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71)
2023(14334)
2022(12638)
2021(11779)
2020(9946)
2019(22872)
2018(22775)
2017(44554)
2016(24282)
2015(26823)
2014(27027)
2013(26610)
2012(24235)
2011(21785)
2010(21712)
2009(20211)
2008(19761)
2007(17329)
2006(15285)
2005(13522)
作者
(69163)
(57673)
(57367)
(54705)
(36706)
(27770)
(25957)
(22470)
(21771)
(20638)
(19763)
(19534)
(18464)
(18211)
(17993)
(17782)
(17254)
(17032)
(16557)
(16525)
(14333)
(14252)
(13792)
(13116)
(12928)
(12872)
(12752)
(12735)
(11673)
(11389)
学科
(93790)
经济(93650)
管理(72877)
(67969)
(57292)
企业(57292)
方法(43971)
数学(37501)
数学方法(37068)
(27431)
(24613)
中国(23337)
(21565)
(21422)
业经(21103)
地方(18371)
(17575)
财务(17504)
财务管理(17471)
企业财务(16634)
农业(16586)
理论(16155)
(15791)
贸易(15783)
(15343)
(15023)
银行(14977)
(14937)
技术(14698)
环境(14690)
机构
大学(342943)
学院(341064)
管理(135052)
(133490)
经济(130492)
理学(117046)
理学院(115698)
管理学(113725)
研究(113490)
管理学院(113084)
中国(83418)
(72633)
科学(70766)
(65098)
(56764)
(54108)
财经(51787)
研究所(51640)
中心(50934)
业大(50704)
(49631)
(47020)
北京(45785)
(45301)
师范(44849)
农业(42255)
(41422)
经济学(40223)
(40134)
财经大学(38634)
基金
项目(234767)
科学(184698)
基金(171479)
研究(170431)
(149704)
国家(148513)
科学基金(127480)
社会(108093)
社会科(102431)
社会科学(102409)
基金项目(91689)
(91171)
自然(83383)
自然科(81392)
自然科学(81374)
自然科学基金(79956)
教育(77734)
(76796)
资助(70624)
编号(68581)
成果(55924)
重点(52323)
(51806)
(49271)
(48509)
课题(47093)
创新(45307)
(45286)
科研(44946)
教育部(44512)
期刊
(145815)
经济(145815)
研究(99657)
中国(63230)
学报(55330)
科学(50984)
(50699)
(49163)
管理(49010)
大学(41956)
学学(39674)
教育(35775)
农业(33687)
(28578)
金融(28578)
技术(27398)
财经(25364)
业经(23680)
经济研究(22859)
(21606)
问题(19210)
(16653)
理论(16500)
图书(16467)
科技(16371)
(16225)
技术经济(15461)
实践(15045)
(15045)
现代(14779)
共检索到493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亚娟  
西方研究者认为社区参与旅游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信息、心理、教育和社会增权,而中国现阶段由于产权界定模糊导致的制度性的缺权才是阻碍旅游地社区通过参与旅游获得公平发展的主要障碍,西方国家清晰的产权制度使得其旅游增权理论欠缺了对制度性缺权状态的研究。本文在对制度和增权等基本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划分了4种制度性增权类型,分别讨论了制度缺失和制度失灵两种社区参与旅游的缺权状态,探索了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现实下可行的制度性增权途径,为进一步开展旅游社区增权的实践研究夯实了理论基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维艳  
出于对社区之于旅游的正外部性以及旅游之于社区的负外部性及其内化问题的关注,催生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念与实践。鉴于中国社区参与失败的核心症结——制度缺陷导致的权利失败,学界围绕社区制度增权机制的构建,已大体形成了立法增权(即为旅游吸引物权立法)与依法增权(即启用地役权)二元分野态势。基于定性研究方法并辅之以多元三角校正,就其制度增权的学理逻辑、实现路径、适用范围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比较分析。研究表明,闲置中的地役权与创设中的吸引物权,同属物权范畴,各有其制度价值和应用空间,且制度效力可并行不悖,而地役权制度的统摄力更强,更易落地,二者可构成制度增权时间维度上的现在时和未来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左冰  保继刚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权利失败、机会缺失与能力匮乏。对于后两者,研究者们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研究。而针对社区居民"无权"和"去权"的权利失败状况,学术界至今缺乏应有的关注。文章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起点,结合现代产权理论,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剖析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状态及其决定的旅游开发增值收益分配在理论上和现实中的矛盾性,提出了"吸引物权"这一新型的产权权利,并指出我国农村社区参与权利失败的制度性根源在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受限制支配、所有权主体"虚位"和吸引物权"缺位",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郭凌  王志章  
本文运用新经济社会学所创立的"制度嵌入性"分析框架,对泸沽湖民族旅游社区两个典型的社区参与制度——即"家屋制度"与"人头制度"是如何嵌入具体的社会情境中从而发挥预期作用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影响社区参与制度的构建;行动主体通过社会网络开展社会交往,构建并维系社区参与制度;行动主体在制度构建中体现出较强的能动性;社会网络受制于制度背景,两个社区构建出的社区参与制度有所差异。鉴于上述发现,本文提出了从借用社区的非正式制度、重视既有的社会网络、推动民族旅游社区的精英治理、发挥行动主体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左冰  保继刚  
增权是目的地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缺乏关于政治和权力关系的分析,仅将社区参与作为一个经济和技术过程而不是政治过程,是当前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在实践中不能取得真正进步的原因。本文对西方增权理论以及旅游研究中有关增权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认为旅游增权这一新兴理论的提出必将对未来发展中国家的旅游实践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章剖析了西方旅游研究者仅仅关注于社区增权模式的局限性,提出个人增权先于社区增权的观点,并指出在把增权理论应用于中国的旅游实践时,除了西方学者倡导的信息增权和教育增权外,还需要将增权的范围扩展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志永  李乐京  李天翼  
贵州郞德苗寨是我国民族村寨旅游的典范,其社区主导、全民参与、以工分制为典型特征的运行模式和分配制度,被称为"郎德模式"。在国内外学者积极倡导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赋予社区权力的呼声中,郎德人20多年来一直在实践这种理念并取得丰厚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成果,这为研究旅游地社区增权模式和路径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试验场"。文章在文献研究和多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介绍郎德苗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组织演进与制度建构过程,认为郎德苗寨社区组织演进与制度构建使当地社区在旅游发展背景下实现了经济增权、社会增权、心理增权和政治增权。郎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凌  周荣华  耿宝江  
本文在社区增权及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内涵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社区所面临的无权状态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社区增权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其次,本文对我国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中的社区增权路径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增权重点应是经济增权、心理增权、政治增权、社会增权以及教育增权。最后,本文针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决策、管理、利益分配各个环节提出了社区增权的相关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文  
本文以香格里拉梅里雪山周边雨崩藏族村的旅游开发为研究背景,分析了该区村民参与旅游开发的"轮流制"模式,认为这是一个社区主动参与旅游发展,基本实现了经济增权、政治增权、心理增权和社会增权的典型案例。"轮流制"模式一方面妥善协调与巧妙解决了村民参与旅游开发利益分配的不均衡,控制了外来投资,同时避免了由于无序竞争引起的经济利益过于集中现象,对构建雨崩村社会和谐起着非常大的积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雨崩村民的增权有一个重要的假设条件,即村民绝对拥有在村境内的住宿、餐饮、租马等经营权。本质上雨崩村的旅游增权是个人增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龙梅  
社区参与是当前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主要形式。本文选取四川桃坪羌寨这个典型的发展旅游业的民族村寨社区,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内化在居民心理的无权感为依据,从居民感知的角度,调查研究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增权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志永  王化伟  李乐京  
通过采用田野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以贵州郎德苗寨为个案,研究当地村民对旅游经济增权、旅游政治增权、旅游心理增权和旅游社会增权的感知状况,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特征村民对旅游增权的感知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民族贫困地区以社区为核心力量导向的旅游开发,村民对旅游增权的感知度较强;村民对增权感知的强弱依次为心理增权、社会增权、政治增权及经济增权;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村民对旅游增权感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希敏  郭剑英  
目前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程度普遍不高,如何提高居民的参与度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从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角度出发,以江苏泰州溱湖风景区社区为研究对象,展开个案研究与访谈调查,总结了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方式及满意度,剖析了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能力不足、政府管理不力、旅游利益分配不均等现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经济利益、情感依恋和自我价值三层次动力机制模型,结果表明经济利益是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居民才会考虑满足自己的情感依恋,进而通过获得相应的话语权,实现自我价值,而政府管理、企业优势等因素是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外部动力,以促进其经...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黎平  
山区旅游渐受游客的青睐,但山区旅游对山区居民的带动有限。本文提出社区参与是山区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但目前社区参与的实现在山区居民、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旅游专家等方面都还存在许多障碍,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将是一项需要很长时间努力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并加强对山区居民的教育培训。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生延超   谭左思   徐珊   王瑞雪  
面对当前复杂的外部形势和数字经济发展浪潮,旅游企业如何主动对接数字经济进而增强韧性能力以适应外界变化,不仅关系自身生存发展,也牵涉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利用2008—2021年我国35家上市旅游企业样本数据,探讨了数字经济对旅游企业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旅游企业韧性水平,该结果经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旧成立;2)制度环境和股权集中度作为旅游企业发展的内外影响因素,对于数字经济提升旅游企业韧性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调节作用,处于制度环境较好区域和股权集中度较低的旅游企业,数字经济对旅游企业韧性的促进效果越强;3)异质性分析表明,处于上升阶段和较低市场优势地位的旅游企业更倾向于利用数字化成果提升其韧性水平。因此,旅游企业应综合考虑自身发展情况和外部环境条件,积极构建敏捷、灵活的数字智能组织以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江峰  
旅游增权问题研究多集中在乡村旅游地、生态旅游地及民族村寨社区等一些往往伴随土地所有权的地区,而另一些因不拥有土地权或丰富旅游资源而旅游失权现象较为严重的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研究较少。基于上述考量,西安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会战在对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状况开展深入调研及对国内外社区旅游增权理论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循着旅游增权"是什么""凭什么""增什么""怎么增""增权为什么"的理论脉络,围绕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的内涵、基础、内容、路径及目的等问题,尝试建构了一套有关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的系统理论,著书《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的理论与实践》,于2018年11月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莹莹  
乡村旅游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涌现出了许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乡村社区参与不足及旅游利益分配不均。文章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核心利益主体进行阐述,分析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立足于社区居民,对利益分配机制构建原则及居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参与模式进行概括总结,提出乡村社区参与视角下旅游利益初次分配机制及再次分配机制,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中的利益分配提供一些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