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99)
- 2023(7278)
- 2022(5371)
- 2021(4692)
- 2020(3733)
- 2019(8141)
- 2018(8297)
- 2017(15951)
- 2016(8679)
- 2015(9770)
- 2014(9571)
- 2013(9265)
- 2012(8208)
- 2011(7073)
- 2010(7057)
- 2009(6552)
- 2008(6482)
- 2007(5549)
- 2006(5094)
- 2005(4786)
- 学科
- 济(32874)
- 经济(32834)
- 业(25620)
- 管理(24636)
- 企(17494)
- 企业(17494)
- 中国(12505)
- 农(11807)
- 业经(10017)
- 地方(9836)
- 方法(9587)
- 制(8897)
- 财(8281)
- 工作(8127)
- 数学(7960)
- 数学方法(7886)
- 农业(7626)
- 服务(6808)
- 贸(6461)
- 贸易(6457)
- 体(6299)
- 易(6224)
- 发(6210)
- 学(5789)
- 产业(5536)
- 银(5408)
- 银行(5397)
- 发展(5257)
- 展(5251)
- 行(5210)
- 机构
- 学院(114510)
- 大学(114480)
- 管理(45012)
- 济(44870)
- 经济(43711)
- 研究(38641)
- 理学(38341)
- 理学院(37972)
- 管理学(37426)
- 管理学院(37198)
- 中国(29395)
- 京(24050)
- 科学(22444)
- 财(21621)
- 江(18586)
- 州(18413)
- 中心(18389)
- 所(18306)
- 农(17339)
- 财经(16677)
- 研究所(16358)
- 范(15937)
- 师范(15805)
- 业大(15219)
- 经(15083)
- 北京(14903)
- 院(14336)
- 经济学(13736)
- 农业(13091)
- 师范大学(12680)
- 基金
- 项目(79574)
- 科学(63176)
- 研究(61345)
- 基金(57281)
- 家(49414)
- 国家(48989)
- 科学基金(42389)
- 社会(40757)
- 社会科(38467)
- 社会科学(38451)
- 省(31481)
- 基金项目(29993)
- 教育(26869)
- 编号(25942)
- 划(25938)
- 自然(24906)
- 自然科(24324)
- 自然科学(24319)
- 自然科学基金(23890)
- 成果(22183)
- 资助(21251)
- 发(18315)
- 重点(17988)
- 课题(17684)
- 国家社会(17392)
- 部(16754)
- 创(16644)
- 项目编号(16282)
- 制(16009)
- 创新(15618)
共检索到178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吴素雄 吴艳
温州社区公共服务传递碎片化形成于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下沉及服务购买过程中,既表现为部门业务在社区的分割,也表现为社区合同制治理受治理结构与社区服务生产方的资质、专业工作者素质及评估能力的约束。因此,温州通过政府权力下放、社区服务中心及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进行了机构、人员、业务及信息的重组与集成,但社区居委会与社区服务中心及孵化基地的权力关系需要在治理结构中明确定位,社区工作者专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温州 政府 社区 碎片化 公共服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方绪军 王屹
职业院校发展规划执行实质是"政策文本"到"政策执行"纵向下移的过程,彰显出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性诉求。从认识论基础出发,深入剖析了职业院校发展规划执行忠实性、本体性、联动性等原则的哲学释义,同时运用协同治理分析方法,提出了职业院校发展规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碎片化的问题。基于此,职业院校发展规划执行碎片化的防治策略包括主动嵌入政府整体发展规划中,增强发展规划的认同度,实现"政—校"执行目标的帕累托最优效应;合理使用教育政策工具,激发发展规划执行主体的内生动能,实现"校—部"多层次公共利益的整体效应;构建"协调—监控"机制,提升发展规划执行的组织效能,实现"部—部"协同创新的内生动能;全面融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程度,实现"校—社"资源供给侧的动态平衡。
关键词:
职业院校发展规划 执行碎片化 协同治理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徐娟 马佳骏 邵帅 黎娇龙
“河长制”这一创新政策试图通过河长之间的沟通协调来有效实现水污染治理目标,但该政策能否有效解决因流域治理的跨域特征而导致的碎片化管辖和协同治理困境,现有文献对此尚未予以关注。文章首先利用博弈模型和逻辑推演阐释了碎片化治理本身对水污染治理及对河长制政策实施效果的潜在影响,进而基于2007-2018年中国七大流域覆盖的干流县域数据,结合中国生态环境部实施的国家重点监控点的水质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了系统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的流域治理中确实存在明显的碎片化问题,且主要集中在中上游地区,原因在于中上游地区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占优策略为被动等待,而下游地区主要为经济发达地区,其占优策略为主动治理,导致下游监管较强、中上游监管较弱而出现污染产业“逆流而上”的现象。同时,河长制能产生水污染治理改善的效果,但尚未解决跨区域协同治理困境,这也正是目前实施的河长制政策的主要局限,亟需后续推行过程中的进一步完善。文章揭示了河长制治理过程中的跨区域碎片化导致的协同治理困境问题,并为此问题提供了实证依据,有利于政府在执行过程中重点关注跨区域的协同合作治理,为政府进一步建立跨区域的河长制协同治理制度提供了决策依据。
关键词:
河长制 跨区域协同治理 碎片化治理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裴俊巍 陈慧荣
部门本位主义和碎片化权威结构长期束缚国家治理的协同能力。针对碎片化权威主义理论,学界曾提出社会力量参与政策协同的修正版,构建了"共识型决策"的替代模型,也探讨过如何克服协同失灵和构建整体性政府。然而,既有研究都局限于行政部门之间以及行政部门与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文章超越既有视域,探讨法院如何作为社会力量参与政策协同的制度化渠道,指出一条政府协同治理的司法路径。文章以"中国政府采购第一案"为反常案例,考察司法体制如何协调发改委和财政部之间的政府采购管辖权之争。研究发现,司法程序正在成为公民维权的重要渠道,法院力量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逐渐增大,并开始影响核心政府决策,成为"碎片化权威主义"结构中新兴的协调力量。
关键词:
碎片化权威主义 协调机制 法院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鲁圣鹏 杜欢政 李雪芹
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中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存在的问题,认为农村垃圾协同治理,是降低垃圾管理成本、实现垃圾资源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垃圾治理主体、流程、政府职能分工以及政策等方面,系统探讨当前中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存在的"碎片化"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按照系统管理的思维,运用顶层设计方法,构建农村生活垃圾协同治理总体框架;从主体整合、流程再造、区域协同、机制协调和信息共享5个方面,重点研究农村生活垃圾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本研究对构建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实现美丽乡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农村生活垃圾 协同治理 碎片化 资源化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陈建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短板",碎片化已成为制约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症结,而整体性治理理论可以为应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碎片化难题带来启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碎片化具体表现为供需脱节,供给部门林立交错,供给方式多轨并存、杂乱无序等。而"对上负责"的文化行政理念,跨部门整合改革滞后,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不适应合作实践发展要求是导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碎片化的主要原因。对此,应确立需求导向的治理理念及供需精准对接机制,健全跨部门无缝隙协同系统,并将增强合作治理能力作为政府职能调整的发力点,进而破解碎片
关键词: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碎片化 整体性治理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潘炜 陈庚
乡村公共文化领域长期存在供给碎片化问题。新时期以多元参与、技术升级、文旅融合为导向的改革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源聚合,但因现行体制下政策工具失灵、乡村文化功利化与居民文化主体性缺失、供给主导模式与基层社会需求结构错位,也引发了“多元价值非均衡博弈”“多元主体割裂式合作”“新旧技术交错式运行”等新型碎片化问题,成为阻碍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障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碎片化治理的关键是推动弱、小、散的主体建立共生关系,优势互补、协同演进。应以构建乡村公共文化共生体系为导向,通过挖掘文化共生单元、丰富文化共生模式、优化文化共生界面、形塑共生政策环境等策略,凝聚分散化要素、整合割裂化主体、疏通庞杂化渠道,以多元共生“自下而上”地推动碎片化治理。
关键词: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 碎片化新样态 文化共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汪锦军
在农村公共服务中,传统的单一供给模式面临着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它集中表现在政府主导的供给模式的官僚化困境、自主供给模式的资源困境和委托供给模式的监督困境。而且,这些传统的供给模式在公共服务供给中过于碎片化,无法为农村公共服务提供整体协调的机制安排。为此,需要寻求改革的突破口,从而构建一种有效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本文通过对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统筹改革设计的分析,探讨政府如何通过统筹协同的改革政策,为农村的公共服务提供构建一个多方合作和参与的治理框架。
关键词:
农村 公共服务 合作 参与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健 何涛
供给主体碎片化问题是社区“医养结合”治理的突出矛盾,也是学术界需要研究的焦点问题。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框架之下,本研究对社区“医养结合”供给主体治理失灵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解释后得出结论:供给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和行为导向造成了目前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主体碎片化的现实困境。因此,只有真正构建起社区“医养结合”供给主体协同治理体系,才能实现社区“医养结合”善治的目标。研究结论表明:通过构建“多元协同—多方共赢”模式使不同供给主体形成利益均衡共识,共同致力于社区“医养结合”供给的善治之道,以此破解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碎片化问题,最终实现各方供给主体协同均衡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飞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制约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中一个重要缺陷是"碎片化",具体表现为供给主体缺乏合作,供给政策不成体系,供给内容无法有效匹配和供给方式效果不佳。因此需要从健全部门间协同管理机制,整合供给政策、完善供给内容和提升供给方式四个方面入手,从而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整体性供给水平。
关键词:
农村公共服务 供给机制 碎片化 重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杜春林 张新文
长期以来我国乡村公共服务供给都呈现出碎片化的形态。本文在搜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时期碎片化的特征,将我国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分为制度隔离型、资源匮乏型和府际竞争型。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存在三大问题,即缺乏协作导致的效率低下、疏于规范导致的胡乱摊派和政绩导向导致的供需不符。依据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构建了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的治理路径和治理框架,确定各个主体的行为边界,实现乡村公共服务的整体性供给。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米恩广 李若青
互助养老虽为农村养老新模式,但当前整体运行状况不尽人意,其症结在于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以"条块分割"等为特征,在身份、区域、运行等层面,呈碎片化运作之势,具体表现为认知难以产生共鸣、养老资源零散化、政策设计失衡、服务运行地方化、养老需求偏好与服务供给目标偏离等,直接影响着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供给效率的提升。据此,可从需求、资源、供给三个维度设计出"3个动态链接+1个良性循环+多个优化结果"的碎片化整合思路,以指导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协同供给机制的建构。在整合思路指导下,从完善政策设计、优化主体关系、创新服务方式、建立瞄准机制等层面来建构具体、可行的路径,以实现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从"碎片化运作"走向"协同性供给",从而打破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碎片化运作格局,全面提升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能力与供给效率。
关键词:
农村互助养老服务 碎片化 协同性供给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常明杰
当下中国各地农村社区化治理模式方兴未艾,农村社区化治理成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动向,也成为突破城乡二元壁垒实现由二元向一元转制的契合点。农村空心化、城乡二元制度阀效应、新型工业化和土地财政共同形成了农村社区化改革的动力机制系统,同时社区认同缺失、社会资本缺失、补偿机制公平性缺失与价值规范缺失等一系列难题又共同阻碍着农村社区化改革,在动力与阻力的双重牵引力作用下学习和借鉴城市社区化治理的经验,寻求适合农村社区化改革的制度整合之路成为当前农村社区化治理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农村社区化 社区治理 现实困境 路径构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晓洋 许丹敏
以广州市城市井盖设施管理为案例,分析了城市井盖设施管理碎片化的起源、表象以及去碎片化策略。城市井盖设施管理碎片化的根源是城市井盖设施诱发的公共问题,具有跨组织边界、跨功能边界和跨时间边界的跨域性特征。城市井盖设施管理碎片化的表象为管理主体、管理流程、管理信息和管理资源的碎片化。协同治理理论可为解决跨域性城市井盖设施管理碎片化问题提供可行的政府治理架构。通过制度建设、组织整合、技术赋能和文化互信的四维策略可解决城市井盖设施管理的碎片化问题。
关键词:
城市 井盖设施 碎片化 协调治理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梁华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现代化不仅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社会发展的活力,也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多元协同治理结构是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演进方向和目标。要实现从传统治理结构向多元协同治理结构的转变,需要双重整合机制来实现。第一重整合机制是刚性的整合机制,通过正式制度的变迁和创新来明确政府部门、社区、居民、社会组织间的权责,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结构,塑造包容、民主的社区议事组织和议事程序,形成制度化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方式;第二重整合机制是柔性的整合机制,通过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塑造形成社区协同治理意识,提高治理主体参与的积极性,降低治理结构运行的组织成本和协调成本,以及利益协调和补偿中的交易成本和运行成本。双重整合机制的形成依赖于公共财政和服务型政府的建立、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
关键词:
城市社区 多元协同治理结构 双重整合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