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09)
- 2023(8202)
- 2022(7258)
- 2021(6642)
- 2020(5945)
- 2019(13653)
- 2018(13449)
- 2017(25613)
- 2016(13990)
- 2015(16077)
- 2014(16362)
- 2013(16084)
- 2012(14980)
- 2011(13700)
- 2010(13975)
- 2009(13176)
- 2008(13257)
- 2007(12190)
- 2006(10402)
- 2005(9419)
- 学科
- 济(59603)
- 经济(59542)
- 管理(40342)
- 业(37875)
- 企(30439)
- 企业(30439)
- 方法(28612)
- 数学(25007)
- 数学方法(24761)
- 农(16986)
- 学(14940)
- 财(14809)
- 中国(14216)
- 地方(13327)
- 环境(12554)
- 业经(11575)
- 贸(11534)
- 贸易(11528)
- 农业(11233)
- 易(11179)
- 和(10355)
- 制(9789)
- 务(9318)
- 财务(9293)
- 财务管理(9266)
- 划(8908)
- 理论(8802)
- 企业财务(8720)
- 银(8575)
- 融(8569)
- 机构
- 大学(210246)
- 学院(208932)
- 济(83127)
- 经济(81283)
- 管理(78549)
- 研究(72992)
- 理学(67745)
- 理学院(66888)
- 管理学(65486)
- 管理学院(65105)
- 中国(53855)
- 科学(48031)
- 京(45528)
- 农(39773)
- 所(38421)
- 财(37379)
- 研究所(35303)
- 业大(34568)
- 中心(33994)
- 江(31646)
- 农业(31401)
- 财经(30201)
- 北京(29008)
- 范(28539)
- 师范(28229)
- 经(27197)
- 院(26352)
- 经济学(25385)
- 州(25329)
- 经济学院(23097)
- 基金
- 项目(141948)
- 科学(110200)
- 基金(102319)
- 研究(100234)
- 家(91684)
- 国家(90597)
- 科学基金(75550)
- 社会(62243)
- 社会科(58770)
- 社会科学(58747)
- 省(55486)
- 基金项目(54552)
- 自然(50219)
- 自然科(48845)
- 自然科学(48829)
- 自然科学基金(47921)
- 划(47743)
- 教育(45483)
- 资助(42058)
- 编号(40008)
- 重点(32813)
- 成果(32505)
- 发(30937)
- 部(30889)
- 创(28863)
- 科研(27783)
- 课题(27779)
- 计划(27373)
- 创新(26982)
- 大学(25925)
共检索到303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颖 李晓格 孟娜 韩子烨 杜乐山
生态系统水文调节服务对人类福祉有重要的影响,运用InVEST产水量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系统水文调节价值进行了评估和预测。结果表明:(1)草地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系统水文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草地水文调节价值量为31.29亿元,占水文调节总价值的60.06%。(2)林地面积虽然不大,但其生态安全的保障作用明显,2020年的水文调节价值为7.25亿元,占水文调节总价值的13.92%。(3)2010—2020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水文调节实物量是增加的,年均增长2.24%,价值量年均增加约0.97%,价值量年均增长幅度小于实物量,主要是由部分生态系统水文调节价值下降引起的。(4)预测可知,2030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系统水文调节实物量、价值量较2020年均有所增加,实物量增加4.90亿t,价值量增加3.86%。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颖 李晓格 孟娜 韩子烨 杜乐山
生态系统水文调节服务对人类福祉有重要的影响,运用InVEST产水量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系统水文调节价值进行了评估和预测。结果表明:(1)草地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系统水文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草地水文调节价值量为31.29亿元,占水文调节总价值的60.06%。(2)林地面积虽然不大,但其生态安全的保障作用明显,2020年的水文调节价值为7.25亿元,占水文调节总价值的13.92%。(3)2010—2020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水文调节实物量是增加的,年均增长2.24%,价值量年均增加约0.97%,价值量年均增长幅度小于实物量,主要是由部分生态系统水文调节价值下降引起的。(4)预测可知,2030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系统水文调节实物量、价值量较2020年均有所增加,实物量增加4.90亿t,价值量增加3.86%。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金万洲 卜静 罗惠文 李清顺
【目的】查清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为该片区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线路调查并结合样方调查的方法,统计种子植物信息,分析植物区系的组成、优势类群与表征类群及地理成分。【结果】(1)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71科340属1 058种,分别占青海省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75.53%、61.04%、42.37%,含有100种及以上的大科仅有菊科Asteraceae和禾本科Poaceae,未发现30种及以上的大属,科、属组成多样。(2)优势现象明显,表征类群突出。该区种子植物区系优势科有10科,优势属有23属,表征科有8科,表征属有20属,其中有3科既是优势科又是表征科,9属既是优势属又是表征属。(3)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有6个,其中温带成分共有23科,占总科数的67.64%;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3个,温带成分共有246属,占总属数的86.32%。(4)特有科、属贫乏。未发现中国特有科,特有属有10属。(5)多种区系成分交汇、渗透并特化,并具有年轻性。【结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种类较丰富,地理成分多样,温带性质显著。表8参33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磊 单姝瑶 桑晨 刘越 徐浩杰
祁连山国家公园是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采矿、水电开发和过度放牧导致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基于2000–2018年祁连山国家公园境内14个县(区)的遥感、气象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层面筛选出关键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量化各指标贡献度,构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QI),阐明EQI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多年平均EQI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各县(区) EQI差异明显。研究时段内国家公园EQI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 <0.01),EQI均值越小其增速越慢。自然因素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经济和社会因素次之,三者的贡献度分别为52%、28%和20%。气温、降水、太阳辐射、植被覆盖度、增强型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净初级生产力、林业总产值、牲畜饲养量、粮食种植面积、第一产业增加值指数、人均总产值增加值指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受教育人口、城乡居民储蓄、农村居民纯收入和非农业人口与生态环境质量呈正向关系。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指数和农业人口与生态环境质量呈负向关系。未来应进一步落实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政策,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严格限制国家公园中西部地区的人类活动强度。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段艺璇 赵晓迪 邹文涛 闫钰倩 许单云 叶兵 何友均
为了科学评估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特点并揭示其驱动因素,在构建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的方法,对2005年、2010年和2016年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湿地生态系统的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持4大类共12类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2005年、2010年和2016年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递减趋势,分别为6.45亿元、5.36亿元和4.12亿元。虽然2010年到2016年,社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政府也采取相应措施,但是短期内仍无法得到明显改善。建议进一步加强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管理体系和决策支持体系,提高全社会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认识,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思源 苏杨 程红光 王蕾 闵庆文
基于利益认知的社会-生态系统分析框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建设中多元利益相关者的生态系统意义认知、利益界定与国家公园潜在管理规则评价进行研究。研究发现:①不同利益相关者对生态系统赋予明确而不同的意义,学者与管理者的观点和国家公园管理目标较为一致;访客与社区居民关注个人利益。②居民生态系统价值认知依赖于生计重要性判断,生态系统管理诉求建立在对现实利益与感知利益的对比上。③利益相关者对约束力不同的潜在规则持不同态度。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构建动态"协商空间",在协商中尊重利益相关者对生态系统意义的认知差异,引导不同利益相关者认知趋同,提高规则合理性与执行度,保证社会-生态系统稳健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何思源 苏杨 王蕾 程红光
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概念,考察游客作为生态系统服务关键受益人对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可以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作何选择,并对其投资自然资本保障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进行初步分析,探讨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中如何优化旅游,促进保护和公益性功能实现。研究结果显示:(1)游客以文化服务为首选,主要体现在实践性强的生态旅游、较为抽象的文化体验以及较为单纯的美景欣赏三方面,在生态旅游具体需求上会出现选择间的相互竞争;(2)除了净化空气,对供给服务和其他调节服务则需求不大;(3)在免门票假设下,具有支付意愿的游客达到90%以上,然而平均支付意愿没有达到现有门票价格;(4)教育水平和职业对支付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并与年龄和收入等因子一起形成具有不同支付意愿上的特征人群。因此,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中,需要积极探索协同多种文化服务供给,大力推动社会参与理念,从根本上提高受益者对生态系统的认知,从受益者需求入手推进国家公园公益性功能的实现。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生态系统服务 支付意愿 武夷山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段宝玲 冯强 原燕燕 李鹏晖
国家公园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明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特征是国家公园科学管理的基础。文章选择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利用InVEST模型对2018年典型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定量评估,通过方差分解与冗余分析阐明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因素,通过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与非线性拟合揭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特征。结果表明:(1)支持服务(碳储量与生境质量)与调节服务(水源涵养、土壤保持与大气净化)表现为核心保护区>生态保育区>传统利用区>游憩展示区,供给服务(产水量)则表现为游憩展示区>核心保护区>生态保育区>传统利用区。(2)栎类(Quercus)、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其他硬阔类等优势植被群落往往有利于支持与调节服务,但不利于供给服务,而耕地、油茶(Camellia oleifera)、建设用地等人为干扰严重的用地类型具有相反的作用。同时,植被、气候与土壤地形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3)供给服务(产水量)与支持服务(碳储量与生境质量)或调节服务(水源涵养、土壤保持与大气净化)之间表现为弱权衡或无明显作用关系。调节服务与支持服务之间总体上呈现非线性的协同关系,其原因是驱动因素的复杂性,协同关系可以归纳为4类:凹协同、凸协同、S型协同与线性协同。(4)生态系统服务在整体上呈现协调与共赢局面,但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在局部区域仍然强烈。综合考虑6项生态系统服务关系,应重点调控游憩展示区、传统利用区与生态保育区的交错地区,加强原有植被保护,结合土壤地形条件,设计以优势植被类型为基质,其中镶嵌人工植被的景观格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冉璇 李渊 郭宇龙 位贺杰
探究近30年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演变规律,衡量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为钱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基于InVEST模型对1990~2020年钱江源国家公园的水资源供给、土壤保持、固碳释氧、生境质量等4种生态系统服务展开评估,并探究其时空演变规律,利用权衡协同度模型(ESTD)分析各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水资源供给服务由1990年的2.39×10~7m~3下降至2000年的1.92×10~7m~3,再到2020年上升至3.74×10~7m~3,土壤保持、固碳释氧与生境质量服务的物质量持续上升;(2)从空间格局来看,水资源供给服务的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其余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格局较稳定。园内生态系统服务的Ⅳ类热点区面积由1990年的7.78 km~2增加至2020年的12.75 km~2;(3)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关系以协同为主,协同关系主要出现于土壤保持、固碳释氧、生境质量三者之间,权衡关系则存在于水资源供给与其他三种服务之间;(4)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特定生态系统服务相关条件的改变、相关政策与专项规划的实施、人类活动的干扰是影响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及权衡协同关系的主要因素。近30年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格局及权衡协同关系变化显著,主导的影响因素为土地覆盖变化,当前园区整体生态系统服务呈西部高、东部低的空间格局,未来应重点关注园区的功能分区优化,逐步探索与完善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着力平衡生态资源保护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鑫 李广 李杰
分析祁连山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该区土地高效开发利用,生态恢复与保护机制的构建提供数据支撑。基于1980、1990、2000、2010和2020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改进的当量因子定量评估祁连山区域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合空间自相关及GIS空间统计方法,探究研究区不同乡镇的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1980~2020年,研究区主要土地类型为未利用地、草地、林地、耕地,总覆盖率达93%以上。其中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动态度变化最大。(2)在1980~2020年,祁连山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了170.8285×10~(8)元。草地、林地和水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占78%。水文调节和气候调节的生态服务价值占60.14%。(3)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正相关性较明显,空间集聚程度较高。高值聚集区有由增加向减少转变的趋势,低值聚集区逐年增加。(4)在1980~2010年,祁连山区域南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于北部,北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2010年后有增加趋势,但研究区南北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还未达到均衡和稳定。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尧 张玉钧 张玏 陈瑾妍
文章选取青海北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区域,在对其生态系统美学价值的评价中,尝试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估相结合,设计生态系统美学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将生态系统的美学价值看作是生态系统对人的一种审美刺激,了解个体对生态系统之美的感受,反映不同个性和文化背景的人的审美差异,选择层次分析法(AHP)对青海省生态系统的美学价值进行定性评价;创新性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通过询问货币化支付意愿,将其转换为货币价值,尝试定量计算出生态系统美学价值。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尧 张玉钧 张玏 陈瑾妍
文章选取青海北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区域,在对其生态系统美学价值的评价中,尝试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估相结合,设计生态系统美学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将生态系统的美学价值看作是生态系统对人的一种审美刺激,了解个体对生态系统之美的感受,反映不同个性和文化背景的人的审美差异,选择层次分析法(AHP)对青海省生态系统的美学价值进行定性评价;创新性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通过询问货币化支付意愿,将其转换为货币价值,尝试定量计算出生态系统美学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志晖 丁登山
南昆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保存比较完好的生态系统之一,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文章在实地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依据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南昆山自然保护区资源的特点,对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由此得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58 292.77×104元;研究结果表明,南昆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主要表现在调节气候和蓄水的价值。因此,保护南昆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利用,保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南昆山自然保护区 资源 价值评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月宁 贾倩 张玉钧
适应性共同管理模式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保护地管理。它由多学科人才和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是适时监测、调整和优化科学决策方法的动态管理过程,可以应对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不确定性,进而达到保护与利用自然资源的最佳状态。通过梳理适应性共同管理的概念及发展过程,分析并总结其适用条件、应用实践及主要环节等方面,针对我国的保护地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基于生态系统管理思想的国家公园适应性共同管理模式,旨在为我国国家公园管理提供一种满足多重管理目标的思路和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车克钧 傅辉恩 王金叶
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围绕水源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动态变化,开展了森林小气候、森林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不仅具有拦蓄降水、缩小温差、保持较高土壤湿度等作用,而且具有十分显著的消洪补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水文生态作用。森林覆被率65%的流域比32%的流域年枯水径流量增加2887mm,年洪水径流量减少9887mm;森林土壤贮水29812~39193mm,草地仅18209mm;林地很少产生地表径流,草地年土壤流失量17939kg·hm-2;高寒山区多年冻土与季冻土致使试验区河川径流系数高达073,蒸散较小为15654mm;多年监测资料显示祁连山林分质量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