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64)
2023(13730)
2022(12106)
2021(11473)
2020(9619)
2019(22247)
2018(21989)
2017(42050)
2016(23186)
2015(25676)
2014(25901)
2013(25715)
2012(23443)
2011(21420)
2010(21158)
2009(19548)
2008(19038)
2007(16656)
2006(14575)
2005(12976)
作者
(68919)
(57127)
(56649)
(54158)
(36276)
(27614)
(25781)
(22460)
(21786)
(20533)
(19604)
(19407)
(18256)
(18060)
(17881)
(17653)
(17321)
(16950)
(16455)
(16301)
(14362)
(13981)
(13834)
(13166)
(12880)
(12823)
(12722)
(12482)
(11703)
(11338)
学科
(87278)
经济(87136)
管理(64959)
(60715)
(51514)
企业(51514)
方法(41276)
数学(35313)
数学方法(34788)
(23389)
中国(22923)
(22821)
(22587)
业经(19156)
(17881)
地方(17032)
理论(16282)
农业(14937)
(14808)
(14502)
贸易(14496)
(14322)
财务(14246)
财务管理(14213)
(14045)
技术(13907)
(13625)
银行(13568)
企业财务(13542)
环境(13442)
机构
大学(330970)
学院(325089)
管理(126216)
(122467)
经济(119570)
研究(114151)
理学(109521)
理学院(108204)
管理学(106083)
管理学院(105510)
中国(82343)
科学(74502)
(71746)
(59079)
(58089)
(56997)
研究所(54212)
业大(52683)
中心(50610)
(47106)
农业(45919)
财经(45513)
北京(45466)
(44539)
师范(44026)
(41769)
(41449)
(38289)
师范大学(35901)
经济学(35828)
基金
项目(226757)
科学(176310)
基金(163424)
研究(160840)
(145002)
国家(143833)
科学基金(121498)
社会(98980)
社会科(93485)
社会科学(93458)
(88617)
基金项目(86737)
自然(81682)
自然科(79742)
自然科学(79715)
自然科学基金(78268)
(76020)
教育(73955)
资助(68011)
编号(64801)
成果(53225)
重点(51348)
(49464)
(47493)
(46573)
课题(45405)
科研(44071)
创新(43452)
计划(43012)
大学(41619)
期刊
(133550)
经济(133550)
研究(96144)
中国(63751)
学报(59499)
科学(52782)
(51899)
管理(46073)
大学(44133)
(42722)
学学(41308)
教育(39088)
农业(36022)
技术(26833)
(25611)
金融(25611)
财经(21974)
经济研究(20907)
业经(20796)
(18864)
(18703)
图书(18564)
科技(16993)
问题(16978)
(16454)
理论(15684)
业大(15514)
技术经济(15041)
实践(14314)
(14314)
共检索到473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崔鹏  李德智  陈红霞  崔庆斌  
在灾害常态化的时代背景下,"韧性"理念逐渐被引入社区防灾减灾领域。从社区韧性的概念、维度和评价三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对社区韧性的概念界定往往从资源、能力和内在条件出发;社会、经济、自然是建构社区韧性最常见的三个维度;国外社区韧性评价相关研究较多,国内基本上处于引介和本土化改造阶段;可从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的交叉融合、明确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建立关键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拓展社区韧性相关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宽度。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于东平  段万春  
采用文献综述法,从"企业家"和"能力"两个方面分别对企业家能力概念的内涵进行系统探讨,对企业家能力维度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评述,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包括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视角区分"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和"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y"概念、探讨不同情境下企业家能力维度的异同、思考不同能力维度之间的内在关系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涛  占小军  杨维  
韧性领导是指组织领导者在面对逆境、挑战或不确定情境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稳定中保持灵活,在灵活中维护稳定,以此领导组织从困境中恢复并实现成长的能力和过程。在复杂多变和高度不确定的情境下,韧性领导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梳理分析了韧性领导的概念内涵及研究现状,厘清了韧性领导与危机领导力、双元领导、悖论式领导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其次,本文在整合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揭示了韧性领导的形成机制,以及韧性领导在组织和员工层面的影响效应。最后,本文从韧性领导的量表开发、丰富韧性领导的前因研究、探讨韧性领导对组织、员工和领导者自身的双刃剑效应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并提炼出一个整合性的研究框架。本文加深了人们对韧性领导内涵的认识,为韧性领导未来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也可帮助组织发挥韧性领导的积极作用,规避其消极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妍   梁林  
在动荡的情境下,组织韧性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梳理—整合—拓展”的逻辑,提出一个旨在系统理解组织韧性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的整合框架。基于悖论视角分析组织韧性相关概念及组织韧性的测量现状;对组织韧性影响效应的文献进行梳理,揭示组织韧性在个体和组织层面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从探讨组织韧性对员工和组织层面的双刃剑效应、丰富组织韧性的边界条件、开发符合中国情境下的组织韧性测量体系、拓展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研究加深了对组织韧性影响效应的认识,为组织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提供了更为宽泛的视角。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涛  占小军  杨维  
韧性领导是指组织领导者在面对逆境、挑战或不确定情境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稳定中保持灵活,在灵活中维护稳定,以此领导组织从困境中恢复并实现成长的能力和过程。在复杂多变和高度不确定的情境下,韧性领导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梳理分析了韧性领导的概念内涵及研究现状,厘清了韧性领导与危机领导力、双元领导、悖论式领导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其次,本文在整合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揭示了韧性领导的形成机制,以及韧性领导在组织和员工层面的影响效应。最后,本文从韧性领导的量表开发、丰富韧性领导的前因研究、探讨韧性领导对组织、员工和领导者自身的双刃剑效应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并提炼出一个整合性的研究框架。本文加深了人们对韧性领导内涵的认识,为韧性领导未来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也可帮助组织发挥韧性领导的积极作用,规避其消极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强   戈福利   张璐   祁龙   郝镳  
韧性作为能够帮助企业在不利情境下生存、恢复甚至反超成长的能力,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关于企业韧性的国内外文献为研究样本,运用Cite Space软件析出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展现企业韧性领域的基本现状。研究发现:企业韧性受到自组织因素及外部社会因素驱动,二者对企业韧性的形成发挥不同作用;在企业发展的“识别与预判—合作与防御—调整与协同”三阶段中,“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次不断进行“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往复迭代,最终生成企业韧性;企业基于不同层面主体生成内部和外部韧性,并带来心理、经济和能力等不同类型的成效,共同作用于企业未来发展。最后,基于现有研究,从企业韧性实践性问题、负面作用和本土化研究三方面提出未来可行的研究思路。研究有助于厘清国内外企业韧性研究现有进展,为未来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文林  郭丽平  王海婷  陈伯南  
社区是居民生存、活动的主要场所,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会对社区居民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威胁。论文首先提出社区生态系统气候韧性概念及其内涵。接着,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以海绵城市、基于社区的适应和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为理论基础,构建社区生态系统气候韧性能力建设和韧性评估的概念框架。然后,利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社区生态系统气候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值,结果表明:排在前三位的指标是“生态系统建设及维护资金支持”“绿地率”和“生态系统维护制度与实施”,其权重分别为0.17、0.12和0.10。最后,依据专家意见和权威标准制订各指标的评分准则,给出社区生态系统气候韧性指数计算方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文林  郭丽平  王海婷  陈伯南  
社区是居民生存、活动的主要场所,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会对社区居民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威胁。论文首先提出社区生态系统气候韧性概念及其内涵。接着,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以海绵城市、基于社区的适应和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为理论基础,构建社区生态系统气候韧性能力建设和韧性评估的概念框架。然后,利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社区生态系统气候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值,结果表明:排在前三位的指标是“生态系统建设及维护资金支持”“绿地率”和“生态系统维护制度与实施”,其权重分别为0.17、0.12和0.10。最后,依据专家意见和权威标准制订各指标的评分准则,给出社区生态系统气候韧性指数计算方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林光彬  陶然  
韧性在财政学领域的应用催生出“财政韧性”这一新概念。文章从韧性概念出发,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并对财政韧性的概念和内涵作出界定,提出财政韧性是一个符合当前国内外环境、用于评价财政系统是否健康运行的指标。但是,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仍存在概念与内涵模糊、测算方法与结果有偏、政策建议不够全面等问题。为推进财政韧性研究进路,文章提出几点未来研究展望:一是从财政制度自身看,财政韧性应分别考察财政收入韧性和财政支出韧性;二是从冲击看,财政韧性作为一个动态演化的概念,需要构建反事实的参照系来捕捉外部冲击对财政韧性的影响;三是从韧性内涵看,财政韧性测度应把握抵抗性、恢复性、适应性和成长性四个方面;四是从财政和经济的源和流的关系看,良好的产业发展战略、合理的财政收支管理结构与有效的政府间层级治理有利于增强事前、事中和事后财政韧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宋国学  
职业环境越来越动态复杂,一些工作者以结束生命的方式逃避困境,研究职业生涯韧性很有必要。本研究通过概括性模型法,在结构化访谈和德尔菲法基础上确定中国员工的职业生涯韧性条目,在对工作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再在对另外的样本调查基础上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了包括3大维度、6个因子和25个条目的职业生涯韧性的结构,并验证了因子的效标关联效度,明确了复杂条件下中国员工的职业生涯韧性的结构维度。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琳  曹大友  
本文以长期目标下的劳资冲突解决和短期目标下的劳资冲突应对为研究视角,结合劳资冲突的涵义、表现形式、分类、根源等内容,对已有的劳资冲突处理手段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关于"企业如何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应对当下正在发生的劳资冲突"的研究较为鲜见。在未来的劳资冲突应对研究将围绕"第一,中国情境下企业的劳资冲突应对策略有哪几种?第二,劳资冲突的哪些特征会影响到雇主的策略选择?第三,劳资冲突特征对雇主策略选择的影响机制是什么?"三个问题产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司江伟  徐小峰  
目前关于研发人员创新绩效评价的研究多集中于组织或系统层面,缺少对微观个体的深入分析。为此本文在明确研发人员和创新绩效等相关概念内涵基础上,全面回顾和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研发人员个体创新绩效评价的研究文献,并从多维度对相关领域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评述,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趋势做出了展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冰  张艳  
在全球化、金融危机等多变环境与危机冲击下,区域经济系统愈加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特征。而韧性作为一种新颖的注重整体动态性和非线性的研究范式,为区域经济有效应对各种危机与挑战、维持区域经济潜力、保持和提高经济活力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与政策手段。本文目标是阐明区域经济韧性相关基础内容:回顾国内外区域经济韧性研究进程,总结与明确区域经济韧性概念内涵,重点探讨了现有研究的掣肘与趋势,并对未来研究议程及其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应用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光辉  
关于就业能力概念的研究最早出现在英国,随后在美国、加拿大迅速发展和普及。文章对就业能力的解释维度、概念、内涵、研究历程进行了文献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评述,并从个体的视角和无边界职业生涯理论背景下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进行了界定。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康  
当代终身学习理论、政策和实践的一个关键前提是现代社会快速变化,因而社会对个体有一个持续的要求:个体要不停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以便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甚至要不断改变"自我"。个体"自反性地"(重新)建构自我的需要在终身学习领域日益受到关注。该文对社会学家吉登斯的有关晚期现代社会中自我作为"自反性任务"的概念的前提进行审视,指出其道德维度和主体际性层面缺失的问题,并探讨了这两个缺失对终身学习领域的潜在影响。哲学家泰勒虽然也认为现代人的"自我"类似于一项构建任务,但他强调自我构成中道德维度和主体际性维度的不可或缺性。该文结论认为泰勒的"自我"理论不仅有助于改善吉登斯的自我认同观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指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