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16)
- 2023(10935)
- 2022(9733)
- 2021(9198)
- 2020(7863)
- 2019(18241)
- 2018(18194)
- 2017(34887)
- 2016(19515)
- 2015(22112)
- 2014(21996)
- 2013(21918)
- 2012(20241)
- 2011(18354)
- 2010(18125)
- 2009(16480)
- 2008(16038)
- 2007(14011)
- 2006(12277)
- 2005(10682)
- 学科
- 济(72362)
- 经济(72277)
- 管理(53991)
- 业(50354)
- 企(41133)
- 企业(41133)
- 方法(34111)
- 数学(29257)
- 数学方法(28896)
- 农(20991)
- 学(19937)
- 中国(18948)
- 财(17034)
- 业经(16162)
- 地方(16038)
- 农业(14261)
- 和(13517)
- 理论(13015)
- 制(12551)
- 环境(12408)
- 贸(12399)
- 贸易(12393)
- 易(12001)
- 技术(11546)
- 务(10777)
- 教育(10758)
- 财务(10716)
- 财务管理(10697)
- 划(10357)
- 企业财务(10148)
- 机构
- 大学(275844)
- 学院(272373)
- 管理(108574)
- 济(100700)
- 经济(98243)
- 研究(96384)
- 理学(94030)
- 理学院(92939)
- 管理学(91174)
- 管理学院(90706)
- 中国(69624)
- 科学(65106)
- 京(61049)
- 农(52911)
- 所(50725)
- 业大(47363)
- 研究所(46848)
- 财(43740)
- 中心(43329)
- 农业(41514)
- 江(40031)
- 北京(39075)
- 范(36927)
- 师范(36489)
- 院(35691)
- 财经(35474)
- 州(32775)
- 经(32312)
- 省(30685)
- 技术(30522)
- 基金
- 项目(195209)
- 科学(150348)
- 基金(138924)
- 研究(138569)
- 家(124192)
- 国家(123147)
- 科学基金(102997)
- 社会(82656)
- 社会科(77976)
- 社会科学(77949)
- 省(77176)
- 基金项目(74542)
- 自然(70428)
- 自然科(68595)
- 自然科学(68574)
- 自然科学基金(67342)
- 划(65864)
- 教育(62717)
- 资助(58109)
- 编号(57038)
- 成果(46117)
- 重点(44054)
- 部(41893)
- 发(41712)
- 创(39969)
- 课题(39353)
- 科研(38104)
- 计划(37691)
- 创新(37247)
- 大学(35447)
共检索到396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车克钧 傅辉恩
该文对祁连山森林、冰川和水资源现状、变化趋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祁连山冰川在退缩,林分质量下降,河川径流量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这些现象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议把祁连山水源林生态工程建设尽快列入“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并组织实施.
关键词:
祁连山,森林,冰川,水资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全生 汪有奎 齐多德 陈锋 王零
2004—2007年,采取线路踏查、标准地调查、直接计数与天平称量等方法,查到祁连山林区主要树种的嫩梢和叶部害虫(包括蜱螨目)10目93科679种。查明了主要嫩梢叶部害虫的发生特征、危害面积,分析了嫩梢叶部害虫发生的原因,调查了青海云杉嫩梢食叶害虫危害损失量,建立了青海云杉叶部害虫虫口密度、针叶损失率、被害侧枝鲜质量、胸径生长量损失率之间的相关数学模型,青海云杉嫩梢虫害率与嫩梢鲜质量之间的相关数学模型。
关键词:
林木 嫩梢 叶 害虫 祁连山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盛 姚檀栋 蒲健辰
基于2011-2016年七一冰川的野外观测资料,结合气象站数据及1975-2015年的遥感影像,分析了冰川末端变化、物质平衡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975年以来,七一冰川末端持续退缩235 m,平均退缩速率为5.9 m/a,冰川面积减少0.13 km~2(4.5%)。2011-2016年,七一冰川的平均物质平衡为-476 mm w.e.,平均ELA为4941 m a.s.l.,物质平衡梯度为2.9 mm/m。从季节变化看,受风吹雪和冰面升华影响,11月至次年3月冰川呈负平衡;4月和9月物质平衡受降水控制,随海拔变化呈现降水效应;强消融期(6-8月)物质平衡随海拔升高线性增加;消融期末由9月初延后至9月底。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物质平衡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为-178.7 mm w.e.°C~(-1)a~(-1),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性为+2.93 mm w.e. mm~(-1)a~(-1)。即61 mm的降水增加才能弥补暖季气温升高1°C引起的冰川净物质损失。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常学礼 王玮 韩艳 孙小艳
冰川斑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仅表现在冰川长度和面积的变化,而且其格局在斑块数量、形状、平均欧几里德距离、连通度和最大斑块指数等指标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运用RS和GIS技术对祁连山东段典型地区2001—2009年间冰川斑块动态的分析表明:研究区冰川斑块面积减少了15.39%,面积7 000 m时,趋势相反。7 ...
关键词:
斑块级别 斑块动态 尺度依赖 气候变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红元 傅辉恩 车克钧 阎克林
该文根据1973年以来黑河流域(上游下段)及其观测支流寺大隆、天涝池河的流量实测资料,分析并讨论了祁连山森林植被对山区流域内河川年径流量,洪、枯期流量,季节性径流及流域产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小流域,河川年径流量、雨季流量有相对减少的趋势;森林植被调节河川洪峰、枯水期及季节性径流作用明显;在相同森林流域内,森林覆盖率越高,冬春枯水季节稳定补给河道的径流量及流域单位面积产水量也相应提高,说明森林植被对山区流域河川径流有一定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春海 李忠勤 王飞腾 王林
以祁连山黑河流域十一冰川为例,利用机载三维激光扫描数据(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 DAR)和SRTM DEM数据,在LiDAR点云数据预处理、高程数据配准、校正、误差评估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大地测量法的冰川物质平衡计算流程。表明:2000—2012年十一冰川冰面高程变化为-7.47±0.92 m,变化率为-0.62±0.08 m·a(-1),估算十一冰川的年均物质平衡为-0.53±0.07 m w.e.,累积物质平衡为-6.35±0.78 m w.e.,折合水当量约为(3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春海 李忠勤 王飞腾 王林
以祁连山黑河流域十一冰川为例,利用机载三维激光扫描数据(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 DAR)和SRTM DEM数据,在LiDAR点云数据预处理、高程数据配准、校正、误差评估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大地测量法的冰川物质平衡计算流程。表明:2000—2012年十一冰川冰面高程变化为-7.47±0.92 m,变化率为-0.62±0.08 m·a~(-1),估算十一冰川的年均物质平衡为-0.53±0.07 m w.e.,累积物质平衡为-6.35±0.78 m w.e.,折合水当量约为(330.4±40.8)×10~4m~3;与其他典型监测冰川物质平衡进行对比和分析,论证了估算结果的可靠性;LiDAR数据具有非常高的精度和空间分辨率,目前关于其在冰川物质平衡研究中的应用很少,论文尝试将其应用于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强 杜志成
生态安全是丝绸之路经济建设的基础和根本,尤其是中国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其生态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重点。针对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的脆性特征,构建了"安全状态-脆性作用-脆性控制"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生态安全评价中层次较多、维度复杂和动态变化的特点,利用可拓综合分析方法,建立能够反映安全状态和趋势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研究区域地图数据和统计数据,采用信息图谱方法生成安全评价结果图谱,实现区域生态安全的可视化表示;最后,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祁连山冰川与水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冰川与水涵养生态功能区的生态...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顶
清代至民国期间祁连山区森林总体呈现逐渐减少的演化趋势。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排除自然因素的影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造成清至民国期间祁连山区森林这种演化趋势的主要驱动因素。人类活动对祁连山区森林的破坏主要有农业垦殖、木材买卖贸易、矿业开发、烧制木炭、以及战争毁林等其它途径。这期间人们也不乏对祁连山区森林的保护,但总体上没有能遏制森林不断减少的趋势。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清代 民国 森林 自然演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傅辉恩 李润林
祁连山森林是甘肃省河西走廊经济建设的命脉,也是河西走廊380万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正是现已80高龄的关君蔚先生,为创造千里祁连的"绿色水库"工程,倾注了他的满腔心血.20余年来,他亲自参加和指导的森林涵养水源功能建设,已获得丰硕成果,其研究水平也列入国际先进行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良 郑小贤 池建 王金叶 王顺利 常宗强
该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采用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等新理论与新方法 ,重新定位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功能地位 ,诊断了现阶段水源林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经营对策 .
关键词:
水源涵养林 森林经营对策 祁连山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治国 姚檀栋 田立德
冰川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其变化不仅对高山及周边地区水资源有重要影响,而且还是影响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因素,从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论文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讨论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国内的研究范围与深入程度与国外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冰川融化对水资源影响的作用过程与机理研究很少,预测模型在种类、概念框架及技术手段等方面发展滞后。未来西部冰川水资源变化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影响是西部大开发必须考虑的内容,因此急需加强相关监测与研究。
关键词:
冰川 冰川变化 水资源 进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孟好军 刘贤德 张宏斌 赵维俊
为了解不同人工林林分凋落物和土壤水分特性,给祁连山区植被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以1984年营造的青海云杉+落叶松混交林、山丹柳灌木林、青海云杉+灌木混交林、沙棘林和灌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物理性质、枯落物和土壤水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人工林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孔隙度的影响具有:青海云杉+落叶松混交林>青海云杉+灌木混交林>山丹柳灌木林>沙棘林>灌木混交林的特征;(2)5种人工林类型凋落物量和最大持水量分别具有:青海云杉+落叶松混交林>青海云杉+灌木混交林>山丹柳灌木林>沙棘林>灌木混交林和青海云杉+落叶松混交林>青海云杉+灌木混交林>山丹柳灌木林>灌木混交林>沙棘林的特...
关键词:
人工林 凋落物 土壤水分特性 祁连山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良 郑小贤 陆元昌 雷相东 刘晓昕
为了解决祁连山水源林区青海云杉天然林更新难的经营难题,该文根据实测数据对该地区青海云杉林隙天然更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林区青海云杉林隙中心区更新最好,林隙内次之,林隙外(林冠下)最差,林隙内更新幼树以林隙中心区为核心呈聚集分布;林隙内外光环境对青海云杉的天然更新有影响。提出了"单株择伐-小面积林隙-天然更新"促进青海云杉林天然更新的可行技术,为该区青海云杉水源林更新及经营模式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青海云杉 天然林 林隙 天然更新 祁连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车克钧 傅辉恩 王金叶
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围绕水源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动态变化,开展了森林小气候、森林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不仅具有拦蓄降水、缩小温差、保持较高土壤湿度等作用,而且具有十分显著的消洪补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水文生态作用。森林覆被率65%的流域比32%的流域年枯水径流量增加2887mm,年洪水径流量减少9887mm;森林土壤贮水29812~39193mm,草地仅18209mm;林地很少产生地表径流,草地年土壤流失量17939kg·hm-2;高寒山区多年冻土与季冻土致使试验区河川径流系数高达073,蒸散较小为15654mm;多年监测资料显示祁连山林分质量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