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3)
2023(332)
2022(299)
2021(260)
2020(284)
2019(589)
2018(552)
2017(1151)
2016(647)
2015(799)
2014(862)
2013(1003)
2012(1103)
2011(1070)
2010(1640)
2009(2021)
2008(801)
2007(494)
2006(457)
2005(384)
作者
(2300)
(1953)
(1879)
(1876)
(1236)
(928)
(797)
(759)
(707)
(707)
(686)
(667)
(657)
(635)
(629)
(612)
(611)
(539)
(508)
(483)
(482)
(481)
(463)
(440)
(437)
(421)
(411)
(406)
(405)
(398)
学科
(2600)
经济(2600)
(1849)
金融(1849)
管理(1810)
(1614)
(1312)
企业(1312)
(991)
方法(967)
(936)
银行(936)
(924)
(861)
危机(856)
金融危机(820)
数学(804)
数学方法(793)
(755)
(705)
(701)
中国(632)
理论(613)
世界(571)
(571)
(496)
财务(494)
财务管理(494)
企业财务(482)
地方(478)
机构
大学(11612)
学院(11240)
研究(4634)
(4366)
经济(4268)
中国(3654)
管理(3494)
理学(2825)
理学院(2799)
管理学(2737)
管理学院(2719)
科学(2636)
(2537)
(2408)
研究所(2290)
(2134)
(1895)
中心(1842)
(1782)
师范(1766)
(1662)
财经(1651)
(1639)
北京(1549)
业大(1538)
农业(1527)
(1522)
师范大学(1443)
经济学(1373)
研究院(1303)
基金
项目(6526)
科学(4817)
研究(4660)
基金(4514)
(3990)
国家(3955)
科学基金(3096)
社会(2767)
社会科(2588)
社会科学(2587)
(2363)
教育(2356)
基金项目(2296)
(2223)
资助(2130)
自然(2022)
自然科(1960)
自然科学(1959)
编号(1915)
自然科学基金(1913)
成果(1842)
(1660)
重点(1619)
课题(1504)
教育部(1396)
科研(1369)
(1349)
(1345)
大学(1305)
计划(1217)
期刊
(5087)
经济(5087)
研究(3550)
中国(2302)
学报(2244)
(1993)
金融(1993)
大学(1819)
科学(1783)
学学(1711)
(1698)
教育(1647)
(1597)
管理(1516)
农业(1277)
国际(966)
财经(859)
业大(765)
技术(761)
(758)
(752)
世界(697)
经济研究(692)
农业大学(657)
问题(651)
(624)
论坛(624)
(605)
(592)
(558)
共检索到18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锐  
如果不是日本强震,相信世界上许多人并不会知道地球上有一个福岛地名的存在,而如果不是14米高海啸的巨大破坏,肯定有绝对多数非日本国居民并不了解福岛还盘踞着全球最大的核电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春峰  
一、导言:两种矛盾的观点 1997年7月开始的东亚金融危机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其原因在于,与以往的金融危机相比(如1993年的欧洲货币危机、1994—1995的墨西哥危机),此次危机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第一,危机发生在经济高速增长,一直为经济学家视为良好典范的东亚五国(泰国、印尼、韩国、马来西亚、菲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群英  刘克  占弋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建新   林沁   范秀成  
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与不断持续导致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相继出现恐慌性购买,严重影响了供应链管理与社会秩序稳定,但对于其形成机理却缺乏关注与研究。通过两个实验研究发现: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确实会引起消费者的恐慌性购买,病害类危机事件较之于灾害类危机事件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恐慌性购买;社会学习与控制补偿起共同中介作用;解释水平对共同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即低解释水平者面对灾害类危机事件时更善于社会学习,而高解释水平者面对病害类危机事件时更易于控制补偿。研究结论不仅对深化与丰富公共危机事件、恐慌性购买和解释水平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消费者、企业和政府机构等具有重要的管理启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磊  
文章重点总结、梳理了金融危机传染渠道领域理论与实证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各国经济基本面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是危机传染的关键渠道,尤其是银行信贷、证券投资和私人资本流动等金融关联性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投资者情绪及其非理性行为也可能在危机传染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金融危机传染性难以避免,但一个国家可以通过改善自身的宏观经济状况、提高宏观政策应对能力,以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全球范围内积极有效的政策协调与合作,对于控制危机传染的可能性及传染程度也至关重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John L.Glascock  陈勇  王锋  苏虹  
2007年开始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为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并对全球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从本次危机的五个关键问题入手,对危机如何产生以及危机的一些关键特征进行分析,并对由流动性恐慌导致的危机进行了反思,回答了为何本次危机会由次贷市场上一个较小的调整而引发问题,得出一些如何应对未来危机的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袁增霆  
银行业对非标债权类金融资产的运用及同业交易,正是此次恐慌的风险源2013年6月下旬发生的流动性恐慌是近些年国内金融体系最突出的系统性风险事件。它由部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紧张引起,短期内造成了货币市场利率急剧上升,并引发银行同业交易阻滞、信贷收紧、货币市场基金挤兑等混乱状况。银行业对非标债权类金融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张九庆  
2013年1月5日,今年第一期刊物到你手中的时候,那个所谓的玛雅预言,即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将会到来,已经成为一个笑话。那一天,天空依然如故,大规模的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并没有发生,一些人的恐慌被认为是庸人自扰。和这一年的其他某一天一模一样,少数人因为各种原因而死去,绝大部分人继续着自己的生活。实际上,这个玛雅预言和我国古代成语杞人忧天所描述的情形如出一辙,没有几个人会当真。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强  田文林  孙德刚  黄日涵  
近来,因伊朗核问题所导致的危机不断升级,美国和以色列不断放言要对伊朗核设施进行军事打击,战争阴云再次笼罩中东地区。美国与伊朗的矛盾表面上看是聚焦于伊朗"以民用开发核能为由,行发展核武之实",但是事实上仍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即表面上看是个技术性问题,但实则为政治问题,既是美伊长期矛盾作用的结果,也是美国与伊朗、伊朗与以色列和伊朗与沙特"三组矛盾"的作用结果。就目前看,虽然伊朗局势进入了一个危险期,但显然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尚未做好对伊朗发动军事进攻的准备,即便战争不可避免也尚有距离。本文为鄙刊编辑部邀请的四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剖析文章的综合。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崔志鹰  
朝鲜半岛“核危机”的上升,使朝美关系再度陷入紧张状态。美国如何处理朝鲜“核”问题与它在朝鲜半岛和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基本战略有关,从长远看,朝美关系仍然有改善的可能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廖海霞  
20世纪90年代,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企业社会责任浪潮开始席卷全球。我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也日趋激烈。而我国处于转型时期的体制还不完善,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拟以日本核泄漏事件为例,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研究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的后果,最后提出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建议。一、相关理论依据(一)外部性理论——环境成本需内部化外部性的概念是阿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洁  张定胜  
在不完全信息理性预期均衡的框架下,基于Barlevy和Versones(i2003)的框架,研究大小非解禁背景下不同投资者理性恐慌与股市暴跌之间关系,得出股市暴跌是由理性的无信息交易者所引起的。暴跌的程度取决于市场中无信息交易者的比例、简单被动投资的数量和大小非减持的数量,且大小非减持能够改变股票暴跌的程度,使得高资产价值股票可能的暴跌程度大于低资产价值股票可能的暴跌程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爱民  葛琛  遥远  
流动性枯竭造成的股灾表明,流动性在危机时期会表现出自我强化加速下滑的趋势,投资者对流动性枯竭的恐慌可产生风险溢价。为扩展传统的流动性资产定价模型,本文基于幂律分布假设和Hill估计量构造了极端流动性风险因子。本文还发现了以下实证结论。第一,极端流动性风险因子对股市流动性危机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第二,极端流动性风险因子在个股层面有显著的风险溢价,基于该因子构造的定价模型优于其他传统模型。第三,极端流动性风险因子对未来市场收益率有显著的解释力,能指示未来产出和投资的下降以及通货紧缩和流动性紧张的出现。本文在理论上扩展了流动性资产定价模型,深化了对危机时期流动性特殊性质的认识,也对投资实务有一定应用价值。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思跃  梁鉴标  
市场情绪是影响市场走向的重要因素。为了考察多个市场中恐慌情绪的联动问题,本文采用半参数的时变藤Copula函数对多市场情绪的联动结构进行刻画,并利用支持向量机为其估计变量的边缘密度函数,构建不依赖模型与分布假设的SVM-DynaMiC Vine Copula系统;以美国、韩国、香港三个市场的ViX恐慌指数为研究对象的实证发现,三个市场间的相依结构存在显明的时变效应,且当前市场相依结构与次贷危机前期非常相似,作为预警信息值得关注;此外,压力测试发现,市场反应存在不对称性,美国市场更容易受香港市场的影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中国新闻网》2006年12月5日发文指出,在大学生群体性“就业恐慌”中,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某些媒体扮演了不当的角色。基于就业竞争现状上的事实报道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媒体报道丧失理性立场,则无形中对这种恐慌氛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民调显示:有26.3%的大学生受访者称,报纸、电视上关于就业的宣传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满眼看到的全是招聘会拥挤、就业难。看了这些,谁都不可能无动于衷的。”在新闻价值取向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