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72)
- 2023(2775)
- 2022(2325)
- 2021(2014)
- 2020(1704)
- 2019(3524)
- 2018(3351)
- 2017(6183)
- 2016(3234)
- 2015(3550)
- 2014(3416)
- 2013(3404)
- 2012(3278)
- 2011(3068)
- 2010(3091)
- 2009(2637)
- 2008(2587)
- 2007(2259)
- 2006(1975)
- 2005(1860)
- 学科
- 济(12757)
- 经济(12746)
- 管理(8933)
- 业(8560)
- 企(6487)
- 企业(6487)
- 方法(5978)
- 数学(5407)
- 数学方法(5380)
- 财(4213)
- 学(3984)
- 农(3791)
- 中国(3573)
- 银(3108)
- 银行(3098)
- 贸(3095)
- 贸易(3093)
- 制(3076)
- 易(3009)
- 行(2949)
- 融(2829)
- 金融(2829)
- 业经(2813)
- 农业(2621)
- 环境(2340)
- 务(2323)
- 财务(2311)
- 财务管理(2305)
- 地方(2264)
- 企业财务(2190)
- 机构
- 大学(49828)
- 学院(49602)
- 济(20380)
- 经济(20025)
- 研究(18807)
- 管理(16744)
- 理学(14632)
- 理学院(14432)
- 管理学(14120)
- 中国(14053)
- 管理学院(14027)
- 农(13485)
- 科学(12913)
- 农业(10870)
- 所(10456)
- 业大(10036)
- 京(9913)
- 财(9805)
- 研究所(9666)
- 中心(8531)
- 财经(8051)
- 江(7761)
- 经(7436)
- 省(7129)
- 经济学(7060)
- 农业大学(6999)
- 经济学院(6569)
- 院(6562)
- 科学院(6266)
- 业(6205)
共检索到72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和 康建军 张洋东 朱丽 谈嫣蓉 邴丹珲
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天然草地毒草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为研究对象,在甘肃省肃南县大河乡公路两侧对其种群数量较大的区域开展了草甘磷和重耙对比灭杀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补播的优良牧草种类,总结了草地补播改良效果以及技术。结果表明,10%草甘磷防除效果超过98%,推荐使用剂量150190g·667m(-2)为宜;重耙灭杀醉马草防除效果超过90%,推荐重耙措施为30cm深度为宜。退化草地补播改良结果表明,浅翻耕条播、浅翻耕撒播、行内松土补播牧草的组合Ⅴ[垂穗披碱草(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易灵心 李多才 安玉峰 马周文
牧草品质与物种多样性的相互关系既是草畜互作的重要基础,也是放牧稳定草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以祁连山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放牧的高寒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组成与牧草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 Pielou均匀度指数和莎草科生物量比例与粗蛋白产量正相关(P <0.001)。3)莎草科和不可食牧草对粗蛋白产量和含水量的贡献率最大,分别为0.75和0.80。总之,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组成是导致牧草品质变化的主要因素,草地管理应积极应对群落潜在的结构变化并制定相应的放牧管理对策,保障草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康宝天 侯扶江 Saman BOWATTE
祁连山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区,分布有大量草地,探明祁连山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影响因子,对该地区深入研究土壤生态系统结构和维持草地健康具有参考价值。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和OTU分析法比较了位于祁连山东缘青海省刚察县高寒草甸和河西走廊临泽县平山湖荒漠草原0–10 cm土层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同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探讨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和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的β多样性和细菌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在门水平上,两种草地类型土壤细菌均以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为主要类群,相对丰度分别占总数的84%和89%;放线菌门为两地优势类群,相对丰度分别为57%和29%。在门水平上,两种草地类型主要细菌类群相对丰度有差异,其中高寒草甸土壤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荒漠草原(P 0.05)。主要类群与环境因子的Pearson相关性及PCA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相对丰度与土壤养分(全氮、全碳、有机碳、含水量和碳氮比)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5)。土壤全碳、全氮、pH、有机碳、含水量、容重和碳氮比是影响两种草地类型土壤细菌菌群分布的重要原因。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小云 常生华 贾倩民 李多才 安玉峰 胡安
在祁连山北坡中段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的冬季牧场,利用竞争指数、相对拥挤系数和相对竞争严重度指标,研究放牧强度对高寒草原优势种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和退化草原优势种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种间竞争的作用。结果表明,紫花针茅竞争指数在放牧强度梯度上呈先降低后升高再略有降低的趋势,在放牧强度3.45 AUM·hm~(-2)时最大,醉马草竞争指数在放牧强度梯度上呈先升高后降低再略有升高的曲线变化,在放牧强度3.45 AUM·hm~(-2)时出现谷值;竞争严重度指数在放牧强度梯度上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紫花针茅的竞争严重度指数分别在2.45和4.85AUM·hm~(-2)时最小和最大,醉马草的竞争严重度指数分别在1.45和3.45AUM·hm~(-2)时最小和最大;紫花针茅的相对拥挤系数在放牧强度梯度上呈先增大后缓慢降低的曲线变化,醉马草的相对拥挤系数在放牧强度梯度上呈“单峰”曲线,在放牧强度4.85AUM·hm~(-2)时最大。放牧强度在2.45~3.45AUM·hm~(-2)时,紫花针茅有较高的竞争指数;放牧强度在2.45 AUM·hm~(-2)左右时,紫花针茅与醉马草的竞争严重度接近,紫花针茅不因醉马草的竞争压力过高而逐渐衰退,有利于草原的可持续放牧利用;放牧强度小于2.45AUM·hm~(-2)时,紫花针茅和醉马草的拥挤压力均较低,且紫花针茅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祁连山北坡高寒草原适宜的冬季放牧强度为2.45 AUM·hm~(-2)左右。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宋美娟 徐长林 王琳 鱼小军
为探究放牧不同家畜对高寒灌丛草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影响,于2020年7月–8月在东祁连山天祝高寒地区对放牧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和混牧牦牛(Bos grunniens)与藏羊(Ovis aries)的灌丛草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性、持水速率、拦蓄量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总厚度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3.53 cm)>放牧甘肃马鹿样地(2.83 cm),枯落物总储量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219.45 g·m~(-2))>放牧甘肃马鹿样地(92.86 g·m~(-2))(P 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0.71 t·hm~(-2)),平均最大持水率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221.00%)>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48.11%),平均最大拦蓄量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939.21 t·hm~(-2))>放牧甘肃马鹿样地(348.58 t·hm~(-2)),以及有效拦蓄量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627.52 t·hm~(-2))>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87.90t·hm~(-2))(P 放牧甘肃马鹿样地,灌丛内则相反;土壤初渗速率表现为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0.98 mm·min~(-1))>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6.92 mm·min~(-1)),稳渗速率同样表现为放牧甘肃马鹿样地(7.12 mm·min~(-1))>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5.90 mm·min~(-1))。综上所述,与单牧马鹿相比,混牧牦牛与藏羊更有利于高寒灌丛草地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的发挥。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林栖 马玉寿 李世雄 王晓丽 王彦龙 景美玲 李松阳 年勇 韩海龙
为解决祁连山区高寒草地牧草返青期季节性超载过牧问题,自2015年5月至7月起连续两年在青海省祁连县默勒镇瓦日尕村的冬春放牧地上进行了为期60d的返青期休牧试验,休牧期间放牧家畜全部采用舍饲圈养,并于2016年8月中旬对休牧草地进行植被调查。结果表明,返青期休牧可使草地群落的总盖度、总植物量显著增加(P<0.05),使禾本科牧草株高、分盖度和植物量显著增加(P0.05);阔叶型毒杂草的株高、盖度、生物量均有下降的趋势。休牧两年与休牧一年相比,群落中禾本科植物的株高、盖度、植物量均在继续增加,阔叶型毒杂草的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冉 杨蔚 王文 任健 田健帆 刘莉 马向丽
为探讨迪庆地区退化高寒草甸适宜恢复方案,本研究以8种表现优异牧草为材料,测定分析了鸭茅(Dactylis glomerata)+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苜蓿(Medicago sativ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鸭茅+早熟禾(Poa nemoralis)+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3种补播方案下高寒草甸牧草和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特征,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草地恢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补播可提高草地植被覆盖度38%以上,且有效提高牧草粗蛋白、粗脂肪、钙、磷等含量;鸭茅+早熟禾+百脉根补播方案对牧草营养价值增益效果较好。2)补播区土壤pH由5.75上升到6.00,除土壤速效磷外,土壤全效及速效养分均显著(P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春鸣 陈淑燕 徐长林 杨蕾 陈建纲 张德罡
通过野外植被调查和种子萌发法分析了新鼠丘、旧鼠丘和天然草地土壤种子库密度、物种组成。结果表明,新鼠丘土壤种子库中种子密度为176.93±135.51 seeds/m2,旧鼠丘种子密度为1 486.15±900.78 seeds/m2,对照的天然草地种子密度为2 937.01±2 471.60 seeds/m2。新鼠丘土壤种子库中主要有3种植物,分别是萼果香薷(Elsholpzia bensa var.calycocarpa)、波伐早熟禾(Poa poophagorum)和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旧鼠丘土壤种子库中主要有3种植物,分别是灰绿藜、节裂角茴香(Hypecou...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鼢鼠鼠丘 土壤种子库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何琦 王军邦 李慧婷 陈宇鹏 樊博 周华坤 张秀娟 杨永胜
为探讨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草毡层及其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轻度(4.5羊单位·hm~(-2))、中度(7.5羊单位·hm~(-2))、重度(15羊单位·hm~(-2))和极重度(30羊单位·hm~(-2))]对祁连山南麓高寒草甸草毡厚度、根土比、硬度、抗剪强度、容重、孔隙度、饱和导水率和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群落结构从轻度至重度放牧较稳定,至极重度放牧,禾本类植物重要值占比显著下降(P <0.05),莎草类和杂草类植物重要值显著增加。2)草毡层厚度和根土比均随放牧强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在极重度放牧达到最大。土壤硬度无显著变化(P> 0.05)。土壤抗剪强度呈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中度放牧样地最大;土壤容重随放牧强度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重度放牧样地最低,极重度放牧样地显著增加。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随放牧强度增加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在重度放牧样地达到最大,至极重度放牧,较重度放牧样地显著降低。3)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及饱和导水率随放牧强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重度放牧时达到最大,至极重度放牧均下降。4)草毡层厚度与莎草类重要值占比、根土比、土壤抗剪强度、硬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显著正相关;容重与草毡层厚度、根土比及各项水分特征指标均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和抗剪强度是影响草毡层水分特征的最显著因子。综上,保持一定草毡层厚度且连续的草毡层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持水功能平衡,还可以缓冲外界因素对植物群落与土壤结构的损伤,是高寒草甸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关键所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靖 韩天虎 代健聪 刘长仲
【目的】研究祁连山中段高山草原蝗虫与植物群落之间的生态关联性。【方法】于2011-05-09,在甘肃省肃南县皇城镇周边草场中设置12块样地,在样地内采用方框取样器和样方框(1 000mm×1 000mm)对蝗虫群落和植物群落进行系统随机抽样调查,利用典型相关分析(CCA)法对蝗虫群落与植物群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群落特征进行进一步分析与排序。【结果】①捕获蝗虫成虫3 148头,隶属6科,10属,共12种;小翅雏蝗、狭翅雏蝗、永宁异爪蝗和宽须蚁蝗为优势类群,分别占捕获成虫总数的34.78%,18.43%,14.52%,11.76%;亚洲小车蝗、红翅皱膝蝗、短...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宏洪 卓侃 薛会英 廖金铃
在西藏自治区色季拉山高寒草甸土壤线虫群落调查期间,从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一种根腐线虫。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分子序列比对,将其鉴定为刻痕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renatus)。其主要特征:唇环3个,口针长15.6~16.2μm,口针基部球前缘略凹,侧线6条,V值为82.5~83.2,尾圆柱形,末端环纹清晰。对该线虫rDNA的3个区段(18S部分序列、28SD2D3区和ITS区)进行特异性扩增和测序,分别得到902、774和1 013bp的序列。将所获得的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上进行BLAST比对,结果显示:此线虫群体与刻痕短体线虫群体的相似度分别为97.4%~99.8%、97.4%~97.8%和90.2%~99.8%。贝叶斯推断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本研究的线虫群体与刻痕短体线虫聚为高度支持的分支,进一步确定此线虫群体为刻痕短体线虫。本研究获得刻痕短体线虫中国群体的分子数据。该刻痕短体线虫是西藏自治区的新纪录种。高山嵩草是刻痕短体线虫的新寄主。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小源 鲁旭阳
休牧是西藏主要放牧管理和草地保护的措施之一,目的是通过自然力的作用使退化草地的植被与土壤得到恢复,维持较高的多样性和生物量。本研究以西藏中部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研究自由放牧和休牧对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植物物种多样性、总生物量、地上地下生物量权衡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比自由放牧和休牧对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植被与土壤特征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高寒草原与高寒草甸,休牧6~8年虽一定程度降低了植物群落的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增加了植被总生物量,但变化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 0.05)。休牧6~8年提高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权衡值,并促使植物更多地向地上部分生长,且在高寒草甸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另外,休牧和自由放牧对高寒草甸以及高寒草原草地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微团聚体、土壤营养元素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发现,休牧对西藏高寒草地的植被恢复尚未产生明显的效果,表现为休牧对群落生物多样性、植被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因此,对西藏休牧的实施效果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忆轩 李多才 侯扶江
为了探究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春秋季放牧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6个放牧强度的样地,分析了0–40 cm土层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0–40 cm土层土壤容重随放牧强度的增强而逐渐上升,对表层土壤影响尤为显著(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锦梅 王彦辉 王紫 杨鹏
祁连山东段高寒草地土壤水文效应对该区域陆面水文过程、水文循环、石羊河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持等作用巨大。因此,深入开展高寒草地土壤水文效应研究对深入了解和认识高寒地区土壤水文过程和陆面水文过程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以祁连山东段金强河河谷高寒草地为对象,分析了土壤含水量、持水特征、入渗速率和草地蒸散等土壤水文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谷山地阳坡和河谷山地阴坡下部高寒草地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饱和持水量随土层加深先增大后减小,河谷水平阶地和山地阴坡上部高寒草地土壤持水量随土层加深逐渐增大;河谷0–30 cm土层高寒草地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为阴坡上部>阳坡下部>阴坡下部>阳坡上部>水平阶地,饱和持水量表现为阴坡上部>阳坡下部>阳坡上部>阴坡下部>水平阶地。高寒草地土壤初渗透率最小,渗透性随着渗透时间的增加土壤渗透速率不断增大,当渗透达到稳定状时土壤渗透速率最大。河谷高寒草地0–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为阴坡下部>阴坡上部>阳坡下部>水平阶地>阳坡上部。河谷高寒草地在6月–9月的日均蒸散量为2.429 mm·d–1,蒸散总量为293.254 mm。可见,研究区河谷地形对高寒草地土壤水文特征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对祁连山东段高寒区水资源合理管理与利用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地形与土壤水文特征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高寒草地 土壤水文特征 河谷 东祁连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