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19)
2023(5975)
2022(4278)
2021(3845)
2020(2936)
2019(6542)
2018(6492)
2017(11991)
2016(6684)
2015(7462)
2014(7545)
2013(7093)
2012(6266)
2011(5586)
2010(5644)
2009(5211)
2008(5226)
2007(5073)
2006(4731)
2005(4130)
作者
(18490)
(15462)
(15303)
(14667)
(9704)
(7115)
(7063)
(5938)
(5921)
(5485)
(5275)
(5170)
(4986)
(4875)
(4771)
(4744)
(4514)
(4486)
(4420)
(4378)
(3902)
(3828)
(3704)
(3594)
(3563)
(3545)
(3489)
(3451)
(3131)
(3119)
学科
(25908)
经济(25861)
管理(18018)
(16875)
(12424)
(12153)
企业(12153)
中国(11260)
业经(9261)
农业(8583)
地方(7841)
(6111)
方法(5988)
(5652)
(5479)
发展(5224)
(5216)
(5089)
理论(4907)
产业(4697)
(4654)
(4443)
(4421)
教育(4313)
信息(4238)
(4085)
(4075)
银行(4072)
贸易(4068)
数学(4049)
机构
学院(90356)
大学(89212)
(33388)
经济(32474)
管理(32102)
研究(31737)
理学(26699)
理学院(26397)
管理学(25852)
管理学院(25694)
中国(24179)
(19598)
科学(18992)
(16043)
(15740)
(15403)
(15367)
中心(15007)
(14154)
师范(13995)
研究所(13796)
业大(12798)
(12479)
北京(12249)
农业(12176)
财经(11951)
(11785)
技术(11187)
师范大学(11097)
(10881)
基金
项目(58998)
研究(47134)
科学(46394)
基金(40710)
(35167)
国家(34800)
社会(29714)
科学基金(29657)
社会科(27793)
社会科学(27787)
(24117)
教育(22031)
基金项目(21335)
编号(20798)
(19736)
成果(17765)
自然(17139)
自然科(16710)
自然科学(16707)
自然科学基金(16417)
课题(15141)
资助(14969)
(13740)
重点(13636)
(12989)
(12397)
国家社会(12231)
(12082)
项目编号(12049)
(11873)
期刊
(45015)
经济(45015)
研究(27970)
中国(25053)
(17439)
教育(16850)
学报(13536)
管理(13172)
科学(12883)
(11595)
农业(11562)
大学(10830)
学学(9700)
业经(9023)
(9019)
金融(9019)
技术(9011)
图书(7299)
经济研究(6526)
问题(6295)
财经(5807)
职业(5601)
(5590)
书馆(5568)
图书馆(5568)
(5127)
(4945)
论坛(4945)
现代(4845)
(4817)
共检索到1465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毅  
随着基层社区组织的多元化,社区类型出现了较大的分化,社区自治出现了不同路径的选择。在一些业主自治型社区及混合过渡型社区中,业委会作为核心自治组织,常常不能有效解决其内部业主之间的利益矛盾,从而显现了城市社区建设的组织化困境。由此,在当前社区自治的组织基础薄弱,亦即"社会"自行生成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居委会等代表"国家"力量的适度介入仍是必要的,混合过渡型社区在当前仍有着较强的适应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慧卿  刘醒  
农民组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善治的重要契机,是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的有力支柱。精英人才的缺失、文化氛围的欠缺以及法律保障的缺失,使农民组织化陷入困境。要想破解这一困境,需要把农民组织化与进一步深化农业改革结合起来;需要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营造农民组织化发展的文化氛围;需要充分发挥政党在农民组织化过程中的作用;需要完善法律体系,为农民组织化指明方向。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粹  
关注留守妇女组织化这一新的发展路径,分析其结社的制度环境及推进路径。结合对全国4个省份709份问卷的调研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农村留守妇女组织化程度较低,留守妇女个人的结社行为仍受制于父权观念、政府依赖心理及留守身份认同感缺失等非正式制度和社团双重管理改革时滞、现有妇女组织示范效应较差及民间传统组织挤占发展空间等正式制度层面的双重制约;推进农村留守妇女结社需要依靠正式制度的强力推进和非正式制度的渐进变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培东  张婷婷  
作为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社区教育治理模式,社区教育"自组织"是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重要路径,其发展应当受到重视。然而,在行政本位的社区治理逻辑下,社区教育"自组织"发展面临政府角色定位不清、内部治理能力偏弱和组织结构"能人化"三重困境。鉴于此,建议从明晰政府角色、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和"去能人化"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仁彧  
现代社区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产物,呈现出由国家单一社会福利结构向多元结构转变的态势,正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学习型社区建设既要着眼于提高人们的社会生活质量,更需要思考与之配套的社会功能,推动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彰显学习型社区建设在社会发展中应有的功能与价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杜星雨  
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在整合社会资源、维护基层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新时期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实践也面临着网格化管理队伍素质较低、网格化管理主体间权责不清和边界不明、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等困境。为提高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实效,应科学优化城市社区网格员队伍建设、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现代化建设、增强网格内城市社区居民的参与感与幸福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锋  
社区数字化治理是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从技术、组织、制度等推动社区治理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社区数字化治理具有提升治理效率、优化治理网络、创新治理机制、预防治理风险等功能目标,但由于超大城市社区治理尚处于数字化转型之中,应强化社区数字化治理的公共性、风险性和相容性等价值遵循,结合社区数字化治理的实践困境,探索超大城市社区数字化治理的建构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石卷苗  
本文基于社会组织应对社会治理需求的背景,以社会组织参与困境儿童友好服务项目为样本,深入研究社会组织、儿童友好社区、政府、学校等多元主体在困境儿童服务中如何发挥治理功能。以社区为本,充分发挥儿童友好社区平台优势,社会组织通过激发社区优势为困境儿童提供支持,满足困境儿童多样化需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潇  
农村基层组织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保证,是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的根本保障。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现代化建设还面临着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治理机制落后、村委会与社会组织易被干预和农村基层体制不完善等困境。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现代化建设,要重点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坚持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实现农村基层组织与社会自治组织协同共治,扩大公众参与度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占锋  付少平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于推进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有着重大意义。然而,大多数西部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由政府单向度地推动和主导,尽管在短期内呈现出显著的发展态势,但是从社区长远发展来看,却面临着诸如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主体缺失,农户贫富分化影响社区建设进程,社区内农户社会交往"内倾化",社区融合遭遇阻力以及旧村土地资源闲置等困境。通过对陕西省Z镇幸福社区的实地调查与深度分析,文章认为,鼓励社区农户充分参与公共事务,推动农户经济可持续发展,重构新型农村社区认同以及科学利用旧村宅基地是加快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最终出路。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娄雅婷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将个人知识组织化。在介绍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基础上,描述了个人知识组织化的转化机制,提出了促进个人知识组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晟之  冯杰  何海燕  
社区通过组织制度和机制创新,以广泛的社区参与为基础,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破解集体行动困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平武县关坝村案例研究发现,以村两委为管理核心,合作社、保护中心、兴趣小组多级支持互动,社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共建共治共享,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人才振兴、组织管理、社会影响等方面产生一定成效,实践出一条保护与发展共赢的道路。但是也存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程度不高,社区组织之间存在一定的交易成本,外部性效益内化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创新一核多级,多元共建治理机制,强调赋予权力、增强能力、引入智力与内化动力并举、提高社区集体行动力和活力、重视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治理等理念。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薛晓东  王灵垚  邢浩然  
城市社区治理是实现有效社会管理的基础,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工程建设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矛盾突显,主要表现为城市社区发展水平与公民参与程度严重失调。从根本上讲,治理主体参与的非平等性、价值观与利益的冲突、组织内生动力不足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公民参与的水平。因此,要清醒认识到制度、组织、合作治理方面的不足,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重新定位治理主体角色,强化内生动力,积极引导公民参与等路径来促进城市社区治理的改革与创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宏宇  
随着治理理论的兴起,中国学者在译介西方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开始运用治理理论分析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尤其是合作治理理论颇受热捧。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勾勒出合作治理的理论框架及其共识,并结合社区经验材料反思合作治理理论的适用性。结果显示:社区治理中存在合作行为,但由于社区治理主体的自利逻辑、社区公共性的弥散以及社区治理中的责任区隔,城市社区尚无法实现真正的合作治理。据此认为,以合作治理理论分析当前城市社区的合作实践必须尊重社区的性质,并充分验证各个社区治理主体的治理意愿、治理能力和社区治理网络的发育程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宏宇  
随着治理理论的兴起,中国学者在译介西方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开始运用治理理论分析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尤其是合作治理理论颇受热捧。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勾勒出合作治理的理论框架及其共识,并结合社区经验材料反思合作治理理论的适用性。结果显示:社区治理中存在合作行为,但由于社区治理主体的自利逻辑、社区公共性的弥散以及社区治理中的责任区隔,城市社区尚无法实现真正的合作治理。据此认为,以合作治理理论分析当前城市社区的合作实践必须尊重社区的性质,并充分验证各个社区治理主体的治理意愿、治理能力和社区治理网络的发育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