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29)
- 2023(15777)
- 2022(12849)
- 2021(11792)
- 2020(10152)
- 2019(22671)
- 2018(22407)
- 2017(43698)
- 2016(23337)
- 2015(25731)
- 2014(25301)
- 2013(25203)
- 2012(23044)
- 2011(20378)
- 2010(20307)
- 2009(18820)
- 2008(18560)
- 2007(16482)
- 2006(14292)
- 2005(12392)
- 学科
- 济(105395)
- 经济(105288)
- 业(98681)
- 企(80787)
- 企业(80787)
- 管理(76897)
- 方法(51842)
- 农(48137)
- 数学(43479)
- 数学方法(43053)
- 业经(32538)
- 农业(32009)
- 财(31817)
- 中国(23939)
- 务(22917)
- 财务(22884)
- 财务管理(22853)
- 企业财务(21779)
- 制(20167)
- 技术(19704)
- 地方(18925)
- 贸(17781)
- 贸易(17772)
- 易(17286)
- 策(16897)
- 和(16192)
- 划(16109)
- 学(16055)
- 理论(15717)
- 体(15370)
- 机构
- 学院(334287)
- 大学(325614)
- 济(144212)
- 经济(141668)
- 管理(138783)
- 理学(121157)
- 理学院(120069)
- 管理学(118253)
- 管理学院(117642)
- 研究(101378)
- 中国(81035)
- 农(67421)
- 财(65471)
- 京(64720)
- 科学(61110)
- 业大(53079)
- 财经(52906)
- 农业(51785)
- 江(50518)
- 中心(49772)
- 所(49257)
- 经(48328)
- 研究所(44678)
- 经济学(44110)
- 经济学院(40200)
- 经济管理(39522)
- 州(39223)
- 财经大学(39082)
- 北京(38605)
- 范(38318)
- 基金
- 项目(230672)
- 科学(185553)
- 基金(172118)
- 研究(167364)
- 家(148862)
- 国家(147530)
- 科学基金(130129)
- 社会(110988)
- 社会科(105246)
- 社会科学(105221)
- 省(92689)
- 基金项目(91824)
- 自然(84632)
- 自然科(82796)
- 自然科学(82777)
- 自然科学基金(81366)
- 教育(75577)
- 划(75063)
- 资助(69346)
- 编号(66100)
- 部(51690)
- 重点(50958)
- 创(50627)
- 成果(50037)
- 发(49801)
- 创新(46742)
- 业(46609)
- 国家社会(46527)
- 科研(44673)
- 教育部(44629)
- 期刊
- 济(157295)
- 经济(157295)
- 研究(89599)
- 农(67471)
- 中国(58525)
- 财(52629)
- 管理(51589)
- 学报(48426)
- 科学(47902)
- 农业(45869)
- 大学(38597)
- 学学(37444)
- 业经(32814)
- 融(32112)
- 金融(32112)
- 技术(30478)
- 财经(26177)
- 业(24295)
- 经济研究(23372)
- 教育(22960)
- 经(22417)
- 问题(21684)
- 技术经济(18755)
- 统计(16796)
- 版(16677)
- 商业(16237)
- 策(16035)
- 世界(15954)
- 现代(15624)
- 财会(15269)
共检索到478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丹丹 周宏
在农业资源不断匮乏背景下,我国农业表现出生产集聚现象,从集聚效应视角看,农业生产集聚的形成是资源禀赋、外部性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本文系统梳理了资源禀赋特征、外部性条件与农业生产集聚之间内在机制,并利用我国1996~2015年31省20年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验证,通过理论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1)农业资源禀赋中农业劳动力、农业资本存量、农业技术水平和耕地资源对生产集聚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外部性条件中自然灾害和地形对农业生产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制约作用。(2)从影响趋势上来看,农业耕地数量、农业技术水平对农业生产集聚水平的影响表现出"U"型发展趋势,而农业劳动力数量和农业资本存量表现出倒"U"型发现趋势。
关键词:
供给侧 资源禀赋 生产集聚 集聚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博伟 邢丽荣 徐翔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农业生产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并以淡水养殖为例,利用村户对接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农业生产集聚和生产技术服务产生显著的交互作用,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相比技术推广服务,农业生产集聚和生产外包服务的交互作用更强烈;农业生产集聚和合作社组织模式产生显著的交互作用,促进农民增收,而农业生产集聚和"公司+农户"组织模式没有产生显著的交互作用;农业生产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来自淡水养殖的经验证据显示,当集聚程度低于门槛值0. 7619时,集聚对农民收入没有显著影响,当集聚程度高于门槛值时,能够显著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并且随着集聚效应被激活,农户个体差异对养殖收入的影响被削弱。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秋纯 李谷成
农户兼业化是农民分化的重要特征,如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命题,探讨农户兼业、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十分必要。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利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评估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用的影响,进一步运用似不相关双变量Probit模型和控制函数法实证分析两者对农业生产效率的联合效应。研究表明:农户兼业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采用;农户兼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相较于专业性农户和自有机械农户而言,兼业农户和外购机械服务的农户拥有更高的生产效率。由此认为:应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引导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正确认识农户兼业化的发展趋势,引导农户调整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减轻农户兼业可能对农业产生的负面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秋纯 李谷成
农户兼业化是农民分化的重要特征,如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命题,探讨农户兼业、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十分必要。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利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评估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用的影响,进一步运用似不相关双变量Probit模型和控制函数法实证分析两者对农业生产效率的联合效应。研究表明:农户兼业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采用;农户兼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相较于专业性农户和自有机械农户而言,兼业农户和外购机械服务的农户拥有更高的生产效率。由此认为:应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引导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正确认识农户兼业化的发展趋势,引导农户调整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减轻农户兼业可能对农业产生的负面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海峰 姚先国
本文利用浙江省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估计了两类经济集聚外部性——雅格布斯外部性和马歇尔外部性——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借鉴Ciccone和Hall(1996)的密度概念,本文使用3种经济密度指标来度量县级区域的经济集聚程度。估计结果表明:企业劳动生产率显著受益于雅格布斯外部性,比较而言,马歇尔外部性对企业劳动生产率并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雅格布斯外部性的大小还与企业自身的规模大小和劳动生产率高低等异质性特征有关。
关键词:
经济密度 集聚经济 外部性 劳动生产率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益丰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发展的中间投入,其发展与产业集聚的形成得益于制造业的地理集聚。研究通过对蓝色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聚市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证实了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是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聚有效形成的基础;资本、技术与人力资本的要素投入将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形成正向关联。提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需公共产品(金融支持、城镇化进程、教育投入等)将有助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政府对于生产性服务业项目选择的行政干预,对生产性服务业在区域内形成有效集聚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集聚 产业集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代宁 陶建平
基于2007—2015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从农业保险发展水平与农业保险赔付水平2个维度实证分析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并针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子样本的稳健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可以显著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但在不同分位下其影响效应存在差别,在较低分位上,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对农业生产水平促进作用较大,随着分位点的提高,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对农业生产水平的促进作用逐渐降低。然而农业保险赔付水平对农业生产水平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因此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应当努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昕 胡友 祁春节
基于2014—2018年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面板Tobit模型从微观层面分析农户的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会显著提升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但对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的影响远低于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运用条件混合估计模型结合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仍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说明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化服务的融合发展还亟须加强。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高、经营规模较大和非平原地区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的促进作用更大,对于解决非平原地区传统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的贡献突出。互联网使用能够通过拓宽信息渠道和扩大非农就业两条路径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并且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的影响效应都明显大于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昕 胡友 祁春节
基于2014—2018年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面板Tobit模型从微观层面分析农户的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会显著提升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但对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的影响远低于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运用条件混合估计模型结合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仍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说明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化服务的融合发展还亟须加强。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高、经营规模较大和非平原地区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的促进作用更大,对于解决非平原地区传统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的贡献突出。互联网使用能够通过拓宽信息渠道和扩大非农就业两条路径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并且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的影响效应都明显大于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宏宇 刘刊 范德成
农业是我国基础产业,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根本。根据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和区域资源禀赋,合理发展区域农业,提升农业对区域资源使用效率和区域资源产业配置效益,形成区域农业高效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利用随机前沿技术效率测度、产业投入产出分析、偏离-份额分析,构建农业产业生产效率的测度模型,探索地区农业产出的技术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率,为农业生产和区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大部分区域农业产出与资源禀赋未形成最佳匹配,应在大力提高农业对区域内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进 杨琦 吴海明
中国农业发展既存在科技投入不足的短板,也面临金融支持不充分的约束。在这一背景下,促进科技和金融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结合,对于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考察科技金融赋能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政策效果和作用渠道。研究发现:相对于非试点地区,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实施显著推动了试点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且在政策实施后的较长时期内,这一效应持续存在并不断放大。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实施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在科技创新能力较弱、金融深化程度较低和农业生产规模较大的试点地区表现得更强,且受政策实施强度和地理区位的影响,对中心城市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锦上添花”效应小于对非中心城市的“雪中送炭”效应。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实施通过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升农民人力资本水平和促进农村现代产业发展等渠道,对“三农”工作产生积极影响,构筑起政策多点生效、持续发力的长效机制,最终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海霞 张旭亮
文章梳理旅游产业组织演化规律,分析旅游业中要素禀赋、产业集聚与本地市场效应的相互关系,基于新贸易理论的基本假设,利用旅游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验证中国旅游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研究发现:中国旅游全行业和旅行社行业不存在明显的本地市场效应;旅游景区在不同模型中均存在本地市场效应;旅游饭店及其他行业只有在考虑要素禀赋的模型中显示存在本地市场效应。研究表明,在旅游市场化的背景下,中国部分旅游行业已受到规模报酬递增影响,出现旅游产业集群化趋势,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和本地市场效应的规模经济同时存在于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及其他行业,本地市场效益将逐渐代替要素禀赋成为中国旅游业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梁杰 高堃 高强
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是实现农业规模经济的重要途径。依据山东、河南2省6市小麦种植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农地禀赋效应调节视角下外包交易成本、农业隐性生产成本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市场容量、资产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是外包交易成本的重要表现。市场容量的扩大可以降低单位面积外包交易成本,促进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提升;资产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的增强会增加外包交易成本,阻碍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提升。(2)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和农业劳动机会成本是隐性生产成本的重要体现,二者均会促进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提升。(3)外包交易成本、隐性生产成本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影响会受到农户农地禀赋效应的调节。在外包交易成本方面,农户农地禀赋效应会削弱市场容量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促进作用,增强资产专用性和交易不确定性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阻碍作用;在隐性生产成本方面,农户农地禀赋效应会增强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促进作用,削弱农业劳动机会成本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促进作用。(4)农业外包市场并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交易市场,而且是一个具有身份特征的情感市场。培育农业外包市场,需充分考虑和尊重农户的农地禀赋效应。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苏丹妮 盛斌
本文考察产业集聚及其不同集聚模式对企业减排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集聚显著降低了企业污染排放强度,且这主要是专业化集聚带来的,多样化集聚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加入产业集聚二次项和三次项后并未发现现有宏观数据得到的非线性关系的存在,突出了从微观视角理解集聚减排效应的必要性。深入集聚外部性,通过专业化集聚释放的劳动力蓄水池、中间投入共享和知识溢出三个外部性降低中间品价格、改善企业生产率、提高企业污染处理技术水平是产业集聚实现企业减排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
产业集聚 集聚外部性 企业减排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欣 陈玉兰 赵达君
[目的]农户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决定着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此研究分析影响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意愿及行为的相关因素及路径。[方法]基于新疆各地州的352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程度以及各影响因素的形成机理。[结果]农户对绿色农业的认知、政策的引导、感知收益和绿色生产意愿与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呈正比,感知成本则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和行为具有负向作用。农户的绿色认知越清晰,绿色生产意愿越强烈,政府的政策补贴和推广力度越强,越能刺激农户进行绿色生产行为。而农户感知到花费的金钱、劳动和精力越多,则会削弱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结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和感知收益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均有正向作用,其中各项指标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但相对而言,农户的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对绿色生产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感知利益对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为影响更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