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34)
- 2023(16661)
- 2022(13871)
- 2021(13097)
- 2020(10681)
- 2019(24726)
- 2018(24852)
- 2017(46541)
- 2016(26408)
- 2015(29501)
- 2014(30096)
- 2013(28733)
- 2012(26062)
- 2011(23610)
- 2010(23596)
- 2009(21491)
- 2008(21070)
- 2007(18724)
- 2006(16457)
- 2005(14954)
- 学科
- 济(94067)
- 经济(93933)
- 管理(74531)
- 业(68895)
- 企(58102)
- 企业(58102)
- 方法(41094)
- 数学(35057)
- 数学方法(34584)
- 中国(31283)
- 财(27147)
- 农(26325)
- 学(23878)
- 教育(23382)
- 业经(22839)
- 制(22576)
- 理论(19528)
- 地方(18370)
- 农业(17227)
- 务(17042)
- 财务(16962)
- 财务管理(16928)
- 技术(16612)
- 企业财务(16124)
- 银(16102)
- 体(16101)
- 银行(16056)
- 贸(15715)
- 贸易(15707)
- 易(15269)
- 机构
- 大学(368713)
- 学院(362406)
- 管理(136761)
- 济(135925)
- 经济(132664)
- 研究(125083)
- 理学(118209)
- 理学院(116746)
- 管理学(114562)
- 管理学院(113855)
- 中国(87700)
- 京(79961)
- 科学(77672)
- 财(66196)
- 所(62988)
- 农(57519)
- 研究所(57393)
- 范(55985)
- 师范(55513)
- 中心(55221)
- 江(54537)
- 业大(53500)
- 财经(52433)
- 北京(50902)
- 经(47676)
- 师范大学(45373)
- 院(45344)
- 农业(44971)
- 州(43749)
- 教育(42272)
- 基金
- 项目(246909)
- 科学(194917)
- 研究(184407)
- 基金(177159)
- 家(154411)
- 国家(153035)
- 科学基金(130574)
- 社会(114501)
- 社会科(108212)
- 社会科学(108188)
- 省(96821)
- 基金项目(93428)
- 教育(89986)
- 自然(84093)
- 划(83177)
- 自然科(82102)
- 自然科学(82083)
- 自然科学基金(80598)
- 编号(76312)
- 资助(71948)
- 成果(64805)
- 重点(56489)
- 部(55524)
- 课题(55051)
- 发(52644)
- 创(51261)
- 教育部(48080)
- 创新(47655)
- 制(47285)
- 项目编号(47162)
- 期刊
- 济(149580)
- 经济(149580)
- 研究(114851)
- 中国(77750)
- 教育(66598)
- 学报(59445)
- 科学(53482)
- 农(52973)
- 财(51238)
- 管理(50515)
- 大学(45725)
- 学学(41810)
- 农业(36242)
- 技术(33154)
- 融(30375)
- 金融(30375)
- 财经(25944)
- 业经(23946)
- 经济研究(23323)
- 经(22130)
- 问题(19684)
- 图书(19012)
- 业(18554)
- 版(17423)
- 科技(17060)
- 理论(16888)
- 职业(16674)
- 现代(15730)
- 技术经济(15645)
- 实践(15429)
共检索到539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杜月
随着西方社会学界在二十世纪后半叶分裂为文化与结构两大阵营,制度和精神的研究也分道扬镳。在特殊的时代和学术背景下,《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这一文本成为讨论涂尔干"神圣性"概念的范本,而另一文本《教育思想的演进》中对于"神圣性"的探讨却长期被学界所忽略。本文通过仔细梳理与对比两个文本中对于神圣性"传染"和对于法国大革命的讨论,指出涂尔干的教育史研究提供了对于"神圣性"这一概念的另一种理解。《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神圣性表现为偶然的、爆发式的、独立于社会制度的集体欢腾状态,而《教育思想的演进》中神圣性依托于凡俗的制度才得以实现,表现为一种稳定的制度化状态,并对集体欢腾的激情有制约的道德功能。涂尔干在教...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渠敬东
涂尔干在《教育思想的演进》指出,教育是将家庭、社会、政治、宗教等一切文明之要件统合起来的枢纽。中等教育在曾经历史的生活总体中,对于国家之政治构造、民族之精神底色乃至整个西方文明史的接续与重启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从三个层面梳理了路易十四以前法国中等教育史的发展历程。从社会形态学出发,通过明确的历史分期总结了现代教育曾经经历的不同阶段,每个阶段特有的历史条件和政教关系及其结构化和组织化的不同方式。从历史内在的辨证运动出发,考察了不同阶段内部的矛盾关联、其精神特质的肯定性和否定性的两个方面以及不同阶段相互转化中的辨证过程,特别强调了历史中的连续性及其发生转变的外部条件和内源性的契机。从文明史...
关键词:
涂尔干 中等教育 辩证法 大学 人文主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郭法奇
长期以来,教育史研究受"科学史学"的影响,以追求客观、实证的目标为己任,较少关注史学理论及方法论的新变化,更少关注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和批判,导致了教育史学理论的弱化,鲜见关于教育史研究问题的争论。教育史研究是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教育史研究应当:一、加强与史学理论的结合,更新教育史研究理念,开展教育史学理论问题的讨论;二、克服单一的"叙述史研究"存在的问题,加强叙述史研究与"主题史研究"的结合,增强教育史研究的问题意识;三、重视教育改革中的"历史因素",主动介入和参与现实的教育活动,发挥教育史研究的"历史"功用。
关键词:
史学 叙述史 主题史 教育史 教育史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比较教育研究的学术规范化受比较教育研究的学术制度化的制约,学术制度化涉及的重要问题是比较教育研究的知识资源利用,因此学科内的知识资源利用是比较教育研究的学术实质规范的前提;之所以出现比较教育研究的学术不规范,是因为比较教育研究中主体性自我意识的失却,因此确定和认同比较教育研究的主体,是比较教育研究的学术规范化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比较教育 学术制度 学术规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荣安 苏洋 刘宝存
比较教育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研究领域,具有跨学科性。在200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朱利安、诺亚等人主张的实证主义方法,到乌申斯基、萨德勒等学者主张的相对主义方法,再到狄尔泰、康德尔等学者的历史功能主义方法和今天卡扎米亚斯、斯塔奈哈姆泽、施瑞尔等人对"语境和文化"的强调,比较教育已成为一个具有文化敏感性的学科,具有辩证的本质和独特的学科发展模式。在全球化的今天,比较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比较教育的研究必须以多种方式考虑语境的重要性。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建设也要扎根于本土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从而在世界多样性中形成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袁本涛
"学科"和"研究领域"在本文中是一对并列的概念,"高等教育研究"究竟是一门学科还是一个"研究领域"的争论因其本身的特征而由来已久并将持续。根据对研究领域制度化和学科化的分析,本文认为三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完成的是社会建制和社会运作层面上的范式建构,观念层面的范式建构还远未完成。因此,高等教育研究依旧是一个"制度化"的研究领域,而不是一门"学科"。但"领域"和"学科"并无高低之分,只是在知识的"分化"和"整合"的进程中,各自在不同的层面上建构相应的范式而已。高等教育的基本内涵决定了高等教育研究的专门学者及其可能涉及范围的有限性、理论研究的实践导向性、学科化的有限性等特点,从而决定了高等教育研...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郭建如 阎凤桥
本文将北大教育管理研究30年划分为三个时期,叙述教育管理的学科化在这三个时期的发展情况,分析北大教育管理学科化过程中的制度与文化支撑条件,并探讨了学科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对教育管理学科化过程的回顾,一方面旨在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促进今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旨在与学术同行分享学科发展的体会。
关键词:
教育管理研究 学科制度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海峰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规范发展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保障,其中包括法律性制度、监督性制度和技术性制度三个方面。构建这种制度体系应该采用相应的策略:制定校企合作教育法完善法律性制度,实施校企合作问责制健全监督性制度,缔结校企合作联盟细化技术性制度。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制度化 制度体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姚启和
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涂又光教授的新近力作《中国高等教育史论》(以下简称《史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26.6万字,责任编辑陈雅峰),是一本颇具特色、很有深度的中国高教史论著。作为一部史论,本书的特点,不仅资料翔实,引述了不少经典原著,每论必有理有据,凡重要论据决不用第二手材料,反映出作者极其严谨的治学作风;而且结构新颖,不同于某些摆流水账的叙史方法,而是把到清朝末年数千年的中国高等教育史,划分为5段,在每段又只着重介绍一二个代表人物的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既简明扼要又重点突出,读后使人感到十分明晰、深刻而很受教益;特别是本书以深邃的哲学思维,对中国高等教育史提出了许...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涛
对涂尔干来说,教育不是中立性的,它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教育。否认这一点,无异于自欺欺人,而承认这一点,则要求我们对教育的目的做出规定。道德教育所要培养的自主的社会人,并不是一个仅仅懂得生存技能、老于社会世故的庸人,也不是一个被掏空了一切情感和欲望的纯粹理性的存在,而是一个尊重和热爱社会生活,并能够在社会实在所给予的"客观理性"和自身的欲望之间建立一种平衡,根据社会的理性来从事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的人。达致这一点,不仅要求我们重视学校环境和教师的作用,而且要求我们借助社会科学来预先重建理性。
关键词:
道德教育 自主性 社会人 理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郭法奇
教育史研究是一门以历史研究方法论为基础,使用别人观察的科学。它是一门以现在的眼光与过去的教育史实发生联系,不断质疑、探究和寻求教育真相的科学。教育史研究应当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重视对资料的解读,并为培养个体的历史思维方式服务。
关键词:
教育史 教育史研究 外国教育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尹弘飚
制度化至今仍是课程变革研究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尝试从变革的延续、可持续性等方面对变革制度化作出界定,作为过程的制度化概念逐渐确立起来,而变革制度化的分析也呈现出包括革新管理、组织学习、社会文化变革和社会意义在内的多元视角并存的状况。近年来,教育领域中新制度主义的讨论为我们理解和分析课程变革的制度化提供了一个更为整合且富有潜力的分析框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史静寰 郭歆
本研究以工程硕士学位制度在我国的生成和制度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 以清华大学为个案,采取新制度主义的微观分析模式,探索在高等院校工程硕士学位制度的生成过程中,高校、政府、市场三者的角色和作用。在工程硕士学位制度的生成和发展中,高校在制度生成阶段起了重要作用,政府在制度化的过程中作用明显,市场则在不同时期都提供了制度变革的空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冯建军
制度化教育的当代发展,所确立的是以能力为本位的英才教育体系。这一体系要求教育必须充分注意基于能力确认的程序公正的实现。在此过程中,既需要建立有利于能力选拔的公正规则,又要保证执行程序的公开。
关键词:
制度化教育 教育公正 程序公正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曾茂林
现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教育依然是制度化教育,为提高教育效率而设立的教育制度,不仅规定了教育的主流发展方向,也规范了整个制度化教育内部的发展序列和层次,从而对其中人的发展产生直接规范与制约作用。因此,只有明确制度化教育下具体人的生存方式及其努力超越现实的实践追求,才能为探索制度化教育理论奠定富有针对性的教育人学基础。
关键词:
制度化 教育 具体人 生存 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