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66)
- 2023(10097)
- 2022(8989)
- 2021(8516)
- 2020(7073)
- 2019(16620)
- 2018(16621)
- 2017(31653)
- 2016(17554)
- 2015(19814)
- 2014(19732)
- 2013(19312)
- 2012(17479)
- 2011(15783)
- 2010(15516)
- 2009(13771)
- 2008(13301)
- 2007(11348)
- 2006(9713)
- 2005(8172)
- 学科
- 济(64660)
- 经济(64588)
- 管理(47327)
- 业(44342)
- 企(37554)
- 企业(37554)
- 方法(31900)
- 数学(27523)
- 数学方法(27144)
- 中国(16729)
- 农(16691)
- 学(16271)
- 财(15021)
- 业经(14793)
- 理论(14050)
- 地方(13714)
- 农业(11323)
- 和(11306)
- 教育(10787)
- 技术(10731)
- 贸(10705)
- 贸易(10700)
- 环境(10687)
- 易(10365)
- 制(10262)
- 务(10050)
- 财务(9988)
- 财务管理(9973)
- 企业财务(9475)
- 划(9221)
- 机构
- 大学(240529)
- 学院(239218)
- 管理(97428)
- 济(87416)
- 理学(85320)
- 经济(85293)
- 理学院(84375)
- 管理学(82804)
- 管理学院(82388)
- 研究(78107)
- 中国(55166)
- 京(52107)
- 科学(51442)
- 所(38795)
- 业大(38506)
- 财(38156)
- 农(37901)
- 研究所(35844)
- 中心(35000)
- 江(33323)
- 北京(33248)
- 范(33062)
- 师范(32775)
- 财经(31389)
- 院(29382)
- 农业(29262)
- 经(28591)
- 州(27652)
- 技术(27538)
- 师范大学(26513)
- 基金
- 项目(171963)
- 科学(133849)
- 研究(126583)
- 基金(122003)
- 家(106607)
- 国家(105693)
- 科学基金(90480)
- 社会(75699)
- 社会科(71604)
- 社会科学(71583)
- 省(68698)
- 基金项目(66013)
- 自然(60374)
- 教育(59339)
- 自然科(58904)
- 自然科学(58893)
- 自然科学基金(57799)
- 划(57742)
- 编号(53065)
- 资助(50314)
- 成果(42388)
- 重点(38563)
- 部(36974)
- 课题(36834)
- 发(36142)
- 创(35818)
- 创新(33240)
- 科研(33080)
- 项目编号(32666)
- 大学(32213)
共检索到334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车克钧 傅辉恩 贺红元
以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建立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综合效能的评价模型:E=E_d+E_e+E_s;以E与生产投资I的比值为计量水源林的效能指数T,T=E/I。并以祁连山寺大隆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实测资料和社会调查数据为计量评价参数,确定其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计量系统。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综合效能指标为11.93;其中生态效能和社会效能分别是直接经济效能的4.51倍和6.05倍。说明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现行的保护、发展和综合利用的经营方针是正确的。建议河西各受益部门应按水资源效能总收入的0.5%缴作水源林再生产费,以确保国民经济建设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水源涵养林 综合效能 级差地租 经济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车克钧 傅辉恩 贺红元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净化水质的有益作用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是河西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基础,是经济建设的保障,是河西人民赖以生存的命脉。本文宗旨是探讨森林涵养水源的机理,筛选涵养水源功能最佳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发展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水源涵养林 水文效应 定位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党宏忠 周泽福 赵雨森 杨洪学
通过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的苔藓-青海云杉林、亚高山灌丛、灌木-青海云杉林、中低山灌木林和祁连圆柏以及牧草地等6种植被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与计算,比较分析了不同植被的水源涵养能力,建立了主要土壤类型的入渗模型、土壤水分消退方程,评价了不同植被土壤层水文特征及其与植被间的关系。祁连山区主要森林的平均土壤密度均小于1 g·cm-3,土壤的蓄水能力很强但各植被间差异较大。各种森林植被土壤均表现出较高的入渗性能,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及蓄水能力从大到小的次序均为:苔藓-青海云杉林、亚高山灌丛、灌木-青海云杉林、中低山灌木林、祁连圆柏林和牧草地。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森林土壤(山地灰褐土)的保水能力较高,水势...
关键词:
祁连山 水源涵养林 土壤 水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良 郑小贤 池建 王金叶 王顺利 常宗强
该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采用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等新理论与新方法 ,重新定位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功能地位 ,诊断了现阶段水源林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经营对策 .
关键词:
水源涵养林 森林经营对策 祁连山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牛赟 刘贤德 张学龙 王顺利 雷军
以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体为研究对象,基于森林生态水文学理论,充分利用祁连山森林生态站长期生态监测数据及其研究成果,在流域尺度上,围绕水源涵养功能从水文和生态两方面进行了监测指标选择。同时,对水源涵养功能各水文指标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监测包括2大类别、13个一级监测指标和48个二级监测指标,水源涵养功能评估包括8个一级评估项目和22个二级评估项目,并对二级评估项目进行指标量化。然后,将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量化的评估指标与祁连山寺大隆流域、天涝池流域的22年监测数据进行了比较探讨,进一步分析和验证了评估指标。本研究是跨尺度、多种指标综合研究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评估的初步偿试,为将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成德 余新晓
水源涵养林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防护林种 ,它不但有森林普遍具有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且最主要的是它具有涵养保护水源、调洪削峰、防止土壤侵蚀和净化水质的功能 .因此 ,2 0世纪 80年代起对水源涵养林的研究日渐兴盛 ,主要是以森林水文学方法为主 .该文从它的研究方法、效益评价方法、水源涵养机理、规划布局及理想林种的配置等方面 ,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做了系统概述
关键词:
水源涵养林 效益评价 机理 经营管理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车克钧 傅辉恩 王金叶
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围绕水源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动态变化,开展了森林小气候、森林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不仅具有拦蓄降水、缩小温差、保持较高土壤湿度等作用,而且具有十分显著的消洪补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水文生态作用。森林覆被率65%的流域比32%的流域年枯水径流量增加2887mm,年洪水径流量减少9887mm;森林土壤贮水29812~39193mm,草地仅18209mm;林地很少产生地表径流,草地年土壤流失量17939kg·hm-2;高寒山区多年冻土与季冻土致使试验区河川径流系数高达073,蒸散较小为15654mm;多年监测资料显示祁连山林分质量下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良 郑小贤 陆元昌 刘波
水源林经营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关系着中国的水资源和生态安全,意义重大。为适应祁连山水源林经营管理实践和西部生态建设的需要,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复杂性科学的新理论与新方法提出了一个有科学依据的、定量化、可操作的祁连山水源林经营模式,创新了原来的经营模式。该模式融合了水源林经营理论、水源林目标体系、水源林经营原则、水源林目标结构体系和水源林经营技术体系。该模式通过改善水源林结构,实践水源林的可持续经营,逐步实现水源林经营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标,从而提供中国河西走廊地区稳定的优质水资源,促进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根据该模式,对祁连山水源林区现有青海云杉Picea cra...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孟楚 王琦 郑小贤
以北京市八达岭林场水源涵养林4种主要森林类型(油松人工林、元宝枫人工林、黄栌人工林、辽东栎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林分郁闭度、生物量、混交度、角尺度等9个林分结构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结构与功能的耦合关系模型,并对水源涵养林不同森林类型的生态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辽东栎天然林的生态功能最优。水源涵养林的生态功能最优的林分具有起源为天然,异龄,混交林,郁闭度在0.60.8,林下灌草盖度较高、土壤厚度较大、林木空间结构良好等特点。研究结果旨在为研究区水源涵养林经营提供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越 李雨珊 单姝瑶 杨磊 徐浩杰
基于水量平衡及水源涵养深度计算方法,研究了2000-2018年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深度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水源涵养深度为34.23 mm,水源涵养总量为8.56×10~8 m~3·a~(-1)。林地、草地和湿地的水源涵养深度显著高于耕地和未利用地(P <0.05),与叶面积指数和气温负相关。建议将保护区中东部设为水源涵养保护优先区,强化对林地、草地和湿地的保护。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未来保护区水源涵养深度将保持稳定态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安金玲 牛赟 车宗玺 郝虎
【目的】以祁连山排露沟流域分布的4种典型植被类型:高寒草甸(GHCD)、灌丛高寒草甸(GCGHCD)、青海云杉林(QHYS)和草地(CD)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价祁连山高寒山区典型植被类型水源涵养功能,旨在为科学认识水源涵养功能差异及合理经营当地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野外调查和采样,室内测定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现存量及持水性能、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等20个评价指标,并分析其在不同植被类型的变化规律,最后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强弱。【结果】4种植被类型枯落物层现存量、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均表现为QHYS>GCGHCD> GHCD> CD,最大持水率表现为GCGHCD> QHYS> GHCD> CD,有效持水率表现为CD显著低于其他3种植被类型。土壤化学性质除pH值和全钾含量在不同植被类型的差异性不显著外,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化学指标差异显著性各不相同,土壤养分指数变化表现为QHYS(0.073 2)>GCGHCD(0.072 9)> CD(0.071 2)> GHCD(0.070 6)。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容重大小表现为GHCD和CD显著大于GCGHCD和QHYS,非毛管孔隙度表现为GCGHCD> QHYS> GHCD> CD,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非毛管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均表现为GCGHCD和QHYS显著大于GHCD和CD。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表明4种植被类型水源涵养功能大小依次为:QHYS(0.747)> GCGHCD(0.742)> CD(0.446)>GHCD(0.429)。【结论】4种植被类型水源涵养功能最好的植被类型为QHYS和GCGHCD,其次是GHCD和CD最差。该研究结果可为分类经营管理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金龙 杨伶 张大红 彭强
水源涵养林在京冀流域水源地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在野外调查与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筛选及专家咨询方法,建立了京冀水源涵养林生态效益计量指标体系。研究过程中采用市场价格法、影子工程法等对京冀水源涵养林建设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价值量估算并货币化计量。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3年,京冀水源涵养林建设产生了可观的生态效益,总生态效益为39 343.13万元,其中涵养水源效益为20 792.87万元;水土保持效益为278.01万元;固碳制氧效益为4616.25万元;净化大气环境效益为5673.9万元;改善小气候效益为2466.8万元;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为5515.3万元。本研究的计量结果将为京...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择福 林富荣 宋吉红
在山西五台山研究了不同经营技术措施的水源涵养林的生态防护功能。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纯林的林冠截留率最大,桦木纯林的林冠截留率最小;针阔混交林林地的持水量较高,其次为阔叶林、人工针叶林;阔叶林地土壤入渗率较针阔混交林高;经过封禁和封育后的灌木林改良土壤的作用明显;抚育型的林木生长量比封育和封禁型的大。不同经营技术措施的水源涵养林的生态防护功能不同,应根据具体的立地条件和林分结构以及植被类型选择不同的经营模式。
关键词:
水源涵养林 生态防护功能 经营技术措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树全 李翠环
以群落样地作为资源状态 ,以树种的重要值作为树种对资源位计测依据 ,用Shannon Wienner、Levins和Schoener的生态位计测公式 ,分析了千岛湖水源涵养林 2 6个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重叠指数 .结果表明①该地区主要乔木树种以马尾松、苦槠、青冈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 ,其Bsw 值依次为 0 6 3、0 5 7、0 5 6 ,BL 值为0 6 4、0 5 0、0 32 ;灌木树种以木、格药柃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 ,其Bsw值为 0 6 0、0 6 1,BL 值为 0 5 7,0 76 .②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指数较高 ,生态位...
关键词:
千岛湖 水源涵养林 生态位 优势树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云莲 金兆梁 吕刚 凌帅 黄鑫春 郑洋 董亮 杜昕鹏 王道涵
浑河作为辽宁省水资源最丰富的内河,是辽宁省大伙房水库的重要水源地。为研究浑河源头水源涵养林枯落物持水能力,选取5个样地(3个覆盖密度不同的红松林地、落叶松林地、混交林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浸水法研究枯落物持水量及吸水过程。结果表明:5个样地中红松3个样地的枯落物厚度、蓄积量均表现出高密度红松林>中密度红松林>低密度红松林,枯落物厚度为4.00~8.33cm,总蓄积量为12.92~41.46t·hm~(-2);各林分样地枯落物总蓄积量大小依次为落叶松(41.46t·hm~(-2))>高密度红松林(30.24t·hm~(-2))>中密度红松林(22.57t·hm~(-2))>混交林(22.53t·hm~(-2))>低密度红松林(12.92t·hm~(-2)),落叶松枯落物层蓄积量显著大于低密度红松枯落物层蓄积量(p中密度红松林(488.81%)>混交林(488.14%)>低密度红松林(391.66%)>落叶松(360.62%),高密度红松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显著大于落叶松枯落物最大持水率(p高密度红松林(71.63t·hm~(-2))>中密度红松林(54.29t·hm~(-2))>混交林(54.25t·hm~(-2))>低密度红松林(25.06t·hm~(-2));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分解层有效拦蓄率范围分别为98.1%~219.9%、48.3%~168.7%,其有效拦蓄水量范围分别为4.68~55.12t·hm~(-2)和3.69~12.84t·hm~(-2)。5个样地的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1597.34~3351.33g·kg~(-1),有效拦蓄量为14.07~67.96t·hm~(-2),以落叶松林地最大,说明落叶松林地枯落物涵养水源的能力强于其余4种样地枯落物;枯落物在0~1h吸水速率达到峰值,1~4h吸水速率迅速下降,随后趋于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