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81)
2023(7175)
2022(5948)
2021(5400)
2020(4539)
2019(10206)
2018(9857)
2017(18613)
2016(10449)
2015(11301)
2014(11024)
2013(10873)
2012(10114)
2011(9100)
2010(8889)
2009(8250)
2008(8252)
2007(7038)
2006(6210)
2005(5140)
作者
(34425)
(29236)
(29197)
(27194)
(18435)
(14207)
(12855)
(11623)
(10976)
(10244)
(10194)
(9688)
(9653)
(9180)
(9149)
(9093)
(8637)
(8563)
(8340)
(8244)
(7641)
(7182)
(7052)
(6661)
(6660)
(6449)
(6409)
(6293)
(5984)
(5977)
学科
(42260)
经济(42208)
管理(28812)
(28773)
(22633)
企业(22633)
方法(21213)
数学(18850)
数学方法(18669)
(12520)
(11942)
(10697)
中国(9479)
(9202)
贸易(9202)
(8923)
业经(8845)
农业(8301)
地方(7604)
环境(7110)
技术(6824)
(6617)
(6513)
财务(6505)
财务管理(6494)
企业财务(6216)
(5768)
(5695)
金融(5694)
(5639)
机构
大学(156835)
学院(154586)
(58974)
经济(57962)
管理(57435)
研究(55947)
理学(51448)
理学院(50753)
管理学(49577)
管理学院(49350)
科学(40477)
(40306)
中国(39492)
业大(32806)
农业(32675)
(32350)
(30699)
研究所(28977)
(25041)
中心(24120)
农业大学(22273)
(21738)
财经(20990)
(19936)
(19873)
北京(19574)
师范(19480)
(19253)
(18967)
科学院(18259)
基金
项目(115259)
科学(89672)
基金(85819)
(80055)
国家(79418)
研究(72094)
科学基金(65970)
社会(47065)
自然(47023)
基金项目(46768)
自然科(45975)
自然科学(45952)
自然科学基金(45181)
(44913)
社会科(44579)
社会科学(44566)
(38999)
资助(34026)
教育(32458)
重点(26493)
编号(25491)
计划(25341)
(24845)
(24077)
(24024)
科研(23305)
科技(22833)
创新(22572)
(21433)
教育部(20171)
期刊
(57647)
经济(57647)
学报(38582)
研究(36946)
(35128)
科学(32641)
大学(27192)
中国(26475)
学学(26472)
农业(23666)
管理(18065)
(17683)
(13117)
业大(11783)
(10518)
(10216)
金融(10216)
业经(10123)
经济研究(10090)
财经(9963)
农业大学(9819)
教育(9241)
技术(9233)
资源(8886)
科技(8847)
(8483)
问题(8097)
林业(8047)
商业(7638)
统计(7173)
共检索到209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双喜  张耀生  赵新全  孙广春  冯承彬  
【目的】研究祁连山北坡草地蒸散与其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该牧区草场的科学经营、草地退化的防治以及区域草地生态环境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小型自动气象站(HOBO Weather Station,U.S.A)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FAO Penman-Monteith方法估算了祁连山北坡草地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并结合FAO-56的推荐值,分析了草地实际蒸散量(ETc)的动态变化,同时模拟研究了相关环境因子对实际蒸散量的影响。【结果】夏季(7和8月)草地的实际蒸散量较大,冬季(12和1月)较小,在7月中旬达到年度最高值,平均为3.40 mm/d;按相关系数的高低,环境因子对实际蒸散量的影...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常博  刘贤德  王顺利  张玉珍  张学龙  孙于卜  
为了揭示祁连山山区草地的蒸散量变化规律,利用小型蒸渗仪(Micro-lysimeter)对祁连山西水林区不同坡向草地的蒸散量进行实测,并基于样地土壤调查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对祁连山不同坡向草地的蒸散量变化规律及其有关影响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坡向草地蒸散量季节动态规律均表现为单峰型,在7、8月达到蒸散量的峰值。(2)草地蒸散量变化规律:对照裸地蒸散量>草地蒸散量,阴坡草地蒸散量>阳坡草地蒸散量。(3)草地蒸散量以土壤蒸发为主;草地降水的绝大部分消耗于草地蒸散。(4)对草地蒸散量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按相关系数排序,阳坡为:降水量(P)>气温(T)>空气相对湿度(HR)>...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戴声佩  张勃  王强  马中华  邹悦  张亚宁  
本文利用SPOTVGT-NDVI数据和旬气温、降水数据,分析了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时空变化趋势及其对气温、降水的旬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1999年-2007年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呈缓慢增加趋势。典型草原和平原草地植被年均NDVI和生长季NDVI增加速率高于高寒草甸草地和沙漠草地。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增加和减少的面积分别为69776km2和15928km2,植被NDVI增加的区域分布在冷龙岭、拉脊山、大通山、达坂山、青海南山、走廊南山、托来山、托来南山等地区,减少的区域分布在乌鞘岭、大通河、石羊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等河流河谷以及青海湖周边地区;②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年内月和旬变化曲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宋伟宏  王莉娜  张金龙  
及时掌握祁连山草地植被生长状况、演变趋势及其与气候的关系,对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功能的科学评估具有参考价值。本研究采用MOD13Q1与Landsat数据,运用趋势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等,分析了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2000–201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与不同草原类型的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结果表明:1) 2000–2015年草地面积减少,主要转出为林地、耕地和水域;2) 2000–2018年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夏季草地植被NDVI的改善状况最佳,其他季节均以轻微改善为主;3)不同草原植被NDVI均呈现增加的趋势,以荒漠草原的增加速率最大,其次是典型草原与高寒草原和高寒草原;4)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降水量变化对不同草原植被NDVI的影响高于气温。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林栖  马玉寿  李世雄  王晓丽  王彦龙  景美玲  李松阳  年勇  韩海龙  
为解决祁连山区高寒草地牧草返青期季节性超载过牧问题,自2015年5月至7月起连续两年在青海省祁连县默勒镇瓦日尕村的冬春放牧地上进行了为期60d的返青期休牧试验,休牧期间放牧家畜全部采用舍饲圈养,并于2016年8月中旬对休牧草地进行植被调查。结果表明,返青期休牧可使草地群落的总盖度、总植物量显著增加(P<0.05),使禾本科牧草株高、分盖度和植物量显著增加(P0.05);阔叶型毒杂草的株高、盖度、生物量均有下降的趋势。休牧两年与休牧一年相比,群落中禾本科植物的株高、盖度、植物量均在继续增加,阔叶型毒杂草的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瑾  牛赟  敬文茂  马剑  
土壤蒸发是森林生态系统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流域水量平衡计算的难点,为此,在祁连山大野口流域对土壤特性、土壤蒸发和气象因子进行定位监测,对监测数据用相关系数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林地比草地土壤年蒸发量低80.99%,林地土壤年蒸发量占降水量的54.16%,而草地占98.02%。在土壤蒸发旺盛期,林地和草地土壤蒸发量分别占全年的80.87%和85.47%;在土壤蒸发平稳期,林地和草地蒸发量分别占全年的19.13%和14.5 3%。(2)与各气象各因子相关性的平均值比较,林地比草低平均低出3.15%。(3)林地比草地土壤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分别高出7.31%、7.63%、4.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汪有奎  贾文雄  刘潮海  陈文  赵成章  王启尤  汪杰  
利用1956—2009年祁连山北坡定位观测、遥感监测和实地调查的气象、水文、森林、草原资料及相关文献,采用回归与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祁连山北坡生态环境变化。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祁连山北坡年气温的年际变化率为0.0334℃·a-1,气温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987年以后气候明显变暖;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率为0.5702mm·a-1,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增加趋势不太明显,在1976年气候由干旱向湿润转变;1956—2006年,祁连山北坡石羊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党河和哈尔腾6个内流区河流域及大通河流域冰川面积减少17.7%,冰川厚度减薄5~20m,雪线上升100~140m,河西内流...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宋美娟  徐长林  王琳  鱼小军  
为探究放牧不同家畜对高寒灌丛草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影响,于2020年7月–8月在东祁连山天祝高寒地区对放牧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和混牧牦牛(Bos grunniens)与藏羊(Ovis aries)的灌丛草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性、持水速率、拦蓄量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总厚度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3.53 cm)>放牧甘肃马鹿样地(2.83 cm),枯落物总储量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219.45 g·m~(-2))>放牧甘肃马鹿样地(92.86 g·m~(-2))(P 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0.71 t·hm~(-2)),平均最大持水率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221.00%)>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48.11%),平均最大拦蓄量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939.21 t·hm~(-2))>放牧甘肃马鹿样地(348.58 t·hm~(-2)),以及有效拦蓄量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627.52 t·hm~(-2))>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87.90t·hm~(-2))(P 放牧甘肃马鹿样地,灌丛内则相反;土壤初渗速率表现为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0.98 mm·min~(-1))>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6.92 mm·min~(-1)),稳渗速率同样表现为放牧甘肃马鹿样地(7.12 mm·min~(-1))>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5.90 mm·min~(-1))。综上所述,与单牧马鹿相比,混牧牦牛与藏羊更有利于高寒灌丛草地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的发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思敏  马剑  牛赟  赵维俊  任小凤  冯宜明  马雪娥  赵晶忠  
【目的】探明青海云杉林分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青海云杉林分结构的主导因子,为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的科学经营、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系统稳定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分布于祁连山排露沟流域的青海云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5个20 m×20 m青海云杉固定样地进行植被因子和环境因子的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法研究了青海云杉林分结构和立地因子分布特征,并采用冗余分析法分析了林分结构与立地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青海云杉径级结构、树高结构、冠长结构和冠幅结构均呈左偏分布状态;径级、高度级、冠长级、冠幅级和多度之间均呈3次多项式关系,径级1~5 cm到21~25 cm、高度级2~4 m到14~16 m、冠长级1~2 m到8~10 m、冠幅级2~4 m到4~6 m的多度分别为93.10%、91.56%、80.23%、83.42%;海拔、坡度分别与胸径、冠长、冠幅的相关性较大;坡向与胸径、冠幅、冠长、林龄相关性较小;20~40 cm土层温度与树高相关性较大,0~10 cm土层温度与郁闭度相关性较大;土壤体积含水量与胸径、冠长和冠幅呈正相关,与树高、郁闭度呈负相关;40~60 cm土层水分含量很好地解释了青海云杉林分结构的变异。【结论】40~60 cm土层水分含量是影响祁连山排露沟典型流域青海云杉林分结构的主要因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愈哲  樊江文  胡中民  张良侠  于海玲  张海燕  
为了解草地管理利用方式对生态系统与大气间水汽交换量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机制,本研究在内蒙古典型温性草原区域选取相互毗邻的三块不同管理利用方式(放牧,围封禁牧和开垦)草地,利用连有同化箱的便携式红外气体分析仪(LI-6 400),对生态系统蒸散过程进行了全天测定。结果显示,草地围封禁牧和开垦均显著改变了植被群落特征,相比放牧样地,围封禁牧样地蒸散增加了28.01%(P<0.01),而生长C4作物的开垦样地的蒸散量则下降18.62%(P<0.05)。各利用管理方式草地的气温,空气湿度和饱和水汽压差在日间的动态变化均能较好解释蒸散速率的动态变化,其中气温对生态系统蒸散速率的影响具有昼夜差异性,夜间蒸散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雷  于澎涛  王彦辉  王顺利  刘贤德  
【目的】研究祁连山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青海云杉林的生物量随海拔(2 700~3 300 m)的变化规律,为预测祁连山区的产水能力和实施黑河流域植被-水的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祁连山中段北坡的排露沟小流域,沿海拔梯度,选取生长状况良好、具有代表性的林分布设样地,进行植被调查。在2 700~2 800,2 800~2 900,2 900~3 100和3 100~3 300 m 4个海拔区段共设置15块20 m×20 m样地。利用已有的青海云杉生物量估算方程,计算研究区森林生物量的平均值、各海拔区段内的森林生物量以及不同径级树木对总生物量的贡献量,据此分析森林生物量的大小及其随海拔变化规...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枰  
原生身份,可选择的余地非常之少:有的生为鹰隼,有的生为马鹿,有的成为连绵雄壮的山,有的则是随风摇曳的草。漫山遍野生长起来,经春越夏,在牧歌里看夕阳,在萤火里睡,在清露中醒,开出与上一世代相同的花朵,尽量使籽实饱满,这都和别处的草没有什么不同。若不生在广阔草原,若是被随意撒落在石缝屋角,或许还可能邂逅更多的儿童,亲近很精致的绮罗。然而,寻常的草,生在祁连山下,和生在田头屋角,生命的成就真的不同。不沉浸于琐碎的柴米,也不听邻居翁媪的口舌,逢节没醉汉的踩踏,开花
关键词: 祁连山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普幸  卓玛兰草  
基于甘肃省27个气象站点1960—2008年逐日气温、降水、风速、日照时数、太阳总辐射和相对湿度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和Kriging插值法,分析其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49 a来,甘肃省不同气候区年均潜在蒸散量变化除河西走廊外均呈上升趋势,并以甘南高寒湿润区上升最显著,变化率为10.36 mm/10 a(α=0.001);在四季变化中,夏季最大,春秋次之,冬季最小,各气候区变化趋势有别。潜在蒸散量空间差异显著,表现为自西北向东南递减,且甘南高原最小,河西暖温带最大。河西、陇南、陇中、甘南及祁连山区年均潜在蒸散量分别与平均风速、太阳总辐射和最高气温...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锦梅  王彦辉  王紫  杨鹏  
祁连山东段高寒草地土壤水文效应对该区域陆面水文过程、水文循环、石羊河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持等作用巨大。因此,深入开展高寒草地土壤水文效应研究对深入了解和认识高寒地区土壤水文过程和陆面水文过程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以祁连山东段金强河河谷高寒草地为对象,分析了土壤含水量、持水特征、入渗速率和草地蒸散等土壤水文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谷山地阳坡和河谷山地阴坡下部高寒草地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饱和持水量随土层加深先增大后减小,河谷水平阶地和山地阴坡上部高寒草地土壤持水量随土层加深逐渐增大;河谷0–30 cm土层高寒草地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为阴坡上部>阳坡下部>阴坡下部>阳坡上部>水平阶地,饱和持水量表现为阴坡上部>阳坡下部>阳坡上部>阴坡下部>水平阶地。高寒草地土壤初渗透率最小,渗透性随着渗透时间的增加土壤渗透速率不断增大,当渗透达到稳定状时土壤渗透速率最大。河谷高寒草地0–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为阴坡下部>阴坡上部>阳坡下部>水平阶地>阳坡上部。河谷高寒草地在6月–9月的日均蒸散量为2.429 mm·d–1,蒸散总量为293.254 mm。可见,研究区河谷地形对高寒草地土壤水文特征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对祁连山东段高寒区水资源合理管理与利用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地形与土壤水文特征之间的关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戴声佩  张勃  王海军  王亚敏  李丹  王兴梅  
基于RS、GIS技术和SPOT VGT-NDVI数据,运用累积平均法、均值法、趋势线分析法和影像差异法,分析了祁连山草地植被覆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并用Hurst指数动态预测祁连山草地植被覆盖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1999-2007年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呈缓慢增加趋势。典型草原和平原草地植被年均NDVIy和生长期NDVIg增加速率高于高寒草甸草地和沙漠草地。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增加和减少的面积分别为69776 km2和15928 km2,植被NDVI增加的区域分布在冷龙岭、拉脊山、大通山、达坂山、青海南山、走廊南山、托来山、托来南山等地区,减少的区域分布在乌鞘岭、大通河、石羊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等河流河谷以及青海湖周边地区。②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年内月和旬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③冷龙岭、宗务隆山、青海南山、镜铁山、拉脊山、乌鞘岭、大通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等河流河谷以及青海湖周边等地区未来草地植被覆盖有改善的趋势;走廊南山、托来山、托来南山、大通山以及湟水、石羊河等河流河谷地区未来草地植被覆盖有退化的趋势。沙漠草地、高寒草甸草地未来有改善的趋势;而典型草原和平原草地未来则有退化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