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54)
- 2023(2618)
- 2022(2074)
- 2021(2196)
- 2020(1624)
- 2019(3630)
- 2018(3700)
- 2017(5550)
- 2016(3884)
- 2015(4878)
- 2014(4877)
- 2013(4138)
- 2012(3840)
- 2011(3426)
- 2010(3784)
- 2009(3022)
- 2008(3084)
- 2007(2726)
- 2006(2234)
- 2005(2141)
- 学科
- 教育(7302)
- 教学(6963)
- 管理(6668)
- 济(6126)
- 经济(6115)
- 理论(5446)
- 学法(4411)
- 教学法(4411)
- 中国(4219)
- 学理(3493)
- 学理论(3493)
- 业(3414)
- 政治(3243)
- 思想(3212)
- 思想政治(3118)
- 政治教育(3118)
- 治教(3118)
- 德育(3096)
- 企(2795)
- 企业(2795)
- 研究(2512)
- 学校(2379)
- 方法(2269)
- 法(2235)
- 工作(2095)
- 农(2039)
- 数学(1915)
- 学(1866)
- 高等(1779)
- 数学方法(1774)
- 机构
- 大学(46092)
- 学院(42293)
- 研究(14378)
- 教育(11623)
- 范(10990)
- 师范(10903)
- 京(10525)
- 管理(10215)
- 科学(9083)
- 中国(8987)
- 师范大学(8735)
- 济(8564)
- 技术(8343)
- 江(8267)
- 职业(8204)
- 理学(8080)
- 经济(8038)
- 理学院(7872)
- 管理学(7383)
- 管理学院(7295)
- 北京(7136)
- 州(6967)
- 所(6926)
- 中心(6516)
- 研究所(6160)
- 技术学院(5981)
- 职业技术(5879)
- 农(5759)
- 业大(5623)
- 院(5540)
共检索到77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剑桥 高晓清
荷兰自16世纪末摆脱西班牙取得独立地位以来,该国大学取得了长足发展,并成为欧洲大陆神学和法学研究的重要中心。与其它国家不同的是,荷兰的神学与法学,在神秘中彰显人的自由与理性,在严厉中体现对人的正义与关怀。荷兰大学的课程,深刻地浸润着这种荷兰特色的人文主义养分,使得荷兰的大学不仅在人文学科上取得了卓越成就,也在自然科学方面占有世界一席之地。
关键词:
神 法 人性 课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纪发 张季中 姜桂娟 邢立伟 孙平平 杜洪志 杜兴臣
春小麦栽培技术课程采取"教学、生产、推广、研发"4方共建的方式,经过5个循环的实践检验与理论提升,创新了课程改革模式、学习模式和教学运行模式,并将其上升到种植技术类课程开发和运行管理的共性规律,对涉农专业核心课程改革有良好的示范借鉴价值,在省内外中高等职业院校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区域特色 春小麦栽培 课程改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亚平
高等院校有效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是建设国际知名大学的核心任务。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是一所欧洲知名的大学,也是一所科研机构与大学合并的学校。瓦赫宁根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高度重视“人”的因素,提倡规范员工行为和满足员工需求动机的管理理念,按照员工的特点和技能确定岗位,通过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及岗位目标、员工培训、任职管理和考核评价等制度,把员工自身的提高与工作目标任务紧密结合,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主动性和自身发展潜能,以期最大限度地规范员工的行为和实现学校发展目标。这对我国现阶段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荷兰 瓦赫宁根大学 人力资源管理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占虎
发展理念直接关涉着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定位及其实践路径。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整体性发展,是新形势下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部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实事求是"的方法旨要。共享理念是其中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质。共享发展是最能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实践品格,是创新当代中国发展模式的落脚点和归宿。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澄清人们长期以来对共享理念的非社会主义解读,从整体性上阐明共享发展理念的社会主义有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孔垂谦
如何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是学校教育长期关注的重大现实课题。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要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必须防止德育概念的泛化 ,凸现德育目标的超越性 ,彰显道德教育的实践特征 ,关注学生的主体需要 ,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并充分发挥“乐”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学校德育 有效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姜英敏 贾瑞棋
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的参与及行动对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具有重要意义。荷兰大学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并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在人才培养方面,开设相关课程及学位项目,培养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行动者;在科研创新方面,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研究,推动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密切耦合的成果产出;在社会服务方面,建立广泛、多元的合作伙伴关系,产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需要的社会联动效应。荷兰的经验显示,大学在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时,应从多方面改革大学系统,使大学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价值传播者、知识贡献者及合作组织者。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议程 可持续发展目标 大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孟卫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这在国家层面上强调了特色办学的重要地位,进而明确了新的历史阶段建设特色大学的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汉东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这一重要治国方略在高等教育中的体现。早在2003年7月,教育部即发布了《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今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再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依法治校"。作为法律学人和大学管理工作者,理应"学法、讲法、用法",弘扬法治精神,依法治校,科学管理,彰显"大学之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新
大学文化对高职院校强化办学思路与目标,明确办学方向,加强内部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推手作用。高职院校只有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形成彰显高职教育独有的精神、理念、特色等内容的大学文化,才能建成特色鲜明的一流的高等职业院校。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感受到建设大学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汉东
依法治校实际上为学校的自我发展孕育了一个有序的外部环境,同时也锻造了一个健康的机体,从而有利于大学特定价值的实现。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这一重要治国方略在高等教育中的体现。早在2003年7月,教育部即发布了《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此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再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依法治校"。作为法律学人和大学管理工作者,理应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不同于抽象的人性观,马克思主义以实践的观点看待人:人是实践的人,实践性是人的基本属性。实践人是道德生成的内在根基,生活是实践人的基本存在形态。因此,道德存在于生活之中:基于生活,为了生活。生活德育就是要引导人自觉地批判日常生活,创造道德生活,过一种真正的人的生活。
关键词:
人性 实践人 生活德育 道德生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红
应用型教育向学生传授的不仅仅是技术技能,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样不可忽视。本文通过对人文素质类课程建设方案、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此类课程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上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职业素养 人文素质 课程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秀梅 孙萍茹 安连锁
为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适应电力工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华北电力大学以实施创新教育为主线,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通过构建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创新实践基地等措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以"四模块"为框架的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工程教育 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齐洪利 覃川 孙娈 温黎明 张玉峰 李成 谭旻雁 高玉飞
本成果在借鉴荷兰基于能力的学习体系(CompetenCy Based Learning,CBL)基础上,创建项目统领,课程匹配,知识、技能、态度融合的项目课程体系和学为主体、先做后学、多师同堂、为学而教的项目教学模式。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释放学生的主体意识,以项目为载体,做中学、做中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培根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第4期撰文提出,要进行深层次的工程教育改革,必须从人文情怀的角度去审视工程实践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勿让学生停留在"器"上,还要让他们明白"器"外之道,则正是教育之所为;脱离人的存在的技术是没有意义的,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人的存在意义与工程技术的关联;工程技术学习的载体是人,不同的学生就是工程技术学习的不同载体,所以一定要体现个性化。教师人文情怀主要体现在,不是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