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60)
- 2023(15603)
- 2022(13553)
- 2021(12939)
- 2020(10648)
- 2019(24440)
- 2018(24348)
- 2017(47463)
- 2016(25845)
- 2015(28823)
- 2014(28470)
- 2013(27839)
- 2012(25703)
- 2011(23034)
- 2010(22954)
- 2009(21081)
- 2008(20203)
- 2007(17654)
- 2006(15578)
- 2005(13445)
- 学科
- 济(98354)
- 经济(98238)
- 管理(73660)
- 业(69073)
- 企(57058)
- 企业(57058)
- 方法(41572)
- 数学(35542)
- 数学方法(35082)
- 中国(28743)
- 农(28741)
- 财(25020)
- 地方(24021)
- 业经(22666)
- 学(20461)
- 农业(19108)
- 制(18092)
- 贸(18085)
- 贸易(18075)
- 易(17479)
- 理论(17134)
- 环境(16107)
- 和(15855)
- 策(15670)
- 务(15520)
- 财务(15449)
- 财务管理(15422)
- 技术(15377)
- 划(14703)
- 企业财务(14506)
- 机构
- 学院(352983)
- 大学(351447)
- 管理(141109)
- 济(137624)
- 经济(134318)
- 理学(122046)
- 理学院(120638)
- 管理学(118632)
- 管理学院(117970)
- 研究(117289)
- 中国(86622)
- 京(75178)
- 科学(72394)
- 财(63457)
- 所(57262)
- 中心(53797)
- 农(53573)
- 江(52324)
- 研究所(52081)
- 业大(50863)
- 财经(50686)
- 范(49486)
- 师范(49129)
- 北京(47354)
- 经(46022)
- 院(43438)
- 州(42875)
- 农业(41644)
- 经济学(40068)
- 师范大学(39574)
- 基金
- 项目(242832)
- 科学(191384)
- 研究(181442)
- 基金(174740)
- 家(150588)
- 国家(149283)
- 科学基金(129176)
- 社会(113401)
- 社会科(107255)
- 社会科学(107228)
- 省(94690)
- 基金项目(93413)
- 自然(83621)
- 教育(83589)
- 自然科(81627)
- 自然科学(81610)
- 自然科学基金(80096)
- 划(79844)
- 编号(76391)
- 资助(70708)
- 成果(61813)
- 重点(53916)
- 部(53107)
- 发(52275)
- 课题(52221)
- 创(50280)
- 创新(46700)
- 项目编号(46387)
- 教育部(45841)
- 科研(45686)
- 期刊
- 济(154304)
- 经济(154304)
- 研究(105228)
- 中国(66227)
- 学报(50931)
- 管理(50563)
- 科学(49189)
- 农(48795)
- 财(47158)
- 教育(42999)
- 大学(38797)
- 学学(36209)
- 农业(33795)
- 融(30382)
- 金融(30382)
- 技术(30128)
- 业经(26854)
- 经济研究(23804)
- 财经(23364)
- 问题(21402)
- 图书(19995)
- 经(19975)
- 现代(16933)
- 理论(16901)
- 业(16838)
- 科技(16737)
- 资源(16338)
- 技术经济(16095)
- 发(15884)
- 实践(15604)
共检索到516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李波 李琴 陈剑宇 徐宇甦
在我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语境下,对老城区住宅社区适老化改造进行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武汉老城区,选取机关大院社区、高校校内社区、高层(历史地段)夹缝社区与老城区基础样本这4种社区代表类型,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深入访谈等方式,探索这些住宅社区在适老化改造中的差异性,并提出针对性的改造策略。研究发现:不同社区类型间在居室环境、社区环境、医护与商购环境等层面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并导致其适老化改造重点各有不同,具体为:(1)机关大院与高校校内社区:应在整体保留社区前提下,以社区居住环境提升与竖向交通改造为重点,打造适老化改造示范工程;(2)高层(历史地段)夹缝社区:应积极引导房地产企业等社会资金参与适老化改造进程,以功能置换与活化为突破口,通过社区整体改造与打包租赁等模式,尝试居家养老型社区到准养老机构的转换;(3)老城区基础样本:对于基础设施较好的老旧社区,可适当保留维系城市肌理与情感记忆;而对于其他社区,应采取适度适老化改造作为过渡,为后续拆迁还建预留余地与缓冲。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魏伟 熊伊茗
社区服务中心是典型的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人居空间,以优化社区服务品质和促进社区居民良性自治为出发点,基于"城市人"理论分析方法,探究居民需求与社区服务中心供给的匹配关系,以武汉市为例,采用社会调查、空间数据挖掘、回归分析等方法,基于"自存/共存"平衡原则,辨识供需双方满意度的共识区间,寻求最优服务半径范围和通行时间,通过制定合理的空间要素优化策略,提升"城市人"与"人居空间"的匹配度和社区服务中心的满意度,为社区服务中心的规划配置提供具有操作性的规划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晓艳 甘甜 章芳
城市社区是居民日常生活的核心区。改善社区及周边的居住环境、提供充足的生活资源与生活空间是提升城市宜居性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国内外理论和实践背景下,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利用POI数据和空间分析手段,运用改进CRAI指数评价武汉市主城区社区的资源可获性,并在新城市主义的理论下对武汉市主城区社区宜居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武汉市主城区社区商业资源可获性最高,而文化资源可获性最低,不同资源的可获性差异较大;在空间上所有社区资源均呈现较明显空间非均衡结构特征,尤其是社区的医疗与教育资源,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武汉市主城区社区宜居性整体出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即高宜居性社区和低宜居性社区占比大,而中间层次的占比少。据此揭示出武汉市主城区社区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武汉市主城区社区宜居性的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吕婉晖 张尚 冯钧霆
综述相关研究成果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苏州老城区改造中的问题、关注重点及改造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造过于商业化、失去城市韵味"是苏州老城区改造中最严重的问题;而"生活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的改善"是最应关注的重点;"小规模更新、对老旧建筑进行修建"应是最主要的改造方式。
关键词:
老城区 改造 更新 基础设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严雪心 周婕 盛富斌 牛强
文章以武汉市为例,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及遥感影像数据等多源时序大数据,识别近郊区主要就业中心及其主导产业,并提出从就业人口流动的数量、强度和方向3个方面构建就业人口流动评价指标体系。首先通过净活跃度与总活跃度测度就业人口流动的数量,并结合全局莫兰指数、Getis-ord Gi*指数识别就业人口流动的空间特征,然后采用就业人口流动强度识别不同产业类型对就业人口流动强度影响的差异,最后通过标准差椭圆识别不同产业类型对就业人口流动方向及范围影响的差异。研究表明:武汉市近郊区整体呈现就业人口向近郊区各就业中心流动的趋势,但各就业中心间就业人口活跃度差异较为显著。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及信息技术产业是武汉市近郊区就业人口流动强度最大的产业,吸引范围主要涵盖高等院校密集的地区;汽车制造和服务业就业人口流动强度较大,但其吸引范围相对较小;航运物流与航空物流产业发展迅捷,其就业人口流动强度正逐步增强,受地理区位制约,其就业吸引范围最广;建筑业、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业就业人口流动强度则呈现逐年减弱的趋势,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人口净流出的现象,其就业吸引范围也较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锦辉 顾贤光 张一兵 李硕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通过对徐州市三个单位社区的社区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分别从各个社区内公共空间及设施的设置情况,主要干道上的夜间照度、道路状况进行分析。结含老年人特征对社区环境的需求,针对三个单位社区的社区环境提出相关的建议性改造策略。并主要从整备社区道路、改善铺面材质、加强夜间照度、增设公共空间、美化社区环境这五个方面进行落实完善,满足了老年人对社区良好环境的需求。
关键词:
单位社区 社区环境 老年人特征 改造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边文娟
建筑色彩是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对老城区色彩问题认知深度不足,建筑色彩风貌更新存在缺乏针对性、成效不足等问题。在城市修补背景下,以深圳南头古城为例,采用定性定量结合、提取色彩构成、分析色彩网络等方法,梳理色彩演变过程,探讨色彩问题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古城现代建筑主体色植根于传统建筑点缀色,传承岭南地区对黄红色调的审美偏好及善用补色对比的用色逻辑,而用色比例错位置换最终导致古城色彩风貌混乱无序。并提出具有针对性更新策略,以期为转型期老城区城市修补与建筑色彩更新、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存颂 黄经南 刘奇志
快速城镇化给我国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副产品”——非正规空间。在诸多老旧社区中,由于历史、产权、管理体制等原因,被流动摊贩等就业人口临时占用的非正规公共空间更是广泛存在,并成为目前社区改造规划工作中的难点。文章总结了老旧社区非正规公共空间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此类公共空间治理的规划策略,即原址保留划定摊贩空间、分时段引导功能转换、社区柔性管理。最后,文章以武汉市六合社区为例进行探讨。
关键词:
非正规空间 复合功能 流动摊贩 社区改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秀兰 付纪元 吕天宇
职能分异的城市多中心结构有效缓解了资源配置的不经济问题,但同时也对住宅价格产生了复杂深远的影响。以城市职能各异的武汉"三镇"为例,运用空间自相关、地统计分析、地理时空加权回归模型,对住宅价格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武汉"三镇"中,武昌住宅价格空间分布呈同心圆模式,汉口呈扇形模式,汉阳呈多核心分布模式;绿化率、公园距离和生态环境分别为建筑、区位和邻里特征中对住宅价格作用力最强的驱动因素;差异化城市职能中心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汉口受区位特征驱动影响最强,武昌受区位特征和邻里特征影响最强,汉阳受建筑特征影响最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结合城市中心职能引导要素流通与资源配置、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发展等对策建议。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彭惠青 沈玥
伴随着经济发展、家庭模式的转变和传统养老观念的变化,我国城市的独居老人数量日益增多,这些老人因独居的生活方式产生诸多问题,因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为此,以武汉市Q社区的独居老人作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分析独居老人生活现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从社会工作(简称社工,下同)介入的角度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
城市独居老人 心理问题 社工介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魏伟 潘雪晴 谢波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家庭结构的变革,不断增长的社区养老需求与社区养老设施配置不够健全的矛盾日益凸显。文章借鉴“城市人”理论,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展开实证,运用社会调查、回归分析等方法,识别出老年人、设施提供者双方匹配的配置半径为:综合服务类和生活照料类设施为300~500m,文化休闲类设施为500~700m,提取出影响养老设施满意度的人居要素为道路密度、周边环境和设施质量,最终从“点、量、质”3方面提出设施配置优化策略。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俊 祝凤梧 王相宇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中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社区是我国重要的基层管理单位,是我国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基层单元。社区公共财政作为社区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代表着国家行政权力介入基层社会的重要工具,是政府组织与社区自治组织实现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关键力量。近年来,武汉市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将社区治理作为社会基层治理的前沿阵地,社区治理模式探索走在全国前面。文章对2017年-2018年武汉市级财政支持社区建设资金投入情况进行分析,挖掘和剖析基层治理下财政投入的表象及微观问题和原因,并就如何把握政府与社区之间"指导与服务、协作与监督"的关系,如何建立社区公共财政制度实现对社区建设的有效承接,如何调动居民自觉投入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提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财政政策建议。
关键词:
转型期 社区公共财政制度 基层治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华飞 王秀兰
研究目的:采用供求均衡模型从住宅竣工率和住宅空置量对住宅市场的供求均衡状况进行研究。研究方法:数学模型法。研究结果:1999—2003年武汉市住宅市场存在住宅过剩,2004—2007年住宅市场供不应求,其中2005与2006年住宅结构不合理,有效供给不足。通过对武汉市住宅供给量和住宅消费需求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8—2015年武汉市住宅市场在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可以实现供求均衡。研究结论:提出了消除非市场因素、增加住宅有效供给、减缓改善性需求、抑制投机性需求等为实现住宅市场供求均衡提供良好宏观环境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住宅市场 住宅供给 住宅需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何子张 洪国城
全面拆除重建的老城改造模式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层面上都面临困境。超越以拆迁收储为主导的传统模式,探索在整体保护的前提下,以产业升级、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改进相结合的老城"微更新"模式。以厦门营平街区为例,分析其改造和规划演变历程,提出以公房引导与私房自主更新相结合的老城区住房产权处理与管理策略。以公房作为政府掌控的空间资源,通过管理和政策机制的改进,腾退公房,通过街区运营机构引导文创产业入驻,激活老城产业活力;以公房改造为契机,塑造街巷内部公共空间,完善街巷网络,通过破墙开店,再造内街骑楼和小广场;以公房置换私房的形式,解决公私有房混杂的问题。研究私房产权处理难点的应对细则,出台鼓励私房翻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背街小巷活力生成的环境品质要素评析及整治策略——以南京市老城区为例
城市住宅地价影响因素的定量识别与时空异质性——以武汉市为例
基于住宅消费行为的住宅郊区化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城市住宅基准地价的三维可视化与空间形态分析——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
全民健身视角下老城区公共体育服务空间布局及优化策略:以成都市金牛区为例
城市新区土地资产经营规划策略研究——以武汉市阳逻片区为例
特殊自然地物对城市住宅地价和房价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
城市老旧住宅小区改造策略研究及实践——以宁波市海曙区老旧小区改造为例
基于多源数据和集成学习的城市住宅地价分布模拟——以武汉市为例
大城市工业用地集聚引导策略初探——以武汉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