海域分为杭州湾内和舟山近海水域,绝大部分类群的丰度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而绝大部分类群的个体大小没有区域差异性。受到浑浊度、外海水团交汇的影响,绝大部分类群主要聚集在舟山近海的高生产力水域。CCA分析表明,2个轴的环境因子能解释丰度总变异的25%,而仅能解释个体大小总变异的11.7%,说明环境因子对于鱼类及甲壳类的类群的数量空间分布具有较大影响,而对于个体大小的分布影响较小。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沈新强 袁骐
根据2007~2009年每年8~10月在杭州湾海域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后的跟踪调查资料,采用群落结构测度公式、群落的季节更替指数和迁移指数,探讨杭州湾增殖放流海域游泳动物的群落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杭州湾增殖放流海域共出现游泳动物54种,其中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脊尾白虾(Exopalalaem o carinicauda)和葛氏长臂虾(Palaem on gravieri)为各次调查共有优势种。放流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游泳动物群落在8~9月处于相对稳定,10月处于不稳定状态。2008年放流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稳定性比2007年和2009年同期明...
关键词:
杭州湾 增殖放流 游泳动物 群落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英华 孙家宝 刘海良 张夫道 孙龙 金森
2002年5—9月,采用大型改良干漏斗和手拣法对天然次生针叶林(A)、天然次生混交林(B)、人工针叶林(C)、人工混交林(D)进行调查,共获得干生土壤动物30045只(未鉴定个体24只),隶属3门10纲21目3亚目56科,其中土层(0~15cm)7631只,隶属3门10纲21目3亚目41科,森林凋落物层22390只,隶属3门10纲21目3亚目50科。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群落类群数在4种林型中均表现为D>A>B>C。土壤动物个体和类群数在同一林型垂直分布现象明显,个体数一般表现为0~5cm最多,10~15cm最少,类群均随着土壤剖面层次的加深而递减。多样性指数(H′)最大值和最小值因群落、月份不同...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群落 多样性 帽儿山 黑龙江省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董鹏 张海波 叶仙森 徐韧 周进
2012年4月、7月、9月和12月对象山港海域11个大面站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研究,采用优势度(Y)、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种类组成,用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和多维排序尺度(MDS)分析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以及采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法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污染扰动的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软体动物中的半褶织纹螺(Nassarius semiplicatus)成为最主要的优势种,4季均可成为优势群体;Shannon-Weaver多样性...
关键词:
象山港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超男 水柏年 水玉跃 求锦津 张苗苗 田嘉琦 聂振林 田阔
基于2013年春季(5月)在温州瓯飞滩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通过种间相遇机率(PIE)、方差比率法(VR)、卡方检验(χ2)、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点相关系数(Φ)、Ochiai指数、功能群划分和营养级构成等方法,对主要游泳动物群落物种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总体种间相遇机率为0.65,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与其他种相遇机率最高(0.244),而凤鲚(Coilia mystus)最低(0.001)。种对为六丝钝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春草 水玉跃 覃胡林 冀萌萌 胡成业 李良 水柏年
基于2014年秋季和2015年春季七星列岛海域的底拖网渔获物进行分析,研究七星列岛海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生态位和群落结构特征,得出游泳动物共80种,隶属于3纲14目42科62属,其中鱼类52种,虾类13种,蟹类10种,头足类5种。秋季优势种有6种,春季有4种,共有种为三疣梭子蟹。两季物种多样性指数(H')、(D)、(J')均为中等水平。生态位数值较大的物种秋季有六指马鲅(10.51)、哈氏仿对虾(9.47)、海鳗(8.84)等,春季有火枪乌贼(8.93)、口虾蛄(8.51)、带鱼(7.9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金显仕
根据1986、1998和2000年春季对山东半岛南部水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渔业资源、优势种及多样性的年间变化,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渔业资源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类更替加快,优势度下降,多样性增加,从而使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演替加快。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生 凌建忠 程家骅
利用2009年秋季在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调查的数据,研究了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暴发对游泳动物种类组成、资源密度、多样性和生物个体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海蜇暴发海域游泳动物总种类数为58种,其中鱼类、甲壳类、头足类种类数分别为38、11、9种;沙海蜇非暴发海域游泳动物总种类数为65种,其中鱼类、甲壳类、头足类种类数分别为43、16、6种。其它各项多样性指数也均表现为暴发海域低于非暴发海域。沙海蜇暴发海域的游泳动物重量CPUE、尾数CPUE和平均体重分别为155.13 kg·h-1、3 733 ind·h-1和41.56 g;非暴发海域的游泳动物重量CPUE、尾数CPUE和平...
关键词:
沙海蜇 暴发 游泳动物群落 影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鲁峰 李秀启
利用Primer数据统计软件对2012年11月、2013年2月、2013年5月和2013年8月东山湾海域浮游动物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浮游动物明显分为了湾外群落、漳江群落、河口群落和湾内群落,不同浮游动物群落在种类丰度组成、种类季节变化和多样性季节变化上存在一定差异性。漳江群落受冲淡水影响最大,在种类组成上主要为异体住囊虫、红住囊虫、小拟哲水蚤和右突歪水蚤;河口群落处于半咸水区域,以太平洋纺锤水蚤为主;湾内群落以太平洋纺锤水蚤、针刺拟哲水蚤和中华哲水蚤为主;湾外群落的肥胖箭虫、亚强次真哲水蚤和针刺
关键词:
东山湾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晶 谢志才 陈静 张君倩 舒少武 张堂林 胡炜
为了对转基因(CAgcGH)鲤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于2004~2006年在梁子湖畔的人工隔离湖泊开展了转基因鲤对其主要饵料生物——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投放转基因鲤1 a后,底栖动物物种组成、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底栖动物总物种数从65种下降为36种;总密度从497.3 ind/m2下降到370.7 ind/m2;总生物量(湿重)从77.136 g/m2上升到97.558 g/m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总物种数、寡毛类、毛翅目和摇蚊科物种数有显著降低。寡毛类、毛翅目和腹足类密度有显著下降。毛翅目生物量有显著下降。幽蚊(Chaoborussp.)和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