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66)
- 2023(5775)
- 2022(4961)
- 2021(4579)
- 2020(3931)
- 2019(8583)
- 2018(8647)
- 2017(15146)
- 2016(8803)
- 2015(10295)
- 2014(10235)
- 2013(9618)
- 2012(8908)
- 2011(8134)
- 2010(8268)
- 2009(7967)
- 2008(7744)
- 2007(7136)
- 2006(6388)
- 2005(5995)
- 学科
- 管理(29373)
- 济(26873)
- 经济(26800)
- 业(23638)
- 企(20952)
- 企业(20952)
- 制(11511)
- 财(11104)
- 方法(9568)
- 中国(9036)
- 体(8107)
- 数学(7958)
- 数学方法(7828)
- 业经(7497)
- 农(7463)
- 体制(6883)
- 务(6831)
- 财务(6790)
- 财务管理(6772)
- 教育(6610)
- 企业财务(6439)
- 理论(6436)
- 学(6078)
- 银(5885)
- 银行(5872)
- 融(5619)
- 金融(5617)
- 行(5588)
- 环境(5437)
- 划(5313)
- 机构
- 大学(127956)
- 学院(121743)
- 济(45254)
- 经济(44093)
- 管理(42410)
- 研究(41874)
- 理学(35783)
- 理学院(35323)
- 管理学(34440)
- 管理学院(34211)
- 中国(31115)
- 京(27071)
- 科学(25515)
- 财(25416)
- 江(20718)
- 所(20677)
- 农(19769)
- 中心(19277)
- 州(19171)
- 财经(19155)
- 业大(18559)
- 研究所(18404)
- 范(17216)
- 经(17206)
- 北京(17152)
- 师范(16920)
- 院(15843)
- 农业(15173)
- 经济学(14272)
- 财经大学(14189)
- 基金
- 项目(80784)
- 科学(62997)
- 研究(59868)
- 基金(57242)
- 家(49676)
- 国家(49247)
- 科学基金(42123)
- 社会(37084)
- 社会科(34969)
- 社会科学(34961)
- 省(32741)
- 教育(30230)
- 基金项目(30044)
- 划(27262)
- 自然(27204)
- 自然科(26564)
- 自然科学(26553)
- 自然科学基金(26073)
- 编号(23629)
- 资助(23328)
- 成果(21478)
- 制(20416)
- 重点(18679)
- 课题(18612)
- 大学(18466)
- 部(18158)
- 创(17125)
- 发(16180)
- 创新(15933)
- 教育部(15849)
共检索到197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2018年获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项目特色活性炭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测试虚拟仿真实验室跨学科综合型、研究型实验的典型代表。项目由科研获奖项目转化而来,实施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人机交互、虚实结合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使学生熟悉活性炭陶瓷复合材料的成型、制备、表征、测试等相关原理及操作,使学生受到全方位、系统性、综合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学生进行新型材料工艺控制、改进、革新、新产品研究和技术开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1.掌握活性炭陶瓷复合材料的成型、制备流程和工艺参数确定;
关键词:
陶瓷复合材料 活性炭 仿真实验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艳霞 顾轶卓 李敏 王绍凯 张佐光
该实验集成科研积累的材料性能数据开发形成数据库,设计并构建材料工艺性分析和复合材料成型固化过程虚拟仿真平台,学生可快速分析树脂体系的固化特性、设计和评价工艺制度、探究制件结构因素对工艺制度和工艺窗口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技术的该虚拟仿真实验,避免了常规实验中设备、原材料、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可开展多因素、多条件下的虚拟实验,增大了变量的选择、设计和分析范围,激发了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知识实践和知识扩展以及创新能力提升具有很好作用。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固化工艺 虚拟仿真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周晓燕 农春仕 张海洋
以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目标,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木质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制造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以胶合板产品生产为例,从生产过程的实际问题出发,设计了融合产品结构设计、工艺优化和质量综合评估等实践技能于一体的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通过采用情境浸入式、任务驱动式和激励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做中学”和“反思中学”的过程中,自主架构知识体系,并实现了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迁移,达到了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拓展创新思维的目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蔚虹 喻云水 洪宏 贾春华 邹栋英
在呋喃树脂中加入不同质量百分数的纳米γ-Fe_2O_3,然后与毛竹竹粉混合、压制成型、高温烧结制备出纳米α-Fe/木陶瓷复合材料。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纳米α-Fe/木陶瓷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与成分分布与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抗弯强度与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复合材料中存在的主要晶体相有石墨、α-Fe与Fe_3C;(2)纳米α-Fe颗粒多数呈球形分散于木陶瓷基体中,当γ-Fe_2O_3添加量大于15%时,生成的α-Fe粒子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团聚;(3)纳米α-Fe/木陶瓷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随烧结温度的提高而增大,随纳米γ-Fe_2O_3添加量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抗弯强度最大值为13.31 MPa;(4)纳米α-Fe/木陶瓷复合材料的导电性随烧结温度的提高而增大,随纳米γ-Fe_2O_3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文标 李文珠 章卫钢 涂志龙
以竹炭粉、陶土为主要原料,经混合、成型、干燥和煅烧等工艺制得竹炭陶土复合材料(以下称竹炭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仪、拉曼光谱测试仪(Raman)、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比表面积测试仪等仪器,对竹炭陶的微晶构造、孔隙结构、吸附和红外辐射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竹炭微粒镶嵌在陶土基体中,保留原有以中孔为主的孔隙结构和类石墨化晶体结构,获得的竹炭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中孔为主的孔隙结构,能有效地吸附甲醛、苯等有害气体。加入一定量的竹炭能提高竹炭陶的远红外发射率,其红外发射率均高于陶土和竹炭,结合红外吸收光谱谱图分析,竹炭陶具有高红外发射率的本质在于具有倍频...
关键词:
竹炭粉 陶土 复合材料 性能表征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和光 游才印 田娜 杨慧娟 冯卓宏 王哲哲
该文聚焦电磁屏蔽材料和纳米材料的热点研究方向,设计了泡沫炭材料与银纳米颗粒(Ag NP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磁屏蔽性能分析综合实验。该实验通过直接炭化三聚氰胺泡沫及水热还原原位生长法制备了Ag NPs/泡沫炭复合材料。通过测量AgNPs/泡沫炭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参数,优化了电磁屏蔽效能。实验通过材料合成、物性表征、理论参数测试、性能应用等四个环节,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宋学志 胡洋洋 王小风 孟玉兰
设计了可用于半导体式气体传感器的CeO_2/ZnO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气敏性能做了研究实验。首先将预先制备的CeO_2纳米粒子包裹于ZIF-8立方体,再进一步煅烧制备CeO_2/ZnO复合材料。然后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产物的物相组成与形貌进行表征,并对不同气体的气敏性质进行研究。该实验能够使学生了解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工艺以及气体检测原理和测试方法,培养安全责任意识,锻炼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贠冰 孙建林 熊小涛 毛璟红
通过材料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建设实践,发现取得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成果,首先要充分反映学科的要求及特点,科学规划建设内容;其次要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把优质实验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再次要坚持虚实结合的原则,提升实验教学效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也是材料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创建开放的共建共享信息平台、与高新技术企业紧密合作广泛推广应用等,都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的有效方法。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曹静 于岩 李凌云 王晨
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建设材料分析方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充分利用其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等特点,为学生提供反复学习、多次练习、接近真实的操作体验。在虚拟实验项目的设计中,合理设计交互操作动作,嵌入多样化数据及夸张的动画效果,科学设置评价方式及实验要求,并采用"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使材料分析方法实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做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
材料分析方法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郑超 宋立彬 王新洪 栾贻国 赵国群
针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山东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立了模具虚拟装配和模具虚拟制造两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学生能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完成实验预习、实验学习、实验练习、实验考核、实验报告等教学内容,教师能够进行实验教务管理。采用虚拟仿真实验室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学生有更多有效时间参与实验过程。实行"虚拟仿真实验+真实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克服真实实验教学中的诸多局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任丹
与木材、竹材等实体天然材料相比,木塑复合材料(WPC)的耐候性能相对优异,但在温度和湿度较高的地区,WPC的老化现象也非常严重。WPC耐候性能的优劣对其广泛应用起着重要作用。竹塑复合材料(BPC)以竹材碎料为增强相或填料,是WPC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BPC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抗氧化剂的组合、配比及含量对BPC抗热氧老化及其他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喷雾施加技术将稳定的TiO_2溶胶负载到竹粉或者聚丙烯(PP)表面,重点研究施加工艺和纳米TiO_2添加量对BPC氙灯加速老化和自然老化性能的影响。作为对比试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查瑶 饶俊 关莹 张利萍 高慧
【目的】探讨竹叶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备竹叶基复合材料的可行性,以提高竹叶的附加值,实现竹叶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方法】以经乙醇提取后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叶为原料,HDPE为增强基体,添加适量助剂,采用热压成型与注塑成型2种工艺制备竹叶/HDPE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仪(TGA)进行结构与性能的表征,探究不同成型工艺下不同竹叶质量分数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结果】热分析结果表明:2种工艺制备的竹叶/HDPE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均随着竹叶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竹叶质量分数增加,注塑成型竹叶/HDPE复合材料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抗拉模量逐渐增大;弯曲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竹叶质量分数为40%时,热压成型和注塑成型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均达到最大,分别为28.72和30.20 MPa。随竹叶质量分数增加,2种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弯曲模量逐渐增大,最大值分别为1 564.92和1 696.15 MPa;冲击强度逐渐减小。【结论】相比而言,热压成型竹叶/HDPE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更加稳定,是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的、环境友好的新型材料。图7表2参22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耐根 刘洪波 何月德 杨丽 简志敏
采用银盐和经氢氟酸处理的高纯度晶体硅粉反应的方法在晶体硅表面沉积银,制备了Si/Ag复合材料,用XRD、TEM、HRTEM确定了这种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和结构,发现银是以晶体的形式沉积在晶体硅表面,绝大部分银晶体粒子的大小在30 nm以下,EDAX分析得出复合材料表面不同位置Si与Ag质量比有比较大的差别。首次提出了将这种Si/Ag复合材料用酚醛树脂或沥青树脂包覆,经裂解得到Si/Ag/无定性C复合核壳结构材料,作为锂离子负极材料的设想。
关键词:
硅/银复合材料 Si-H键 结构表征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鹏 聂天明 邓黎丹 陈嵘
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沉淀-水热法制备了CuO/CeO_2复合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EDX)、N2吸附-脱附测试(BET)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沉淀-水热法制备的CuO/CeO_2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结晶性,而浸渍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上CuO主要以无定形态存在.两种复合材料中CuO颗粒的尺寸较复合前明显减小且分散均匀.沉淀-水热法制备的复合材料颗粒间结合紧密,形成连通的孔结构,而浸渍法制备的复合物孔径分布较窄.测定了不同的反应温度下复合材料催化丙烯还原NO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夏燎原 胡云楚 吴义强
碳化钨作为一种潜在的催化剂可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催化和有机合成反应.本文通过一种简单可行的"软模板"法制备了介孔碳化钨/炭纳米复合材料,主要包括"油包水"微乳液形成、模板诱导自组装、高温碳化还原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蠕虫状的介孔结构、高的比表面积、碳化钨粒子(约40 nm)均匀的分布在炭载体上.介孔碳化钨/炭纳米复合材料可用于燃料电池、化学传感器和电催化有机合成反应.
关键词:
软模板法 介孔 碳化钨/炭纳米复合材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