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70)
- 2023(3006)
- 2022(2440)
- 2021(2353)
- 2020(1967)
- 2019(4262)
- 2018(4495)
- 2017(7468)
- 2016(4570)
- 2015(5116)
- 2014(5076)
- 2013(4775)
- 2012(4349)
- 2011(4024)
- 2010(4290)
- 2009(3729)
- 2008(3692)
- 2007(3367)
- 2006(2907)
- 2005(2562)
- 学科
- 济(12223)
- 经济(12217)
- 管理(11529)
- 环境(7469)
- 业(6792)
- 学(5431)
- 生态(5379)
- 理论(5216)
- 企(5164)
- 企业(5164)
- 银(4855)
- 银行(4844)
- 方法(4725)
- 行(4705)
- 制(4588)
- 教学(4562)
- 融(4503)
- 金融(4503)
- 中国(4195)
- 数学(3975)
- 农(3876)
- 数学方法(3860)
- 资源(3691)
- 划(3679)
- 教育(3587)
- 体(3312)
- 学法(3238)
- 教学法(3238)
- 和(3178)
- 地方(3168)
- 机构
- 学院(59791)
- 大学(58696)
- 研究(23242)
- 管理(18696)
- 中国(17651)
- 济(17605)
- 经济(16957)
- 科学(16801)
- 理学(15555)
- 理学院(15285)
- 管理学(14676)
- 管理学院(14592)
- 京(13929)
- 农(12859)
- 所(12461)
- 研究所(11524)
- 业大(11159)
- 中心(10994)
- 江(10194)
- 农业(10151)
- 范(9509)
- 师范(9367)
- 技术(9320)
- 院(9311)
- 北京(9109)
- 财(9073)
- 州(7989)
- 省(7863)
- 师范大学(7400)
- 室(7365)
- 基金
- 项目(42989)
- 科学(32255)
- 研究(31117)
- 基金(28181)
- 家(26035)
- 国家(25833)
- 科学基金(20851)
- 省(18317)
- 社会(16744)
- 划(15940)
- 社会科(15763)
- 社会科学(15760)
- 教育(15499)
- 基金项目(14752)
- 自然(14183)
- 自然科(13707)
- 自然科学(13704)
- 自然科学基金(13391)
- 编号(12866)
- 资助(11679)
- 重点(11037)
- 成果(10606)
- 课题(10559)
- 发(9515)
- 计划(8940)
- 创(8859)
- 部(8796)
- 年(8483)
- 科研(8326)
- 创新(8306)
共检索到918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牛赟 刘贤德 张学龙 王顺利 雷军
以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体为研究对象,基于森林生态水文学理论,充分利用祁连山森林生态站长期生态监测数据及其研究成果,在流域尺度上,围绕水源涵养功能从水文和生态两方面进行了监测指标选择。同时,对水源涵养功能各水文指标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监测包括2大类别、13个一级监测指标和48个二级监测指标,水源涵养功能评估包括8个一级评估项目和22个二级评估项目,并对二级评估项目进行指标量化。然后,将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量化的评估指标与祁连山寺大隆流域、天涝池流域的22年监测数据进行了比较探讨,进一步分析和验证了评估指标。本研究是跨尺度、多种指标综合研究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评估的初步偿试,为将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车克钧 傅辉恩 贺红元
以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建立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综合效能的评价模型:E=E_d+E_e+E_s;以E与生产投资I的比值为计量水源林的效能指数T,T=E/I。并以祁连山寺大隆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实测资料和社会调查数据为计量评价参数,确定其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计量系统。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综合效能指标为11.93;其中生态效能和社会效能分别是直接经济效能的4.51倍和6.05倍。说明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现行的保护、发展和综合利用的经营方针是正确的。建议河西各受益部门应按水资源效能总收入的0.5%缴作水源林再生产费,以确保国民经济建设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水源涵养林 综合效能 级差地租 经济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车克钧 傅辉恩 贺红元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净化水质的有益作用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是河西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基础,是经济建设的保障,是河西人民赖以生存的命脉。本文宗旨是探讨森林涵养水源的机理,筛选涵养水源功能最佳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发展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水源涵养林 水文效应 定位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党宏忠 周泽福 赵雨森 杨洪学
通过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的苔藓-青海云杉林、亚高山灌丛、灌木-青海云杉林、中低山灌木林和祁连圆柏以及牧草地等6种植被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与计算,比较分析了不同植被的水源涵养能力,建立了主要土壤类型的入渗模型、土壤水分消退方程,评价了不同植被土壤层水文特征及其与植被间的关系。祁连山区主要森林的平均土壤密度均小于1 g·cm-3,土壤的蓄水能力很强但各植被间差异较大。各种森林植被土壤均表现出较高的入渗性能,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及蓄水能力从大到小的次序均为:苔藓-青海云杉林、亚高山灌丛、灌木-青海云杉林、中低山灌木林、祁连圆柏林和牧草地。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森林土壤(山地灰褐土)的保水能力较高,水势...
关键词:
祁连山 水源涵养林 土壤 水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良 郑小贤 池建 王金叶 王顺利 常宗强
该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采用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等新理论与新方法 ,重新定位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功能地位 ,诊断了现阶段水源林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经营对策 .
关键词:
水源涵养林 森林经营对策 祁连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车克钧 傅辉恩 王金叶
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围绕水源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动态变化,开展了森林小气候、森林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不仅具有拦蓄降水、缩小温差、保持较高土壤湿度等作用,而且具有十分显著的消洪补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水文生态作用。森林覆被率65%的流域比32%的流域年枯水径流量增加2887mm,年洪水径流量减少9887mm;森林土壤贮水29812~39193mm,草地仅18209mm;林地很少产生地表径流,草地年土壤流失量17939kg·hm-2;高寒山区多年冻土与季冻土致使试验区河川径流系数高达073,蒸散较小为15654mm;多年监测资料显示祁连山林分质量下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安金玲 牛赟 车宗玺 郝虎
【目的】以祁连山排露沟流域分布的4种典型植被类型:高寒草甸(GHCD)、灌丛高寒草甸(GCGHCD)、青海云杉林(QHYS)和草地(CD)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价祁连山高寒山区典型植被类型水源涵养功能,旨在为科学认识水源涵养功能差异及合理经营当地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野外调查和采样,室内测定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现存量及持水性能、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等20个评价指标,并分析其在不同植被类型的变化规律,最后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强弱。【结果】4种植被类型枯落物层现存量、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均表现为QHYS>GCGHCD> GHCD> CD,最大持水率表现为GCGHCD> QHYS> GHCD> CD,有效持水率表现为CD显著低于其他3种植被类型。土壤化学性质除pH值和全钾含量在不同植被类型的差异性不显著外,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化学指标差异显著性各不相同,土壤养分指数变化表现为QHYS(0.073 2)>GCGHCD(0.072 9)> CD(0.071 2)> GHCD(0.070 6)。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容重大小表现为GHCD和CD显著大于GCGHCD和QHYS,非毛管孔隙度表现为GCGHCD> QHYS> GHCD> CD,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非毛管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均表现为GCGHCD和QHYS显著大于GHCD和CD。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表明4种植被类型水源涵养功能大小依次为:QHYS(0.747)> GCGHCD(0.742)> CD(0.446)>GHCD(0.429)。【结论】4种植被类型水源涵养功能最好的植被类型为QHYS和GCGHCD,其次是GHCD和CD最差。该研究结果可为分类经营管理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越 李雨珊 单姝瑶 杨磊 徐浩杰
基于水量平衡及水源涵养深度计算方法,研究了2000-2018年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深度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水源涵养深度为34.23 mm,水源涵养总量为8.56×10~8 m~3·a~(-1)。林地、草地和湿地的水源涵养深度显著高于耕地和未利用地(P <0.05),与叶面积指数和气温负相关。建议将保护区中东部设为水源涵养保护优先区,强化对林地、草地和湿地的保护。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未来保护区水源涵养深度将保持稳定态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尧 徐佩 傅斌 王威 王海雯
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进行定量评估,可以指导森林保护、水资源利用以及区域规划等。文章在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内涵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常用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模型进行归纳与分类,从经验模型和物理模型两方面综述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模型研究进展。论述了各类模型的主要特征、优缺点以及应用现状,总结了在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代表性应用成果,探讨了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模型的主流研究方向。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良 郑小贤 陆元昌 刘波
水源林经营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关系着中国的水资源和生态安全,意义重大。为适应祁连山水源林经营管理实践和西部生态建设的需要,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复杂性科学的新理论与新方法提出了一个有科学依据的、定量化、可操作的祁连山水源林经营模式,创新了原来的经营模式。该模式融合了水源林经营理论、水源林目标体系、水源林经营原则、水源林目标结构体系和水源林经营技术体系。该模式通过改善水源林结构,实践水源林的可持续经营,逐步实现水源林经营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标,从而提供中国河西走廊地区稳定的优质水资源,促进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根据该模式,对祁连山水源林区现有青海云杉Picea cra...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阳
对辽东山区水源涵养林产生的各种效益进行计量评价研究,制定了水源涵养林计量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级结构、16项指标、49项因子;依各功能因子的重要性并经测算,对各项指标赋予权重和排序,森林的蓄水、减少径流、改善水质功能的权重值较高;采用条件价值法,估算辽东山区水源涵养林的各种功能价值,森林的林副产品和木材收益的功能价值较高。辽东山区水源涵养林按整体处在一般经营状态下计算,年均创造功能价值约为30.2亿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强 杜志成
生态安全是丝绸之路经济建设的基础和根本,尤其是中国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其生态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重点。针对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的脆性特征,构建了"安全状态-脆性作用-脆性控制"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生态安全评价中层次较多、维度复杂和动态变化的特点,利用可拓综合分析方法,建立能够反映安全状态和趋势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研究区域地图数据和统计数据,采用信息图谱方法生成安全评价结果图谱,实现区域生态安全的可视化表示;最后,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祁连山冰川与水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冰川与水涵养生态功能区的生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丹 邵全琴 刘纪远
森林生态系统综合水源涵养能力是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蓄水能力的总和。本文根据江西泰和县2003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合文献收集,从3个作用层评估了泰和县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比较了不同森林类型、林龄、海拔、坡度下的林冠降雨截留能力,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土壤蓄水能力。结果表明,林冠层平均截留率为16.31%,枯落物层持水率为2.14%,土壤层蓄水率为81.55%,3个层次总截留和蓄水量为1.41亿m3。各种森林类型水源涵养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杉木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阔叶林>毛竹林>灌木林>混交林>经济林。幼林龄、中林龄、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水源涵养贡献率分别为17.58%、65.39%、14.18%、2.48%和0.37%,涵养水源能力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空间上,泰和县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水源涵养力表现出从东西两侧向中部递减的分布。不同立地条件下林分的合理经营与管理对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敏超 李迪强 温琰茂 栾晓峰
从凋落物层和土壤蓄水能力角度来定量评价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涵养水分功能;以三江源地区年径流量作为指标来评价其涵养水分功能;使用影子价格法评价其涵养水分功能价值。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植被凋落物和土壤涵养水源能力总计为1.646 9×1010t,涵养水源能力总价值为1.103 4×1010元,其中,植被凋落物涵养水源能力为1.55×108t,价值为1.039 8×108元;土壤涵养水源能力为1.631 4×1010t,价值为1.093 0×1010元。三江源地区年径流量为4.93×1010m3,价值为3.303 1×1010元。可见,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功能巨大。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水源涵养 价值评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菲菲 张增祥 左丽君 赵晓丽 潘天石 朱自娟 汪潇 刘芳 易玲 温庆可 徐进勇 胡顺光
人工造林被认为是增加碳汇、保持水土和提高水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造林林种的不同将产生不同的生态效应。通过调研土壤、气象及生态化学计量参数等对CENTURY模型进行本地化,模拟冀西北水源涵养区主要针叶造林树种[落叶松(dahurian larch)、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oriental arborvitae)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l)]的生态效应,并结合文献数据评价模型拟合精度。模型模拟结果显示:与幼龄林相比,落叶松、油松、侧柏和樟子松中龄林的土壤C、N、P总储量分别增加了3.37%、3.98%、2.84%和1.82%,土壤含水量增加了151.25%、73.62%、41.83%和94.98%。不同林种两个林龄平均蒸发量比较显示,落叶松(338.85 m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