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89)
2023(10774)
2022(8878)
2021(8017)
2020(6678)
2019(15132)
2018(14438)
2017(27909)
2016(15152)
2015(16903)
2014(17023)
2013(16925)
2012(15802)
2011(14291)
2010(14521)
2009(14062)
2008(13150)
2007(12039)
2006(10329)
2005(9396)
作者
(44326)
(37069)
(36814)
(35359)
(23073)
(17807)
(16962)
(14416)
(13967)
(13015)
(12536)
(12514)
(11734)
(11627)
(11554)
(11441)
(11435)
(10812)
(10716)
(10611)
(9172)
(9039)
(9015)
(8585)
(8336)
(8315)
(8270)
(8125)
(7457)
(7365)
学科
(66183)
经济(66132)
管理(41177)
(40530)
(32273)
企业(32273)
方法(28693)
(26331)
金融(26328)
数学(25678)
数学方法(25468)
(24155)
银行(24133)
中国(23516)
(23344)
地方(19026)
(18683)
(18661)
(14696)
业经(14511)
农业(13034)
(12965)
(12759)
财务(12735)
财务管理(12706)
企业财务(12126)
(12069)
贸易(12058)
(11694)
中国金融(11154)
机构
学院(217341)
大学(215487)
(90694)
经济(88684)
管理(79760)
研究(74089)
理学(68354)
理学院(67562)
管理学(66395)
管理学院(66004)
中国(62221)
科学(45827)
(44716)
(42520)
(38423)
(37921)
中心(36595)
研究所(34632)
财经(34061)
(32972)
业大(32404)
(30788)
农业(30342)
经济学(29129)
(28238)
北京(28153)
师范(27951)
(27009)
(26685)
经济学院(26623)
基金
项目(145102)
科学(113516)
研究(106780)
基金(103611)
(90178)
国家(89428)
科学基金(75689)
社会(67469)
社会科(64022)
社会科学(64001)
(58281)
基金项目(54992)
(48970)
教育(48531)
自然(47462)
自然科(46273)
自然科学(46260)
自然科学基金(45425)
编号(44409)
资助(41874)
成果(35910)
(33783)
重点(33781)
(31690)
课题(30834)
(30669)
创新(28759)
科研(28088)
国家社会(27750)
(27427)
期刊
(96989)
经济(96989)
研究(61963)
中国(41015)
(35194)
(34849)
金融(34849)
学报(34445)
(33507)
科学(30725)
管理(25791)
大学(25773)
学学(24489)
农业(22843)
教育(20980)
技术(18044)
财经(16675)
业经(16125)
经济研究(15772)
(14259)
问题(12952)
(11874)
理论(11237)
技术经济(10719)
(10689)
(10411)
实践(10235)
(10235)
商业(10192)
统计(10107)
共检索到322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思敏  余新晓  牛赟  
西北内陆山区径流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冬、春季甚至初夏季节降雪消融直接影响着径流的形成过程和变化。本文采用降雪消融样地监测法、三角量水堰自记水位计和容积测定法,对祁连山北坡2002-2011年气温、日照、降雪、积雪消融及流域径流进行长期监测与研究。结果表明:(1)祁连山排露沟流域5~9月份为雨季,10~4月份为雪季。(2)雪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11.2~25.6%,平均为17.69%,降雪平均厚度为40.65 cm。(3)乔木林内积雪量占灌丛林的84.54%,阴坡积雪量比阳坡高8.36%。积雪消融量平均为0.184~0.526 mm/d,乔木林积雪消融占灌丛林的78.72%,占阴坡草地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牛赟  刘贤德  敬文茂  车宗玺  赵维俊  
通过统计分析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气温、日照时数、土壤温度、降水、冻土冻融及河川径流等监测数据(2002-2011年),研究气温、日照、土壤温度、冻土冻融的变化特征,分析降水、冻土冻融与河川径流的关系。结果表明:年均气温1.7℃,年均日照时数127.1 h,年均土壤地表温度3.3℃,5,10和15 cm深处年均土壤温度2.3℃,20和40 cm深处年均土壤温度2.4℃;土壤开始冻结日期为10月11日左右,冻土结束消融日期为7月18日左右,季节性冻土存在时间为年均278天,占全年时间的76.16%;12月10日之前,冻土增厚的速率约1.22 cm·d-1,此后,冻土增厚的速率逐渐减小,平均为0.78 ...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成彩霞  赵维俊  王荣新  王顺利  车宗玺  马剑  李雯靖  
以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2013年5—9月份测定了33场大气降水、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的TOC、N、P、K、Ca和Mg等化学元素的浓度,分析了青海云杉林对降水化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长季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与大气降水化学元素浓度相比,除穿透雨N和P浓度比值变小或没明显的变化外,其他化学元素浓度增加的倍数明显大于大气降水,其中K、Ca和Mg元素表现尤为明显;(2)生长季大气降水TOC、N、P、K、Ca、Mg等元素浓度大小分别为22.25、12.06、0.76、1.00、1.91、0.43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维俊  王顺利  孟好军  马剑  牛赟  
森林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是生态恢复和生态水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将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分布区划分为4个海拔区段,并在不同区段内设置样地进行调查,分析青海云杉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种群垂直结构表明,不同海拔区段乔木层中层木均最多,海拔2 900~3 100 m和3 100~3 300 m上层木居中,海拔2 700~2 800 m下层木居中。种群径级结构表明,小树和中树所占总体比例均达到76.3%以上,大树个体较少,青海云杉种群更新较好,处于恢复阶段。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表明,海拔2 700~2 800 m、2 900~3 100 m和3 100~3 300 m的青海云杉种群呈聚集分布格局,海拔2 800~2 900 m的青海云杉种群呈泊松分布格局,2种分布格局可能分别受制于气候因子和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晓红  于澎涛  王彦辉  王金叶  王顺利  刘贤德  徐丽宏  吴旭东  
TOPOG模型是基于热带森林小流域研究而开发的生态水文过程模型。为了检验该模型在模拟温带小流域森林水文影响方面的适用性,本文应用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2001年和2002年生长季的生态水文数据,运用TOPOG模型的"水量"模式模拟了流域的林冠截留、蒸散与径流等生态水文过程,并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TOPOG模型能准确的模拟雨量为5~25 mm的次降雨截留量;也能较准确的模拟海拔2730~3100 m的青海云杉林总蒸散量及其组成,以及海拔2700~2800 m的阳坡草地总蒸散量;模拟的生长季小流域径流量与实测值相一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金叶  王彦辉  王顺利  于澎涛  张学龙  葛双兰  
在祁连山西水试验区排露沟林草复合流域分坡向和海拔设置26个雨量观测点,观测研究了降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流域内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秋季降水充沛,冬春季降水稀少;(2)降水变化是大气环流和小气候及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月降水量(R,mm)与月水汽压(P,Pha)、气温(T,℃)、空气湿度(W,%)和水面蒸发(E,mm)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98.206 3+11.735 3P+1.135 0W+0.086 1E-2.294 6T,相关系数为0.948 6;(3)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递增,2 600~3 300 m百米平均递增率为4.95%,当海拔超过3 300 m及接近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建华  吕宪国  田景汉  
春季融水是中国东北地区河流的重要水文特征,然而对其研究却不多见。以东北三江平原挠力河为研究对象,进行春季融水径流氮分布特征的研究,并利用GIS技术获取各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Land Use/LandCover,LULC)类型面积百分比。将各流域出口氮浓度值与流域LULC类型面积百分比进行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挠力河中下游融水径流氮分布对流域LULC具有重要响应。其中,农田和居民点对径流氮分布具有正效应,林地具有负效应,湿地的正负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并推断,农田和居民点是挠力河中下游融水径流的氮源,林地是氮汇。从理论上分析,湿地在流域中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应该是接收氮的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牛赟  刘贤德  杨逍虎  李威  张虎  
为了探索山地森林水源涵养区与山前走廊水源消耗区降水和气温变化差异,2006年在祁连山北坡、河西走廊的南边缘、北边缘建立3套自动气象站,2015年提取3个气象站的2007~2014年的降水和气温共计19.3万组数据。采用特征参数算法、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降水和气温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相关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从走廊北边缘到南边缘再到祁连山北坡,随着海拔的逐增,年均降水量逐渐增大,年均气温逐渐减小,但年际变化幅度相反,则降水量的变化幅度逐减,气温的变化幅度逐增。走廊北边缘和祁连山北坡年均气温呈波动性增加趋势,而走廊南边缘的年均气温呈波动性略有减少趋势;降水量均呈波动性减少趋势。(2)...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牛赟  刘明龙  马剑  刘贤德  
采用特征描述统计、多度分析、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对祁连山大野口流域49块样地的青海云杉群落和林分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海拔对树高影响较大,对冠长影响较小,与其它因子不相关;坡向对冠幅影响最大,对冠长、树高影响较小;坡度对这些因子几乎没有影响。(2)从水平结构来看,胸径断面和冠幅投影面积与所在陆面面积比值为0.31%和25.58%,从垂直结构来看,树高、冠长分别为1.10 m·m-2和0.71 m·m-2,从群落位置来看,优势木和被压木占78.08%,占主导位置。(3)径级从1~5 cm到26~30 cm、高度级从2~4 m到18~20 m、冠长级从2~4 m到12~14 m、冠幅级从2...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晓蕾  孙林  张宜清  罗毅  
高寒山区可能不同程度地覆盖冰川,从而对发育于此的河川径流产生贡献。估算冰川融水对河川径流贡献率在水文学、气候变化对雪冰流域影响以及雪冰流域水资源管理各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高寒山区流域地形、冰川复杂,检测困难,定量冰川融水对河川径流的贡献率一直是个难题。本文尝试采用具有降雨、积雪、冰川水文过程模拟能力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流域产流过程和径流过程,以冰川融水及冰融水产流量占河川径流的比例来近似代替对径流的贡献率。在天山库玛拉克河流域的应用结果表明:1961-2007年库玛拉克河流域冰川融水及冰融水对河川径流的贡献率分别为53%和27%,且补给主要在夏季(6-8月)。根据1961-2007年的气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夏军  乔云峰  宋献方  叶爱中  张学成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不同下垫面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日益显著。本文选择黄河岔巴沟流域,采用野外人工控制条件下的降雨实验,针对不同下垫面类型、不同下垫面覆盖度以及不同的处理方式等情况下进行了水文过程的实验研究,并对不同植被覆盖度、不同耕作措施、降雨径流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不同下垫面对径流系数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黄土沟壑地区的降雨径流关系有很大影响,其中耕作措施的使用对降雨径流关系的影响远大于地表覆盖率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地表覆盖率单因素变化时,稳定产流时的产流量变化不超过10%,而当采用耕作措施进行单因素分析时,稳定产流时的产流量大于20%。在相同雨强下,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治君  段瑞  刘兆飞  
利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对怒江流域降水、平均气温及径流等要素的单调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并基于各要素时、空变化特点,分析了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对径流变化可能存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怒江流域在1958年-2009年呈增温增湿的趋势。尽管流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在最近20年却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减少趋势;流域增温幅度越来越大,最近20年增幅达0.5℃/10a;②道街坝站径流量在1958年-2000年间检测到了显著的增加趋势,且增幅越来越大;③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特点加速了道街坝站径流量的增加趋势;④由于径流量补给来源及其比例的不同,各水文站径流量变化受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受冰雪融水径流补给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洋  余红兵  杨知建  肖润林  
为研究降水径流过程中非点源污染物氮、磷浓度的变化特征,分析降水作用下长沙县金井河小流域农业源头沟渠水中氮、磷的流失特征与生态拦截效应。结果表明:在降水初期非点源污染物氮、磷浓度与降水径流量的变化均呈逐渐递增趋势,雨后均呈递减变化;降水作用下沟渠系统总氮输出的最大值为4.67 mg/L,总磷输出的最大值为0.38 mg/L,其氮素输出的主要形态为氨态氮和硝态氮;雨后各断面氮、磷的输出随着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总氮与总磷含量分别在雨后第3天和第2天达到最高;菖蒲–茭白段的生态拦截效果明显高于自然段的自然净化效果,表明植物拦截和吸收是植被段氮、磷去除的重要途径,菖蒲、茭白在6月吸收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红元  傅辉恩  车克钧  阎克林  
该文根据1973年以来黑河流域(上游下段)及其观测支流寺大隆、天涝池河的流量实测资料,分析并讨论了祁连山森林植被对山区流域内河川年径流量,洪、枯期流量,季节性径流及流域产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小流域,河川年径流量、雨季流量有相对减少的趋势;森林植被调节河川洪峰、枯水期及季节性径流作用明显;在相同森林流域内,森林覆盖率越高,冬春枯水季节稳定补给河道的径流量及流域单位面积产水量也相应提高,说明森林植被对山区流域河川径流有一定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宝林  张一驰  周成虎  
根据遥感数据获得的雪盖消融曲线是输入到融雪径流模型中一个最重要的参数,云是影响积雪解译精度的主要因素。该文采用美国国家水文遥感中心(NOHRSC)基于NOAA AVHRR数据通道1、2、3和4数据的theta算法,区分雪、云与陆地、水体,并将该期影像及其前一段时间内影像通过镶嵌取theta的最大值,从而既起到去云的作用,也实现对云下覆信息有效的插补。研究区受云的影响十分严重,镶嵌影像时段的长短对云的去除影响很大。10天镶嵌和30天镶嵌影像受云的影像仍然十分明显,长序列镶嵌影像(使用该期及其前期所有影像镶嵌)的雪盖消融曲线受云的影响较小,可以作为SRM等融雪径流模型比较准确的输入参数。研究区从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