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490)
- 2022(449)
- 2021(436)
- 2020(412)
- 2019(937)
- 2018(898)
- 2017(2007)
- 2016(1124)
- 2015(1273)
- 2014(1346)
- 2013(1303)
- 2012(1209)
- 2011(1169)
- 2010(1124)
- 2009(1072)
- 2008(1021)
- 2007(811)
- 2006(723)
- 2005(679)
- 2004(593)
- 学科
- 土地(6968)
- 济(6309)
- 经济(6305)
- 学(3887)
- 经济学(2982)
- 问题(2919)
- 农(1419)
- 关系(1287)
- 城市(1176)
- 管理(1151)
- 发(989)
- 农业(903)
- 业(899)
- 方法(866)
- 经济关系(839)
- 数学(813)
- 数学方法(805)
- 中国(802)
- 法(783)
- 土地法(703)
- 开发(643)
- 区域(623)
- 域(623)
- 利用(615)
- 财(615)
- 融(602)
- 金融(602)
- 地方(599)
- 城市经济(582)
- 环境(566)
- 机构
- 大学(15699)
- 学院(14723)
- 研究(7418)
- 中国(5750)
- 济(5428)
- 经济(5316)
- 科学(5004)
- 农(4908)
- 管理(4883)
- 所(4190)
- 京(4163)
- 农业(4035)
- 理学(3989)
- 理学院(3901)
- 研究所(3848)
- 管理学(3802)
- 管理学院(3783)
- 资源(3575)
- 业大(3508)
- 中心(3361)
- 院(3070)
- 农业大学(2869)
- 省(2552)
- 科学院(2540)
- 江(2519)
- 范(2500)
- 师范(2461)
- 北京(2458)
- 部(2287)
- 土地(2275)
共检索到253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琛
黑土地因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最适农耕而闻名于世,素有“土地之王”之称。在自然状态下,黑土都是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的枯枝落叶经过长时间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因此,地球上大面积的黑土带都分布在暖季短而凉爽、冷季长而严寒的寒带地区。过去,人们认为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地,一块分布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块地处乌克兰大平原,一块位于中国东北松辽流域。但是,近年来,科学家们在亚马孙的热带雨林中发现了世界上第四块黑土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怀东 连威
黑土地,并不仅仅因土壤的颜色而得名,而是一个特定的概念。黑土层形成于几百万年甚至上亿年以前,其典型特征是有一个厚达七八十厘米甚至1米的肥沃的腐质层,有机质含量通常在3%~10%,最高可达15%。如今,在全世界能称得上黑土区的地方只有三大块:一块是乌克兰大平原;一块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再一块就是我国东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至群
黑土是在较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经过长时间腐殖演化而成的。黑土有机质含量丰富、结构性好、土质疏松、保肥保水性强,是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土壤,也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不可再生土壤资源。在全球只有几处黑土带,它们分别在: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这里土地肥沃,是美国玉米最大产地;欧洲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大平原,素有“欧洲粮仓”之美称;南美洲的阿根廷、乌拉圭;还有亚洲中国的东北松辽平原地区,被誉为“北大仓”,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尹祥 袁伟
土地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几乎地球上所有动植物都离不开它。在地球十多种土壤类型中,黑土地是对人类最有价值的一种。黑土地富含有机物,非常适合农业耕作,在提升粮食产量、维护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黑土地十分珍稀,全球总面积不超过500万平方千米,仅占陆地面积的0.000 34%,主要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
关键词:
东北平原 大草原 潘帕斯 黑土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尹祥 袁伟
土地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几乎地球上所有动植物都离不开它。在地球十多种土壤类型中,黑土地是对人类最有价值的一种。黑土地富含有机物,非常适合农业耕作,在提升粮食产量、维护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黑土地十分珍稀,全球总面积不超过500万平方千米,仅占陆地面积的0.000 34%,主要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
关键词:
东北平原 大草原 潘帕斯 黑土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超 王守臣
黑土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规范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也需要规范农民的生产行为。从目前情况看,黑土地保护政出多门,政策碎片化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政策效应的发挥。同时,农民生产经营粗放,致使黑土地过度垦殖,有机质严重下降,黑土层变薄,黑土区荒漠化威胁日益加剧。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失位、监督不力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破解这些问题,不能只停留在一般号召上,必须加强黑土地保护法制建设,实施依法保护。
关键词:
黑土地 保护措施 法治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廷一 马本理
黑土地,红土地──“十年大庆”访锦州本刊记者陈廷一,马本理黑土地,红土地。昔日辉煌,今日亦辉煌,重打"辽沈战役",胜负还未决晓。虽未枪声胜枪声,虽未弹雨胜弹雨。写下这个题目时,笔者已站在锦州城"辽沈战役"纪念馆里。在这个亚洲之最的全景式模拟景观中,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凤荣
200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首次在其官方文件中提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 S),得到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领域广泛和热烈的响应。我国自然资源管理领域有专家提出,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耕地保护、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工作,均可借鉴Nb S理念。吉林省梨树县秸秆覆盖还田(免耕少耕)模式,就是一种基于此理念的黑土地保护方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中华
我国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人们曾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它的肥沃与珍贵。近年来,短期高产的生产方式导致耕地过度开垦利用,黑土地地力退化和生态问题叠加,形成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长期隐忧。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省梨树县时提出“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为落实总书记指示要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杜国明 徐新良
黑土是地球上特殊的土壤类型,具有土质疏松、适合耕作和有机质高等特点,是世界上最为肥沃、珍贵的土壤资源。中国东北地区依托于肥沃的黑土资源,成为了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7.63%,产出的粮食总量和输出的商品粮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足见黑土地功能之强、作用之重。
关键词:
保护与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天一 黄善林 李冬梅
[目的]国家高度重视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问题,明晰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影响因素是用好养好黑土地的重要议题。文章旨在探讨资源禀赋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影响,从资源禀赋视角推动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方法]基于黑龙江省兰西县312份经营农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及多元有序Logistics模型,探究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及信息资源等资源禀赋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影响。[结果]农户是否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受人力资源禀赋(黑土地保护责任义务认知、黑土地保护收益预期),自然资源禀赋(自有承包地面积、是否签订承包合同、是否转入黑土地、经营黑土地细碎化程度),经济资源禀赋(农业收入、家庭总收入),社会资源禀赋(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参与土地托管)和信息资源禀赋(政府是否宣传黑土地保护政策、是否为中心村)的显著正向影响;上述因素除黑土地保护收益预期、自有承包地面积、是否转入黑土地、经营黑土地细碎化程度、农业收入、是否为中心村外均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程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结论]为更好的推动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应强化农户黑土地保护“责、权、利”认识,提高农业收益预期;进一步稳定承包权,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因地制宜发展黑土区特色产业,切实提升农户家庭收入;支持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推进黑土地保护工程;发挥中心村信息资源优势,多渠道开展黑土地保护政策宣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许中秋
土地保护工程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拥有全国近六成的黑土耕地资源,在推动黑土地保护和发挥金融支持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模式一:"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融资该方式是指通过整治充补耕地项目形成耕地占补平衡指标,通过国家交易平台对指标进行交易,交易产生收益偿还银行贷款,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保国 王健
本文认为,黑土地保护需要基于立法走向科学治理,并推动构建包括压实政府主导责任、实施科技工程、建立跨区域保护机制、创新经营方式、探索土地规模经营等保护治理体系。
关键词:
治理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祀忧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面积210万平方英里,为9个国家分享,但大部分在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提供地球上氧气总量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娜 杜国明 张瑞
【目的】黑土地是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现代农业发展对黑土地质量具有新需求。只有深刻认识面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黑土地质量内涵、构成和特点,才能客观评价和监测黑土地质量状况,为黑土地质量提升提供依据。【方法】本文在分析黑土地构成与功能的基础上,结合黑土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态势与需求分析,探讨了黑土地质量体系构成、黑土地质量特点,旨在建立区域耕地质量研究新模式,完善耕地质量相关理论基础。【结果】(1)黑土地是一个由黑土子系统、立地子系统、设施子系统和权属子系统构成的以黑土为核心要素的自然-人工复合耕地系统。(2)黑土地多功能性及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决定了黑土地质量体系由基础地力质量、设施保障质量、空间形态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组成。(3)黑土地质量具有体系构成的多层次性、影响因子的多类型性、空间分异的多尺度性等特点。【结论】对黑土地质量监测和评价应充分考虑黑土地质量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方法和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