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57)
2023(5940)
2022(5141)
2021(4835)
2020(3972)
2019(9190)
2018(9068)
2017(17648)
2016(9111)
2015(10098)
2014(9617)
2013(9391)
2012(8852)
2011(8063)
2010(7881)
2009(7063)
2008(6769)
2007(6039)
2006(5585)
2005(4780)
作者
(24273)
(20471)
(20328)
(19542)
(13072)
(10019)
(9330)
(8036)
(7748)
(7502)
(7076)
(7017)
(6806)
(6336)
(6300)
(6062)
(5933)
(5928)
(5875)
(5799)
(5164)
(4918)
(4880)
(4877)
(4571)
(4570)
(4471)
(4462)
(4157)
(4116)
学科
(42418)
经济(42274)
管理(20856)
(18802)
地方(15974)
(14162)
企业(14162)
方法(13975)
(13336)
中国(11066)
数学(10233)
数学方法(10078)
业经(9885)
地方经济(9264)
农业(9251)
(8546)
(8303)
理论(7922)
(7352)
环境(6305)
(6031)
关系(5191)
(5037)
贸易(5031)
教育(4843)
(4725)
(4696)
(4660)
(4511)
社会(4507)
机构
大学(121322)
学院(120926)
(47801)
经济(46676)
管理(45210)
研究(44318)
理学(38972)
理学院(38358)
管理学(37558)
管理学院(37305)
中国(32251)
科学(27522)
(26250)
(21833)
(21747)
中心(20422)
(19969)
师范(19854)
研究所(19758)
(19623)
(19410)
业大(17262)
财经(16841)
(16331)
师范大学(16314)
北京(16174)
(15365)
(15148)
农业(15130)
经济学(14319)
基金
项目(85369)
科学(68223)
研究(64729)
基金(61431)
(53248)
国家(52745)
科学基金(45529)
社会(43288)
社会科(39745)
社会科学(39729)
(34513)
基金项目(33525)
教育(29196)
(28567)
自然(28021)
自然科(27340)
自然科学(27334)
编号(27178)
自然科学基金(26797)
资助(23219)
成果(22050)
(19733)
重点(19547)
课题(18710)
(18424)
国家社会(17411)
(17312)
发展(16154)
创新(16132)
科研(15963)
期刊
(57123)
经济(57123)
研究(37278)
中国(27345)
(18309)
科学(18156)
学报(18082)
(16782)
教育(16521)
管理(15441)
大学(14215)
学学(12930)
农业(12398)
技术(10142)
业经(9415)
(8799)
金融(8799)
资源(8580)
经济研究(8529)
财经(8088)
问题(7715)
图书(7473)
(7071)
(6723)
(6377)
(6371)
科技(5779)
现代(5409)
(5397)
论坛(5397)
共检索到187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波  
污名是移民在地化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但学界对于污名与认同的关系的认识仍有待深入。通过对一个位于吴江东太湖流域的移民社会的考察,发现移民在与本地人的污名互动中形成了多样化的认同分类,即原籍认同分类"河南人-苏北人-本地人"、地方认同分类"太湖人-高田人"以及污名分类"太湖强盗-高田蛮子"。污名互动表面上制造了社会的分裂,但实际上强调了不同社群的共存关系,其对于移民完成在地化和认同重构具有重要意义。从污名切入进行移民认同的研究时,应在污名互动中全面考察互动各方的污名规范与污名实践,从而解答充满污名的社会如何具备共同体的可能性的问题。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华  
身份是从自我与社会互动的角度对个人和群体进行多面性的有序建构。传统社会中,传统的想象和污名化构筑了社会等级的结构,并形成了对渔民的偏见与歧视。而被污名化的渔民却产生了对"污名的认同",并呈现于日常社会生活的一些方面。可见,在传统时代,渔民底边身份的形成和污名化与国家权力和主流社会的排斥不无关系。考察渔民身份的多重性,是对太湖渔业文化的尊重与保护,是践行费孝通先生倡导的"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理念的最好方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昌峰  张娈英  赵广川  莫李娟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进一步恶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实行环境污染问责制势在必行,生态补偿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被广泛关注。流域水资源的整体性及资源外部性等特征要求上下游要共同承担生态环境保护,如何建立合理的上下游之间生态补偿标准模型,成为流域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流域生态治理为研究对象,通过上下游地方政府博弈情景设定,建立演化博弈理论模型,说明在地方政府自主选择过程中对于社会最优的环境保护(保护—补偿)策略不会达到稳定均衡状态,必须引入上级监督部门约束因子,才能确定出最优环保(保护—补偿)策略状态稳定时的惩罚金范围。基于设定模型,以太湖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穆贤清  黄祖辉  
目前我国水环境问题十分严峻,面临着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等多方面的压力。水体污染加重了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导致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我国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西北诸省有相当多的地区水资源拥有量在安全警戒线以下。南方各省由于水质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妍  高俊峰  高永年  刘聚涛  
根据研究地域的生态特征,综合考虑流域内生态系统相互影响机制,结合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及社会统计等多源数据,运用PSR模型从胁迫因子、状态因子以及效应因子三方面构建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太湖流域综合生态健康进行评价,并对其空间分异及动态转移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2008年间,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处于亚健康水平,区域综合生态健康指数由2000年的0.584下降至2008年的0.512,有92%的区域综合生态健康指数呈下降态势。生态健康存在明显区域性差异,整体呈现由东北至西南逐渐下降的趋势。生态健康状态较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南部苕溪流域的安吉县、德清县及长兴县一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玲燕  杜建国  刘高峰  
农村水环境承载力的定量估算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研究有助于了解农村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水环境质量状况,为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水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太湖流域镇江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云模型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农村水环境承载力的PSR分析框架和评估指标体系,并结合雷达图、云模型发生器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云模型能够较好地表征农村水环境承载力的变化特征;农村水环境承载力对太湖流域镇江区域的工农业废水排放、供水总量和治水投入的要求更高;2010~2014年太湖流域镇江区域农村水环境承载力基本保持稳中上升的趋势,但总体处于弱承载状态,且丹阳>丹徒>润州>京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柳艳  许有鹏  余铭婧  
为探讨近年来城镇化快速发展等对太湖流域腹部地区平原河网水系的影响,选取城镇化快速发展且城镇化程度很高的武澄锡虞区为例开展了研究。以1960年代、1980年代和2003年水系为基础,依据河道宽度对水系分级,并从河流地貌学角度定量分析了河网密度、水面率、河网复杂度、河网结构稳定度、分维数等结构特征及长时间序列的水位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系要素基本上都在减小;不同等级的河流长度和河湖面积除一级河流面积增加外,均呈减少趋势。河网密度、水面率、分维数均变小,河网复杂度、河网结构稳定度下降,河网演化趋于主干化、单一化,河湖连通性下降。城镇化前后变化显著,且1980年代以来变化加快。同时城镇化背景下的水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海乐  黄心一  杨爱辉  陈家宽  
流域水循环是流域生态系统的核心,其中流域过境水是流域水循环的一个重要要素。通过对大量有关太湖流域水文资料的流域水平衡分析,初步探讨太湖流域过境水对流域水循环的影响。结果显示太湖流域是长江流域中受过境水强烈影响的一个子流域。在太湖流域,流域过境水的引入扩大了流域水循环总的通量,影响了流域水循环的路径,改变了流域水循环水的配置格局。同时水循环作为流域内物质运输的介质,流域过境水的引入对太湖流域内物质的运输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影响了污染物的运输,增加了污染物在太湖当中的沉积与滞留。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远  
本文分析了太湖流域面源性水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治理机制 ,在此基础上指出面源污染的深层原因是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生活方式的过物质化、城乡二元结构及城乡空间布局的不合理等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可持续性 ,并对建立适应面源污染的综合性、集成化和流域性的水环境管理体制提出了突破性的改革思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董亮  王俊鸿  
本文通过对长江上游牧区生态移民搬迁之后生活状态和社会适应的分析,讨论了搬迁移民在急促城市化过程中社会不适应的原因,从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和心理等几个方面阐释了文化和职业培训在改善移民社会适应性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还对移民迁入地目前的培训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移民培训的内容安排、持续性、追踪机制、培训对象的态度以及培训参与者资源整合的能力是影响目前培训效果发挥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钢  王慧敏  仇蕾  刘高峰  
针对湖域工业初始排污权定价问题,文章从多利益相关者合作视角出发,结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利用合作博弈理论构建了基于多利益相关者合作的湖域工业初始排污权纳什议价(Nash-Bargaining)定价模型。即在满足湖域水环境排污权总量控制及区域产业规划调整方案的前提下,通过政府主体与行业主体之间考虑议价能力系数λ影响的Nash-Bargaining,求解符合价格约束的行业初始排污权价格的最大满意解。其中,价格约束通过求解行业治污成本函数的Aumann-Shapley值给出。并以江苏省太湖流域纺织染整行业为例,针对湖域工业点源氨氮初始排污权定价问题,对比分析了Nash-Bargaining定价模型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钢  王慧敏  仇蕾  
针对湖泊流域工业初始排污权配置问题,在分析太湖流域工业初始排污权配置背景基础上,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从多利益相关者合作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一种政策型政府主体监管、经营型政府主体主导、多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太湖流域工业初始排污权政府限额定价合作配置体系。并构建了合作配置体系的概念结构,以及合作配置路径结构,给出实现合作配置路径结构的工作流程结构。进而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保障太湖流域工业初始排污权合作配置体系应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舒川根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目前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阶段。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环太湖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长期以来推行的是较为粗放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给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太湖蓝藻的爆发说明太湖流域必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努力构建环太湖流域的生态文明。构建环太湖流域的生态文明既是环太湖地区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充分发挥环太湖地区厚重的文化和生态资源,实现环太湖流域环保的一体化和有效防治太湖污染的客观要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斌  
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导致苏南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另外,政绩考核的片面性,法律的不健全和缺位,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保障,以及无效的公众参与和监督也是造成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重要因素。目前,太湖地区面临着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从整个流域看,太湖仍然没有走出边治理边污染的怪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焦雯珺  闵庆文  李文华  Anthony M.Fuller  
以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足迹(ESEF)为基础的水生态承载力评估方法,综合考虑了水量支撑、水质限定和水生态稳定三方面特征,从而实现了足迹方法对水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有效表征。然而,如何界定水产品、水资源和水污染足迹以及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太湖流域上游湖州市为例,探讨了在考虑或不考虑水质标准与环境功能分类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求并集法或求平均值法进行基于ESEF的水生态承载力评估。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均反映出湖州市人们对水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需求超出了当地水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对当地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造成影响。综合考虑水产品供给、水量支撑和水质保障三方面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