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69)
2023(16721)
2022(14463)
2021(13441)
2020(11415)
2019(25673)
2018(25205)
2017(48686)
2016(26448)
2015(29444)
2014(29177)
2013(28417)
2012(25753)
2011(23132)
2010(22549)
2009(20227)
2008(19269)
2007(16482)
2006(14030)
2005(11530)
作者
(76032)
(63333)
(62819)
(59608)
(40040)
(30505)
(28553)
(25078)
(24208)
(22133)
(21527)
(21240)
(19950)
(19589)
(19553)
(19379)
(19122)
(18901)
(18052)
(18015)
(15776)
(15288)
(15106)
(14441)
(14166)
(13907)
(13903)
(13820)
(12808)
(12588)
学科
(101659)
经济(101549)
管理(73604)
(69351)
(56821)
企业(56821)
方法(49213)
数学(43459)
数学方法(42890)
(28399)
中国(25792)
(25381)
地方(23139)
(22657)
业经(22504)
农业(19241)
(18346)
贸易(18339)
(17784)
(16581)
环境(16522)
技术(16449)
理论(16252)
(16104)
财务(16035)
财务管理(16005)
(15712)
企业财务(15129)
(14061)
(13909)
机构
大学(364203)
学院(362761)
管理(145031)
(138970)
经济(135955)
理学(128031)
理学院(126517)
管理学(124011)
管理学院(123341)
研究(119124)
中国(85596)
科学(78400)
(76070)
(65030)
业大(60234)
(60126)
(59039)
中心(55606)
研究所(54902)
农业(51343)
(51060)
财经(49845)
(49379)
师范(48807)
北京(46856)
(45658)
(43802)
(41581)
经济学(41581)
师范大学(39861)
基金
项目(267486)
科学(209779)
基金(194143)
研究(189870)
(171985)
国家(170540)
科学基金(145870)
社会(119476)
社会科(113110)
社会科学(113081)
(105224)
基金项目(103996)
自然(97623)
自然科(95358)
自然科学(95330)
自然科学基金(93578)
(89525)
教育(88103)
资助(79006)
编号(76659)
重点(60339)
成果(59918)
(58248)
(57129)
(55757)
课题(52551)
科研(52157)
创新(52044)
计划(50164)
教育部(49525)
期刊
(139948)
经济(139948)
研究(98095)
学报(64774)
中国(63135)
(57855)
科学(56858)
管理(48940)
大学(48331)
学学(45846)
(44124)
教育(41139)
农业(39744)
技术(30871)
(26787)
金融(26787)
业经(24912)
财经(22806)
经济研究(22588)
(19780)
(19469)
科技(19119)
问题(18640)
(18460)
图书(18257)
业大(17551)
资源(17018)
商业(16210)
技术经济(16199)
理论(16163)
共检索到499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赵磊磊  柳欣源  李凯  
留守儿童的社区支持是其社会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区支持促进留守儿童学校适应极具价值意义。基于文献梳理,可以提出留守儿童学校适应与社区支持间的关系假设。通过设计学校适应及其社区支持的测量问卷并开展调研与数据分析,对关系假设进行修正,发现社区支持可以影响留守儿童学校适应:行为适应为关系适应作用于学习适应的中介变量;关系适应为社区支持作用于行为适应的中介变量;心理适应为社区支持作用于关系适应的中介变量。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社区支持路径选择需关注三个方面:关系构建为先,塑造利于乡村教化的社区氛围;心理支持为重,构建社区心理疏导及关爱机制;行为引导为辅,打造助力学习的社区联动体系。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宁宁  周正  
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学校适应量表对932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总体上,农村留守家庭所属中间型和极端型比例过高,家庭“松散”和“僵硬”问题突显;(2)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水平不高,非留守儿童在学校适应及其各维度上的适应情况显著高于留守儿童,曾留守儿童在学校适应和同伴关系适应上显著高于留守儿童;(3)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具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据此,可以通过培育家庭亲子关系、重视家庭经验习得、增强父母教育卷入等方式完善留守儿童的家庭功能,进而促进其学校适应。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季彩君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阵痛,也是当代中国特有的现象和问题。苏中X地区虽地处中东部,但也是农民工的重要输出地,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个缩影。本文采用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该地区留守儿童进行实证调查,以期"窥一斑而知全豹",由具体到普遍,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剖析,分析留守儿童教育支持面临的两难困境与影响因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阐述了从治标到治本、失调到协调、外在到内在的留守儿童教育支持的基本思路,构建了"政府—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留守儿童"多中心留守儿童教育支持运行模式,为有效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了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玉菡  孙良媛  田璞玉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对留守儿童知识和道德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梅州市1327个样本,从对比的视角对留守儿童学校教育进行研究后发现:留守儿童在学习和道德品行上的表现均不如非留守儿童。通过使用ordered logit和二值logit模型分析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影响因素后发现:监护人缺乏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社会负面价值观传播是阻碍留守儿童学习提高的重要原因。父母外出和乡村道德约束功能凋敝对留守儿童道德教育负面影响最大,但教师的关心和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弥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玉菡  孙良媛  田璞玉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对留守儿童知识和道德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梅州市1327个样本,从对比的视角对留守儿童学校教育进行研究后发现:留守儿童在学习和道德品行上的表现均不如非留守儿童。通过使用ordered logit和二值logit模型分析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影响因素后发现:监护人缺乏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社会负面价值观传播是阻碍留守儿童学习提高的重要原因。父母外出和乡村道德约束功能凋敝对留守儿童道德教育负面影响最大,但教师的关心和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弥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严秀英  金粉如  
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是影响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适应的关键,也是留守儿童教育的核心。本研究采用美国心理学家Timothy J.Cleary等人编制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自陈量表(SRSI-SR),对延边地区11所中小学的513名留守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朝鲜族留守儿童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发展良好,管理环境行为和寻找获取信息两个维度在学段和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监管行为在民族和民族学校类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调查中发现,近24%留守儿童对学习的态度不明确,且不同的学习态度在管理环境行为、寻找获取信息、不良反应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许传新  
本文利用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数据,比较了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学习方法、学习环境、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方面,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要好于留守儿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学习成绩、亲子关系对两类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有积极影响,而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在学校体验到的相对剥夺感对两类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有消极影响;在留守儿童中,男生、非独生子女以及高年级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要差一些,而流动儿童则不存在这些差别。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潘峰   冯宁宁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形发生巨大变化,向东南沿海地区集中的务工趋势逐年改变,就近就业、返乡自主创业等多种就业模式基本形成。这部分劳动力虽然在外工作,但距家乡较近,可以保持时间间隔相对较短的周期性返乡探亲,其子女在家乡处于一种既非普通儿童又非留守儿童的特殊的“半留守”状态。本研究将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乡且父母周期性回家频率在半年内的儿童及青少年界定为半留守儿童,从家庭功能理论的视角,对比分析了半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的学业适应、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现状。结果表明,半留守儿童的学业适应、心理适应及社会适应状况均优于留守儿童,但弱于非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基于此,本研究从家庭、学校、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针对半留守儿童的教育建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杨奎臣  贾爱宾  郭西  
采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 2014-2015学年追访调查数据,探讨了教师支持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及内在中介机制。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显著低于城市本地儿童;教师支持显著正向影响流动儿童的自我教育期望、心理健康状况及学校适应;自我教育期望、心理健康状况在教师支持和流动儿童学校适应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教师支持的三个维度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教师学业支持通过自我教育期望影响学校适应,教师情绪支持通过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学校适应,教师关系支持则通过自我教育期望和心理健康状况共同影响学校适应。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邓纯考  
本文针对留守儿童农村社区支持的困境,建议以规划农村社区为中心,对农村社区内外的留守儿童支持资源进行发掘与整合,努力发挥其乡土性、可及性、全程性和多样性的优势,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安全、文化、交往等开展全面的支持行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吴渭  刘永功  曹丽敏  
农村脑瘫儿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对于脑瘫儿童的康复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村脑瘫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由家庭、社区、政府、学校和非政府组织构成,其中,家庭支持是农村脑瘫儿童获得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其他方面的支持十分薄弱。过度依赖家庭的社会支持给脑瘫儿童的家庭带来沉重经济与精神负担的同时,也不利于脑瘫儿童的发展和社会化。现有的社会社会支持系统还面临内部主体缺乏合作、社会支持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互动不足、家庭以外支持的短暂性和间断性、注重康复支持而忽视情感支持和脑瘫儿童的潜能开发、不能满足脑瘫儿童不同成长阶段对社会支持的需求等问题,而父母的态度是影响脑瘫儿童获得社会支持数量和质量的决定...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卿素兰  刘在花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政府支持、社区支持、家庭支持、学校支持以及随班就读学生自我支持等5大支持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使用自编的问卷对某县教师、普通学生及其家长、随班就读学生及其家长等5种人群进行测试。结果:家庭与学校支持系统比较完善,政府经费支持力度较好,社区支持力度不够,随班就读学生自我预期不佳。结论:政府支持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学校支持系统中的资源教室和资源教师提升的空间较大,社区支持需加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琪  洪雅兰  李素影  
由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和身心适应3个因子构成的高职院校学生学校适应理论模型有助于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学校适应情况。对全国18所高职院校5 830名学生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学校适应总体水平尚好,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学生学校适应区域差异显著,东部地区院校学生最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来自地级与省会城市家庭学生的学习适应优于农村家庭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学生的人际适应优于乡镇和县城家庭的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学校适应及学习适应、身心适应低于高收入家庭学生。高职院校提升学生的学校适应水平应重点关注学习和身心适应,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秦秋红  
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发了留守儿童问题。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视角分析了留守儿童的现状以及引致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提出从二元经济结构社会下的制度改革入手,突破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的约束,消除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的歧视,以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为全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人力资本保证。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中会  童辉杰  程萌  
为了探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对其学校适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问卷和流动儿童学校适应量表,对北京市三所小学的911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相关、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流动儿童社会认同与其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女生好于男生、高年龄组好于低年龄组、公立学校好于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社会认同及其各个因子与学校适应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社会认同对学校适应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