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72)
- 2023(7399)
- 2022(6330)
- 2021(6185)
- 2020(5234)
- 2019(11792)
- 2018(11562)
- 2017(21685)
- 2016(12622)
- 2015(14201)
- 2014(14108)
- 2013(13458)
- 2012(12535)
- 2011(11741)
- 2010(11628)
- 2009(10553)
- 2008(10138)
- 2007(9339)
- 2006(8549)
- 2005(7224)
- 学科
- 农(46346)
- 济(44693)
- 经济(44660)
- 农业(31143)
- 业(30423)
- 管理(18789)
- 业经(14532)
- 地方(14252)
- 方法(12793)
- 中国(12461)
- 学(11731)
- 农业经济(10989)
- 数学(10516)
- 数学方法(10392)
- 发(9752)
- 村(9113)
- 农村(9091)
- 企(8684)
- 企业(8684)
- 教育(8521)
- 土地(8474)
- 制(8209)
- 发展(7898)
- 展(7894)
- 环境(7317)
- 及其(7246)
- 劳(6967)
- 劳动(6967)
- 收入(6868)
- 贸(6795)
- 机构
- 学院(168952)
- 大学(164902)
- 研究(64362)
- 农(58307)
- 济(57031)
- 管理(55578)
- 经济(55487)
- 理学(47770)
- 理学院(46936)
- 中国(46432)
- 科学(46218)
- 管理学(45766)
- 管理学院(45435)
- 农业(44373)
- 业大(38416)
- 京(37418)
- 所(34527)
- 研究所(31811)
- 中心(30176)
- 范(29312)
- 师范(29067)
- 江(28593)
- 农业大学(27814)
- 省(24932)
- 州(24639)
- 北京(23583)
- 院(23379)
- 师范大学(23006)
- 财(22164)
- 业(21554)
- 基金
- 项目(118957)
- 科学(91223)
- 研究(85424)
- 基金(81498)
- 家(73880)
- 国家(73125)
- 科学基金(59886)
- 省(51398)
- 社会(50703)
- 社会科(47285)
- 社会科学(47272)
- 基金项目(45434)
- 划(42257)
- 自然(40225)
- 自然科(39077)
- 自然科学(39064)
- 自然科学基金(38315)
- 教育(37965)
- 编号(36459)
- 农(32122)
- 资助(31987)
- 成果(28596)
- 发(28426)
- 重点(27351)
- 课题(26254)
- 部(24393)
- 计划(23857)
- 创(23671)
- 科研(22914)
- 科技(22727)
共检索到257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傅伟聪 陈梓茹 朱志鹏 吴倩楠 李慧 董建文 丁国昌
为合理评价城郊游憩地改善生态环境功能,提高规划合理性,对5类16个游憩监测点进行大气颗粒物浓度、气象因子4季监测,分析同一环境不同类型游憩地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1)大气颗粒物浓度整体表现为夏季低,冬季高,春、秋季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介于夏季与冬季之间;(2)不同类型游憩地立地条件对各粒径大气颗粒物浓度有较大影响,且随季节变化各粒径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规律有所不同;(3)影响大气颗粒物的环境因子有风速、气压、湿度、温度等;(4)不同立地条件对大气颗粒物、温度、湿度、风速等有显著影响,改善立地条件,对降低大气颗粒物浓度,提高环境功能有积极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二果 王成 彭镇华 郄光发 杨伟伟 房城 周志海
Variation in concentrations of the airborne particulate matters(PM)in three kinds of typical recreation forests in Baiwang Mountain,West Mountain area of Beijing were observed day and night in spring.Results showed that:1)Diurnal variations of PM concentrations in three kinds of typical recreation f...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叶宝鉴 兰思仁 李明河 林文俊 陈世品 吴妙丽 陈永滨
对福建农林大学校园植物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福建农林大学校园植物丰富,共有种子植物1458种,隶属于168科843属.其中,原生植物137科469属696种,外来植物132科498属762种.(2)地理成分复杂多样,以热带成分为主;外来植物科、属的地理分布型多于原生植物;外来植物与原生植物科、属地理分布型的相似系数分别达76.9%、84.7%,属的相似系数高于科的相似系数,外来植物在校园内的适生比例很高.(3)与国内其他农林类高校相比,福建农林大学校园的植物有很高的丰富度.
关键词:
福建农林大学 校园 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古琳 王成 王艳英 王晓磊 王茜
2012年夏季持续高温期间,对无锡惠山香樟林、湿地松林、栓皮栎林3种典型游憩林内TSP,PM10,PM2.5,PM14种粒径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同步观测小气候,分析3种游憩林内颗粒物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无锡惠山3种游憩林内颗粒物浓度日均值低于无锡市背景值,达到国家城市化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香樟林的TSP浓度和各游憩林的PM2.5浓度日均值达到我国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2)不同类型游憩林对各粒径颗粒物浓度的影响较大,TSP和PM10浓度在香樟林最低,在栓皮栎林最高;PM2.5和PM1浓度在湿地松林最低,在香樟林最高;小粒径颗粒物浓度所占比例PM1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校建民 王成 吴志萍 杨伟伟 侯晓静
The concentration of air PM10 in six types of green lands in campus of Tsinghua university was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M10 concentration exhibited obvious daily and monthly variation,and also had remarkable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seasons. However there was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in ...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迪 杨立新
采用空间句法对沈阳农业大学校园开放空间进行量化分析的结果表明,轴线分析校园整合度最高、最长的动线为天柱山路,全局整合度(In)最高值为2.371,最小值为0.645,平均值为1.292。全局整合度在1.163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冰清 王云琦 赵晨曦 余蔚青 刘辉
以重庆缙云山为例,对4种典型林分(毛竹林、阔叶林、针叶林、苦竹林)夏季和秋季PM2.5进行观测,并选取典型天气,对不同粒径颗粒物(TSP、PM10、PM2.5和PM1)进行检测,研究西南地区典型林分PM2.5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选取典型天气类型,研究其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PM2.5质量浓度秋季高于夏季,不同林分夏季颗粒物浓度差异不显著,秋季苦竹林明显高于其他3种林分。PM2.5质量浓度日变化趋势为上午>中午>晚上,4种林分2个时段PM2.5下降规律在夏季有较大不同,秋季有较高的一致性。4种典型天气条件下,"雨后晴天"颗粒物浓度最低,尤其是细颗粒物。说明降雨对颗粒物的消减有一定的...
关键词:
PM2.5 季节变化 日变化 林分类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晓旭 胡亚芬 高月 华锦欣
【目的】本文以杭州国家半山森林公园和采荷社区为研究地点,揭示城市森林对TSP、PM_(10)、PM_(2.5)和PM_14种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对TSP、PM_(10)、PM_(2.5)和PM_14种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的浓度进行了周期为1年的定点监测,通过对比分析城市森林区和城区的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变化差异。【结果】半山监测点的TSP、PM_(10)、PM_(2.5)以及PM_14种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曲线为早上9:00到达最大值,然后随时间变化而持续减少,在下午14:00到达最小值,分别为:182.2、124.2、68.2、20.6μg·m~(-3);在采荷社区,4种大气颗粒物浓度由早上9:00开始降低但到下午17:00时又基本上升到早上9:00的水平;在半山监测点相比采荷,PM_(2.5)和PM_1浓度年变化的峰值均延迟了1个月的时间,城市森林区和城区的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和月变化规律存在明显的不同。【结论】4种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的平均浓度均为半山森林公园高于采荷社区;在半山和采荷2个监测点的PM_(2.5)和PM_1浓度的差异分别显示为有高度统计意义和有统计意义。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萍 洪伟 吴承祯 封磊 陈广亮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及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对福建农林大学校园环境质量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评价.评价因子的均值显示校园总体质量一般.不同专业、性别和居住位置的学生对各评价因子的评价存在一定的差异,某些主观因素会对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产生影响.对28个评价因子进行旋转分析得到10个主因子,依次为环境意象因子、景观可视因子、环境安全因子、人文环境因子、生活交通因子、环境卫生因子、建筑因子、物理环境因子、交通便利性因子及校门可达性因子,它们是影响被调查者对环境评价的主要因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福建农林大学校园总体环境质量评价等级为E3级,即"一般",今后福建农林大学环境质量在总体上还有待...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凌莉 徐进 陈芳 张金荃
高校发展、社会变迁给传统的校园空间造成冲击。虽然校园规模变大了,新建筑变多了,道路变宽了,但空间的活力程度却大大下降了。究其原因,是人性化关注不足。本文从人本主义的观点出发,分析大学生的各类需求,以宁波大学校园总体规划为例,阐明如何将人性化设计理念应用于校园规划设计实践。
关键词:
人性化 活力 大学校园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欢欢 曹治国 贾黎明 李秀忠 郝利峰 刘金强 王华 席本野
【目的】以银杏为例,在常规叶片清洗方法的基础上,定量评估增加超声波清洗步骤在植物叶片表面大气颗粒物完整收集中的效果和必要性,为本研究条件下的银杏叶片确定最佳超声波清洗技术参数组合。【方法】首先,采用常规清洗(浸泡+搅拌—刷洗)+超声波清洗;6个超声时长(1、2、3、5、10、20 min)和4个超声功率[200(40%)、300(60%)、400(80%)、500 W(100%)]组合成24种处理方法对叶片(雨后4天采样)进行清洗;然后,测定或观察每个洗脱步骤的叶表面颗粒物洗脱比例、洗脱液颜色变化、叶绿素析出量和叶表面颗粒物残留情况,来判断加入超声清洗的必要性。【结果】1)在40%、60%、8...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超声波清洗 银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金亭 赵玉丹 田扬戈 何青青 庄艳华 彭韵羲 洪松
针对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空气质量在时空分布上存在不完全协同、匹配的现象,论文选择SO_2、NO_X、PM_(2.5)、CO和VOCs作为大气污染物指标,选择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表征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以武汉市为例,综合应用耦合模型和空间错位指数模型研究2类指标之间的空间非协同耦合规律。主要结论如下:①武汉市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颗粒物空气质量具有不同空间分布特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呈现由城市中心城区向远城区递减的趋势,其中SO_2、PM_(2.5)和VOCs的排放具有明显的中心聚集现象,而NO_X和CO聚集现象不显著,且与道路分布明显相关;AOD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体上呈由西北向东南依次递减的趋势。②武汉市大气污染物排放与颗粒物空气质量的空间非协同耦合规律:越靠近城市中心城区,空间协同耦合现象越显著,空间错位现象越弱;越远离主城区,空间非协同耦合现象越显著,空间错位现象越显著;SO_2排放量与AOD在武汉市远城区的空间错位指数均大于0.7,且耦合度指数小于0.3,呈现较强的非协同耦合特征,NO_X、VOCs、PM_(2.5)的排放量与AOD在武汉中心城区的空间错位指数均小于0.5,且耦合度指数大于0.5,协同耦合现象较为显著。③基于时空非协同耦合分析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建议:针对污染物与AOD空间错位不显著的城市中心城区,以本地减排治理为主;针对污染物与AOD空间错位显著的远城区,应在污染溯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区域协调综合治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翁君山 段宁 张颖
为了对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进行防治和控制,了解长三角地区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规律,有必要对其颗粒物的组成及特征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形成机制。采用Partisal-plus2025型连续空气采样机在嘉兴双桥农场(长三角中心)进行采样,利用对采样样品化学分析的结果,分析了PM10、PM2.5的化学组成、质量浓度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对关系。PM2.5和PM10中19种无机元素质量浓度的总和约占其质量浓度的23%和25%,其中Al、Si、Ca是主要贡献元素;8种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总和约占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51%和43%,其中NO_3~-和SO_4~(2-)是主要贡献成分;有机碳的质量浓度约占PM2.5...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彭伟 甘萌雨
以游憩者为主体的游憩环境教育是实现游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作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通过对到访森林公园的游憩者发放问卷和现场访谈的方式,在运用EXCEL和SPSS软件对获取的调查数据进行辅助分析的基础上,揭示游憩者的游憩环境感知现状以及游憩区的游憩环境教育现状,探讨实现游憩区游憩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措施与策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军娜 张罡 安海龙 曹学慧 刘超 尹伟伦 夏新莉
为选择吸附颗粒物能力强的绿化树种修复大气颗粒物污染,以北京市西直门交通枢纽的16种常见绿化树种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叶片表面的微观形貌和颗粒物的形态,并用Image J软件对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进行统计。研究发现,16种树叶表面形貌差异较大,阔叶树种叶片上表面形态比较复杂,有沟槽、褶皱、绒毛和蜡质等,下表面主要有气孔、腺毛、绒毛等,形态相对较单一。针叶树种叶表面形态相对简单,有少量褶皱,但是叶表面分泌大量油脂。叶片表面附着的大部分颗粒物表面粗糙且形态不规则,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在3种粒径中占比最大。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对颗粒物的元素进行分析发现,组成颗粒物的元素主要有C、N、O、SI、...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