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41)
- 2023(9853)
- 2022(8167)
- 2021(7266)
- 2020(5604)
- 2019(13054)
- 2018(12549)
- 2017(23247)
- 2016(12294)
- 2015(13322)
- 2014(13278)
- 2013(13141)
- 2012(12624)
- 2011(11383)
- 2010(11742)
- 2009(10782)
- 2008(10602)
- 2007(9870)
- 2006(8935)
- 2005(8431)
- 学科
- 济(57794)
- 经济(57755)
- 业(41565)
- 管理(41201)
- 企(33870)
- 企业(33870)
- 中国(20741)
- 地方(18828)
- 技术(17820)
- 方法(16982)
- 农(16316)
- 业经(15165)
- 数学(14091)
- 数学方法(13999)
- 技术管理(12888)
- 融(12152)
- 金融(12152)
- 银(11904)
- 银行(11892)
- 行(11661)
- 农业(11228)
- 财(10927)
- 制(10846)
- 发(10622)
- 地方经济(10554)
- 环境(10436)
- 贸(10005)
- 贸易(9987)
- 易(9567)
- 学(9376)
- 机构
- 学院(178556)
- 大学(175028)
- 济(77762)
- 经济(76191)
- 管理(69783)
- 研究(64436)
- 理学(58525)
- 理学院(57902)
- 管理学(57177)
- 管理学院(56825)
- 中国(50586)
- 京(37952)
- 科学(36345)
- 财(35429)
- 所(31908)
- 中心(29440)
- 江(29335)
- 研究所(28302)
- 农(27852)
- 财经(27169)
- 北京(24745)
- 经(24489)
- 范(24000)
- 州(23888)
- 师范(23770)
- 院(23595)
- 业大(23451)
- 经济学(23115)
- 农业(21287)
- 经济学院(20553)
- 基金
- 项目(112954)
- 科学(90863)
- 研究(86518)
- 基金(80003)
- 家(68862)
- 国家(68227)
- 科学基金(59771)
- 社会(56007)
- 社会科(53329)
- 社会科学(53319)
- 省(47167)
- 基金项目(42133)
- 教育(39328)
- 划(38387)
- 自然(36622)
- 自然科(35860)
- 自然科学(35855)
- 自然科学基金(35236)
- 编号(34240)
- 资助(31311)
- 发(30840)
- 创(30049)
- 成果(27488)
- 创新(27027)
- 重点(25674)
- 课题(25544)
- 发展(25391)
- 展(24935)
- 部(24142)
- 国家社会(22887)
共检索到294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韩松 李心宇 谭中赫
2016年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以来,票据市场发展日益完善,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十四五"期间,票据市场将在绿色金融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创新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其落地实施应遵循统一绿色标准、加强信息披露、丰富产品服务、开展国际合作的路径有序开展,助力绿色金融行稳致远。
关键词:
票据交易所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席东梅
2018年,是《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收官之年。作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纲领性文件,《行动计划》以崭新的管理模式,由国家规划管理,省级统筹保障,院校自主实施,在不同层面协同推进;作为"十三五"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行动指南和路线图,《行动计划》以任务引领,项目拉动,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履行主体责任,健全建设机制,以优质校、骨干专业等重点项目为引领,"项目招标-签订合同"的"契约"关系,激发院校发展动力,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骨干专业 专业群建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华晶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物质财富快速积累的同时,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依然任重道远。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在企业这一经济主体层面实现创新与绿色发展的高度契合,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命题。本文从创新和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协同出发,梳理了企业绿色创新架构,提炼出企业绿色创新的后果主义、契约主义、行动主义、德性主义和认知主义五种进路,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优化制度设计、规范治理架构、激发企业家精神、营造伦理氛围和注重心理机制建设五种对策建议,以期实现企业绿色创新进路融合,发挥企业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企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水平。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绿色创新 融合 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赵军 李艳姗 朱为利
本文基于我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二者关联效应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以数字金融为门槛搭建面板门槛模型,探究绿色创新的城市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同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二者及关联效应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长期影响及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交乘项在样本期内均显著促进了城市发展质量提升;第二,不同数字金融水平下绿色创新对城市高质量发展起到正向非线性促进作用;第三,长期内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二者关联效应均会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推动效应逐渐放缓;第四,异质性分析下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性。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要促进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相融合,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赋予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第二,要推动绿色创新政策体制建设,优化绿色创新引领机制,促进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效应释放。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景国文
创新型产业集群肩负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创新能力提升的重任。当前学术界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究竟是否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采用2005—2020年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将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分析创新型产业集群能否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结果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能够显著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机制检验发现,创新型产业集群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主要通过促进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效果在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资源型地区、中心地区显著。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肖小和
本文认为,发展高质量票据市场既有利于促进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也可以推进票据业务高质量发展、发挥票据基础设施作用和改善商业信用机制,还能促进票据业务创新、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和引领商业银行转型。但是,当前票据市场高质量发展面临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待加强、票据市场风险依然存在、市场参与者较为单一、缺乏精细化经营大格局、统一大市场有待加强、票据融资业务被纳入信贷规模等问题。据此,本文结合发展高质量票据市场的要求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石艳文 许门友
选取2012—2021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U”型非线性特征。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可通过推动低碳技术进步间接影响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U”型非线性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在跨过拐点后,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东部地区城市、大规模城市及中心型城市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据此,提出深挖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优势、完善低碳技术研发体系、制定差异化数字产业发展策略,赋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郎立魁 郏聚宝 王丰效
为分析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文章基于2012—2021年时间序列数据,从绿色发展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选取代表绿色技术创新的系统性指标,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领域选取代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指标,并构建指标体系。根据熵权-TOPSIS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分别计算绿色技术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的综合得分,基于综合得分构建VAR模型并对绿色技术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均表现出逐步上升的态势,二者存在同步增长趋势;绿色技术创新进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冲击效应一直为正向效应影响,且短期影响强度更为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石艳文 许门友
选取2012—2021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U”型非线性特征。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可通过推动低碳技术进步间接影响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U”型非线性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在跨过拐点后,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东部地区城市、大规模城市及中心型城市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据此,提出深挖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优势、完善低碳技术研发体系、制定差异化数字产业发展策略,赋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旭霞 雷汉云 王珊珊
当前重点关注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但很少关注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共同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文章以2005—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探究在三种不同空间权重矩阵的条件下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在技术创新调节变量的作用下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环境规制是提高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核心助推力量,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引入技术创新这一中间调节变量的作用后,技术创新能够在环境规制提高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层面上起显著的补充作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时间层面上的“路径依赖效应”以及空间层面上的“溢出效应”,且时间上的“累加效应”比“空间溢出效应”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承引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本文构建内生绿色创新的流通经济发展路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我国2013-2021年30个省份地区的面板数据,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对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考察绿色创新的中介传导机制。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内生绿色创新的方程组模型存在最优解,即绿色金融发展通过绿色创新拓展了流通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空间。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每提高1%促进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0.9924%,该结果在加入控制变量后更加显著;绿色创新在绿色金融影响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中存在明显的正向中介传导机制,该结果在差分GMM回归中依然成立;数字金融影响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异质性不明显,但绿色创新存在自东向西递减的中介传导机制。研究结论为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促进数字绿色金融发展以及阶段性、重点性的引导绿色金融服务绿色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创新 流通经济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林珠 孙艺欣 徐德义
以黄河流域各省份2011—2020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熵权法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进行测度,并采用聚类分析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系统考察黄河流域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关联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2011—2020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地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显著。(2)黄河流域的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各个省份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一一对应。(3)黄河流域的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双向促进关系,且影响效果显著,即绿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林珠 孙艺欣 徐德义
基于长江经济带2011—2020年的数据,构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综合指标及绿色技术创新的综合指标,运用非期望产出slacks-based measure-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SBM-DEA)模型及全局主成分-熵权法对综合指标进行测度,采用耦合协调模型考察了绿色技术创新和高质量绿色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水平,并依据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系统地考察了绿色技术创新与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绿色技术创新与高质量绿色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稳定上升,整体上由初级协调转变为良好协调,说明绿色技术创新与高质量绿色发展间存在较强的互动水平和较高的协调关系;(2)绿色技术创新和高质量绿色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长期上体现为相互促进;短期内,绿色技术创新和高质量绿色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双向促进关系,高质量绿色发展可以引导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绿色技术创新对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正向影响存在滞后效应;(3)对绿色创新效率分解得到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指数。相比于绿色技术效率,绿色技术进步更能够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影响绿色技术创新与高质量绿色发展之间的动态响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林珠 孙艺欣 徐德义
以黄河流域各省份2011—2020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熵权法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进行测度,并采用聚类分析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系统考察黄河流域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关联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2011—2020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地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显著。(2)黄河流域的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各个省份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一一对应。(3)黄河流域的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双向促进关系,且影响效果显著,即绿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斌 孙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