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63)
2023(10337)
2022(9374)
2021(8987)
2020(7451)
2019(17516)
2018(17793)
2017(33998)
2016(18762)
2015(21268)
2014(21616)
2013(21277)
2012(19230)
2011(17321)
2010(17130)
2009(15305)
2008(14936)
2007(13014)
2006(11233)
2005(9781)
作者
(52718)
(43128)
(43120)
(41016)
(27674)
(20846)
(19759)
(17176)
(16501)
(15792)
(15023)
(14380)
(13673)
(13591)
(13315)
(13272)
(13128)
(12877)
(12366)
(12278)
(10758)
(10564)
(10301)
(9959)
(9883)
(9663)
(9654)
(9515)
(8687)
(8618)
学科
(68387)
经济(68299)
管理(54846)
(50889)
(43941)
企业(43941)
方法(32662)
数学(27417)
数学方法(27079)
(18424)
(18162)
中国(17695)
(16107)
业经(16042)
理论(14534)
地方(14179)
(12723)
财务(12656)
财务管理(12625)
(12468)
(12377)
(12255)
贸易(12248)
农业(12100)
企业财务(11948)
(11860)
教育(11504)
技术(11227)
环境(10934)
(10166)
机构
学院(257717)
大学(257661)
管理(104738)
(94093)
经济(91694)
理学(90820)
理学院(89829)
管理学(88263)
管理学院(87814)
研究(79997)
中国(59393)
(55120)
科学(51111)
(43924)
(39834)
业大(37753)
(37474)
(37375)
中心(36858)
研究所(36086)
财经(35510)
(35490)
师范(35201)
北京(35061)
(32143)
(31351)
(29224)
农业(29091)
技术(28977)
师范大学(28255)
基金
项目(175351)
科学(136306)
研究(131717)
基金(124215)
(106610)
国家(105634)
科学基金(91059)
社会(78751)
社会科(74343)
社会科学(74323)
(69677)
基金项目(67077)
教育(61369)
自然(60155)
自然科(58674)
自然科学(58664)
(57923)
自然科学基金(57567)
编号(56785)
资助(51363)
成果(46168)
课题(38536)
重点(38366)
(37906)
(36375)
(36358)
项目编号(35304)
创新(33650)
大学(33526)
科研(33438)
期刊
(105704)
经济(105704)
研究(75753)
中国(48250)
学报(39039)
管理(37662)
科学(35727)
教育(35433)
(33652)
(33544)
大学(29477)
学学(27179)
农业(23733)
技术(23659)
(19508)
金融(19508)
业经(18519)
图书(17786)
财经(15992)
经济研究(15825)
理论(13843)
(13463)
问题(13098)
实践(12973)
(12973)
科技(12498)
现代(12153)
技术经济(11950)
书馆(11903)
图书馆(11903)
共检索到3710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高健  
李子贤先生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以活形态神话为中心的理论体系:活形态神话如果作为"主体",其他神话存在形态则是其"变体";活形态神话作为"活体",那它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系统则是"母体"。这个体系为我们展示了神话的整体性、综合性与动态性。在李子贤先生的比较神话学研究中,他突破了文本阐释的固有研究范式,以及单一民族、单一学科理论的限制,将神话还原到文化生态系统中进行立体的审视,将云南的神话放到东亚、东南亚文化格局中进行更广阔的比较,将神话学与民族史、人类学、宗教学等学科对接进行综合研究。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子贤  
在云南这个"神话王国"中,不仅有着神话存在形态的多样性,神话传承机制的历时性、完整性等特质,还以活形态神话为其主体。因此,如何从云南少数民族神话的实际出发,深化对活形态神话相关论题的探讨,考察活形态神话与文化语境乃至更大的文化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寻觅本土神话研究的最佳观察视阈,建构一个活形态神话研究的分析框架,便是云南本土神话研究的一种路向。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宪昭研究员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中国多民族神话研究和神话母题理论进行了探索,至今学术著述颇丰。其研究重点为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理论、资料搜集、资料学建设体系以及母题方法的构建。他对于神话的思考和探索让深处神话研究迷雾之中的学人有拨开云雾之感,为中国神话学科建设的未来和研究范式的探究带来了新的启迪。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洪浩  
从20世纪90年代初研究土家族神话传说开始,向柏松教授已专注于中国神话研究二十余载,在土家族神话传说、神话与民间信仰、水生型创世神话系统和创世神话形态等领域成果斐然。向柏松的神话研究,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了诸多借鉴,为他们开辟了神话研究的新天地。向柏松的许多具有创新精神的理论难免会在学界引发争论。中国神话研究起步晚于西方几十年,诸多理论观点仍是借鉴西方,并没有形成一套自我的、完善的研究体系,因而只有在这种争论中,中国神话研究才会不断进步,不断强大。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许艳俊  
吴晓东从事神话学研究二十多年,纵观其整个研究历程,其研究对象不断扩展,对蚩尤神话的研究层层深入,对盘瓠神话研究革故鼎新,同时以考据为主的研究特点贯穿始终。他坚持用语言学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同时不排斥用其他方法进行补充研究。其不拘定论、大胆质疑、推陈出新、多有创获,一直在学术研究中苦心孤诣,其研究成果引起学界关注。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郭佳  
刘宗迪先生的《失落的天书——〈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一书,仅是对《山海经》一个部分的研究。刘宗迪指出,《山海经》中《海经》与《山经》是两篇性质迥异并曾在战国时期独立流传的文本,故对《海经》与《山经》只能做区别的研究而非一概论之。本书正标题"失落的天书"指的是隐藏在《海经》文本背后、早已不为世人所知的一幅古月令图。这幅面目模糊不清的古图不是人们想当然认为的有关山川方国的地图,而是天文历法之图。从副标题"《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以及本书目录所涉及的内容可以看出,他的研究不限于对《山海经》一书的解谜,而是通过《海经》文本析出古月令图,通过古月令图阐述古代的天文知识与历法制度,再通过天文历法及...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姜婷婷  高慧琴  
随着信息搜寻领域的不断细分,探寻式搜索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重点从探寻式搜索理论和系统两个方面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发现:探索性既可以表现在搜索的问题背景上,又可以体现在搜索的过程中;探寻式搜索分为学习性搜索和研究性搜索两个层次,要求用户结合启发式和分析式的搜索策略应对不确定性的波动;目前探寻式搜索系统主要是通过搜索结果的分类来支持用户对大规模结果集合的浏览探索,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层级分类、多面分类、动态聚类和社会分类,它们在结构、词汇、创建、使用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特征,适用于不同的搜索系统。然而,过去的探寻式搜索研究普遍忽视了信息搜寻的社会性本质,本文认为:他人的...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斯颖  
中国南方神话作为一个独立的可研究的整体,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与共性。《神话与"诗"的演述——南方民族叙事艺术》一书所展示的研究方法,融合了中西方的神话研究理论并有所突破,自成一体。该专著探索了中国南方神话的独特之美,并启发了对神话研究终极意义的理解。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鹿忆鹿  
高莉芬的早期研究领域主要是中国古典诗歌与古代辞赋,其后,高莉芬的研究重心转向关注汉魏六朝时期的神话传说、民俗文化与古典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探究文学原型与象征。西王母神话研究则是高莉芬这几年的研究重心。受益于中国古典诗赋的研究背景与方法训练,高莉芬的神话研究进路乃是立基于传世文献的梳理与细读上,对意象、象征的考察以及对神话思维的通贯思考与综观。高莉芬既受益于传统古典诗学的训练,又有来自神话学、文学人类学相关文学理论及研究方法的启发,从而展现出基础扎实而又有创新性的丰沛研究能量与研究产出。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熊威  
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文学等学科对神话都十分关注,重要的人文社科学者几乎都对神话有过专门的研究或论述。基于不同的学科、专业、立场、研究方向,每个学者都有自己感兴趣的神话研究取向和路径。邓启耀教授在神话研究领域耕耘了30多年,风格鲜明,成果丰富。从邓启耀教授的学术历程出发,其神话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可具体分析每个阶段神话研究的重点及内容,并以流动性的视角来探求其学术脉络流变过程,进而总结其神话研究的特点。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夏楠  
在多元神话学视野和思维的映照下,徐华龙先生结合中国神话学的本土经验,成为民俗神话学的积极践行者。一方面,他着眼于神话观的探讨,将神话置于长时段的历史与具象的社会文化脉络之中;另一方面,他运用"同质相论、异质比较"的方法论,借由活态的神话遗存印证早期神话的潜藏因子。徐华龙先生以民俗神话学的视角,对诸多远古类型神话提出了深入透彻的见解。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田兆元  
中国神话学自诞生以来,一直有两种价值取向。一种是秉承进化论的主张,认为神话不过是前朝遗留物,虽然对现在有影响,但是总体来说是往事,严格地说,那是原始社会的产物。最初在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夏曾佑就列出神话时代的标目,说黄帝以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宪昭  
在传统神话研究与当代神话实践不断发生碰撞的背景下,杨利慧教授组织的"当代中国的神话主义"大讨论,成为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切入点。这不仅引发了研究者对以往神话研究学术史的回顾与再思考,同时也引出如何看待神话学发展走向的问题,即当今语境下如何定位神话作为文化资源的社会功能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丁晓辉  
刘锡诚的神话学研究主要体现在神话的整体研究和神话学评论两个方面。刘锡诚既在理论上提出了"整体研究"的方法,又在自身的神话研究实践中对这一方法自觉应用;刘锡诚的神话学评论既有对中国百年神话学发展历程等宏大问题的宏观把握,又有对具体研究者的具体观点等细微问题的详尽阐述。刘锡诚执着、勤奋的学术精神,为后来者树立了典范。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徐炜霞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命题,然而遭遇了来自理论和实践的重重迷误。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进行再探寻和价值澄清,使其知识与方法的价值诉求得以显现,同时也为教师专业发展在困惑中进行理性抉择提供了依据与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