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97)
- 2023(6192)
- 2022(5137)
- 2021(5041)
- 2020(4144)
- 2019(9664)
- 2018(9239)
- 2017(17041)
- 2016(9271)
- 2015(10563)
- 2014(10015)
- 2013(10170)
- 2012(9849)
- 2011(9207)
- 2010(9079)
- 2009(8447)
- 2008(8386)
- 2007(6928)
- 2006(6367)
- 2005(5787)
- 学科
- 济(43103)
- 经济(43059)
- 管理(20441)
- 业(18371)
- 方法(17864)
- 数学(16169)
- 数学方法(15993)
- 中国(15081)
- 企(13076)
- 企业(13076)
- 农(10593)
- 贸(10512)
- 贸易(10507)
- 易(10245)
- 学(9324)
- 地方(8247)
- 财(7560)
- 业经(7484)
- 制(7212)
- 环境(7057)
- 农业(6960)
- 融(6474)
- 金融(6472)
- 银(6401)
- 银行(6388)
- 行(6275)
- 发(6152)
- 关系(5961)
- 出(5821)
- 和(5779)
- 机构
- 大学(140677)
- 学院(135576)
- 济(63662)
- 经济(62645)
- 研究(57515)
- 管理(47242)
- 中国(43220)
- 理学(40622)
- 理学院(39959)
- 管理学(39283)
- 管理学院(39029)
- 科学(33913)
- 京(31793)
- 所(29083)
- 研究所(26844)
- 财(26682)
- 中心(24132)
- 农(22158)
- 财经(21880)
- 经济学(21772)
- 院(21033)
- 北京(20535)
- 范(20297)
- 经(20168)
- 师范(20146)
- 经济学院(19612)
- 江(19040)
- 业大(18238)
- 州(18236)
- 科学院(17855)
- 基金
- 项目(92885)
- 科学(74884)
- 基金(72013)
- 研究(65690)
- 家(64654)
- 国家(64265)
- 科学基金(54038)
- 社会(44999)
- 社会科(42808)
- 社会科学(42798)
- 基金项目(37778)
- 自然(34549)
- 自然科(33805)
- 自然科学(33790)
- 自然科学基金(33204)
- 省(31498)
- 资助(29555)
- 划(29380)
- 教育(29249)
- 编号(23026)
- 部(22385)
- 重点(21650)
- 中国(21252)
- 国家社会(20487)
- 发(20357)
- 成果(19608)
- 教育部(19044)
- 创(18762)
- 创新(17838)
- 科研(17690)
共检索到206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奕 陈颖 毛其智 郑雨菲
福州位于福建省中东部、闽江下游及台湾海峡西岸,具有2200年建城史。作为福建政治中心的福州古城继承和发展了周礼·考工记“理想王城”的规划思想,是中国传统省会城市营造的典范。从历史城市整体保护的视角,对尚未有研究者涉足的福州城“象天设都、经涂九轨”,“中轴对称、南商北官、东武西文”的独特城市空间形态,以及城市主、次干道与生活道路以“2”为模数的路网体系进行全新解读,揭示地方省会城市继承和发展王城规划思想的方法和途径。研究成果对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淑虎 李燕亮 张兵华 樊海强
如何从传统规划中汲取当代价值,成为近20年来城乡规划研究与实践的热点。以系统梳理传统规划当代应用为主旨,首先通过厘清中国传统规划的要义,解析古代规划在目的、思想、方法和特征方面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其次借助Cite Space软件梳理2000年以来传统规划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方法、应用范畴、实施效果进行述评;最后针对传统规划当代应用不足提出研究展望。研究表明,挖掘传统规划当代应用的新价值、优化规划设计技术与方法的新路径、探索城乡规划体系构建的新模式成为未来研究趋向。
关键词:
传统规划 当代应用 规划思想 研究进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艳伟 高春雨 余婧婧 莫际仙 覃诚
[目的]从土地利用规划、村镇规划、水利工程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四个方面论述传统农业规划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并总结对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建设的启示。[方法]采用文献调研与对比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总结古代农业规划经验,利用对比研究提出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结果]传统农业强调因地制宜,根据土壤质量、气候条件等优化农产品布局,充分考虑环境容量、便利性、环境改善等进行城镇规划,注重风水理论在村镇规划中应用,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融入自然、灌排调相结合建设了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结论]传统农业规划思想对于土地利用及产业布局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制度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里莹 兰思仁 潘鹤立
现代大学城与传统高校的主要区别之一就在于共享理念对于资源配置以及空间布局的影响。共享理念延伸至色彩规划层面可以将大学城色彩结构划分为城市共享色彩、校际共享色彩以及校区共享色彩三个层次。以福州大学城区域色彩规划为例,从共享型城市特殊社区的角度思考色彩规划,可以更全面地呈现大学城色彩空间面貌,为新建大学城甚至新建城区的色彩规划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参照。
关键词:
大学城 色彩规划 共享理念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梁伟
通过对良渚遗址近年考古资料的分析解读,从城乡规划学科的研究视角,以相关古城资料进行纵、横向比照分析为手段,研究分析良渚古城的营建特色及其反映在城市营建过程中的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出良渚古城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经过系统规划的城市,对后世江南城市发展和我国都城规划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在研究我国城市起源、研究传统规划理念形成和江南水乡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和地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思齐 吴永常
[目的]通过将传统规划布局理论中的"龙、砂、水、穴、向"五大要素,分别与农业园区规划中的大环境政策分析,地形地势定位,实地调研与自然、社会资源分析,空间规划以及产业规划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创新性提出"规划五纲"概念。[方法]运用交叉比较法,结合农业园区规划中"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传统哲学中关于"天人合一"理论,对中国传统村镇营建经验与农业园区规划进行比较研究。结合"地理五诀"相关知识,分析传统规划布局理论与农业园区规划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尝试运用到规划实例中去。[结果]解析了传统规划布局理论与农业园区规划要素之间的关系,以"龙、砂、水、穴、向"对应"政策定势、资源勘查、要素配置、空间布局和产业路线",即在农业园区规划实践中,依托地理五诀,以龙作为政策定势的依据,以砂进行自然资源勘察分析,以水进行流动要素配置,以穴确定空间规划布局,以向规划产业特色路线。[结论]古为今用,实践创新,"规划五纲"在河南淅川福森丹江生态农业园区进行了规划实例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对未来农业园区规划工作,具有有益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思齐 吴永常
[目的]通过将传统规划布局理论中的"龙、砂、水、穴、向"五大要素,分别与农业园区规划中的大环境政策分析,地形地势定位,实地调研与自然、社会资源分析,空间规划以及产业规划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创新性提出"规划五纲"概念。[方法]运用交叉比较法,结合农业园区规划中"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传统哲学中关于"天人合一"理论,对中国传统村镇营建经验与农业园区规划进行比较研究。结合"地理五诀"相关知识,分析传统规划布局理论与农业园区规划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尝试运用到规划实例中去。[结果]解析了传统规划布局理论与农业园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斌
运用知识网络理论、知识转译理论的分析方法,提出知识网络中知识转译演化机制问题。根据案例研究和理论模型,构建基于知识网络结派行为的知识转译演化机制模型。以郑州超硬材料知识网络为案例研究对象,认为网络密度、中心性和共振性的不同组合会形成多种结派行为,并影响着知识转译的演化方向。通过案例讨论发现,在网络结派行为的作用影响下,知识转译演化过程出现波动性特征,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并沿着非线性路径经历4个阶段的演化过程。
关键词:
知识网络 知识转译 结派行为 演化机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魏成 苗凯 肖大威 王璐
基础设施作为传统村落村民生活和生产的物质性载体,其完善与协调与否是衡量传统村落保护成效的重要标志。从分析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的"适应性"、"生态性"以及"地域性"三个基本特征入手,运用与结合相关区划方法,以前三批2555个中国传统村落为基础,构建了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特征区划,系统梳理了分区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的典型特征,并对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的保护提出了针对性的思考,以期丰富与深化传统村落保护的既有研究。
关键词:
中国传统村落 基础设施 区划 保护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慧灵 徐建斌 杨文越 曹小曙
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五批传统村落及"十二五"期间"整村推进"贫困村为对象,分析中国传统村落和贫困村的空间相关性,并探讨其与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传统村落与贫困村的空间相关性方面,传统村落密度高—贫困村密度高的聚类区域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贵州以及广西的交界、山西北部,集中在连片特困山区。低—低类型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沿边、西北以及部分沿海地区,低—高类型区域集中在省际边界地区,高—低类型区域则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浙江和福建。(2)将传统村落密度低—贫困村密度低类作为参照,低—高类区域与交通可达性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显著负相关,与人口、气温、高程、坡度这几个变量显著正相关;说明传统村落密度低的区域,人口更多、交通可达性水平差、地区经济发展更差、自然条件更为恶劣(气温变化、坡度和高程增加,降水量少)地区,陷入贫困的风险也更高。(3)相对低—低类型区域,城镇化率与高—低类型区域显著正相关,说明当同时位于低密度贫困村区域时,传统村落密度更好的地区其城镇化率也更高,城镇化进程没有严重冲击传统村落的保护;高—高类区域与交通可达性水平、人口呈显著负相关。(4)不同坡度、气温、降水量对传统村落与贫困村分布空间相关性的影响情况均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因地制宜制定传统村落扶贫开发策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基于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的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对象指引支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慧灵 徐建斌 杨文越 曹小曙
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五批传统村落及"十二五"期间"整村推进"贫困村为对象,分析中国传统村落和贫困村的空间相关性,并探讨其与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传统村落与贫困村的空间相关性方面,传统村落密度高—贫困村密度高的聚类区域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贵州以及广西的交界、山西北部,集中在连片特困山区。低—低类型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沿边、西北以及部分沿海地区,低—高类型区域集中在省际边界地区,高—低类型区域则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浙江和福建。(2)将传统村落密度低—贫困村密度低类作为参照,低—高类区域与交通可达性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显著负相关,与人口、气温、高程、坡度这几个变量显著正相关;说明传统村落密度低的区域,人口更多、交通可达性水平差、地区经济发展更差、自然条件更为恶劣(气温变化、坡度和高程增加,降水量少)地区,陷入贫困的风险也更高。(3)相对低—低类型区域,城镇化率与高—低类型区域显著正相关,说明当同时位于低密度贫困村区域时,传统村落密度更好的地区其城镇化率也更高,城镇化进程没有严重冲击传统村落的保护;高—高类区域与交通可达性水平、人口呈显著负相关。(4)不同坡度、气温、降水量对传统村落与贫困村分布空间相关性的影响情况均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因地制宜制定传统村落扶贫开发策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基于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的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对象指引支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邱彩琳 林菁
随着城镇化发展,传统人居环境营建的经验愈加珍贵。以潮州古城为例,通过古籍、舆图、调研等途径,首先解读区域山水影响下的城市格局演变,然后从城市选址、轴线序列、水口营建剖析潮州传统城市结构,最后从宏观、中观到微观分析潮州传统风景体系构建经验。为保护地域特色、延续城市历史风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何韶颖 杨爽 汤众
传统信仰场所是城镇重要的公共活动场域,也是典型的记忆场所,蕴含着丰厚的社区情感、集体记忆与文化精神,但通常被"忽略"。以潮州古城为例,通过分析传统信仰场所承载的日常仪式与情节,提炼此类场所空间叙事的关键要素及其特征,并揭示其叙事要素的关联整合路径,以探索一套呈现传统信仰场所叙事信息的系统,从而为城镇记忆场所的叙事表征探索了一套有效方法,为地方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的建构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金玉
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市场,有着一般传统市场的特点,也有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特点。这后者至少应该包括如下两点: 第一点,土地买卖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就交易金额而言:传统市场上的最大宗商品是粮食,据吴老(承明)估计,鸦片战争前粮食的交易额每年约1.4亿银两。而土地买卖的交易额,据张忠民估计,每年约1.5亿银两。也可能粮食交易额估计偏低而土地交易额估计偏高。但是,考虑到明清时代佃权的买卖抵押日益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