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08)
- 2023(5805)
- 2022(4718)
- 2021(4345)
- 2020(3377)
- 2019(7472)
- 2018(7301)
- 2017(14378)
- 2016(7783)
- 2015(8387)
- 2014(8370)
- 2013(8519)
- 2012(7813)
- 2011(7415)
- 2010(7501)
- 2009(6916)
- 2008(6721)
- 2007(6159)
- 2006(5687)
- 2005(4914)
- 学科
- 农(43942)
- 济(43684)
- 经济(43649)
- 农业(29320)
- 业(24875)
- 地方(16493)
- 中国(13373)
- 管理(13070)
- 业经(12610)
- 方法(10146)
- 农业经济(9958)
- 发(9885)
- 数学(9602)
- 数学方法(9557)
- 村(8872)
- 农村(8854)
- 发展(7723)
- 展(7718)
- 土地(7676)
- 地方经济(7223)
- 制(7098)
- 环境(6898)
- 人口(6779)
- 劳(6629)
- 劳动(6628)
- 收入(6379)
- 农业劳动(6335)
- 城市(6296)
- 及其(6203)
- 学(5949)
- 机构
- 学院(115772)
- 大学(109042)
- 济(51476)
- 经济(50258)
- 管理(44340)
- 研究(42011)
- 农(41461)
- 理学(38884)
- 理学院(38392)
- 管理学(37841)
- 管理学院(37632)
- 中国(32069)
- 农业(31271)
- 科学(26383)
- 业大(24635)
- 京(22874)
- 所(20951)
- 中心(20430)
- 研究所(19100)
- 农业大学(19082)
- 江(17985)
- 财(17329)
- 范(17002)
- 师范(16924)
- 经济管理(16057)
- 发(15441)
- 科学院(14871)
- 业(14568)
- 省(14532)
- 经济学(14471)
- 基金
- 项目(81986)
- 科学(66216)
- 研究(62350)
- 基金(59634)
- 家(51815)
- 国家(51262)
- 科学基金(44364)
- 社会(42218)
- 社会科(39508)
- 社会科学(39498)
- 省(33907)
- 基金项目(33106)
- 划(27233)
- 编号(26997)
- 自然(26637)
- 农(26059)
- 自然科(25969)
- 自然科学(25965)
- 自然科学基金(25440)
- 教育(25326)
- 资助(21327)
- 发(21107)
- 成果(19705)
- 重点(18184)
- 部(17844)
- 国家社会(17762)
- 发展(17758)
- 展(17513)
- 课题(17373)
- 创(16570)
共检索到169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祝仲坤 冷晨昕 陶建平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组织载体与空间场域。本文依托布迪厄提出的场域理论,基于社区场域这一独特视角,解析社区影响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利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的2014年社会融合与心理专项调查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社区状况是影响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居住在高端社区、社区内邻居以本地市民为主、社区内已建立健康档案有助于农民工认同城市身份。在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逆向概率加权法纠正潜在的选择性偏误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来讲,社区状况对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社区类型、邻居构成情况对老一代农民工影响更大,健康档案、社区文体活动则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更为明显。这表明,老一代农民工更加关注社区类型、邻居构成情况等社区的基础条件,新生代农民工则更加关注公共服务资源等社区软环境。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达安
以社区"场域"内的农民工、社区居民、社区管理者为立足点,通过对长春市D社区的个案调查,结果发现,无论是主观的自我身份认同还是客观的社会定位都表明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陷入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状态。其根源在于城乡户籍制所造成的身份分类、利益冲突与文化隔阂。
关键词:
农民工 身份认同 社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邓睿
农民工对于城市的归属认同不仅反映了这一群体的"融城"意愿,也可能影响其在务工地的劳动行为偏好乃至就业质量。文章在理论分析和建立假说的基础上,使用2014年流动人口专题调查数据,运用处理效应模型、工具变量回归等方法,实证检验"城市人"身份认同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可能的机制。结果发现,"城市人"的身份定位显著促进了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身份认同正向影响农民工就业质量可能存在某些内在机制,"城市人"身份认同有助于提升农民工对自身就业地位的认知,帮助其更好地融入城市劳动组织,并扩充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社会资本,从而使其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城市人"身份认同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作用存在基于个体特征和工作特征的异质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海阳 梁海兵
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农民工劳动供给能否稳定是影响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虽然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但是学术界尚未深入探讨身份的转变对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文章基于身份经济学理论框架,实证检验了"城市人"身份认同对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不同身份的背后隐含着最优行为准则的差异,"城市人"身份认同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劳动供给。相对于老一代、女性或外来农民工,身份认同对新生代、男性或本地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更大。文章的重要政策启示在于,加快社会建设步伐对于稳定农民工的劳动供给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通过提高农民工群体的福利水平促进其融入城市,进而挖掘农...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彭远春
基于时空情境变化的背景,结合对武汉市杨园社区餐饮业农民工的566份调查问卷分析,从农民工主体角度探讨他们对农民这一强制性身份的认同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较大比例的农民工对农民身份呈模糊认同的状态。在控制其他变量后,入城前居留意愿、大众传媒接触程度、在城从事职业数、月收入满意度、家庭支持外出务工程度、务农时间等6个变量最终影响着农民工身份认同。城市体验、进城期望、乡土记忆对农民工身份认同起着独自、不可替代的作用,且由大到小影响着农民工身份认同。
关键词:
农民工 身份认同 乡土记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冬梅
农民工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主体,如何在社会结构中找到适当而合理的身份定位,既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实施的基础性问题。针对农民工身份认同困境,建议通过制度创新,促进农村社会发展,还原农民身份的职业内涵,提升农民职业发展能力,重塑农民工身份认同,以增强农民工主体意识,形成城乡有序流动、良性融入的人口发展格局。
关键词:
统筹城乡 农民工 身份认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华明 汤秋芳
本文认为,从未来归属的角度透视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即从经济资本、文化程度和政府政策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未来归属因素分析,并从二元制度和自身限制进行了未来归属的困境分析,由此提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未来归属 身份认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俊奎
身份认同不仅关系着新生代农民工是如何看待"我是谁"这一问题,关系着他们在城市生活的情绪体验和思想动态,而且关系着城市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通过对南京市1 997名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口学特征、家庭状况、心理状况、工作状况、社会关系、社区环境等情况进行的问卷调查,运用交互分析和多分类回归分析方法并相互印证,认为健康状况和他们的市民身份认同存在着非重合性、而工作经验的增加、居住环境的改善、心理压力的增大、社会排斥的减弱,使得他们更加认同自己的市民身份。基于此,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加社会资本、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以及减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中会
本文通过对北京264名农民工二代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其身份认同对自尊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农民工二代对农村老家认同高于城市认同,以整合和分离认同类型为主;女性、已婚、在京务工时间五年以上的农民工二代对自身农村的身份认同感更高;已婚、在京务工时间五年以上的农民工二代自尊水平更高;农民工二代的身份认同和自尊水平有显著的正相关,农村老家认同对自尊水平有正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
农民工二代 身份认同 自尊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晓丽 郑晶
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主要因素归纳为职位特征、乡土记忆、城市经历和发展预期四个方面。基于对四川364位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使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检验了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自己的身份认同较为清晰,且大多认同自己的工人身份;模型中的职位特征、乡土记忆、城市经历以及发展预期都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产生一定影响;受教育程度、所处职位、是否了解惠农政策、是否融入城市生活和入户意愿五个因素最终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竖元
通过对福建、湖南与贵州三省1735名新生代农民工的抽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滋生自杀意念是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危机的重要表现,而先赋性社会网络与自致性社会网络能有效降低新生代农民工生活中面临的"扭力",为其遏制自杀意念进而防止自杀行为提供双重保护;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滞后性"与对市民身份认同的"超前性"之间的结构性张力对其自杀意念施加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身份认同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网络与自杀意念之间的负向影响起着路径截然相反的调节作用。因此,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实现社会网络结构从"先赋性社会网络"到"自致性社会网络"的转换,并通过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与其市民身份认同的"同步性",消除两者之间的结构性张力,是有效遏制其滋生自杀意念的重要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翟秀海
农民工身份认同缺失,造成农民向市民转变困难,这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性因素的束缚,只有打破现行的二元户籍制度,改变与户籍制度相关的就业、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政策等,才能增强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推动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发展。
关键词:
农民工 身份认同 户籍制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佑静
通过对重庆市农民工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农民工社会认同存在户籍的制度性约束和主动选择农村户籍的限制,农民工身份认同受人口统计学因素、经济因素、心理因素的影响,打工距离近、收入高、在城市有自有住房、住房人均面积大、受到歧视少、对城市生活满意度高、留城意愿强烈的农民工更容易认同自己为城市人。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认同 影响因素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赵立
以110名企业农民工为样本,采用心理学的内隐态度研究范式,考察农民工群体身份认同、自我认同、群体偏好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农民工对市民群体所持态度相对更积极(内隐外群体偏好),更倾向于认同自己作为"农民工"这一群体身份(内隐内群体身份认同),并对自身持有积极的认同(内隐自我认同);(2)较低的内群体身份认同与较高的外群体偏好相联系;(3)自我认同在农民工群体身份认同与群体偏好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对"农民工"这一身份的认同度越低,其自我认同也越积极,对市民群体的偏好程度也越强;(4)新生代农民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侯晓斌
文章从就业质量角度入手探究就业特征对新生代农民工社区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获得中的福利保障、职业发展中的晋升经历、职业评价的两个方面均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社区认同的因素;其中尤以职业评价中的工作价值评价、工作满意度对社区认同的影响最为显著。在人口学特征方面,研究发现,受教育水平为大专及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比初中及以下的社区认同度高,持有省内户口的新生代农民工比省外户口的社区认同度高;到流入地生活时间越长,新生代农民工的社区认同度越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