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81)
2023(16624)
2022(14490)
2021(13818)
2020(11498)
2019(26305)
2018(26038)
2017(50196)
2016(27281)
2015(30443)
2014(29896)
2013(29105)
2012(26367)
2011(23476)
2010(23184)
2009(20942)
2008(19680)
2007(16900)
2006(14185)
2005(11915)
作者
(74634)
(62208)
(61585)
(58667)
(39595)
(29885)
(28180)
(24444)
(23680)
(21962)
(21288)
(20781)
(19578)
(19275)
(19199)
(18968)
(18787)
(18559)
(17889)
(17635)
(15305)
(15134)
(14913)
(14256)
(13930)
(13818)
(13802)
(13712)
(12479)
(12398)
学科
(101879)
经济(101765)
管理(75888)
(71697)
(60176)
企业(60176)
方法(49307)
数学(42836)
数学方法(42223)
(27788)
(26027)
中国(25596)
业经(22966)
(22797)
地方(20214)
理论(18946)
农业(18594)
(18445)
贸易(18435)
(18098)
(17862)
(17372)
财务(17295)
财务管理(17261)
技术(16672)
企业财务(16357)
(16221)
环境(15481)
(14470)
银行(14422)
机构
学院(368149)
大学(366153)
管理(146287)
(139810)
经济(136658)
理学(128102)
理学院(126689)
管理学(124216)
管理学院(123533)
研究(117903)
中国(85260)
(75680)
科学(75189)
(62722)
(60146)
(57675)
业大(56701)
中心(54658)
研究所(53149)
(52456)
财经(51562)
(49628)
师范(49104)
(47076)
农业(46964)
北京(46518)
(45140)
(43604)
经济学(41560)
技术(41155)
基金
项目(263457)
科学(207337)
研究(191813)
基金(190690)
(166324)
国家(164958)
科学基金(142546)
社会(119442)
社会科(113051)
社会科学(113024)
(104374)
基金项目(101639)
自然(94501)
自然科(92355)
自然科学(92330)
自然科学基金(90618)
教育(90468)
(87472)
编号(79169)
资助(78348)
成果(62560)
重点(59052)
(57724)
(55496)
(55039)
课题(54175)
创新(51310)
科研(51024)
教育部(49728)
大学(49398)
期刊
(145456)
经济(145456)
研究(101005)
中国(65765)
学报(59714)
科学(54126)
(54076)
管理(51470)
(47742)
教育(45278)
大学(45273)
学学(42668)
农业(37580)
技术(33764)
(28428)
金融(28428)
业经(25985)
财经(24005)
经济研究(23428)
(20459)
图书(19251)
(18897)
问题(18890)
科技(17913)
(17756)
理论(16662)
技术经济(16330)
商业(16215)
资源(15659)
现代(15428)
共检索到514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翠娟  任大鹏  
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与农民联系最为紧密的两类经济组织,有各自的组织优势和组织劣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由于目标错位导致市场进入困难、制度约束导致资源配置能力有限;农民专业合作社基于人合特征和治理规范约束面临规模扩张的困难。本文以两类组织优势互补为假设,基于贵州遵义的调研,剖析集体领导型、平等合作型、专业带动型三种不同的合作经营模式,勾勒出不同模式组织互补的实践可能性和合作受阻的障碍。案例研究结果表明,两类组织的合作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平台,但可能存在合作动力不强、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需要从立法和政策角度构建适宜的制度环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翠娟  任大鹏  
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与农民联系最为紧密的两类经济组织,有各自的组织优势和组织劣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由于目标错位导致市场进入困难、制度约束导致资源配置能力有限;农民专业合作社基于人合特征和治理规范约束面临规模扩张的困难。本文以两类组织优势互补为假设,基于贵州遵义的调研,剖析集体领导型、平等合作型、专业带动型三种不同的合作经营模式,勾勒出不同模式组织互补的实践可能性和合作受阻的障碍。案例研究结果表明,两类组织的合作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平台,但可能存在合作动力不强、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需要从立法和政策角度构建适宜的制度环境。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国平  刘殿国  
利用对海南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收入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并且引入和考察了合作社的产品差异化服务。结果表明,在合作社因素中,合作社年龄、资本额、理事长非普通农民背景、合作社资金服务、产品差异化服务对成员产品净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成员经营因素、个人因素对成员产品净收入也有显著影响。从成员经营因素来看,产品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种植业、投入成本对成员产品净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从成员个人因素来看,户主受教育程度、村干部或非农等特别经历、喜好风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燕  任晓冬  李晟之  
基于贵州五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调查,对当前农村扶贫新形势下合作社社员的参与程度、合作行为与意愿进行分析。结论表明:多数合作社社员并非多数文献研究所述缺乏合作参与意识,相反,在合作社发展的十一年间,多数社员已具有一定程度参与观念,但社员由于自身经济实力薄弱,加上外部资金与社员间实力差异的影响,合作社多数社员难以实现对合作社组织发展的全程参与。在此背景下,合作社社员为促进组织持久发展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参与方式:核心社员的积极控社、普通社员的有限参与、实力雄厚社员的自我发展式参与等。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葛文光  雷琳  刘海宇  王昆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一直是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河北省滦州市百信合作社通过探索农地入股模式,解决了农地的零散化和撂荒问题,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文章采取实地调研和案例研究法,以滦州市百信合作社为例,应用系统性研究思维,阐述了该合作社农地入股的运作过程,并从制度、市场、技术、社会接受度以及效益等方面分析了农地入股的可行性,以期为其他地区推行农地入股提供借鉴。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轩  陈宏民  贾友  周光  
通过多期动态分析找出影响因素和机制,研究共享平台的差异化和专业化程度问题。在共享平台中前期,从成本中区别出资源所有者时间成本后,中低收入者及其闲置资源最早加入平台;同时,产品替代性促进专业化,但是运营成本、需求碎片化和产品定位限制专业化。所以在中前期平台服务以横向差异和非专业服务为主。另外,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共享经济的扶持补贴,有不同的社会福利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国明  陈华  
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不断获得发展。本文以美国新一代合作社的发展为借鉴,分析了土地流转背景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环境的变化及其面临的新的发展困境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文标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在家庭农场兴起的背景下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如何推动合作社实现转型升级,构建一个以合作社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集群,家庭农场联合生产的农业产业集群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本文根据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理论,构建出一个农业产业集群理论框架,阐述其发挥合作社的培育区域核心品牌、延伸农产品产业链等核心引领作用,从而推动合作社的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安华  孔祥智  王舒婷  
本文以红顺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刻画了转型经济中合作社是如何突破市场壁垒的。研究表明,合作社的成长是不断突破市场壁垒与争取制度性激励的过程,也是其有效协调资源与管理职能的结果。合作社充分发挥地缘优势联结农户是能够突破市场壁垒的。政府提供的制度性激励发挥着分担合作社突破市场壁垒成本、降低市场壁垒高度的作用,对市场壁垒存在部分替代效应,是促进合作社成长的重要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潘凌云  
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实意义出发,通过研究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得出解决办法从而为新农村建设及农民专业合作化道路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汪力斌  李鸥  李凌  
本文依据在安徽、山东、四川、山西、宁夏、河北等地对农民专业性合作组织的调查,并参阅相关资料,对农民专业性合作组织的发育环境和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管珊  万江红  钟涨宝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是影响其组织绩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鄂东H合作社为例,分析了一个股权配置虚化的合作社是如何通过网络化治理获得良好组织绩效的。研究发现,H合作社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了网络化治理:一是合作社通过理事会骨干社员在各村庄设置独立分社的方式,扩张了组织规模,实现了合作社的横向联合;二是合作社各分社通过设置"技术员"角色,实现了熟人社会关系网络的嵌入,建立了组织内部的信任关系。H合作社网络化治理的实质在于组织提供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信任机制,从而降低了它在规模扩张和与农户合作中的交易费用。本文研究的启示是:合作社的治理结构本质上是一种关系网络。通过关系网络运作,合作社不仅可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辉  王杰  周慧颖  
本文以贵州N村茶叶合作社作为个案分析,验证了隐形策略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隐形策略作为合作社参与主体的一种利益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从微观层面上观察合作社产权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真实样态,而且能清晰的感知政府、企业、乡村能人以及普通农户四类不同主体行为对合作社产权界定造成的影响。但仍需注意的是,隐形策略所带来的结果及其有限作用,因为一旦隐形策略作为合作社发展的惯用理念时,将会对未来合作社产权的改革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规范合作社产权制度以及主体行为将会是保障产权制度落实的一个可选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辉  王杰  周慧颖  康峻珲  
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构成要素,产权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合约安排。与以往研究思路不同的是,本文尝试提出"隐形合约"概念,以此来强调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不仅仅是一种靠模仿和移植资本市场的市场合约,更是一种兼有社会属性的合约关系。一方面,这种隐形合约嵌入到人格化体系之中,能够反映出其与制度环境变化之间不断互动的过程;另一方面,通过情感性隐形合约与工具性隐形合约两种非正式的界定方式,使得合作社产权在不同的主体行为人之间得以界定。正因如此,本文提出了隐形合约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N村茶叶合作社的动态事件为例,体现出隐形合约在合作社产权界定中的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