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20)
- 2023(13948)
- 2022(12301)
- 2021(11454)
- 2020(9625)
- 2019(21985)
- 2018(21997)
- 2017(41973)
- 2016(23038)
- 2015(25906)
- 2014(25870)
- 2013(25865)
- 2012(23588)
- 2011(21214)
- 2010(21112)
- 2009(19171)
- 2008(18255)
- 2007(15732)
- 2006(13783)
- 2005(11981)
- 学科
- 济(89202)
- 经济(89100)
- 管理(63700)
- 业(59002)
- 企(45685)
- 企业(45685)
- 方法(39812)
- 数学(34378)
- 数学方法(33972)
- 农(25192)
- 中国(23146)
- 地方(23145)
- 学(22121)
- 财(19939)
- 业经(19685)
- 农业(17249)
- 环境(16984)
- 贸(15500)
- 贸易(15489)
- 和(15241)
- 制(15102)
- 易(14920)
- 理论(14769)
- 技术(13128)
- 划(12850)
- 银(12379)
- 银行(12322)
- 地方经济(12179)
- 融(12072)
- 金融(12069)
- 机构
- 大学(320296)
- 学院(318687)
- 管理(125525)
- 济(118956)
- 经济(115967)
- 研究(109204)
- 理学(108933)
- 理学院(107648)
- 管理学(105601)
- 管理学院(105069)
- 中国(80090)
- 科学(72608)
- 京(69809)
- 农(56104)
- 所(55658)
- 财(52213)
- 业大(51853)
- 研究所(51290)
- 中心(49829)
- 江(46658)
- 范(44396)
- 农业(44294)
- 北京(44066)
- 师范(43885)
- 财经(42039)
- 院(40636)
- 州(38826)
- 经(38124)
- 师范大学(35558)
- 技术(34982)
- 基金
- 项目(227906)
- 科学(177525)
- 研究(163582)
- 基金(163198)
- 家(144047)
- 国家(142836)
- 科学基金(121370)
- 社会(100544)
- 社会科(94910)
- 社会科学(94881)
- 省(90537)
- 基金项目(87849)
- 自然(81144)
- 自然科(79103)
- 自然科学(79083)
- 自然科学基金(77620)
- 划(76470)
- 教育(73773)
- 编号(67604)
- 资助(66635)
- 成果(53614)
- 重点(51319)
- 发(49527)
- 部(48464)
- 创(46692)
- 课题(46348)
- 科研(43721)
- 创新(43527)
- 计划(42482)
- 大学(41342)
- 期刊
- 济(132164)
- 经济(132164)
- 研究(89826)
- 中国(61877)
- 学报(55885)
- 科学(50186)
- 农(49691)
- 管理(43865)
- 大学(41155)
- 学学(38380)
- 财(37255)
- 教育(35847)
- 农业(34902)
- 技术(27396)
- 融(23762)
- 金融(23762)
- 业经(22818)
- 图书(22298)
- 经济研究(20660)
- 财经(18734)
- 业(17943)
- 资源(17000)
- 问题(16750)
- 科技(16316)
- 经(15932)
- 版(15588)
- 理论(15498)
- 书馆(15187)
- 图书馆(15187)
- 业大(14705)
共检索到4618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雪林 甄霖
本文以黄土高原泾河流域为例,通过对位于流域上游固原市的两个村落利益相关者问卷调查,研究其对生态服务产品消费状况和受偿意愿。借助SPSS软件,分析影响农户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和生态受偿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及其饲养家畜对有限的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并没有满足其营养需求,消费量受家庭人口、粮食作物面积、退耕地面积和养殖规模影响;受偿意愿与退耕地面积、养羊数量、收入水平密切相关。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通过改变农户种养格局和收入间接影响了家庭消费和生态受偿意愿。基于条件价值法的理论,对该区农户因保护水源地而损失的经济利益和放弃利用的水资源价值做出初步估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史恒通 赵敏娟
基于对陕西省渭河流域居民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渭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进行测算,并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对其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渭河流域居民的生态系统服务支付意愿为249.27元/(户·年);居民社会地位和居民环境认知程度对其支付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受访者年龄和是否为农村居民对其支付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男性受访者与女性受访者相比具有显著更高的支付意愿,而居民家庭收入状况对其支付意愿影响不显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史恒通 赵敏娟
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全价值评估有利于相关流域治理政策的建立,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应用选择试验模型法,对我国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非市场价值进行评估,并以渭河流域陕西段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在生态功能属性和指标的合理选取基础上进行选择试验模型设计和问卷调查,进一步分析渭河流域城乡居民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认知差异,以及测算相关样本的支付意愿,最终进行非市场价值估算。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不在意水土流失方面生态系统服务的改善,而更关心水资源数量和质量,以及自然景观和生态旅游条件等方面的改善;2渭河流域居民对水资源质量这一生态指标具有最高的支付意愿,对水土流失强度这一生态指标具有次高...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冶 郭祖彬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与土地利用结构的耦合关系进行生态分区,并提出相应的差异化管理策略,有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滦河流域为例,在乡镇尺度上评估关键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格局和匹配关系,量化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供需特征,基于Z-score标准化后的生态系统服务综合供需比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采用象限法进行生态分区,并模拟2030年不同土地利用发展情景下的分区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分异明显,林地和草地具有较高的供给量,供需关系空间分布较为均匀,耕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较高,供需关系空间分布差异较大;2)流域供需关系整体呈现供大于求,以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为主,各地类中,林地的供需盈余最大且空间分布较为均匀,建设用地和耕地的供需亏损且空间分布差异较大;3)将流域划分为4个生态分区,情景模拟表明,合理的生态保护有助于生态系统供需盈余的提升和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善,盲目的经济发展将加剧人地矛盾和供需亏损;4)充分考虑各分区自然社会特征,提出差异化分区发展策略和生态保护措施,有利于实现区域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结果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协调状态,为滦河流域生态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中旗 李文华 闵庆文 许晴
论文采用Costanza等人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方法对锡林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987~2000年的13年间,锡林河流域各类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服务总价值下降了31.6%,其中,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5.13×108美元降至4.38×108美元,下降13.3%;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由2.62×108美元下降为0.9×108美元,下降了65.1%;而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0.01×108美元上升到0.03×108美元,增加了200%。在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中,绣线菊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羊草杂草类草原和羊草丛生禾草草原等优质草原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减小,克氏针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渝萌 李晶 曾莉 杨晓楠 刘婧雅 周自翔
【目的】通过对生物多样性、固碳、产水以及文化四类生态系统服务进行测算,使用多属性决策方法进行区域最优保护范围的选取,为研究区生态平衡的维护及生态建设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渭河流域关中-天水经济区(关天段)为研究区,通过InVEST模型测算生物多样性及固碳服务,SWAT模型划分子流域并计算产水服务以及SoLVES模型量化文化服务,在此基础上利用OWA(Ordered Weighted Averaged,有序加权平均)多属性决策方法建立11种情景,筛选出优先保护区。【结果】(1)研究区在子流域尺度上产水量分布不均,整体情况为东部最高,中部地区小于西部地区,平均产水量约为95 mm;子流域固碳量范围为5.041—10.284 t·hm~(-2),单位面积固碳量较高的子流域多为秦岭地区,位于关中平原地区的子流域是城市聚集地区,建设用地密集的区域碳储存十分受限;生物多样性主要由生境质量指标衡量,研究区生境质量范围0.222—0.921,关中平原地区植被覆盖较少,人类活动频繁和城市发展导致威胁因子分布密集,因此生境质量较低,平均值在0.22左右,秦岭地区属于高植被覆盖且距离生境威胁因子较远,生态适宜性高且生物多样性保持良好;研究区文化价值总指数1.298—5.667,审美和精神价值集中在森林公园及秦岭山脉地区,但城市区域的历史文化底蕴浓厚且娱乐设施丰富,因此综合来看城市区域文化服务价值最高。(2)通过设立不同风险值和权重计算OWA算子,共得出11种风险情景及其保护效率。最终选取权衡值最高的风险情景6的覆盖范围为最优保护区范围,其保护效率约为1.499,覆盖范围多位于南部秦岭地区、天水市和宝鸡市交界处等。【结论】结合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分析与评价,通过OWA算子平衡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并选择最优保护区,为提升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宝雷 张淑敏 周启刚 周万村
将土地利用类型分类为耕地、有林地(森林地)、灌木林地、草地、迹地、水体、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8类。以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通过自动分类和人工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以上土地利用类型,并对三峡库区大宁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和驱动力做了分析。以Costanza等人的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测结果为基础,对各种地类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重新赋值,进而估算近30年大宁河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分析了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近30年,大宁河流域土地利用总的变化趋势是林、灌、草地经历了不断破坏和缓慢恢复的过程,耕地面积经历了先增后减,建设用地不断扩展。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国家政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彩霞 谢高地 杨勤科 李士美
人类活动及政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从长时间尺度上还缺乏对其影响过程的系统研究。本文以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的黄土高原典型丘陵沟壑区安塞县纸坊沟为例,以1938年~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其它文献资料为基础,计算了该流域不同时期的生态服务价值,分析了导致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人类活动及政策原因。研究表明,在受人类干扰极少的1938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最高,达到5.74×108元;1938年~1978年,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不合理的政策导向、淡薄的生态保护意识以及人口增长使得流域内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在1958年降至最低点,仅有1.92×108元,1973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屹 梁晨雪
黄河流域城市群的发展面临着水资源刚性约束强、跨域治理难度大、承载力不足等问题的严峻挑战。采用环境经济核算方法与水足迹评估了关中平原城市群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描述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社会经济因素对价值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平稳增长,呈现东南部高于西北部的区域差异特点。价值变化受农业总产值与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影响较大,城镇化率、旅游人数等也是主要影响因素。建议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纳入到城市水治理中,通过调整城市产业结构与人口密度、推进跨域协同等措施加快绿色转型。本文探索性地编制城市群水资源生态系统账户并进行了核算,为突出生态服务功能在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永静 宋风娇
基于玛纳斯河流域2000年、2010年、2019年3期遥感影像,运用ArcGIS10.7空间统计分析工具,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价值当量因子法等方法,对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林地、草地面积持续减少,水体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00—2019年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共损失了63.51亿元,林地和水体面积的减少是造成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降低的主要原因;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土壤保持、水文调节、生物多样性为主。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吴淼 米炜嵩 康琦 程永辉
城镇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深刻改变了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过程,加剧了自然生态系统向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转变。本研究以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城镇化子系统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机制及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其城镇化发展模式也正在经历重大转型,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多中心、组团式”的城镇化空间格局。(2)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呈现西北部高原地区高、东南部平原地区低的总体空间格局。(3)该地区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其中,土地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经济城镇化的影响则从负向影响逐渐转变为正向影响;人口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则同时存在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研究丰富了对流域尺度自然系统与人类系统相互关系的理论认识,也为合理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和生态保护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永静 宋风娇
基于玛纳斯河流域2000年、2010年、2019年3期遥感影像,运用ArcGIS10.7空间统计分析工具,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价值当量因子法等方法,对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林地、草地面积持续减少,水体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00—2019年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共损失了63.51亿元,林地和水体面积的减少是造成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降低的主要原因;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土壤保持、水文调节、生物多样性为主。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吴淼 米炜嵩 康琦 程永辉
城镇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深刻改变了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过程,加剧了自然生态系统向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转变。本研究以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城镇化子系统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机制及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其城镇化发展模式也正在经历重大转型,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多中心、组团式”的城镇化空间格局。(2)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呈现西北部高原地区高、东南部平原地区低的总体空间格局。(3)该地区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其中,土地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经济城镇化的影响则从负向影响逐渐转变为正向影响;人口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则同时存在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研究丰富了对流域尺度自然系统与人类系统相互关系的理论认识,也为合理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和生态保护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占车生 夏军 丰华丽 刘苏峡 刘蕾
基于中国西部生态系统综合评估的概念框架,提出了该评估的水问题评估目标和概念框架,并以三工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年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以人工生态系统和天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最大化为原则,确定1987年的生态景观状态组合为生态系统保护的最佳生态目标。在此保护目标下,分别估算了河流廊道和河道外生态需水,判定三工河流域生态需水的阈值区间为17%~24%。其后,结合社会经济需水的预测情况,综合分析了当地居民福利变化的情况,并以河流廊道用水和河道外用水平衡、社会经济内部用水平衡以及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用水平衡为原则,提出了基于人与生态和谐的水资源配置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炳方 罗治敏
以三峡库区大宁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为基础,以联合国经济合作开发署提出的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大宁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遥感数据为主结合少量辅助数据,提取了流域的生态系统信息。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对每个小流域进行单因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宁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具有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