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33)
2023(11042)
2022(9231)
2021(8359)
2020(6646)
2019(14828)
2018(14633)
2017(27015)
2016(14844)
2015(16506)
2014(16457)
2013(16307)
2012(15603)
2011(14433)
2010(14756)
2009(13836)
2008(13699)
2007(12383)
2006(11282)
2005(10802)
作者
(44484)
(37492)
(37402)
(35309)
(23902)
(18062)
(16826)
(14519)
(14325)
(13703)
(12969)
(12640)
(12375)
(12089)
(11986)
(11542)
(10984)
(10879)
(10855)
(10808)
(9595)
(9418)
(9062)
(8645)
(8599)
(8500)
(8442)
(8365)
(7726)
(7598)
学科
(63943)
经济(63830)
管理(46348)
(42395)
(33105)
企业(33105)
中国(21837)
地方(20850)
(20545)
(17625)
业经(17493)
(16381)
方法(16201)
农业(13941)
数学(13066)
(13019)
金融(13016)
(12976)
(12934)
数学方法(12931)
银行(12909)
(12572)
环境(12500)
(12098)
(11631)
(11293)
贸易(11279)
技术(11158)
地方经济(11127)
(10866)
机构
学院(215656)
大学(212941)
(88516)
经济(86402)
研究(82011)
管理(77223)
理学(64309)
理学院(63446)
中国(62840)
管理学(62463)
管理学院(62055)
科学(49106)
(46871)
(44770)
(42581)
(39136)
研究所(37913)
中心(36690)
(35848)
财经(33187)
业大(30997)
北京(30326)
(30305)
农业(30216)
师范(29999)
(29992)
(29856)
(28969)
(28530)
经济学(26514)
基金
项目(137094)
科学(107802)
研究(102825)
基金(97357)
(85061)
国家(84274)
科学基金(71400)
社会(65826)
社会科(62158)
社会科学(62145)
(55954)
基金项目(50838)
教育(45965)
(45690)
自然(44125)
自然科(42844)
自然科学(42831)
自然科学基金(42065)
编号(41320)
资助(38751)
(35195)
成果(35041)
重点(31697)
课题(30736)
(30504)
(29726)
(28858)
发展(28403)
(27926)
国家社会(27245)
期刊
(114052)
经济(114052)
研究(71022)
中国(55378)
(38881)
(34994)
学报(34176)
管理(31926)
科学(31754)
教育(27482)
大学(26367)
农业(26304)
(25046)
金融(25046)
学学(24686)
业经(19926)
技术(18164)
经济研究(17163)
财经(16882)
问题(14694)
(14504)
(13455)
世界(11504)
(11393)
科技(10941)
(10675)
国际(10338)
现代(10123)
(9970)
资源(9883)
共检索到3573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琴  田银华  童乙伦  
基于世界自然遗产地与所属地社会、经济、生态大系统环境的互动演化关系,文章将社区参与促进自然遗产地开发保护的作用,纳入市场供需均衡的内生约束里,考察在供需均衡的内生约束下,遗产地生态位提升的优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区参与通过确权、保权、设权和增权的四方面作用,改变了遗产地的需求、资源、技术及制度等活化因子变量;提高了世界遗产地生态位及旅游发展质量。最后,结合崀山的案例分析,为世界遗产地的旅游保护开发提供一条社区参与的可行路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志军  徐飞雄  刘嘉毅  
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调是世界性难以回避的矛盾和难题。运用主流、成熟的战略管理思想,构建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同的战略管理理论框架,并运用理论框架于崀山实证分析中。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步骤:首先是战略分析,包括远景、使命、战略目标和SWOT分析;其次是战略选择与制定,运用SWOT模型分析进行战略选择,制定国际化与本土化战略、品牌化与多元化战略、利益相关者参与战略与社区居民参与战略、信息化战略、战略联盟战略;再次是战略实施,涵盖组织变革、制度改革、资源获取与配置、组织文化和精神保障;最后是战略评价与控制,包括战略评价和战略控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志军  徐飞雄  刘嘉毅  
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调是世界性难以回避的矛盾和难题。运用主流、成熟的战略管理思想,构建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同的战略管理理论框架,并运用理论框架于崀山实证分析中。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步骤:首先是战略分析,包括远景、使命、战略目标和SWOT分析;其次是战略选择与制定,运用SWOT模型分析进行战略选择,制定国际化与本土化战略、品牌化与多元化战略、利益相关者参与战略与社区居民参与战略、信息化战略、战略联盟战略;再次是战略实施,涵盖组织变革、制度改革、资源获取与配置、组织文化和精神保障;最后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朝枝  
基于国际上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准则和对生态旅游内涵的3项基本共识,即坚持资源保护底线、保障社区受益、兼顾效益公平,无疑自然遗产地所开发的旅游活动必须是生态旅游。但与一般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不同,社区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中的角色与功能稍有区别,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明。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芬  钟永德  吴忠宏  张西林  
本文以湖南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游客问卷调查,以便利抽样的方式探讨游客社会经济背景因素对游客旅游解说需求(解说媒体偏好与解说主题兴趣)的影响,以指导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经营管理者对未来解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研究发现,在解说媒体选择上,游客偏好于带队解说、定点解说与咨询服务等人员解说方式,游客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婚姻与居住地对解说媒体的偏好有显著差异;在解说主题选择上,游客对森林、植物、动物、地质等较有兴趣,游客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婚姻对解说主题的兴趣也有显著的差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年兴  林振山  黄震方  潘刚  
中国的自然遗产事业方兴未艾,但自然遗产地的保护状况令人担忧。论文以广泛的基础资料收集为前提,分析论证了自然遗产地保护的完整性原则,并对全球范围内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威胁因素进行了定量化统计评价。结合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状况,提出了中国自然遗产地的保护对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桂华  张一群  
生态补偿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层面的重大问题,造血式补偿是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关键,对于生态脆弱、经济落后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社区而言,以造血式生态补偿模式培养其自我发展机制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具重要意义。旅游开发作为遗产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在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金华  
本文以自然价值论为指导,提出自然遗产地多价值管理的命题,认为多价值管理是建立自然遗产地可持续发展制度保障的基础,自然遗产地管理应以"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作为管理对象,遵循环境公正和社会公正的原则作出制度安排,进而以机构、机制和资金3个方面为重点就多价值管理制度安排提出具体要求。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郑群明  夏赞才  罗文斌  刘媛媛  
地方感已成为旅游研究的新热点,国内外关于旅游者、旅游地居民的地方感实证研究不断涌现,但关于重大外部事件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以湖南崀山为例,通过设计量表以测量世界遗产申报作为外部事件对社区居民地方感的影响,通过发放问卷和访谈等方式进行实地调研。研究发现,世界遗产申报使居民对崀山有了全新认识,并对地方认同、地方依赖、自然环境感知和社会文化感知等4个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虽然不同利益群体的居民对待申遗和旅游业的态度不同,但总体上世界遗产申报强化了居民的地方感,提高了其对当地旅游发展的期望和支持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苏明明  
一、世界遗产地的旅游发展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于1972年11月第17届会议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旨在针对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提供紧急和长期的保护。至此,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对遗产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持续关注。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普及,以及旅游者对于目的地自然文化价值的重视,遗产旅游也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晖  赵凯  朱雪  杨树华  
"三江并流"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面临着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艰难抉择。本文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十大核心景区之一——月亮山景区为例,研究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景观生态规划模式、规划与管理结合的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倩娜   姚娟   付鹏飞  
以巴音布鲁克世界自然遗产地外迁定居的205户牧户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生态移民的生计能力、适应水平与适应策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牧民生计能力由生产能力、社会能力、劳动能力、金融能力等多种因素决定,适应水平由生活适应、文化适应、经济适应、社会适应与政策适应等维度构成。生计能力显著正向影响适应水平和适应策略选择,适应水平在生计能力对适应策略影响路径中起到38.46%的促进作用。牧民生计能力越强,异地定居适应水平越高,留在城镇定居的可能性越大。应通过激发主体内生动力、打造良好“三生”环境、创新定居移民生计发展模式来持续提升牧民生计能力和异地适应水平,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宁  范文静  孙克勤  
地质灾害影响评价是实现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选取历史灾害危险性、地质环境条件、遗产地易损性和遗产地减灾能力4个评价要素和18个评价因子:地质灾害点密度、地质灾害规模、地质灾害频度、断裂分布密度、地貌类型复杂度、岩土体稳定性、年均降水量、降水量变异系数、森林覆盖率、人类活动、建筑群或人造工程面积、建筑结构体系、文物数量、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稳定性、防灾工程、救灾能力、重建能力等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评价过程进行了探讨。作者以九寨沟为例对该指标体系与模型进行了实例验证,并认为其能够直观的反映地质灾害对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普适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艳  
生态足迹概念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于1992年首先提出(Rees,1992)。1996年,Wackernagel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分析方法——生态足迹分析法(Wackernagel et al.,1996),进一步完善了William Rees的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概念及分析法提出后即受到环境学家和经济学家的高度重视。Wackernagel第一个利用生态足迹对旅游业进行分析(Wackernagel et al.,2000)。随后,有关旅游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吕亚婷  古丽米·玛旦尼  朱怡婷  
本文采用对景区游客发放问卷的方式对新疆天山世界遗产地中的博格达遗产地(天山天池景区)的“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游客感知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内容效度检验来对比专家评价和公众评价的差异性问题。对天山天池世界自然遗产地中的价值流失问题进行讨论,公众感知虽然不及专家评价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但是公众感知对遗产地的教育传播、长期保护、价值追溯以及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