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76)
- 2023(6520)
- 2022(4971)
- 2021(4817)
- 2020(3324)
- 2019(7773)
- 2018(7487)
- 2017(11611)
- 2016(7454)
- 2015(8260)
- 2014(8412)
- 2013(7565)
- 2012(6825)
- 2011(6316)
- 2010(6469)
- 2009(5549)
- 2008(5114)
- 2007(4844)
- 2006(4314)
- 2005(3923)
- 学科
- 济(21174)
- 经济(21147)
- 教育(19249)
- 中国(13834)
- 农(12743)
- 管理(12159)
- 业(12057)
- 农业(9111)
- 业经(8228)
- 企(7782)
- 企业(7782)
- 理论(7316)
- 发(7313)
- 发展(6774)
- 展(6652)
- 方法(6528)
- 教学(6450)
- 地方(6130)
- 财(5880)
- 学(5854)
- 数学(5517)
- 数学方法(5412)
- 收入(4855)
- 农业经济(4850)
- 制(4326)
- 技术(3904)
- 研究(3819)
- 思想(3594)
- 政治(3543)
- 贸(3514)
- 机构
- 大学(94785)
- 学院(93910)
- 研究(35405)
- 济(29313)
- 经济(28262)
- 教育(28034)
- 管理(27978)
- 范(24763)
- 师范(24681)
- 理学(24057)
- 理学院(23641)
- 管理学(23085)
- 管理学院(22864)
- 京(21499)
- 师范大学(20261)
- 科学(20176)
- 中国(19504)
- 所(16562)
- 江(16059)
- 研究所(15139)
- 职业(15030)
- 中心(14932)
- 北京(14413)
- 技术(14399)
- 财(13832)
- 院(13095)
- 农(12572)
- 州(12445)
- 业大(11154)
- 教育学(10873)
- 基金
- 项目(61063)
- 研究(55284)
- 科学(49884)
- 基金(39598)
- 社会(33338)
- 教育(33196)
- 家(33101)
- 国家(32570)
- 社会科(31114)
- 社会科学(31107)
- 科学基金(27119)
- 省(26330)
- 编号(25925)
- 划(23718)
- 成果(23406)
- 课题(21814)
- 基金项目(19892)
- 年(18913)
- 规划(16324)
- 发(15714)
- 重点(15357)
- 项目编号(14856)
- 性(14696)
- 部(14613)
- 资助(14494)
- 度(13910)
- 自然(13534)
- 发展(13368)
- 教育部(13328)
- 自然科(13190)
共检索到150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汪国新
教育的全部意义和终极价值追求就应当是提升人的幸福力。社区教育是一种基于社区实际、为了社区居民发展、由社区提供学习资源的独特的教育形态,其根本使命和核心价值追求自然是提升城乡居民的幸福力。幸福力是人们能够幸福生活的能力,包括幸福的感知能力、创造能力、享受能力和经营能力,真正的社区教育是能有效提升居民幸福力的。
关键词:
幸福力 社区教育 居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武康 李明
消费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而信息化在促进城乡居民中高端消费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文章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以陕西城乡居民信息化发展为例,展开了城乡居民中高端消费提升的信息化路径分析,得到结论如下:一是信息化对城乡居民消费有显著影响,但从影响显著程度来看,信息化对改善型消费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保障型消费,最后是其他型消费;二是从城乡对比来看,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电话对城镇的保障型和改善型消费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对农村居民消费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对城镇消费的影响总体大于农村;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对城镇消费均产生显著影响,仅对农村的保障型消费产生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了提升我国城乡居民中高端消费的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冬梅 刘国华
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必然要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彻底改变现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近几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是全局性的,对全面实现小康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一、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冯虹 张玉玺
随着我国各领域改革的逐步深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分立运行的弊端日益凸显,整合城乡居民医保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因此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势在必行。在分析山西省医疗保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借鉴其他已实施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省市经验,对山西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管理路径提出了建议,即整合模式选择"双轨制";管理权限归属人社部门;按照"九统一"要求制定整合方案和设计制度。
关键词:
城乡居民 医疗保险 整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于进
扩大文化消费是推动消费稳定增长、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发展消费新业态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文化消费领域存在着各种问题,整体规模和消费层次有待提升、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明显等。建议持续优化支持文化消费的相关政策、运用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鼓励文化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完善扩大文化消费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文化消费 扩大内需 消费升级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2012年以来,惠州作为广东省首个试点市,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以保障"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为重点,初步编织起筑网托底保基本的民生安全网,让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社会反响良好。构建体系为核心为了从根本上破解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分割、项目零散、标准不一等问题,惠州在改革之初就从全市层面对基本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文 陈华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四川省成都市市区、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3个群体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促进成都地区和谐社会发展、人们安居乐业、增强幸福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调研结果表明,成都地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指数偏高,拥有较多的积极情绪体验;居住环境、睡眠时间、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指数的4个主要因素,经济收入与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关系,但与幸福并无必然联系;在城乡结合部居住的居民比在市区、乡村居住的居民主观幸福感指数高;睡眠时间在4~6小时的居民,其幸福感显著高于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上和4小时以下的居民;健康状况好的居民,其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那些健康状况一般...
关键词:
居民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调查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静
文章采用浙江城乡居民幸福感调查的样本数据,用因子分析方法探究影响居民幸福的主要因素,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各因素内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居民幸福指数三级测量指标体系,测算出了居民幸福单项指数、影响因子指数和总指数,得到结论如下:居民幸福指数由健康生活、工作保障、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生活满意、未来信心六个因子构成,其薄弱点主要体现在社会环境、工作保障和生活环境三大方面的因子上。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幸福指数 因子分析 结构方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洁华 刘飞 夏彩云 魏鑫
文章基于哈尔滨、郑州、南昌三个城市的城乡居民问卷的调查数据,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城乡居民生活的幸福感,通过因子分析,找出影响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因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各因素之间的内部路径关系,找出社会环境因子与工作情况因子、身体健康因子与个人发展因子之间相关程度较大。通过建立幸福感测量的指标体系,对城乡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大小对比分析。
关键词:
幸福感指数 结构方程 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永清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正逐步扩大,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一大障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除了历史的和体制的因素外,主要是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教育和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劳动力市场僵化、贫困人口比重大以及近年来城乡贸易条件恶化造成的。因此,为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
收入分配 经济发展 农民增收 农业经济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冰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差距逐渐增大,因此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并轨就显得尤为必要。当前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呈现出投资方向单一、责任分配不合理、参保人资金权益不能保障等多方面问题。以上问题是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制度缺陷会直接影响养老保险的实施效果。本文依据新制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新古典派经济学、公共组织管理理论等科学理论,展开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分析,以梳理出清晰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脉络。通过基金顶层设计、资金缴纳与支出体系建设、资金运营模式建设、资金监督管理控制等多方面努力,推动城乡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实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冰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差距逐渐增大,因此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并轨就显得尤为必要。当前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呈现出投资方向单一、责任分配不合理、参保人资金权益不能保障等多方面问题。以上问题是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制度缺陷会直接影响养老保险的实施效果。本文依据新制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新古典派经济学、公共组织管理理论等科学理论,展开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分析,以梳理出清晰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脉络。通过基金顶层设计、资金缴纳与支出体系建设、资金运营模式建设、资金监督管理控制等多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显未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持续推进,村镇居民的收入逐渐提高,其消费能力也大大增强。村镇是发展国内大循环的重要阵地,面对当前经济发展趋势,我们应该更加主动地扩大国内需求,挖掘村镇居民的消费潜力,提高村镇居民的消费质量。村镇居民消费需求扩大和村镇居民消费升级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为达成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探究提升村镇居民消费经济确有必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毛德松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年的数据,在对比城镇和农村居民幸福感差异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社会关系网络在形成城乡居民幸福感差距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城镇居民的幸福感明显高于农村,收入的提高对城镇居民的幸福感提升并没有显著影响,而社会关系网络在居民的幸福感决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关系网络加重了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差距,这不仅在于城镇居民拥有更丰富的社会网络,而且更在于其能够感知和利用社会关系网络带来的幸福。
关键词:
社会关系网络 幸福感 城镇 农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敏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市居民在物质生活条件上远远超过农村居民。但一些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却强于城市居民。将这种悖论式的事实置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现实之中,运用多分类模型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一方面,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明显高于城市居民;另一方面,城乡幸福悖论主要源于城乡居民不同程度的收入水平、抑郁程度和健康水平。分析结果得出,虽然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城市居民,但是收入、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客观基础条件,仍然制约着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因此分析存在差异所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对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是很有必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