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01)
2023(5991)
2022(5313)
2021(4946)
2020(4348)
2019(10271)
2018(10214)
2017(19867)
2016(11187)
2015(12822)
2014(13129)
2013(13304)
2012(12800)
2011(11640)
2010(11756)
2009(10941)
2008(11105)
2007(10219)
2006(8677)
2005(7729)
作者
(35823)
(30438)
(30199)
(29011)
(19151)
(14831)
(13904)
(11997)
(11407)
(10770)
(10348)
(10229)
(9752)
(9709)
(9685)
(9609)
(9505)
(8860)
(8800)
(8779)
(7707)
(7505)
(7423)
(6972)
(6866)
(6827)
(6739)
(6713)
(6253)
(6198)
学科
(50368)
经济(50329)
(27740)
管理(27588)
方法(25562)
数学(23194)
数学方法(23014)
(20637)
企业(20637)
(14649)
(12903)
地方(12017)
(11607)
中国(11348)
农业(9714)
(9391)
贸易(9391)
(9056)
业经(8838)
(8003)
(7677)
环境(7594)
(6903)
财务(6889)
财务管理(6867)
(6630)
金融(6627)
(6467)
企业财务(6458)
银行(6425)
机构
大学(168481)
学院(167601)
(67437)
经济(65973)
管理(61616)
研究(60483)
理学(53138)
理学院(52370)
管理学(51341)
管理学院(51028)
中国(45066)
科学(41540)
(37344)
(36745)
(32923)
研究所(30376)
业大(30161)
(29361)
农业(29350)
中心(28549)
(26051)
财经(23608)
北京(23595)
(22740)
师范(22494)
(21447)
(21375)
经济学(20897)
(20653)
(19571)
基金
项目(114291)
科学(88140)
基金(82086)
研究(77385)
(73692)
国家(73133)
科学基金(60787)
社会(47168)
(44698)
基金项目(44679)
社会科(44634)
社会科学(44614)
自然(41971)
自然科(40913)
自然科学(40898)
自然科学基金(40142)
(38892)
教育(35348)
资助(34009)
编号(31009)
重点(26591)
(25060)
(24952)
成果(24507)
计划(23411)
科研(22780)
(22718)
课题(21807)
创新(21435)
科技(20970)
期刊
(72203)
经济(72203)
研究(44907)
学报(32285)
(32207)
中国(30630)
科学(28410)
(22970)
大学(22756)
学学(21772)
农业(21545)
管理(18773)
(13943)
金融(13943)
技术(13488)
教育(13299)
(12426)
业经(11616)
财经(11406)
经济研究(11275)
资源(10673)
问题(10361)
(9766)
(9154)
技术经济(8770)
统计(8685)
理论(8207)
业大(8164)
科技(7841)
(7764)
共检索到2421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邓目丽  蒋馥根  龙依  王天宏  孙华  
【目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可以指示植被生长和覆盖状况,探究其长时间序列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规律,对明确区域植被生态变化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获取植被生长季(7—9月)长时间序列Landsat影像并构建NDVI指数。通过变异系数、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未来趋势变化分析和空间自相关性计算,分析2000—2020年神木市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空间格局,并提取NDVI不同聚集区面积结合植被生长季累计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进行分析。【结果】2000—2020年神木市NDVI显著增加,增速为1.25%·a-1;NDVI增加区域、稳定不变区域和退化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97.8%、0.4%和1.8%,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矿区和城市聚集区;NDVI变异系数主要集中在0.3~0.5之间,整体波动比较剧烈,变异程度呈现“东南高、西北较低”的空间格局;全区NDVI平均Hurst指数0.69,持续显著增加面积占比93.7%,未来植被变化趋势良好。全局Moran’I指数波动下降,NDVI全局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减弱;NDVI低-低型聚集区的面积波动减少,与植被生长季累计降水量表现为显著负相关(P <0.05)。【结论】近21年神木市NDVI整体变化较为剧烈,呈现增加趋势,其空间分布趋于破碎化,降水和升温对植被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且降水对于植被恢复的影响更大,未来植被覆盖状况变化表现为持续性显著增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勇洪  权维俊  高燕虎  
在CASA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利用NOAA/AVHRR 1B卫星资料和气象资料估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技术方法,该方法有3个特色:直接利用NOAA/AVHRR 1B卫星数据,不需要经过大气校正和方向反射率校正来实现NPP估算;考虑了植被覆盖类型对光能利用率的影响;考虑了植被反照率在计算净辐射中的差异。利用该方法对2007年华北地区的NPP模拟结果表明:2007年华北地区植被的年总NPP为3.68×1014gC/a,各省总的NPP贡献率依次为:内蒙古64%、山西20%、河北13%、北京2%和天津1%,各季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夏季67%,秋季17%、春季15%,冬季1%。不同植被类型年NP...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潘竟虎  李晓雪  冯兆东  
本文构建了V-I-AP模型,以兰州市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进行亚像元分解,以获取不透水面比例及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植被覆盖景观的空间格局及其分异进行测度,为利用中等分辨率遥感数据定量评价河谷型城市生态环境提供更精确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景观分类相比,基于亚像元分解的不透水表面与植被覆盖提取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并可以表征地表覆盖的生物物理组分构成特点;1999年—2006年,兰州市中心城区不透水面盖度和面积增加明显,而植被盖度则急剧降低,植被破碎程度减缓,植被分布聚集度增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炼  
【目的】探索植被时空演化规律和机理,为揭示区域环境变化奠定基础。【方法】利用SPOT/VEGETATION 数据,辅以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回归分析以及残差分析等方法,探索2000—2018 年四川省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并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近二十年四川省植被覆盖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速为6.4%/10a,其中2006—2012年植被覆盖呈波动趋势;植被覆盖空间格局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城镇化进程和高海拔地区气候对植被覆盖有剧烈干扰;四川省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的面积比例为72.45%,呈减少趋势的面积占比27.55%,植被状况改善较显著。四川省18个地级市中,雅安市、乐山市、攀枝花市、达州市、宜宾市、巴中市和广元市的植被改善状态较好。四川省海拔0~1000、1000~3000 m是植被恢复最显著的区域。【结论】通过剥离自然、人类活动因素发现,人类活动是导致四川省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因素,气候因素是影响四川省植被覆盖变化的次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四川省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的科学布局提供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晓芳  岳天祥  范泽孟  张昊  
植被碳储量对生态系统碳平衡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对植被碳储量进行模拟并分析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全球植被动态模型模拟的全球植被碳储量,分析植被碳储量在1901年-2000年间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关系。将LPJ-DGVM(Lund-Potsdam-Jena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模型对植被碳储量的模拟结果与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其他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后得出,该模型对植被碳储量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对植被碳储量的模拟结果表明:全球过去100年的植被碳储量在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增加率为0.0016kgC...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于惠  吴玉锋  金毅  牛莉婷  
以河西地区草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长时间序列的MODIS和野外实测数据,探讨了现有的3种植被覆盖度反演模型在研究区的适用性,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2001–2015年河西地区草地植被覆盖度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TVI的经验模型能够在大范围内较好地估算植被覆盖度;河西地区草地生长季植被最大覆盖度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植被覆盖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2001–2015年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现出极显著增加的趋势(P <0.01),但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植被恢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退化草地零星分布在马鬃山北部、石羊河流域西部以及祁连山东段地区。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亮  陈世俭  蔡晓斌  刘惠  
基于250m分辨率的MODIS-NDVI数据,从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两方面分析2000年2015年三峡库区植被变化特征,运用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方法和F检验方法对三峡库区NDVI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6a来三峡库区NDVI总体上趋于波动增长,年均增长率为0.17%,但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不同的变化特点.从季节差异上看,春季NDVI增长最快,其次是秋季和冬季,夏季NDVI变化趋势较平缓.从NDVI的空间变化格局上看,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的面积占整个库区面积的14.47%,轻微增加占55.77%,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戴声佩  张勃  王海军  王亚敏  李丹  王兴梅  
基于RS、GIS技术和SPOT VGT-NDVI数据,运用累积平均法、均值法、趋势线分析法和影像差异法,分析了祁连山草地植被覆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并用Hurst指数动态预测祁连山草地植被覆盖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1999-2007年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呈缓慢增加趋势。典型草原和平原草地植被年均NDVIy和生长期NDVIg增加速率高于高寒草甸草地和沙漠草地。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增加和减少的面积分别为69776 km2和15928 km2,植被NDVI增加的区域分布在冷龙岭、拉脊山、大通山、达坂山、青海南山、走廊南山、托来山、托来南山等地区,减少的区域分布在乌鞘岭、大通河、石羊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等河流河谷以及青海湖周边地区。②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年内月和旬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③冷龙岭、宗务隆山、青海南山、镜铁山、拉脊山、乌鞘岭、大通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等河流河谷以及青海湖周边等地区未来草地植被覆盖有改善的趋势;走廊南山、托来山、托来南山、大通山以及湟水、石羊河等河流河谷地区未来草地植被覆盖有退化的趋势。沙漠草地、高寒草甸草地未来有改善的趋势;而典型草原和平原草地未来则有退化的趋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晓临  赵娟  白红英  王涛  
【目的】分析2000-2009年陕西省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区域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和生态建设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对2000-2009年MODIS NDVI数据进行时序重建的基础上,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差值法获取NDVI时空变化信息,并结合DEM分级数据提取不同高程地区的NDVI变化信息,分析陕西省植被覆盖情况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1)陕西省植被覆盖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特征,表现为NDVI值陕南秦巴山区>关中平原区>陕北黄土高原区。2000-2009年陕西省植被覆盖呈现改善趋势,植被覆盖变化速率表现为陕北黄土高原区高于关中平原区,关中平原区高于陕南秦巴山区。2)陕北黄土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啸  
基于1998~2011年7、8月份SPOT VEGETATION NDVI数据,求取两月份NDVI平均值,构建14a间的NDVI时序文件,通过对NDVI时序文件进行信息提取、分析,反映湖北省植被生长情况,从而监测、研究湖北省植被生长高峰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趋势。具体为:利用植被覆盖分区法,将研究区分为弱植被覆盖区、稀疏植被覆盖区、低植被覆盖区、中植被覆盖区、高植被覆盖区和密集植被覆盖区等区域,监测各区域14a间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上植被覆盖变化不大;利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呈现无明显变化趋势,16.55%的区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向珈瑶  彭文甫  陶帅  
岷江上游地区承载着不可替代的资源支撑、生态服务与环境调节功能,是国家生态红线的水土流失敏感主控区域,也是国家生存与发展重要的自然基础。目前,该区域生态和经济社会过程在空间上的叠加,不仅影响到资源、环境与生态等功能的发挥,而且对岷江流域乃至长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均构成严重威胁。认识和理解岷江上游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地形响应机制,分析植被变化最佳地形位,可以为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方向指引与科学参考。综合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对岷江上游植被NDVI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并通过空间叠加分析详细探讨了植被NDVI时空变化对海拔、坡度、坡向与地形起伏度等地形因子的响应,结合不同植被变化类型的分布指数进一步明确了不同地形因子背景下植被变化地域分异规律,得出了不同植被变化类型最佳地形位。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岷江上游地区植被覆盖良好且格局稳定,主要沿河谷地带扩散状分布约有26.62%的区域植被显著增长,仅有1.21%的区域植被显著退化;(2)植被变化趋势类型在高程、坡度、坡向与地形起伏度等不同地形位下具有显著不同的分布格局,整体而言不同地形位下面积占比波动较小,分布指数各异;(3)植被显著退化区域的最佳地形位分别为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优势”地带与受自然条件制约的“劣势”地带,植被显著增长区域的最佳地形位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较低,而坡度、起伏度较大且为阴坡的人类聚落辐射区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丽  何晓旭  魏鸣  
基于淮河流域1998~2005年每年第三季度的SPOT-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采用MVC法(最大值合成法)获得月NDVI值,用均值法求取季均NDVI值,然后用像元二分模型求得各年的植被覆盖度。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分析近8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并用Hurst指数预测未来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8年淮河流域地表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率为0.007/a,其中1999年值最低,2004年值最高。植被变化以稳定和轻微恢复为主,更多区域由较低等级的植被覆盖度转变为较高等级植被覆盖度。由Hurst指数预测到未来植被覆盖度变化将保持增加趋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绍锷  廖雪萍  谭裕模  胡钧铭  贾坤  
采用SPOT VEGETATION NDVI数据以及TRMM降水数据,分析广西1999-2011年植被NDVI变化特征,以及NDVI与降水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999-2011年广西植被NDVI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全区有54.71%面积的NDVI有所改善,45.06%面积的NDVI基本不变,仅有0.23%面积的NDVI出现退化。NDVI与降水量最大相关系数在0.4~0.6和0.6~0.8之间的面积分别占广西全区面积的71.76%和23.92%;桂中地区植被NDVI与降水量的关系比桂北、桂南地区更密切,受降水的影响更大。全区41.7%面积的NDVI与降水量的最大相关系数出现在第3个月,40.8...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辉  玉素甫江·如素力  
利用2001—2015年MODIS NDVI数据,结合15 a来TRMM降水量与MODIS的LST地表温度遥感数据,采取趋势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伊犁地区分析15 a来伊犁地区NDVI的时空变化趋势以及气候与非气候要素对NDVI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伊犁地区年均NDVI值为0.29,高山草甸的NDVI均值最大;2)15 a来,伊犁地区NDVI值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占伊犁地区总面积的53.56%。3)伊犁地区植被NDVI与年降水量的偏相关性介于-1.0~0.94之间,稀疏草地正相关最大;裸地的负相关最大。4)伊犁地区植被NDVI与气温的偏相关性介于-0.920~1.096之间,旱地的偏相关性最大;5)NDVI与气候因子(气温、降水)的复相关性介于0~0.96之间,稀疏草地的复相关性最大。6)伊犁地区NDVI值变化受气候要素与非气候要素的双重影响,年均NDVI变化受气候要素影响的区域占伊犁地区总面积的65.56%,其中,以降水量变化为主驱动的区域占伊犁地区总面积的11.5%,以气温变化为主驱动的区域占伊犁地区总面积的21.72%,以降水量与气温为强驱动的面积占伊犁地区总面积的27.02%。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文甫  樊淑云  潘荟交  毛欢  周介铭  赵景峰  杨存建  
利用1996~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及能源消耗资料,采用直接碳排放系数法及修改后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对四川省10a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进行了估算,并对其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碳排放量呈逐年增加趋势。1996~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的碳排放增加734.307×104t,增长率达10.478%。(2)建设用地是主要的碳源,林地是主要碳汇。10a间建设用地的碳排放增加812.454×104t,增长率达10.339%,碳排放量占碳排放量的96%以上;碳汇增加44.742×104t,占四川省碳汇的94%以上。(3)土地利用碳排放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就区域分析而言,成都平原区碳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