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68)
2023(10238)
2022(9052)
2021(8490)
2020(7127)
2019(16620)
2018(16606)
2017(32947)
2016(17851)
2015(19820)
2014(19824)
2013(19879)
2012(18154)
2011(16226)
2010(16012)
2009(14425)
2008(13924)
2007(12021)
2006(10382)
2005(8897)
作者
(50956)
(42146)
(41777)
(39987)
(26734)
(20190)
(19069)
(16646)
(16009)
(14943)
(14531)
(14034)
(13285)
(13222)
(13059)
(12837)
(12656)
(12531)
(11885)
(11850)
(10429)
(10249)
(10159)
(9568)
(9424)
(9295)
(9280)
(9201)
(8426)
(8250)
学科
(74707)
经济(74617)
管理(50753)
(49558)
(41987)
企业(41987)
方法(34970)
数学(30218)
数学方法(29893)
(19201)
中国(17543)
业经(17283)
(17263)
地方(16193)
(16129)
(12678)
农业(12567)
技术(12342)
(12129)
贸易(12124)
理论(12043)
产业(11871)
(11831)
(11734)
(11257)
环境(11238)
财务(11198)
财务管理(11178)
企业财务(10655)
(10016)
机构
大学(252205)
学院(250928)
管理(104691)
(100429)
经济(98315)
理学(91860)
理学院(90892)
管理学(89444)
管理学院(89016)
研究(82184)
中国(58269)
(53783)
科学(51775)
(43163)
(40440)
(38351)
业大(38188)
研究所(37201)
中心(36386)
财经(35653)
(34637)
北京(33822)
(32773)
师范(32472)
(32402)
(30225)
农业(30036)
经济学(29492)
(28595)
商学(26894)
基金
项目(178515)
科学(140707)
研究(131214)
基金(129527)
(112267)
国家(111370)
科学基金(96250)
社会(81880)
社会科(77684)
社会科学(77663)
(69943)
基金项目(69866)
自然(63085)
自然科(61563)
自然科学(61551)
自然科学基金(60468)
教育(59180)
(58517)
编号(53522)
资助(53402)
成果(42638)
重点(39542)
(39165)
(38548)
(37350)
课题(36362)
创新(34750)
科研(33971)
教育部(33597)
项目编号(33207)
期刊
(106482)
经济(106482)
研究(72573)
中国(41412)
学报(38732)
管理(37560)
科学(36516)
(34213)
(30745)
大学(29232)
学学(27530)
教育(26127)
农业(24376)
技术(21536)
业经(18272)
(17417)
金融(17417)
经济研究(16906)
财经(16645)
(14207)
问题(14175)
图书(13594)
科技(13106)
理论(12962)
技术经济(12701)
(12019)
实践(11986)
(11986)
现代(11805)
商业(11340)
共检索到348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沈少博  张连城  
中国的经济目前正处于经济增长率高但经济规模较小的增长阶段。支撑持续长期高速增长并增加社会福利的重要动力之一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从福利经济学的视角出发,研究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路径,为中国现阶段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袁易明  
本文基于阿玛蒂亚·森建立的社会福利与收入分配差距和收入水平两因素间的关系式推导出中国所有制改革的边际社会福利公式,以从社会总体福利改进的视角研究中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路径选择。结果表明:国有经济相对规模的扩大导致社会福利的下降;不同时期国有经济的社会福利效应不同;在集体经济比重不变时,非公有经济与国有经济之间的结构变动带来社会福利的增长。随着整个改革的深入,非公有经济成分的边际福利上升;非公有经济比集体经济更能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经过各种路径的福利比较得出:由公有向非公有的调整应是所有制改革的基本路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比重的缩减均具有合理性,在现阶段,由国有经济向非公有经济调整的改革选择优于由...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印证   陈颐  
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的目标是:1 向社会提供大量的、满足各方面和各种需要的农副产品,改变城乡人民的食物构成和消费方式;2.为工业各部门供提尽可能多的原料、初中级产品和满足外贸出口的需要,使农村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洪谊雅  林怀艺  
当前世界正迎来新一轮的科技与产业革命,给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新机遇,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再是靠总量扩张的过程,而主要是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增速下降可能带来某些难以预料的挑战,这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紧迫要求。本文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新形势,提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并重发展,向工业3.0、4.0迈进,向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是向高收入国家、高质量城镇化、制造业强国、服务业大国迈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晶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城市发展转型的方向。低碳目标下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结构优化的协调。文章以杭州为例分析了低碳城市建设中二者协调的经验和问题,并得出启示和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骥  
文章按照安徽省近期经济增长目标,通过对1978年以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回归三次产业的生产函数,来预测未来产业结构中的各项指标比重。并针对经济增长中所存在的农业人口比重过大、就业结构调整方向错位、转换缓慢;投资率长期偏低,投资增长缓慢、结构不合理;规模经济效益低下,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弱等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岳平  王亚平  王云平  李淑华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姜世戟  
我国发展产业基金的必要性产业投资基金是通过向社会发行基金募集资金,交由专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运作,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实业项目,收益按投资分成的金融工具。产业投资基金将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张本波  
我国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落后于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而促进就业增长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我国就业增长表现出显著的多极化特征,必须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坚持三产并举,以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拓展不同产业的就业空间,并积极培育就业增长点,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同时,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区域转移和就业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占东  
中部塌陷的形成既有国家产业布局政策的原因,也有中部六省自身产业结构缺陷的原因,它会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整体性的危害。实现中部崛起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它对保持和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实现中部崛起,除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外,应基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选择主导产业,促进支柱产业发展;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选择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工业结构,支持新型服务业的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佳  谢芸芸  田发  
本文基于消费金融支付、风险管理、消费信贷、投资四大功能,结合作用机制与两阶段SYS-GMM估计方法来研究消费金融对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消费金融能够通过信用催化、资源配置、技术创新以及政策引导机制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显著作用;(2)具体来看,消费信贷、储蓄作用于产业结构的估计效果最显著,其次为保险与投资;(3)相较于产业结构高度化,消费金融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效果更好。据此,应在扩大消费金融试点范围基础上把握其发展方向,以契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注重金融产业与模式创新、强化居民投资与保险理念,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媛媛  
"去工业化"、"产业空心化"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英国产业结构日益"软化"。金融危机后,英国更加暴露出产业结构的失衡态势及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的脆弱性。为提振本国经济,实现产业结构的"再平衡",英国展开了以"回归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文章从产业结构视角出发,沿着"工业化—去工业化—再工业化"的脉络分析英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因及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英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成效,进而分析英国产业未来发展前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媛媛  
"去工业化"、"产业空心化"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英国产业结构日益"软化"。金融危机后,英国更加暴露出产业结构的失衡态势及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的脆弱性。为提振本国经济,实现产业结构的"再平衡",英国展开了以"回归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文章从产业结构视角出发,沿着"工业化—去工业化—再工业化"的脉络分析英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因及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英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成效,进而分析英国产业未来发展前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媛媛  
"去工业化"、"产业空心化"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英国产业结构日益"软化"。金融危机后,英国更加暴露出产业结构的失衡态势及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的脆弱性。为提振本国经济,实现产业结构的"再平衡",英国展开了以"回归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文章从产业结构视角出发,沿着"工业化—去工业化—再工业化"的脉络分析英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因及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英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成效,进而分析英国产业未来发展前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