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43)
- 2023(10267)
- 2022(9092)
- 2021(8569)
- 2020(7149)
- 2019(16468)
- 2018(16361)
- 2017(31475)
- 2016(17276)
- 2015(19387)
- 2014(19332)
- 2013(19186)
- 2012(17490)
- 2011(15656)
- 2010(15380)
- 2009(13875)
- 2008(13272)
- 2007(11334)
- 2006(9753)
- 2005(8344)
- 学科
- 济(69112)
- 经济(69046)
- 管理(48244)
- 业(43569)
- 企(36384)
- 企业(36384)
- 方法(31982)
- 数学(27763)
- 数学方法(27463)
- 地方(17461)
- 农(17090)
- 学(16507)
- 中国(16423)
- 财(14978)
- 业经(14862)
- 农业(11686)
- 和(11660)
- 环境(11594)
- 理论(11292)
- 贸(11050)
- 贸易(11045)
- 易(10659)
- 技术(10361)
- 制(10181)
- 地方经济(10070)
- 务(9655)
- 财务(9598)
- 财务管理(9584)
- 划(9474)
- 教育(9360)
- 机构
- 大学(242491)
- 学院(241065)
- 管理(97388)
- 济(89171)
- 经济(87099)
- 理学(85443)
- 理学院(84456)
- 管理学(82912)
- 管理学院(82495)
- 研究(79856)
- 中国(57078)
- 科学(53659)
- 京(51693)
- 所(40398)
- 农(39546)
- 财(38643)
- 业大(38529)
- 研究所(37337)
- 中心(35670)
- 江(33381)
- 范(32887)
- 北京(32562)
- 师范(32555)
- 财经(32026)
- 农业(31144)
- 院(29542)
- 经(29144)
- 州(28025)
- 师范大学(26520)
- 技术(25778)
- 基金
- 项目(175260)
- 科学(136844)
- 研究(126457)
- 基金(126062)
- 家(110804)
- 国家(109897)
- 科学基金(93786)
- 社会(77417)
- 社会科(73232)
- 社会科学(73212)
- 省(69008)
- 基金项目(68089)
- 自然(62799)
- 自然科(61226)
- 自然科学(61213)
- 自然科学基金(60070)
- 划(58588)
- 教育(57084)
- 编号(51922)
- 资助(51298)
- 成果(41185)
- 重点(39363)
- 发(37687)
- 部(37533)
- 创(36244)
- 课题(35403)
- 科研(33811)
- 创新(33801)
- 计划(32415)
- 大学(32091)
共检索到333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金叶 王彦辉 王顺利 于澎涛 张学龙 葛双兰
在祁连山西水试验区排露沟林草复合流域分坡向和海拔设置26个雨量观测点,观测研究了降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流域内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秋季降水充沛,冬春季降水稀少;(2)降水变化是大气环流和小气候及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月降水量(R,mm)与月水汽压(P,Pha)、气温(T,℃)、空气湿度(W,%)和水面蒸发(E,mm)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98.206 3+11.735 3P+1.135 0W+0.086 1E-2.294 6T,相关系数为0.948 6;(3)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递增,2 600~3 300 m百米平均递增率为4.95%,当海拔超过3 300 m及接近山...
关键词:
祁连山 复合流域 降水规律 环境因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瑾 牛赟 敬文茂 马剑
土壤蒸发是森林生态系统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流域水量平衡计算的难点,为此,在祁连山大野口流域对土壤特性、土壤蒸发和气象因子进行定位监测,对监测数据用相关系数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林地比草地土壤年蒸发量低80.99%,林地土壤年蒸发量占降水量的54.16%,而草地占98.02%。在土壤蒸发旺盛期,林地和草地土壤蒸发量分别占全年的80.87%和85.47%;在土壤蒸发平稳期,林地和草地蒸发量分别占全年的19.13%和14.5 3%。(2)与各气象各因子相关性的平均值比较,林地比草低平均低出3.15%。(3)林地比草地土壤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分别高出7.31%、7.63%、4.2...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戴声佩 张勃 王强 马中华 邹悦 张亚宁
本文利用SPOTVGT-NDVI数据和旬气温、降水数据,分析了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时空变化趋势及其对气温、降水的旬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1999年-2007年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呈缓慢增加趋势。典型草原和平原草地植被年均NDVI和生长季NDVI增加速率高于高寒草甸草地和沙漠草地。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增加和减少的面积分别为69776km2和15928km2,植被NDVI增加的区域分布在冷龙岭、拉脊山、大通山、达坂山、青海南山、走廊南山、托来山、托来南山等地区,减少的区域分布在乌鞘岭、大通河、石羊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等河流河谷以及青海湖周边地区;②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年内月和旬变化曲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美平 张海瑜 巩宁刚 闫露霞 赵琳林
采用TRMM卫星反演月降水数据和气象台站实测降水数据,通过误差评估等数理统计方法验证数据,并结合Kriging法对TRMM降水数据进行订正,以此研究了祁连山地区最大降水高度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TRMM降水数据在祁连山地区的整体适用性较好。其中TRMM降水数据与台站实测值的年均降水量相关系数达0.94;季节平均降水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春季(0.87)、夏季(0.89)、秋季(0.88)、冬季(0.70)。(2)祁连山地区27个气象台站实测值与TRMM降水数据的相关性较好,但在个别台站误差较大且存在低值高估、高值低估的现象。(3)祁连山地区年均降水量自东向西呈减少趋势。东、中、西三段最大降水高度带分别为4100 m、4500 m、4700 m,年均降水量的垂直变化率分别为16.6 mm/100 m、10.8 mm/100 m、9.8 mm/100 m。(4)1998-2016年祁连山地区东、中、西三段降水量均呈波动增加,最大降水高度带也呈波动上升趋势,祁连山地区年内各季节最大降水高度带按夏、春、秋、冬的次序降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成彩霞 赵维俊 王荣新 王顺利 车宗玺 马剑 李雯靖
以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2013年5—9月份测定了33场大气降水、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的TOC、N、P、K、Ca和Mg等化学元素的浓度,分析了青海云杉林对降水化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长季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与大气降水化学元素浓度相比,除穿透雨N和P浓度比值变小或没明显的变化外,其他化学元素浓度增加的倍数明显大于大气降水,其中K、Ca和Mg元素表现尤为明显;(2)生长季大气降水TOC、N、P、K、Ca、Mg等元素浓度大小分别为22.25、12.06、0.76、1.00、1.91、0.43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牛赟 刘贤德 杨逍虎 李威 张虎
为了探索山地森林水源涵养区与山前走廊水源消耗区降水和气温变化差异,2006年在祁连山北坡、河西走廊的南边缘、北边缘建立3套自动气象站,2015年提取3个气象站的2007~2014年的降水和气温共计19.3万组数据。采用特征参数算法、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降水和气温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相关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从走廊北边缘到南边缘再到祁连山北坡,随着海拔的逐增,年均降水量逐渐增大,年均气温逐渐减小,但年际变化幅度相反,则降水量的变化幅度逐减,气温的变化幅度逐增。走廊北边缘和祁连山北坡年均气温呈波动性增加趋势,而走廊南边缘的年均气温呈波动性略有减少趋势;降水量均呈波动性减少趋势。(2)...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思敏 余新晓 牛赟
西北内陆山区径流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冬、春季甚至初夏季节降雪消融直接影响着径流的形成过程和变化。本文采用降雪消融样地监测法、三角量水堰自记水位计和容积测定法,对祁连山北坡2002-2011年气温、日照、降雪、积雪消融及流域径流进行长期监测与研究。结果表明:(1)祁连山排露沟流域5~9月份为雨季,10~4月份为雪季。(2)雪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11.2~25.6%,平均为17.69%,降雪平均厚度为40.65 cm。(3)乔木林内积雪量占灌丛林的84.54%,阴坡积雪量比阳坡高8.36%。积雪消融量平均为0.184~0.526 mm/d,乔木林积雪消融占灌丛林的78.72%,占阴坡草地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冯平 牛军宜 张伟
研究黎河、沙河、淋河年降水系列的丰枯变化规律及其补偿特性,是深入研究于桥水库流域水文动力系统演变特征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运用马尔可夫分析法研究了黎河、沙河、淋河流域年降水系列的丰枯变化特性,然后运用游程分析法研究了这3个区域年降水的丰枯持续特性,最后利用Copula函数建立了3个区域年降水的联合分布模型,并计算了它们之间具有丰枯补偿作用的概率。结果表明,黎河、沙河、淋河流域年降水的丰、枯两种状态均有较强的自保守性,3个区域降水的丰枯持续性总体上表现为丰水和枯水的持续性较强,平水较弱,3个年降水系列具有丰枯补偿作用的概率为29.8%,其中有良好补偿作用的概率仅为0.9%,说明于桥水库上游3个子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丙军 陈晓宏 曾照发
剧烈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持续变化双重影响下流域水文气象要素特征研究是目前水文水资源领域热点问题之一。论文以珠江流域下游地区为研究区域,根据该地区125个雨量观测站1956—2005年50 a逐月降水资料,利用信息论中有向信息传输指数定量分析各观测站点之间降水的信息传递,并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判断各观测站的所属关系,研究珠江流域下游地区降雨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受地形条件和沿海季风气候的共同作用,珠江流域下游地区降水具有自相似性特点,在空间分布上存在7个相似区域。
关键词:
珠江流域下游地区 降水 有向信息传输指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立杰 刘鹄
研究祁连山林线区域青海云杉种群结构、年轮生长及林线位置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区域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青海云杉林线种群1~30龄的幼龄个体数量最多,占总数的80.9%;100年来林线种群密度大约增加了23倍,但林线位置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年轮分析得出,气候变暖导致近30年来林线树木径生长明显增加,青海云杉树木年轮指数与当年夏季、秋季以及上一年夏季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与上一年秋季及当年6月份的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青海云杉 种群结构 年轮 气候变化 林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牛赟 刘贤德 吕一河 王顺利 胡健 赵维俊
土壤水分空间变化是流域水量平衡、水资源管理及利用、林分空间结构调控及土壤水资源植被承载力等研究的热点和关键科学问题。本文按照流域海拔、坡向、坡度、土壤层次、植被类型等不同,布设45个土壤水分监测探头,设置15分钟获取一个数据,对已取得的50万个数据利用变异系数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随海拔升高呈波动性增多趋势,可拟合关系式为Sw=0.025 3a-52.546(R2=0.651 5);(2)半阴坡土壤水分比半阳坡高出1.2倍、比阳坡高出1.7倍,半阳坡土壤水分比阳坡高出1.4倍;(3)小于25°的范围内,坡度越大,土壤水分越小;大于25°的范围内,坡度越大,土壤水分越大;(4)...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空间变化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牛赟 成彩霞 赵维俊 敬文茂
为了探讨青海云杉林水文特征与生态因子变化关系,选择大野口流域为试验流域,充分利用历史监测资料以及现有生态监测设施仪器的优势,通过降水、林冠及树干截留、苔藓枯落物截留、土壤水分及温度、积雪消融、冻土冻融、土壤蒸发、河川径流、林分立地条件、林分气象因子、林分结构、苔藓枯落物结构、土壤特性等指标监测,采取特征参数统计、多元函数回归和相关系数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水文特与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论为:(1)建立了水位与河川径流量之间的回归关系,探讨了祁连山大野口流域河川径流量变化规律;(2)建立了气温、降水、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维俊 王顺利 孟好军 马剑 牛赟
森林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是生态恢复和生态水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将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分布区划分为4个海拔区段,并在不同区段内设置样地进行调查,分析青海云杉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种群垂直结构表明,不同海拔区段乔木层中层木均最多,海拔2 900~3 100 m和3 100~3 300 m上层木居中,海拔2 700~2 800 m下层木居中。种群径级结构表明,小树和中树所占总体比例均达到76.3%以上,大树个体较少,青海云杉种群更新较好,处于恢复阶段。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表明,海拔2 700~2 800 m、2 900~3 100 m和3 100~3 300 m的青海云杉种群呈聚集分布格局,海拔2 800~2 900 m的青海云杉种群呈泊松分布格局,2种分布格局可能分别受制于气候因子和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牛赟 刘明龙 马剑 刘贤德
采用特征描述统计、多度分析、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对祁连山大野口流域49块样地的青海云杉群落和林分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海拔对树高影响较大,对冠长影响较小,与其它因子不相关;坡向对冠幅影响最大,对冠长、树高影响较小;坡度对这些因子几乎没有影响。(2)从水平结构来看,胸径断面和冠幅投影面积与所在陆面面积比值为0.31%和25.58%,从垂直结构来看,树高、冠长分别为1.10 m·m-2和0.71 m·m-2,从群落位置来看,优势木和被压木占78.08%,占主导位置。(3)径级从1~5 cm到26~30 cm、高度级从2~4 m到18~20 m、冠长级从2~4 m到12~14 m、冠幅级从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