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04)
2023(7137)
2022(5895)
2021(5353)
2020(4217)
2019(9658)
2018(9588)
2017(17778)
2016(9768)
2015(10885)
2014(10949)
2013(11160)
2012(10778)
2011(10119)
2010(10435)
2009(9602)
2008(9466)
2007(8638)
2006(8027)
2005(7584)
作者
(31202)
(26108)
(25936)
(24296)
(16642)
(12580)
(11820)
(10262)
(9964)
(9483)
(8999)
(8867)
(8580)
(8478)
(8188)
(7902)
(7648)
(7610)
(7574)
(7441)
(6827)
(6449)
(6358)
(5930)
(5890)
(5876)
(5871)
(5825)
(5417)
(5151)
学科
(49317)
经济(49273)
管理(26188)
(24381)
地方(17990)
(17615)
企业(17615)
中国(16703)
(14170)
方法(13844)
数学(11720)
数学方法(11568)
业经(11541)
(10578)
地方经济(10189)
农业(10043)
(9854)
环境(9010)
(8685)
金融(8684)
资源(8548)
(8389)
银行(8376)
(8233)
(8107)
(8058)
(7889)
(7225)
贸易(7214)
技术(7007)
机构
学院(144736)
大学(142110)
(58614)
研究(58012)
经济(57225)
管理(51885)
中国(44681)
理学(42766)
理学院(42173)
管理学(41246)
管理学院(40970)
科学(36939)
(33373)
(31448)
研究所(28298)
(27962)
(26838)
中心(25848)
(24034)
北京(22270)
业大(21673)
农业(21663)
(21637)
师范(21424)
(21356)
(20460)
财经(20150)
(19960)
科学院(18623)
(18084)
基金
项目(91810)
科学(71124)
研究(67122)
基金(63622)
(56520)
国家(56025)
科学基金(46526)
社会(41040)
社会科(38868)
社会科学(38855)
(37402)
基金项目(32738)
(31380)
自然(29668)
教育(29189)
自然科(28769)
自然科学(28763)
自然科学基金(28201)
编号(27720)
资助(26601)
(26569)
成果(22744)
重点(21269)
发展(21037)
(20646)
课题(20442)
(19137)
(18332)
创新(17229)
计划(17051)
期刊
(76434)
经济(76434)
研究(45942)
中国(38142)
(26675)
学报(23159)
科学(22341)
管理(20534)
(18982)
农业(18779)
教育(17894)
大学(16390)
(15858)
金融(15858)
学学(15021)
业经(14099)
技术(13515)
经济研究(11629)
资源(10895)
(10545)
问题(9929)
图书(9767)
财经(9408)
(8119)
统计(8002)
技术经济(7789)
(7498)
书馆(7272)
图书馆(7272)
(7232)
共检索到242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静  尉元明  郭铌  张凯  王小平  
利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25项指标,建立了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效益的评价体系。同时对祁连山区人工增雨对径流的影响作了预估,在此基础上,对祁连山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后山前走廊各流域水资源状况及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合理的预测。最后,选用其中11项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对山前走廊的社会、经济、生态等效益均显著增加,祁连山区通过人工增雨,降水增加10%时,河西地区综合效益将提高5.3%,降水增加20%时,综合效益提高12.5%。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良才  白虎志  岳虎  罗晓玲  曹玲  
根据祁连山及其周边地区11个探空站的1981年~2002年1月~12月每日2个时次(北京时间08时和20时)的资料,运用动力气象学原理计算和分析了祁连山区四季的平均水汽输送、辐散辐合以及区域内的空中含水量等。结果表明,祁连山区大气中的水汽年输入总量为9 392.5×108t,水汽年输出总量为8 031.5×108t,表明在输入该区的水汽总量中只有14.5%成云致雨或留在该区域上空,其余85.5%的水汽成为过路水,即潜在开发的水资源量较大;区域内年空中含水量为331.2×108t,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对比特征约5∶1;四季中水汽的辐合中心基本维持在甘肃省的河西走廊和青海省的东北部一带,夏季最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车克钧  傅辉恩  贺红元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净化水质的有益作用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是河西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基础,是经济建设的保障,是河西人民赖以生存的命脉。本文宗旨是探讨森林涵养水源的机理,筛选涵养水源功能最佳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发展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车克钧  傅辉恩  
该文对祁连山森林、冰川和水资源现状、变化趋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祁连山冰川在退缩,林分质量下降,河川径流量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这些现象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议把祁连山水源林生态工程建设尽快列入“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并组织实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永勋  闵庆文  赵贵根  
三江源地区由于发展落后,当地农户仍以畜粪等生物质能源为主要燃料,破坏了当地脆弱的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造成生态系统恶化。为缓解能源和环境问题,政府向当地农户推广使用太阳能设备。本文采用入户调查与统计资料分析相结合的办法,查明当地农户太阳能使用现状,并预测农户太阳能开发利用潜力。在此基础上,评价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结果显示:①贵南县农户目前使用的太阳能设备每年可产生99717500MJ的能量,相当于191107.8hm2草地承载的牦牛产生的干牛粪的能量。如果使牛粪自然还草,可使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提高12.5759亿元人民币;②如果太阳能资源全面开发利用,每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牛赟  刘贤德  张学龙  王顺利  雷军  
以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体为研究对象,基于森林生态水文学理论,充分利用祁连山森林生态站长期生态监测数据及其研究成果,在流域尺度上,围绕水源涵养功能从水文和生态两方面进行了监测指标选择。同时,对水源涵养功能各水文指标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监测包括2大类别、13个一级监测指标和48个二级监测指标,水源涵养功能评估包括8个一级评估项目和22个二级评估项目,并对二级评估项目进行指标量化。然后,将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量化的评估指标与祁连山寺大隆流域、天涝池流域的22年监测数据进行了比较探讨,进一步分析和验证了评估指标。本研究是跨尺度、多种指标综合研究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评估的初步偿试,为将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云  
我国人口众多 ,人力资源丰富 ,但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源利用效益还有待提高。我国人力资源利用效益测评的范围包括测评劳动者体力、智力 (技能 )、思想品德 (观念及态度 )、单个劳动者综合素质、群体劳动者的协调及潜力。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效益测评 ,可有效开发及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提高生产力 ,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沈金鳌  
黄鳍马面鲀Thamnaconus hypargyreue(Cope)1992年春汛总产量高达5万吨,目前已成为东海新的主要捕捞对象。东海黄鳍马面鲀的开发利用是东海水产研究所于1981年在东海大陆架外缘和大陆坡深海渔业资源调查研究中发现的新资源。在80年代绿鳍马面鲀资源比较丰富的时期,它仅作为主捕绿鳍马面鲀的兼捕对象,年产量甚低,兼捕多
[期刊] 预测  [作者] 关建新  
出现了全面的资源贫化和枯竭,迫切需要加速铜资源勘探开发和建立新的铜矿产接替基地。“七五”以来,新疆接连发现了几个新的大中型铜镍矿,有的已进入了初步开发阶段,为了使铜资源优势得到发挥,新疆已开始建立了铜的冶炼加工业,将开始生产出部分深加工铜镍矿产品。但是新疆能否成为二十世纪我国铜工业的接替基地之一?新疆铜资源开发的市场前景如何?发挥新疆的铜资源优势应采取何种策略?新疆铜矿原料生产与冶炼加工业的经济规模应如何确定?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为了预测新疆铜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制定新疆铜业正确的发展策略,首先对铜的生产和消费以及影响铜市场的一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预测。由于铜矿产是可耗竭的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立杰  刘鹄  
研究祁连山林线区域青海云杉种群结构、年轮生长及林线位置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区域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青海云杉林线种群1~30龄的幼龄个体数量最多,占总数的80.9%;100年来林线种群密度大约增加了23倍,但林线位置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年轮分析得出,气候变暖导致近30年来林线树木径生长明显增加,青海云杉树木年轮指数与当年夏季、秋季以及上一年夏季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与上一年秋季及当年6月份的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良  郑小贤  陆元昌  雷相东  刘晓昕  
为了解决祁连山水源林区青海云杉天然林更新难的经营难题,该文根据实测数据对该地区青海云杉林隙天然更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林区青海云杉林隙中心区更新最好,林隙内次之,林隙外(林冠下)最差,林隙内更新幼树以林隙中心区为核心呈聚集分布;林隙内外光环境对青海云杉的天然更新有影响。提出了"单株择伐-小面积林隙-天然更新"促进青海云杉林天然更新的可行技术,为该区青海云杉水源林更新及经营模式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金梅  鲍甫成  吕建雄  黄荣凤  赵有科  Evans Robert  
为探明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祁连山中部下限青海云杉为研究对象,采用年表气候相关分析和特征年分析方法,研究了青海云杉的年轮宽度、早材宽度、晚材宽度标准化年表与月均温度和降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年轮宽度、早材宽度、晚材宽度与6、7月的月均温度显著负相关。年轮宽度、早材宽度与3、5、6月的降雨量显著正相关,与9月的降雨量显著负相关;晚材宽度与降雨量无显著相关,晚材宽度对气候的敏感性弱于早材宽度。特征年分析进一步发现:当夏季温度高于同期温度而夏季降雨量又低于同期降雨量时,容易形成窄年轮;相反,当夏季温度低于同期温度而夏季降雨量又高于同期降雨量时,容易形成宽年轮。表明春季和夏季降雨量对祁连山中...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思敏  马剑  牛赟  赵维俊  任小凤  冯宜明  马雪娥  赵晶忠  
【目的】探明青海云杉林分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青海云杉林分结构的主导因子,为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的科学经营、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系统稳定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分布于祁连山排露沟流域的青海云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5个20 m×20 m青海云杉固定样地进行植被因子和环境因子的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法研究了青海云杉林分结构和立地因子分布特征,并采用冗余分析法分析了林分结构与立地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青海云杉径级结构、树高结构、冠长结构和冠幅结构均呈左偏分布状态;径级、高度级、冠长级、冠幅级和多度之间均呈3次多项式关系,径级1~5 cm到21~25 cm、高度级2~4 m到14~16 m、冠长级1~2 m到8~10 m、冠幅级2~4 m到4~6 m的多度分别为93.10%、91.56%、80.23%、83.42%;海拔、坡度分别与胸径、冠长、冠幅的相关性较大;坡向与胸径、冠幅、冠长、林龄相关性较小;20~40 cm土层温度与树高相关性较大,0~10 cm土层温度与郁闭度相关性较大;土壤体积含水量与胸径、冠长和冠幅呈正相关,与树高、郁闭度呈负相关;40~60 cm土层水分含量很好地解释了青海云杉林分结构的变异。【结论】40~60 cm土层水分含量是影响祁连山排露沟典型流域青海云杉林分结构的主要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志斌  赵文智  张立杰  刘鹄  张智慧  
以祁连山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以采伐干扰事件后形成的次生林的林分密度、林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树木年轮等为数据基础,采用地统计和树木年轮生态学方法,从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反演采伐干扰事件和森林群落的演替恢复过程。结果表明:采伐干扰事件后,林分密度呈指数曲线增加(y=237e0.14x,R2=0.97),采伐30a后,林分密度从256株.hm-2增加到1.697万株.hm-2;恢复过程中并无其他树种出现,只是青海云杉林的密度、空间分布格局和林木生长速度发生变化,这表明对于祁连山青海云杉林来说,采伐干扰事件并不会为其他树种成功入侵创造机会;树木年轮分析表明,在9~20a的时间尺度上,采伐干扰事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颖   李晓格   孟娜   韩子烨   杜乐山  
生态系统水文调节服务对人类福祉有重要的影响,运用InVEST产水量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系统水文调节价值进行了评估和预测。结果表明:(1)草地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系统水文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草地水文调节价值量为31.29亿元,占水文调节总价值的60.06%。(2)林地面积虽然不大,但其生态安全的保障作用明显,2020年的水文调节价值为7.25亿元,占水文调节总价值的13.92%。(3)2010—2020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水文调节实物量是增加的,年均增长2.24%,价值量年均增加约0.97%,价值量年均增长幅度小于实物量,主要是由部分生态系统水文调节价值下降引起的。(4)预测可知,2030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系统水文调节实物量、价值量较2020年均有所增加,实物量增加4.90亿t,价值量增加3.8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