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79)
- 2023(13271)
- 2022(10870)
- 2021(10050)
- 2020(8406)
- 2019(18590)
- 2018(18460)
- 2017(34460)
- 2016(18764)
- 2015(21040)
- 2014(21109)
- 2013(21280)
- 2012(19333)
- 2011(17340)
- 2010(17858)
- 2009(17214)
- 2008(17380)
- 2007(16104)
- 2006(15007)
- 2005(13749)
- 学科
- 业(91632)
- 济(79587)
- 经济(79477)
- 管理(74786)
- 企(73643)
- 企业(73643)
- 农(50859)
- 农业(34071)
- 业经(32388)
- 方法(28792)
- 财(28566)
- 中国(20965)
- 制(20458)
- 数学(20333)
- 数学方法(20146)
- 务(20065)
- 财务(20026)
- 财务管理(19996)
- 地方(19917)
- 企业财务(18906)
- 策(17104)
- 技术(16905)
- 划(16713)
- 和(16196)
- 环境(15229)
- 体(14390)
- 理论(14318)
- 发(13964)
- 学(13282)
- 银(12968)
- 机构
- 学院(274721)
- 大学(264557)
- 管理(114851)
- 济(111642)
- 经济(108962)
- 理学(96005)
- 理学院(95098)
- 管理学(93862)
- 管理学院(93327)
- 研究(86891)
- 中国(74164)
- 农(60305)
- 京(56356)
- 财(54056)
- 科学(52616)
- 江(47893)
- 农业(45233)
- 业大(44272)
- 中心(44117)
- 所(43612)
- 财经(40487)
- 研究所(38809)
- 州(37961)
- 经(36406)
- 省(35787)
- 北京(35034)
- 范(34241)
- 师范(33952)
- 经济管理(32640)
- 经济学(30846)
- 基金
- 项目(176382)
- 科学(140120)
- 研究(133481)
- 基金(126753)
- 家(108519)
- 国家(107310)
- 科学基金(94257)
- 社会(86220)
- 社会科(81187)
- 社会科学(81159)
- 省(74356)
- 基金项目(68065)
- 自然(59501)
- 自然科(57829)
- 自然科学(57814)
- 教育(57797)
- 划(57700)
- 自然科学基金(56810)
- 编号(56030)
- 资助(49528)
- 成果(43527)
- 发(39569)
- 重点(38620)
- 创(38473)
- 业(38313)
- 部(37733)
- 课题(37288)
- 创新(35178)
- 制(34982)
- 国家社会(34981)
- 期刊
- 济(145488)
- 经济(145488)
- 研究(77077)
- 中国(64565)
- 农(63700)
- 管理(45790)
- 财(45676)
- 农业(42808)
- 科学(39394)
- 学报(39176)
- 业经(31919)
- 大学(30935)
- 融(30732)
- 金融(30732)
- 学学(29117)
- 技术(26153)
- 教育(24252)
- 业(23209)
- 财经(19526)
- 问题(18868)
- 经济研究(17860)
- 资源(17280)
- 经(16917)
- 农村(16225)
- 村(16225)
- 农业经济(15639)
- 版(15625)
- 技术经济(15558)
- 图书(14367)
- 现代(14046)
共检索到439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董海荣 左停 李小云 李金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国家相应政策的转变 ,我国农村社区在自然资源管理上获得越来越多的权限 ,在农村社区居民对社区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发挥出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暴露了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河北易县山区村级社区自然资源管理现状的调研以及评价现存的社区管理模式对当地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为当地社区自然资源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以期在其他地区可以引以为鉴。
关键词:
社区 自然资源管理 农业生态系统 稳定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立刚 邱建军
以高产粮区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运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DNDC模型 ,在实测田间试验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的基础上 ,对该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土壤碳氮平衡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1998年曲周县 4 782 1hm2 农业耕地土壤的总有机碳储量为C 74 2 .94× 10 6kg ,平均每公顷耕地土壤有机碳 (SOC)储量为C 15 5 36 .0 5kg。 1998年耕地土壤有机碳为正平衡 ,1990年为负平衡 ,2年SOC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秸秆还田比例的多少。 1998年曲周县农业土壤氮库表现为盈余。土壤有机碳的长期模拟动态表明与当前管理相比 ,增加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比例、采用免耕均可有效...
关键词:
高产粮区 土壤碳氮循环 DNDC模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闫生荣 周青
全球化不仅带来了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变化,而且也改变了生物分布的空间格局——导致生物种群的重新分布,由此而产生的生物入侵已成为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学术界所共同关心的全球变化问题。生物入侵、全球变化和生境丧失是21世纪的最棘手的三大环境问题。本文简述了生物入侵的概况、定义、入侵途径和过程,特别是其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防止生物入侵的治理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生物入侵 农业生态系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静 侯佳 刘伟伟
[目的]针对我国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推进过程中存留的矛盾和不足,探究分析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剖析现状、探寻原因、提出建议,为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河北省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为目标层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分析各指标的权重,利用相关性分析探究影响河北省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的因素,为提高河北省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提出建设性意见。[结果]通过构建河北省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评价体系,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土地资源利用中农药化肥施用量(0.070 1)较高,土地开发(0.121 9)和土地退化治理率(0.148 6)处于较低水平;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0.025 4)低、生态环境用水率(0.121 3)和人均污水排放量(0.125 0)都比较高。[结论]河北省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中存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的现象,其中人口数量、经济生产总值是影响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提高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应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健全法制措施、加强环保意识,从根本上促进河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新旺 门明新 王树涛 齐跃普 杜博洋 许皞
论文旨在探讨河北平原区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及内涵,构建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定量评价实证研究。首先,在总结生态系统领域有关稳定性研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点,给出了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并分析了其稳定性内涵。然后,以县域为研究单元构建了一个包括产量形成、投入产出、土壤生态等主导过程及生态环境效应4个方面22个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构建了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的数学模型;并以雄县为例,运用所建模型进行评价,发现1995~2005年该区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水平变化较大且呈阶段性发展,1995~1999年呈直线式逐年下降,2000~2005年呈波浪式发展,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梁军
乡村旅游对乡村社区的综合影响体现在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如何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有利影响,规避不利影响,提高乡村旅游的综合效应,从而加快乡村社区全面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于家村乡村旅游开发为例,通过对于家村居民乡村旅游意向调查分析,结合乡村旅游对乡村社区的综合影响,探讨如何正确处理乡村旅游开发与旅游地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乡村旅游与乡村社区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社区 综合影响 调控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生平 崔阳 张辉军 金鹏飞 郭强
武安市管陶乡梁沟村西危岩崩塌由来已久,危岩体裂隙发育、破碎,时有零星危石滚落、坠落。该崩塌造成2人受伤、3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龙母庙一檐角和墙体毁坏。崖顶岩体表面出现多处裂缝,崖壁处还悬浮有巨大岩块,处于不稳定状态,严重威胁着当地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本文通过查明梁沟村西危岩的范围、规模、形态,结构面特征及组合关系等,分析危岩的失稳模式,对其近期变形破坏情况及危害程度进行调查、评价,查明崩塌堆积体的物质成分、厚度、自然休止角,根据野外勘查结合赤平投影结果,通过落距计算和能量计算,评价其现状稳定性,预测其四种工况下的发展趋势,提供防治方案建议,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树涛 门明新 李新旺 陈影 李晶 许皞
生产力是农田生态系统的本质特征,为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持续稳定的增长,把握农田生产力的发展规律,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性特征,分析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各因子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是十分必要的。论文以1974~2005年河北平原区雄县农村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指数,采用剩余法剥离生产力波动趋势,从总体上研究农田生产力稳定性规律和时序分布特征;并进一步对影响农田生产力的6个因子波动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影响农田生产力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雄县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性从总体上呈现分布比例均衡的趋势,在过去30年中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作物生产供给基本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凤娇 刘金铜
农田从供给、调节和支持三个方面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同时也消耗着其他系统和人类经济社会对其投入的资源,并且农田还提供了很多无益甚至有害的负服务。本文构建了基于能值分析框架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体系,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代表的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其消耗的资源、生态系统正服务、负服务产出3个方面分析农田生态系统的投入和产出情况;并构建基于生态服务的综合评价指标来探究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农田消耗了大量的资源(2.75×1020sej),其中人类的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最大(2.52×1020sej);农田提供的正服务(6.40×1020sej)主要是供给服务(3.70×1020s...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尹钰莹 郝晋珉 牛灵安 陈丽
农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突出地位,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掌握地区碳收支情况,对挖掘农田多功能性、发展低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制定农业生态补偿提供依据。本文综合分析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并根据实际情况修正核算了碳排放系数,从碳输入、碳输出、固碳三个过程对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以及碳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值为-3.30万t,当年可固定碳17.61万t。土壤呼吸、农用机械以及氮肥、磷肥的使用是造成碳排的主要因素。各乡镇农田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情况有所差异,曲周镇等乡镇由于高投入低产出导致当年系统为碳源,而候村镇、河南疃镇等乡镇由于低投入、高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杜博洋 门明新 许皞 王树涛 齐跃普 李新旺
生产力与资源环境耦合研究一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省份之一,目前其农田生产中生产力不稳定、资源浪费严重、环境影响突出,但在当前研究中对其农田生态系统资源环境效应综合评价的研究很少。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应用能值理论从生产力、资源利用效率、环境负载力、可持续发展状况等方面对1986年~2005年20年间的河北省农田生态系统资源环境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2005年河北省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逐年呈增长趋势,1998年达到最大值7 680×108sej/m2,2005年比1986年增长了近1倍;随着肥料、机械和能源投入的不断增加,其资源利用效率逐年降低,在1...
关键词:
能值理论 河北省 农田生态系统 综合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颜爱民 李顺
文章从企业人力资资源生态系统的视角出发,首先界定了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涵与特征,并对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然后重点对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顾力刚 蓝莹 谢莉
本文在利用生态位理论对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生态位模型。以我国××整车生产企业的商业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计算、分析供应商的企业生态位宽度和企业生态位重叠度对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商业生态系统中供应商之间企业生态位的分离、部分重叠、完全重叠的状况并存。整车生产企业作为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者与领导者,可通过有效的策略调整供应商之间企业生态位的宽度和重叠度来促进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保持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廖玉静 宋长春 郭跃东 王丽 王丽丽
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对黑龙江省洪河农场135户居民进行随机访问,调查其对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退耕政策的认知程度,以期从农户角度出发,探讨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退耕政策实施的可行性,为湿地保护和利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显示:86.7%的居民认为湿地生态环境功能重要,生态环境意识较高。对比10年前的生态环境,认为生态环境现状恶化的居民比例(48.1%)略高于好转的居民比例(43.0%)。近80%的居民对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有所了解,且认为现有湿地存在稳定性低、易退化的问题。绝大多数居民对退耕政策了解并支持该政策的实施,认为有利于维护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侯佳 赵静 刘亚
[目的]对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展开评价,为区域农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将有利于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法]从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可持续性3个方面构建了河北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和加权综合法测算了2007—2016年全省及11个地级市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并探究了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可持续性之间的协调度。在此基础上,采用DEA模型中的CCR模型和BCC模型探讨了全省农业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1)2007—2016年河北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综合评价分值呈平稳增长趋势,由2007年的0.315提高到2016年的0.498。2007—2012年,农业资源利用的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可持续性发展之间的协调度呈现递增趋势,由0.760提高到0.935。2012—2016年,协调度呈现递减趋势,由0.909降低到0.838。(2)2007—2016年河北省各市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分值整体呈递增趋势,但地区间存在差异。整体看来,唐山市的评价分值明显高于其他各地市,其次为廊坊市和石家庄市,邢台市的综合评价分值较低。(3)2007—2016年,河北省农业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变化趋势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2007—2012年,综合效率小于0.95,处于较低的水平。2013—2016年,综合效率大于0.95,处于较高的水平。大部分年份存在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从业人员、农用地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投入过多,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出不足的现象。[结论]河北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虽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今后更应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协调性,推动农业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向更高水平发展。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效率的提升主要是依靠生产规模的优化配置,技术创新发挥的作用较小,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亟待进一步优化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