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40)
- 2023(6354)
- 2022(5411)
- 2021(4984)
- 2020(4079)
- 2019(9311)
- 2018(9183)
- 2017(17575)
- 2016(9462)
- 2015(10551)
- 2014(11049)
- 2013(10711)
- 2012(10018)
- 2011(9063)
- 2010(9163)
- 2009(8114)
- 2008(8356)
- 2007(7651)
- 2006(6518)
- 2005(5908)
- 学科
- 济(40834)
- 经济(40797)
- 业(25467)
- 管理(24744)
- 企(21215)
- 企业(21215)
- 贸(18268)
- 贸易(18259)
- 易(17715)
- 方法(16574)
- 数学(13265)
- 数学方法(13134)
- 农(10572)
- 业经(10457)
- 地方(10287)
- 财(9551)
- 产业(9543)
- 中国(9377)
- 学(7777)
- 理论(7713)
- 制(7650)
- 技术(7310)
- 出(6818)
- 务(6634)
- 财务(6621)
- 财务管理(6598)
- 农业(6526)
- 关系(6499)
- 企业财务(6157)
- 银(6054)
- 机构
- 学院(137435)
- 大学(133138)
- 济(59338)
- 经济(58151)
- 管理(47954)
- 研究(45457)
- 理学(40873)
- 理学院(40409)
- 管理学(39721)
- 管理学院(39464)
- 中国(33004)
- 京(27213)
- 科学(26879)
- 财(26424)
- 所(23169)
- 江(21950)
- 农(21881)
- 财经(21040)
- 研究所(20719)
- 中心(20457)
- 经(18853)
- 业大(18842)
- 经济学(18772)
- 州(18059)
- 范(17531)
- 师范(17344)
- 经济学院(17189)
- 农业(16992)
- 北京(16806)
- 院(16748)
- 基金
- 项目(87177)
- 科学(67325)
- 研究(65758)
- 基金(60907)
- 家(52739)
- 国家(52317)
- 科学基金(44048)
- 社会(40828)
- 社会科(38897)
- 社会科学(38889)
- 省(35796)
- 基金项目(31822)
- 教育(29951)
- 划(28770)
- 自然(27125)
- 编号(27123)
- 自然科(26461)
- 自然科学(26455)
- 自然科学基金(26015)
- 资助(25269)
- 成果(21881)
- 发(20411)
- 重点(19862)
- 课题(19352)
- 性(18888)
- 部(18799)
- 创(18793)
- 创新(17543)
- 国家社会(16816)
- 发展(16792)
共检索到208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义圣 王春丽
随着福建和东盟产业转移及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双方产业同构性日益显现,传统的产业间贸易开始向产业内贸易过渡。在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背景下,福建和东盟要实现“合作共赢”,进一步发展产业内贸易就成为双方区域合作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福建东盟 产业内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戴枫 耿利敏 孙文远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额正逐渐扩大。然而,中国与东盟贸易扩大是来源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还是产业内贸易,值得我们研究。本文通过大量的实证数据,揭示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模式正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分析了其动因,并对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产业内贸易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蓝庆新 郑云溪
产业内贸易是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趋势。作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自贸区,中国-东盟区域产业内贸易发展必然带动成员国贸易结构调整,夯实经贸交流基础。目前,双边贸易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水平发展较低;在产业内贸易发展过程中,垂直异质型贸易发展较快,且呈现上升趋势,需要进一步采取改善措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范巧娟 李淑贞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在2001—2010年大体上得到了稳步的增长,且其在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逐年增加,由2001年的11%增长到2010的16%,东盟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随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不断发展,同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本文运用格鲁贝尔-洛伊德(G-L)指数和布吕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对2001—2010年中国和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而且贸易增量主要由产业间贸易引起,但产业内贸易水平在保持平稳中有所上升。最后,通过对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珊妮 林文维
本文对中国与东盟2001—2011年农产品双边贸易进行了分析,测算了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探讨了影响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为主,收入差异和市场规模差异是影响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重要因素,而经济自由化程度差异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在警惕关税同盟的贸易转移效应的同时,应调整农业结构,形成规模经济,依靠高新技术提高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农产品产业内贸易 垂直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志雄 王新哲
中国与东盟矿物产品贸易表现出产业间贸易特征,有向产业内贸易发展的趋势。双边产业内贸易是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产业规模差异、经济开放度差异,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与东盟矿业产品贸易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制定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一是加强政治互信,发挥政府在经济合作中的主导作用;二是加强对东盟国家矿业的投资,以产业投资促贸易发展;三是正确处理竞争,更大程度发挥互补;四是加强自主研发,提高产品利用率。
关键词:
矿物产品 产业内贸易 影响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史智宇
本文运用格鲁贝尔和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大量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间贸易逐步从传统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其动因,并分析了影响我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因素与制约因素,本文最后对发展我国产业内贸易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丽 黄原
本文以中国与东盟五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的产业内贸易为研究对象,运用产业内贸易G-L指数,实证分析了1998-2007年中国与东盟五国产业内贸易的整体水平,结构特征及趋势,进而提出了发展中国与东盟五国产业内贸易的建议。
关键词:
中国-东盟五国 产业内贸易 G-L指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重 胡彦
中国与东盟同属于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彼此的经贸关系日益紧密,为进一步发展双边的经贸关系,应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着手,解决好如下问题:(1)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优势互补;(2)培育市场规模,打破各国的地方保护主义;(3)企业应实施产品差异化和“走出去”战略,并重视对东盟国家的投资。
关键词:
中国与东盟 产业内贸易 影响因素 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娟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法,运用统计数据和历史资料,重点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产业内贸易的整体水平和结构,以及对彼此贸易的贡献率,揭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逐步从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其动因,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产业内贸易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莹 李二青
根据2003—2013年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的数据,在分析中国-东盟高技术产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计算GL指数和MIIT指数从静态与动态角度对双边各类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析,并基于GHM方法对水平与垂直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随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东盟 高技术产品 产业内贸易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韦苏倢 李立民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中国西南部地区因其与东盟的地理毗邻优势,而与东盟的贸易发展潜力巨大,双边的产业内贸易增长也较快,产业内贸易体现了贸易带来的动态利益。本文借助现有统计数据,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双边贸易总量的变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以及双边产业内贸易与人均GDP的相关性,从而揭示中国西南部地区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以期为我国西南部地区的产业贸易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莹 李二青
根据2003—2013年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的数据,在分析中国-东盟高技术产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计算GL指数和MIIT指数从静态与动态角度对双边各类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析,并基于GHM方法对水平与垂直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随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东盟 高技术产品 产业内贸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丹萍 江奕
本文对中国与东盟在2003~2012年的农产品双边贸易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一些产业内贸易指数工具的测算(如G-L指数、Brti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Thom&Mc Dowell垂直型和水平型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探讨了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整体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但总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增量主要是垂直型的产业内贸易拉动的。同时,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对农产品贸易提出了取长补短、深化农产品加工、加强与外界交流合作等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三兴
本文利用联合国SITC(REV.04)标准和2009年的数据,对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分析表明: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等与中国产业内贸易程度较高,其他东盟成员国与中国的G-L指数较小。Probit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出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因行业不同而不同,并不具一致性。如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东盟与中国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但对制造业无明显影响。而教育支出则显著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间规模最大的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7)行业内贸易,但对其他行业影响不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