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16)
- 2023(4540)
- 2022(3763)
- 2021(3679)
- 2020(2734)
- 2019(6352)
- 2018(6351)
- 2017(11529)
- 2016(6523)
- 2015(7187)
- 2014(6894)
- 2013(6442)
- 2012(6091)
- 2011(5320)
- 2010(5335)
- 2009(4488)
- 2008(4453)
- 2007(3680)
- 2006(3262)
- 2005(2841)
- 学科
- 济(19452)
- 经济(19417)
- 管理(15637)
- 业(12776)
- 企(10076)
- 企业(10076)
- 农(8122)
- 地方(8050)
- 中国(5990)
- 方法(5744)
- 业经(5736)
- 农业(5251)
- 制(5133)
- 理论(4928)
- 财(4907)
- 数学(4588)
- 教学(4536)
- 数学方法(4501)
- 工作(4142)
- 教育(4074)
- 环境(4074)
- 体(3972)
- 学(3929)
- 和(3449)
- 划(3254)
- 学法(3123)
- 教学法(3123)
- 地方经济(2951)
- 务(2949)
- 财务(2946)
- 机构
- 学院(77120)
- 大学(76395)
- 管理(27862)
- 研究(26090)
- 济(24696)
- 经济(23695)
- 理学(23556)
- 理学院(23203)
- 管理学(22823)
- 管理学院(22652)
- 中国(19503)
- 京(16919)
- 科学(15906)
- 范(13896)
- 师范(13801)
- 中心(13187)
- 江(12635)
- 财(12571)
- 所(11798)
- 师范大学(11414)
- 农(11033)
- 州(10629)
- 研究所(10557)
- 北京(10552)
- 业大(10270)
- 院(10149)
- 技术(9701)
- 财经(9595)
- 职业(8930)
- 教育(8682)
- 基金
- 项目(53394)
- 研究(43844)
- 科学(41499)
- 基金(36065)
- 家(30702)
- 国家(30348)
- 科学基金(26043)
- 社会(26017)
- 社会科(24247)
- 社会科学(24237)
- 省(21530)
- 教育(21078)
- 编号(19884)
- 基金项目(19631)
- 划(18277)
- 成果(16693)
- 自然(15689)
- 自然科(15208)
- 自然科学(15207)
- 自然科学基金(14906)
- 课题(14357)
- 资助(13117)
- 年(12425)
- 重点(12289)
- 发(11860)
- 项目编号(11492)
- 部(11446)
- 创(11245)
- 规划(10936)
- 性(10889)
共检索到121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侯利文
生活垃圾分类已成为社区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治理是居民日常生活和制度实践耦合互动的过程。治理绩效的实现需要以社区民情作为基础。民情作为社区治理实践中的重要基础性力量,涵括组织体系和象征规范两个维度。非正式制度是民情基础的当然构成。在社区垃圾分类治理实践中,正式的制度执行与非正式的制度配合之间不断进行着相互建构与转化,党建引领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整合性制度设置。在保持开放和吸纳民情的基础上,党建引领通过情感治理建构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参与治理的组合力,继而实现了对生活世界中垃圾分类的有效治理。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需要正式制度不断调整其功能发挥的条件、形态并实现与社区民情基础的高度耦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严宇珺 严运楼
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四要素及相互间的关系,选取上海市垃圾分类典型案例——徐汇区梅陇三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通过实地走访,从政策执行角度对该地区垃圾分类政策执行现状、成效、基本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定根本举措为垃圾分类有效执行提供保障,明确政策执行总目标以推动垃圾分类长效治理,完善政策执行配套设施以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大宣传力度以提升全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等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杜君英
课程建设是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领域。加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有较大的实践意义,是落实社区居民"有其学"、"优其学"、"乐其学"的根本。社区教育课程建设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确立建设主体、加大共建共享力度、创造性地实施好课程。
关键词:
社区教育课程 建设 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祝华军 田志宏 杨学军
为探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政策是否引导市民的生鲜农产品消费行为趋向减量提质,利用在上海市调查获得的718份问卷数据,构建了负二项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实施垃圾分类后,超过50%的受访者在购买绿叶菜和茄果时朝着减量提质的方向改变,但仍有高达60%的受访者对水产品、瓜果和肉类购买行为不变,仅有34.82%的受访者有购买净菜的行为;家庭对垃圾分类投放的难度和处理生鲜农产品产生的垃圾量,与购买净菜行为显著正相关,但边际效应较小;消费者对净菜价格的承受力与购买净菜行为显著正相关,且边际效应较大;户主年龄、性别和家庭需照料人数等家庭特征,也显著影响净菜购买行为。建议一方面将垃圾分类投放奖惩措施与居民家庭的垃圾投放数量挂钩,另一方面净菜供给方也要采取措施进一步降低成本,引导湿垃圾源头农产品消费减量。
关键词:
垃圾分类 净菜 减量 负二项回归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苏毅清 莫斯婷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四个村庄为案例,通过多案例比较研究,采用嵌套制度分析框架,分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实施成效及其差异,探讨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制度逻辑。研究发现:制度体系是不同层级规则的构型,其中,制度体系互动性与完整性的差异决定制度体系的运行成效,而制度体系高完整性和高互动性是制度体系稳定运行、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关键条件。本文进而提出三条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制度路径:一是以改善制度体系互动性来提升制度体系完整性的“纵向飞跃式”路径;二是以提高制度体系完整性来推动制度体系互动性的“横向推进式”路径;三是制度体系完整性和互动性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纵横交错式”路径。本文研究能为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供具有一般性的理论支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利民 郄雪婷 朱红根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符合新发展理念,对推动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谐型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演进路径,分析了不同类型国家(北美发达国家、欧洲发达国家、亚洲发达国家及社会转型国家)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过程中的主要经验,总结归纳了不同类型国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政策的共性特征和差异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垃圾分类模式应与当地地理条件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本文结合中国国情及不同区域农情,将中国不同地区农村对标不同国家的农村地区,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不同区域农村应当建立各自适宜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因地制宜开展资源化项目、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技术进步、大力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水平、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法律法规体系、积极引导社会多元力量共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华文 王庆华
社区与城市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关系密切,使用文本分析方法,通过对多个现行政策文本的研究可发现,社区在城市生活垃圾综合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社区是中端治理的基本单元,主要的治理措施及治理效果的评价都以社区为单位发起或开展;其次,社区是垃圾分类的主导者,具体履行组织者、宣传者、监督者以及有毒有害垃圾单独收集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等职责;再次,社区是生活垃圾资源性回收的基本单位,是完善回收网络的重要环节;最后,社区还须为其他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辅助性服务等。
关键词:
社区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治理 中端治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曼琴 尹今格 李玲玲
营建低废洁净的宜居环境,仰赖于居民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的转变。这一转变的促成既需要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给予居民以外在约束,也需要强化生态文明道德来提升居民的内在动力。借助于演化博弈分析法来研究垃圾分类与投放行为在社区邻里间的相互影响与演化,并以仿真来呈现垃圾投放行为的深化路径、绿色行为能否成为普遍的行为选择。数字技术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上的深化应用,能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效率,也能加强邻里的连接强度,提升社区融合程度,进而强化居民生态道德。研究结果显示,传统社区模式下封闭型社区的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最终演化成理想的稳态结果,而在开放型社区绿色行为的转型难以实现。数字社区模式下封闭型社区和开放型社区,民众分类投放的“绿色低废”的行为将演变为普遍行为,数据技术能助力于绿色生活方式成风化俗。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谭文柱
我国许多城市正面临"垃圾围城"困境,这种困境其实并非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困境的根源在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制度缺失。制度缺失既包括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方面的法律缺乏明确而可操作性的权利义务界定,也包括垃圾收费制度没有体现"多排放垃圾多付费"的原则,致使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成效甚微。我国台北市将垃圾分类收集与垃圾费征收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创新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管理机制,值得我国许多大陆城市借鉴。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分类收集 垃圾费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上广 王春兰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当前中国大城市社会空间正呈现重构与分异的演变趋势,同时也带来许多城市社会问题。以上海为例,在分析当前中国大城市呈现的社会空间结构演变的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可能产生的负社会效应,并提出了一些城市空间治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空间结构 演变 治理 大城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杜伊 金云峰
此次研究基于满足居民的日常休闲需求的目标,选择社区生活圈视角研究公共开放空间绩效。首先依据上海市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中提出的社区生活圈中对公共开放空间的要求,讨论了生活圈概念,分析了社区公共开放空间的核心价值与标准,并设定空间绩效评价的指标;构建绩效评价的工作框架,借助Arc GIS平台,对各项指标做出具体分析,并得到基于社区生活圈的公共开放空间绩效的5点结论,旨在从规划角度为未来公共开放空间优化提供方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顾守柏 龙腾 刘静
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和发展新特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上海土地整治主动转变思路,充分发挥土地综合整治的平台作用,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城乡转型发展,进行全域土地整治创新与实践。通过联合攻关、自主创新、开放协作,上海在土地整治理论研究、规划创新、路径选择、机制建设和整治实践等方面取得了全链式创新成果。全域土地整治的提出上海土地整治工作起步较早,且进行了较多创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顾守柏 龙腾 刘静
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和发展新特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上海土地整治主动转变思路,充分发挥土地综合整治的平台作用,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城乡转型发展,进行全域土地整治创新与实践。通过联合攻关、自主创新、开放协作,上海在土地整治理论研究、规划创新、路径选择、机制建设和整治实践等方面取得了全链式创新成果。全域土地整治的提出上海土地整治工作起步较早,且进行了较多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建明
垃圾按量收费是管制城市垃圾最直接的环境经济政策,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重视和应用,逐渐成为垃圾收费的新趋势。理论分析和经验证据表明,垃圾按量收费对减少垃圾排放和增加垃圾回收有显著效果。然而,垃圾按量收费也存在一些问题,应用可能会产生不利的后果。本文主要探讨垃圾按量收费的理论基础、实践回顾、政策效应,并进行简要评述,以便为垃圾按量收费在我国的具体应用提供借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培 李伟红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生活垃圾分类越来越成为全国各地农村尝试开展与实施的环境治理工程,但如何建立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一直困扰着地方环境管理者。通过对浙北码头村的案例分析,总结该村在长期实践中的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经验以及不同主体参与垃圾分类的行动策略,并深入挖掘长效机制建设背后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地方文化等社会基础。最后,基于理论分析与实地调查的互动联系,提出内生于村庄社会的制度规范、有效的组织动员结构、可适用的治理技术手段是当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的社会基础,以此来反映符合农村社会特点、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
农村 生活垃圾分类 长效机制 社会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