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85)
2023(3160)
2022(2596)
2021(2628)
2020(2094)
2019(4873)
2018(4547)
2017(7938)
2016(4513)
2015(4608)
2014(4532)
2013(4492)
2012(4324)
2011(4021)
2010(4185)
2009(3910)
2008(4080)
2007(3636)
2006(3386)
2005(3103)
作者
(13408)
(11407)
(11319)
(10789)
(7266)
(5327)
(4968)
(4316)
(4232)
(4144)
(4092)
(3897)
(3780)
(3671)
(3642)
(3543)
(3415)
(3316)
(3306)
(3239)
(2926)
(2924)
(2825)
(2824)
(2566)
(2563)
(2557)
(2369)
(2347)
(2241)
学科
(15950)
经济(15897)
(12113)
管理(9620)
(8948)
农业(7133)
(6854)
企业(6854)
(5780)
方法(5780)
中国(5522)
收入(5023)
数学(4466)
数学方法(4340)
分配(4194)
业经(4092)
(3965)
理论(3929)
地方(3404)
教育(3265)
(2859)
(2742)
(2733)
环境(2665)
(2661)
金融(2660)
(2434)
银行(2421)
(2417)
贸易(2417)
机构
大学(68700)
学院(66622)
研究(26689)
(24090)
经济(23534)
管理(21876)
理学(18897)
中国(18541)
理学院(18524)
管理学(18000)
管理学院(17879)
科学(17631)
(15046)
(14132)
(13457)
研究所(13096)
(12395)
师范(12292)
(11785)
中心(11335)
(10523)
农业(10506)
业大(10390)
师范大学(10269)
北京(9510)
(9444)
财经(9326)
教育(8497)
(8490)
(8272)
基金
项目(45178)
科学(35938)
研究(33292)
基金(33123)
(29853)
国家(29567)
科学基金(24367)
社会(21101)
社会科(19800)
社会科学(19795)
基金项目(17152)
(16929)
教育(15928)
自然(15296)
(15262)
自然科(14941)
自然科学(14934)
自然科学基金(14675)
编号(13470)
资助(12657)
成果(12311)
重点(10942)
(10184)
(10119)
课题(9972)
(9162)
国家社会(9060)
(8695)
创新(8635)
教育部(8587)
期刊
(28663)
经济(28663)
研究(20523)
中国(14677)
(13250)
学报(13093)
科学(12331)
教育(11684)
大学(9797)
学学(9052)
农业(8920)
(8314)
管理(7310)
(5233)
金融(5233)
技术(4777)
(4703)
财经(4554)
业经(4294)
(4208)
(3959)
问题(3936)
经济研究(3902)
业大(3677)
资源(3633)
图书(3479)
社会(3359)
(3233)
世界(3142)
农业大学(3105)
共检索到100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春萍  
困与贫困治理一直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经济学家将贫困问题研究归于福利问题研究,即研究社会的福利水平与分配。当前对贫困的研究正步入一个新的阶段,贫困的内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一发展改变的仅是传统评价个人福利和贫困状况的思路,很多问题还处于不断争论的状态。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宁满秀  荆彩龙  
女性劳动力市场参与率的提高并没有减缓女性贫困化的程度,反而使得女性不得不承担市场劳动和家务劳动的双重责任。基于对家庭的照顾责任、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以及职业隔离、在经济上对男性的依赖三个层面分析贫困女性化的原因,通过研究女性贫困化的内在作用机理,探讨在社会运行过程中贫困女性与社会相互建构的机制,以期构建适当的社会保障体制,以便缓解女性贫困化,改善贫困女性与社会的关系,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叶普万  
一、关于贫困概念的界定1.缺乏说。Townsend(1979)认为:"所有居民中那些缺乏获得各种食物、参加社会活动和最起码的生活和社交条件的资源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就是贫困"。Oppenheim(1993)认为:"贫困是指物质上的、社会上的和情感的匮乏,它意味着在食物、饱暖衣着方面的开支要少于平均水平"。世界银行(1980)认为:"当某些人或某些家庭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社会公认、一般都能享受到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社会活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洪  张想想  
以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相对贫困是“后扶贫时代”中国反贫困的关键问题。理论层面对相对贫困的系统阐述和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相对贫困内涵、推动相对贫困治理、助力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而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本文在分析相对贫困内涵特征与理论逻辑的基础上发现:相对贫困识别应重点关注城乡流动人口;一套能够反映相对贫困性质,符合地区发展实际,满足国家发展需求的相对贫困标准是进行相对贫困测度和治理的重要前提;现有数据库建设不足严重制约了相对贫困的测度与治理;可持续性是衡量相对贫困治理的重要标准;相对贫困治理成效在关注“量”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质”,相对贫困人口对脱贫成效的回答更有力量。据此,本文提出了重视流动人口对城乡相对贫困的作用机制、结合地区特色进行相对贫困测度与治理、加强相对贫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量化贫困文化对相对贫困的影响、有效发挥数字经济的减贫效应、关注三次分配对相对贫困的直接及间接作用等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小林  
本文分析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内容、相互关系和政策取向。建议我国依据基本需要和基本能力理论制定多维贫困标准,认识和评价"一切形式的贫困"。进一步完善覆盖贫困人口的经济安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护制度,增强穷人对经济、社会、环境和灾害风险打击的韧性,在可持续发展中消除贫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承伟  王小林  徐丽萍  
本文介绍了脆弱性的概念框架以及Gaiha和Imai(2008)归纳的脆弱性测量的3种方法:预期的贫困脆弱性(VEP)、低期望效用脆弱性(VEU)和风险暴露脆弱性(VER)。建议在新的减贫战略中建立风险、脆弱性预警机制,将脆弱性纳入贫困监测和分析的范畴以及时准确地监测贫困的动态变化。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Erik Thorbecke  孙煜  
这篇论文的目的是回顾一些关于贫困的问题,同时总结正在进行的有关研究。大多数留存下来没有解决的关于贫困分析的问题直接或者间接和贫困的动态过程有关。在发展共同体能够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更成功的设计并且实施消除贫困战略之前,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一些家庭仍然长期处于贫困而其他的家庭从贫困到脱贫这一现象下的社会环境。此后我们分析一些相关标题下的最新进展(1)长期贫困与短期贫困;(2)贫困与脆弱;(3)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贫困决定因素;(4)比较关于贫困测量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5)增长,不平衡和贫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郑宏韬  
贫困问题不仅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的一大难题,也是经济发达国家挥之不去的隐痛,贫困问题是当代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问题,同时将其与城镇居民的低保情况做对比分析。本研究不仅有利于解除农村贫困群众的衣食之忧,改善他们的生存条件;而且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这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制度建设;也是逐步消除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建东  周晓蓉  
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是人类福利的基本决定因素。消费在个体间的分布影响着许多重要的问题,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不公平和贫困等。在大多数国家,总消费是社会总需求最大的组成部分,因此,消费也成为了解释跨期经济活动变动的重要变量。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消费决定了储蓄,进而通过资金的供给决定投资。可见,消费的研究是如此重要,其自然而然地成了20世纪经济研究的中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曙光  
中国的反贫困成就举世瞩目,当前的反贫困模式和制度框架也面临着转型。本文试图从系统性制度设计的视角,基于贫困的性质与根源的深入分析,对中国的贫困重新作出类型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反贫困的系统性制度框架。同时指出,区域性的族群贫困已经成为我国贫困的焦点问题,民族地区的反贫困需要扶贫主体的多元化和扶贫模式的多元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瑛  陈建东  
基于有关贫困定义的主要英文文献,文章回顾了贫困研究的早期成果,特别是对贫困的定义。评述了贫困和贫困线定义的演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种定义的优缺点;介绍了中国的贫困现状以及关于中国贫困问题的研究。最后根据上述讨论,提出了我国反贫困战略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海莺  张华新  
消费需求系统模型是研究消费跨期波动和统计测算贫困问题的基础。近似理想需求系统模型是对消费需求系统模型的改进,使传统依靠宏观数据研究的问题转化为可以依靠大量的、更精确的微观家庭调查数据来更准确地研究。消费模型的改进及其在贫困和福利统计中的应用,以及由此建立的家庭调查数据与相应的统计方法有利于政府对贫困家庭进行更准确地测算和进行跨期和跨地区的比较,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来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共享发展的目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白雪秋  余志利  
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重消除"生存性贫困"、轻消除"发展性贫困"的倾向,从而导致返贫现象和贫困代际传递的问题。本文基于马克思的劳动力价值理论以及人力资本学说,论述了人力资源开发对于消除"发展性贫困"的关键作用,并针对扶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消除发展性贫困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丁建军  
Sen的可行能力理论从哲学高度来界定贫困概念,超越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单一学科,构建了多维贫困的理论基础;多维贫困理论是对发展贫困理论的发展和超越,同时,公理性条件的提炼则为多维贫困测度奠定了科学基础。满足公理性条件和易于操作是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开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目前,Watts方法和A-F方法因其具有的良好性质而被广泛应用。各国在多维贫困测度实践上发展不平衡,处于多维贫困研究前沿的国家的多维贫困测度实践也开展得较好,相反,印度、中国等贫困人口大国却相对滞后。应进一步深化多维贫困理论研究,继续开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