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08)
2023(18653)
2022(15254)
2021(14138)
2020(12036)
2019(27466)
2018(27549)
2017(52503)
2016(28552)
2015(32223)
2014(32424)
2013(31857)
2012(28979)
2011(25870)
2010(26234)
2009(24688)
2008(24550)
2007(22545)
2006(19709)
2005(17686)
作者
(82812)
(69836)
(69358)
(65801)
(43981)
(33277)
(31672)
(27423)
(26286)
(24858)
(23517)
(23436)
(22056)
(22006)
(21520)
(21456)
(20956)
(20672)
(20199)
(19871)
(17213)
(17192)
(17186)
(16152)
(15683)
(15652)
(15529)
(15487)
(14167)
(14106)
学科
(122099)
经济(121942)
(104728)
管理(91175)
(86052)
企业(86052)
方法(54710)
(51822)
数学(45103)
数学方法(44464)
业经(36720)
(34661)
农业(34350)
中国(31669)
(25723)
(23730)
财务(23658)
财务管理(23613)
地方(22584)
企业财务(22347)
(22286)
理论(21804)
技术(21339)
(20900)
贸易(20889)
(20250)
(19954)
(19559)
(19390)
(18319)
机构
学院(414008)
大学(406934)
(167931)
经济(164402)
管理(163390)
理学(140595)
理学院(139199)
管理学(136575)
管理学院(135828)
研究(132475)
中国(103632)
(85036)
(81602)
科学(81529)
(77118)
(66863)
业大(65194)
(64615)
中心(63346)
农业(63060)
财经(61100)
研究所(60442)
(55408)
北京(52520)
(51786)
师范(51189)
(50991)
经济学(49886)
(47309)
经济学院(45113)
基金
项目(274107)
科学(216799)
研究(200698)
基金(198760)
(172724)
国家(171147)
科学基金(148165)
社会(127563)
社会科(120517)
社会科学(120482)
(110071)
基金项目(104793)
自然(96108)
自然科(93956)
自然科学(93933)
教育(92996)
自然科学基金(92261)
(90680)
编号(82913)
资助(80963)
成果(66405)
重点(61238)
(60154)
(59086)
(58465)
课题(56666)
创新(54101)
国家社会(52466)
科研(52449)
(51652)
期刊
(191753)
经济(191753)
研究(113821)
中国(82483)
(80686)
学报(64525)
(62711)
管理(62092)
科学(60009)
农业(54330)
大学(49906)
学学(47387)
教育(42571)
技术(39754)
(38711)
金融(38711)
业经(37369)
财经(30087)
(28625)
经济研究(28511)
问题(26028)
(25901)
技术经济(22196)
(22012)
统计(21169)
(19690)
世界(19137)
商业(19064)
现代(18953)
科技(18743)
共检索到614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小  
对于小农户如何组织化参与到现代农业发展中,学界多分析利益联结的“公司+小农户”与“专业合作社+小农户”的组织方式,忽视了乡村实践中社区内村集体和小农户多元要素合作的组织形式。基于农业治理的研究视角,本文着重分析山东寿光市A村小农户在村集体的领导下围绕产业发展中的市场交易、土地整合、公共物品、资金等需求,通过组建不同类型的社区型合作组织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在此过程中,小农户的多元性需求与社区治理压力、地方行政传导给村集体的创新压力,以及小农户对接“市场-国家”的组织需求成为社区型合作实现的动力机制。它不仅解决了基于经济效率的社会化分工促成产业发展转型升级问题,还兼顾社会公平和聚焦村庄福利的组织制度提升了村集体的治理效能和农民幸福感。依托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有效融合的社区型合作路径不仅实现了小农户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还能为新时代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提供启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小  
对于小农户如何组织化参与到现代农业发展中,学界多分析利益联结的“公司+小农户”与“专业合作社+小农户”的组织方式,忽视了乡村实践中社区内村集体和小农户多元要素合作的组织形式。基于农业治理的研究视角,本文着重分析山东寿光市A村小农户在村集体的领导下围绕产业发展中的市场交易、土地整合、公共物品、资金等需求,通过组建不同类型的社区型合作组织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在此过程中,小农户的多元性需求与社区治理压力、地方行政传导给村集体的创新压力,以及小农户对接“市场-国家”的组织需求成为社区型合作实现的动力机制。它不仅解决了基于经济效率的社会化分工促成产业发展转型升级问题,还兼顾社会公平和聚焦村庄福利的组织制度提升了村集体的治理效能和农民幸福感。依托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有效融合的社区型合作路径不仅实现了小农户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还能为新时代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提供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钟丽娜  
小农户家庭经营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底色,实现小农户组织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新时期,村社集体作为"统"的全局性作用发挥和"分"的灵活性功能激活的重要组织,能够重新成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理想组织载体。一方面,村社集体能够整合资源要素,克服小农户原子化和土地细碎化等问题,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另一方面,村社集体能够在现代农业分工体系中体现小农户的主体性,为小农户提供综合性社会化服务,激活小农户的生产和经营活力。因此,在乡村振兴中,应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实力,激活村社集体的统筹功能,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构建理想组织载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义媛  
在有关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讨论中,受关注较多的是各类经营主体提供的市场化服务,而对村集体提供的组织化服务讨论较少。本文以寿光市蔬菜大棚的旧棚改造为案例,讨论了村集体如何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发挥作用。在寿光市平沙村蔬菜大棚的旧棚改造案例中,村集体通过提供统筹服务,低成本地解决了小农户在产业升级中遇到的两个难题:因农户分化而导致的利益协调难题和农户自发进行旧棚改造导致的土地低效利用难题。村集体通过“返租”土地的方式对土地进行了整合和重新规划,让有意愿进行产业升级的农户可以在规划区域内新建大棚,不愿意新建大棚的农户则可以通过旧棚置换,在规划区域外的地块上继续种植,这一规划使土地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从该案例来看,村集体提供的是一种组织化的社会化服务,其突出特征是提供服务的过程就是对小农户的组织过程。这种组织化服务有两重实践机制:一是村集体通过对土地的统筹经营来整合土地,并在此过程中组织小农户;二是村集体在调用村民自治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化私为公和民主协商的方式来建立村庄内部的公共博弈空间,减少小农户因利益分化而产生的矛盾。本文尝试为讨论村集体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打开空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义媛  
在有关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讨论中,受关注较多的是各类经营主体提供的市场化服务,而对村集体提供的组织化服务讨论较少。本文以寿光市蔬菜大棚的旧棚改造为案例,讨论了村集体如何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发挥作用。在寿光市平沙村蔬菜大棚的旧棚改造案例中,村集体通过提供统筹服务,低成本地解决了小农户在产业升级中遇到的两个难题:因农户分化而导致的利益协调难题和农户自发进行旧棚改造导致的土地低效利用难题。村集体通过“返租”土地的方式对土地进行了整合和重新规划,让有意愿进行产业升级的农户可以在规划区域内新建大棚,不愿意新建大棚的农户则可以通过旧棚置换,在规划区域外的地块上继续种植,这一规划使土地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从该案例来看,村集体提供的是一种组织化的社会化服务,其突出特征是提供服务的过程就是对小农户的组织过程。这种组织化服务有两重实践机制:一是村集体通过对土地的统筹经营来整合土地,并在此过程中组织小农户;二是村集体在调用村民自治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化私为公和民主协商的方式来建立村庄内部的公共博弈空间,减少小农户因利益分化而产生的矛盾。本文尝试为讨论村集体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打开空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航英  
基于中国农民群体分化的现状,本文认为,现阶段能被纳入小农户范畴的只有小纯农户、农业兼业户和非农兼业户。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尽管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之间呈现出相容性的一面,但两者更多表现的是互斥性的关系。而这一状况导源于农村改革以来小农户的去组织化。现有衔接路径虽意在组织和带动小农户发展,但由于其发展路径和模式没有有效组织小农户且脱离中国农村社会基础,因而没有发挥作用。有鉴于此,本文认为要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一方面在于构建新村庄集体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以实现小农户的内生性组织化,另一方面在于反思美国式现代农业模式,走一条立足于中国农村社会基础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乐章  许汉石  
小农组织化是农村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也是当前中国促进农村发展和重构乡村秩序的一个必然选择。文章以10省30个行政村千户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描述统计、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实证探讨当前中国农户的组织化和组织活动参与问题。研究发现,无论是从农户的组织参加状况还是从农户的组织参与程度来看,中国农村组织发展严重滞后,农户组织参与比例和积极性都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且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三个不同领域组织的农户参与也极不均衡;那些相对传统和落后(户主人力资本、农户家庭资源和社区与区域条件都处于劣势)的农户普遍在参与经济组织、政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等组织活动方面的积极程度更高。文章还就未来研究需要引起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奕山  
新中国在小农户大量存在的起点上推进农业现代化,客观上无法离开小农户而另辟蹊径,农业现代化所取得的已有成就也离不开小农户的贡献。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农户的作用体现在各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各家各户被统一组织起来,集中力量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和发展粮食生产,输送粮食支援城市重工业;改革开放以来在不断深化的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小农户的分散决策和生产行为汇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现代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农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小农户的处境也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以前农户的生产决策自主性和粮食消费受到计划体制的抑制;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化环境下,弱势小农户难以掌握高价值的现代生产要素、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和增加在产品销售中的利益份额。在市场化环境下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公共部门应更加重视保障弱势小农户的利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奕山  
新中国在小农户大量存在的起点上推进农业现代化,客观上无法离开小农户而另辟蹊径,农业现代化所取得的已有成就也离不开小农户的贡献。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农户的作用体现在各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各家各户被统一组织起来,集中力量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和发展粮食生产,输送粮食支援城市重工业;改革开放以来在不断深化的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小农户的分散决策和生产行为汇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现代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农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小农户的处境也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以前农户的生产决策自主性和粮食消费受到计划体制的抑制;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化环境下,弱势小农户难以掌握高价值的现代生产要素、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和增加在产品销售中的利益份额。在市场化环境下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公共部门应更加重视保障弱势小农户的利益。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剑   罗必良  
农业组织化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回流农民工形成的农业人力资本补偿,对于推动小农户组织化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2017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回流对农业组织化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民工回流显著促进了农户的组织化经营,改善了农户农业生产的契约化、合作化及分工化的程度。(2)机制分析表明,包括契约精神、合作意识以及企业家精神在内的人力资本提升是回流农户实现农业组织化经营的重要传导路径。(3)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外出务工时长、外出务工地点以及外出务工工作性质的回流农民工对农业组织化经营的影响均存在差异性。其中,外出务工时长与农户的农业组织化经营呈“倒U”形关系;相较于西部,中部、东部回流农民工进行农业组织化经营的程度更深;相较于临时工作经历,具有自雇或正式工作经历的回流农民工对农业组织化经营的影响更大。为了降低小农户组织化参与过程中的人力资本约束,不仅要提升农内务农者的人力资本,还应重视经由迁徙途径形成的人力资本,并重点关注具有异质性的人力资本回流农民工对传统农业的改造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剑   罗必良  
农业组织化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回流农民工形成的农业人力资本补偿,对于推动小农户组织化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2017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回流对农业组织化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民工回流显著促进了农户的组织化经营,改善了农户农业生产的契约化、合作化及分工化的程度。(2)机制分析表明,包括契约精神、合作意识以及企业家精神在内的人力资本提升是回流农户实现农业组织化经营的重要传导路径。(3)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外出务工时长、外出务工地点以及外出务工工作性质的回流农民工对农业组织化经营的影响均存在差异性。其中,外出务工时长与农户的农业组织化经营呈“倒U”形关系;相较于西部,中部、东部回流农民工进行农业组织化经营的程度更深;相较于临时工作经历,具有自雇或正式工作经历的回流农民工对农业组织化经营的影响更大。为了降低小农户组织化参与过程中的人力资本约束,不仅要提升农内务农者的人力资本,还应重视经由迁徙途径形成的人力资本,并重点关注具有异质性的人力资本回流农民工对传统农业的改造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雪莲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命题。运用社会互构论对张掖市柳新区党组织助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案例进行了分析,通过以党建引领为基础的农业组织化实践,柳新区构建了多元主体参与的互构式“惠农共同体”,不仅打通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的渠道,也促进了党建链与产业链的有机整合;从互构主体及其互构关系、互构过程及方式、互构域、互构效果等几个方面对案例进行了解析,探讨了柳新区各级党组织与小农户形成的“互构、共在、共生”状态,以期为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可能路径提供启发和思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少华  
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快速增加。通过合约关系构建,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小农户开展农业生产,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当前,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合约签订、履行及违约责任追究机制构建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约风险亟待治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怀   于晓媛   侯臣  
“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下,在正确认识和对待小农户的基础上推进小农户再组织化,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通过对小农户范式的辨析,指出小农户不仅是我国悠久农业文明的主体,还是现代化新征程中助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但单一的“小农立场论”不可能成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出路,关键是推进小农户再组织化。基于马克思农业合作制思想,并凝练农业经济学和农业社会学相关理论,提出小农户再组织化的建构逻辑必须以厘清农地产权结构为前提,进而通过发挥集体土地所有权统摄地位,建立一个包容性的组织和匹配的治理机制,降低产权实施的成本,激活组织活力,最终引导小农农业进入现代化发展轨道。基于贵州毕节市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践为例得出,宏观上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发挥集体土地所有制统摄作用,提升小农户再组织化程度,微观上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从而成为夯实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现实进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广其  
农户合作:农业组织化的主体性选择朱广其农业现代化不仅是生产手段和农艺技术体系的现代化过程,同时也是支撑农业生产运行的组织载体的创新、补充过程,相对于土地、资本、劳动要素,组织是一个补充物而不是替代物,组织的原始与落后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迟滞的重要原因。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