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39)
2023(5117)
2022(4357)
2021(4432)
2020(3582)
2019(8838)
2018(9259)
2017(15083)
2016(9652)
2015(10754)
2014(11168)
2013(9855)
2012(8705)
2011(7988)
2010(8550)
2009(7479)
2008(7412)
2007(6400)
2006(5882)
2005(5453)
作者
(24401)
(20453)
(20301)
(19586)
(12918)
(9675)
(9430)
(8151)
(7799)
(7326)
(7106)
(6891)
(6785)
(6645)
(6607)
(6448)
(6142)
(6072)
(5925)
(5898)
(5368)
(5126)
(5051)
(4773)
(4724)
(4672)
(4612)
(4551)
(4189)
(4169)
学科
(27727)
经济(27694)
教育(19426)
管理(17885)
方法(14652)
(13834)
数学(13602)
中国(13375)
数学方法(13187)
(12572)
企业(12572)
理论(9877)
教学(8880)
(8364)
(8040)
(6224)
(6014)
(6000)
业经(5113)
体制(5071)
(5057)
技术(4717)
学法(4610)
教学法(4610)
发展(4433)
(4311)
研究(4240)
(4227)
银行(4214)
(4173)
机构
大学(121656)
学院(116903)
研究(46041)
(36753)
管理(36248)
经济(35575)
理学(31030)
教育(30746)
理学院(30556)
管理学(29358)
管理学院(29099)
科学(27993)
(27949)
中国(27667)
(26404)
师范(26147)
(23599)
研究所(21561)
师范大学(21528)
(19627)
中心(18956)
北京(18921)
(18604)
技术(18390)
(18285)
(16970)
业大(16907)
职业(15739)
(15249)
农业(14112)
基金
项目(75389)
研究(59959)
科学(59360)
基金(49555)
(43789)
国家(43280)
教育(37963)
科学基金(35398)
社会(33439)
(31738)
社会科(31266)
社会科学(31259)
(29321)
编号(26606)
成果(24745)
基金项目(24379)
课题(23117)
自然(22619)
自然科(22099)
自然科学(22094)
自然科学基金(21650)
资助(21566)
(19309)
重点(19113)
(18077)
规划(16986)
(16929)
教育部(16028)
项目编号(15953)
(15787)
期刊
教育(52293)
研究(46319)
(40968)
经济(40968)
中国(36077)
学报(18843)
技术(16630)
科学(15834)
(15473)
大学(15402)
管理(15016)
(13944)
职业(13354)
学学(12701)
农业(10274)
技术教育(8730)
职业技术(8730)
职业技术教育(8730)
(8081)
金融(8081)
统计(7167)
财经(6883)
(6802)
论坛(6802)
(6503)
(6480)
经济研究(6431)
高等(6382)
(5985)
决策(5757)
共检索到190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汪国新  项秉健  
总结三十年来我国社区教育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发现,以四级办学网络为特征的社区教育模式在社区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是需要的,但长期以来严重存在的社区教育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不高问题,已凸现教育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实施符合人性和教育规律的社区教育,必须重新认识社区和社区教育,实现从设计型到生长型的根本性变革;实现价值取向的变革,突出人的生命成长和社区归属感的提升;实现发展动力的变革,突出学习的内生性;实现教育资源增长方式的变革,突出资源的再生性;实现供给侧的变革,突出学习服务的适切性。草根式生长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展现出不可遏制的生命力,成为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目标的有效路径。生长型社区教育为社区治理创新提供坚实基础,为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保星  
“终身学习”已成为当前国际成人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议题 ;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的转变代表了成人教育发展观念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后现代知识观为这一变革提供了内部逻辑需求 ;全球化过程的持续推进则为这一变革提供了外部动力。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德柱  杨秀珍  
由计划管理型向市场交易型的根本性转变陈德柱杨秀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1998年元月1日起,取消对国家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控制,在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实行“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的新的管理体制。母庸置疑,这一重大改革举...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弗朗西斯·福山  贝一明  李君伟  
贝一明:如果我们想要理解今天东亚所面临的挑战,首先就必须思考为什么亚洲正在成为国际经济的中心,为什么亚洲会在全球政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您怎样解释我们正在见证的这种巨大转变?福山: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有很大不同。显然,亚洲最重要的转变发生在经济领域。我们可以从中国"文革"结束后的工业化,以及包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在内的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中看到这一点。然而,与在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相比,政治方面发生变化的过程则缓慢得多。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林茂  
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价格改革措施江西省物价局李林茂邮编:330046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奇凡  
第一,《资本论》对市场经济本质的深刻提示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指针。现在有些行政工作人员嘴上喊着要将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行动上还在搞政企职责不分,以政代企这一套,对企业的供、产、销、人、财、物乱加于干预,对政府自身职能却不热心执行。其原因除了利益机制外,有些人对市场条件下的政企关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国光  
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历史选择刘国光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至今已经历近半个世纪。在这段时期中,我们工作重点是如何将丧失了近百年发展机遇的时间抢回来,如何使生活在占世界7%土地上的、占世界20%的人口尽快地走上现代化的道路。经过艰难的探索,在为发展计划经济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贺志强  
努力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贺志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健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这两个根本性的转变,不仅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成有信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是以后的路将如何走下去?“文化大革命”所走过的路是肯定不能再走了,“文化大革命”前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那条路还能不能继续走下去呢?对此,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资灿  
一、两个转变与要素价格的联系首先,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一个最重要标志就是市场机制在社会各种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而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本质上是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形成价格———价格优化资源配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唐玉生  庞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桁林  
一、引言 “双重模式转换”是刘国光经济思想的一个主要内容。他是最早一个提出“双重模式转换”的经济学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刘国光深入地探讨经济改革模式,明确提出“双重模式转换”:所谓双重模式转换,包括发展模式和体制模式两个方面。在经济体制模式方面,过度集中的决策权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钢  
文章就中国实现体制转变过程中5个带有根本性的认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1)生产力是检验改革的唯一标准,生产关系不仅不能成为检验改革的标准,而且自身也要受到生产力标准的检验;(2)要用生产力标准看待中国的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允许它们平等竞争和共同发展,并在竞争的压力下提高公有经济的质量;(3)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不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继承、发展和完善,而是对它的根本否定和替代;(4)两极分化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必然后果之一,也是中国经济和社会求得迅速进步的一种代价,以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一个手段;(5)在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交往中,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处理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的关系,努力增强国际惯例意...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马慧敏  
从目前情况来看,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外贸经营活动已逐渐由垄断经营向公平竞争方向发展,逐步摆脱了过去受计划控制,在长官意志下增长的模式,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但是,我国外贸企业,特别是外贸专业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经济形势,出现了出口下降以及外贸企业的亏损额和亏损面不同程度的增加。据业内高层人士评述,目前国有外贸企业的总本经济效益不理想,有盈利的企业只占30%,能够勉强维持的占40%,亏损的占30%。这些情况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参数的变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梁碧波  
外贸领域“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内容是:从传统收购制向全面的代理制过渡;从以出口创汇为中心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转变。本文结合我国入世之际的国际经贸形势,分析指出代理制不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根本方向,而经济效益则始终应是外贸企业的“中心”,应通过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使国有外贸企业能真正向这个“中心”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