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53)
- 2023(14668)
- 2022(12414)
- 2021(11759)
- 2020(10097)
- 2019(22990)
- 2018(23098)
- 2017(43481)
- 2016(24393)
- 2015(27598)
- 2014(27587)
- 2013(26617)
- 2012(24388)
- 2011(22127)
- 2010(22125)
- 2009(20315)
- 2008(19978)
- 2007(17907)
- 2006(15315)
- 2005(13543)
- 学科
- 济(89353)
- 经济(89238)
- 管理(64866)
- 业(62427)
- 企(49476)
- 企业(49476)
- 方法(46032)
- 数学(41617)
- 数学方法(41116)
- 中国(30291)
- 农(25507)
- 财(25251)
- 教育(20883)
- 学(20532)
- 贸(18958)
- 贸易(18952)
- 易(18503)
- 业经(18344)
- 制(18009)
- 农业(16618)
- 务(15917)
- 财务(15873)
- 财务管理(15835)
- 理论(15741)
- 地方(15146)
- 技术(15045)
- 企业财务(14995)
- 银(14794)
- 银行(14738)
- 行(14008)
- 机构
- 大学(348827)
- 学院(343821)
- 济(134414)
- 经济(131513)
- 管理(129073)
- 研究(115259)
- 理学(112607)
- 理学院(111270)
- 管理学(109185)
- 管理学院(108529)
- 中国(81219)
- 京(73557)
- 科学(71682)
- 财(62083)
- 农(60600)
- 所(58428)
- 业大(54099)
- 研究所(53512)
- 中心(53094)
- 范(51236)
- 师范(50669)
- 财经(50515)
- 江(50384)
- 农业(48410)
- 北京(46314)
- 经(45922)
- 经济学(41540)
- 师范大学(41339)
- 院(40883)
- 州(39983)
- 基金
- 项目(232790)
- 科学(183430)
- 研究(168115)
- 基金(167768)
- 家(147993)
- 国家(146702)
- 科学基金(124441)
- 社会(105531)
- 社会科(99827)
- 社会科学(99798)
- 省(92089)
- 基金项目(89069)
- 教育(84116)
- 自然(82048)
- 自然科(80151)
- 自然科学(80123)
- 划(79986)
- 自然科学基金(78718)
- 编号(69161)
- 资助(68286)
- 成果(56626)
- 重点(53804)
- 部(52877)
- 发(50145)
- 课题(49285)
- 创(48734)
- 科研(45620)
- 教育部(45471)
- 创新(45397)
- 大学(43989)
- 期刊
- 济(135863)
- 经济(135863)
- 研究(102450)
- 中国(66129)
- 教育(57810)
- 学报(57696)
- 农(52928)
- 科学(51060)
- 财(47693)
- 管理(43688)
- 大学(43650)
- 学学(40315)
- 农业(35820)
- 技术(31766)
- 融(27461)
- 金融(27461)
- 财经(24713)
- 业经(23144)
- 经济研究(22412)
- 经(21151)
- 问题(19228)
- 业(18756)
- 版(16644)
- 统计(16525)
- 技术经济(15919)
- 理论(15742)
- 贸(15728)
- 商业(15723)
- 科技(15144)
- 策(15052)
共检索到491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金卉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庞大的老年流动人口是其表征之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流动性的增强,给我国老年流动人口的健康带来更多挑战。本文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以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为切入点,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社区健康教育对老年流动人口主客观健康状况的影响,并引入广义精确匹配法评估背后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职业病防治、传染病防治和心理健康等教育内容对老年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提升显著;从教育形式上看,健康知识讲座对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本文为理解流动性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提供了社区健康教育的新视角。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小英 于海燕 俞林伟
社区环境是影响流动人口健康的重要社会因素之一。本文利用温州2017年的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多层次回归模型,分析社区环境对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提高社区安全感、降低社区社会失序状况和改善社区服务设施会显著提高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社区环境对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在不同的健康指标上有不同的表现,社区环境的影响更多与个人主观的身体健康感知有关,与慢性病患病率等客观健康指标的关联较小;而社区环境对本地居民的影响则相对较为稳定,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上。社区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存在人群异质性,与本地居民相比,社区环境与流动人口的健康有更为密切的关联。这一结论将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改进流动人口社区环境和健康状况的相关制度安排和支持政策。
关键词:
社区环境 流动人口 健康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雷阳阳
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截面数据,描述了我国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并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通过逐步回归控制的方法,分析了影响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各类因素。结果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个人月收入、家庭规模、家庭人均收入等因素均影响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另外,个人心情是否抑郁和个人生活方式对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影响显著,但是医疗保险因素对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从个人、社区和国家三个层面全面提高流动人口健康水平的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祁静;郑笑
本文使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与心理健康专项调查数据,利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着重考察流动人口的总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其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健康是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重要因素。总体健康情况和心理健康情况好的流动人口更愿意留在城市长期居留。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鸿雁,汝小美,丁峰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于 2 0 0 4年 3月开展了“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状况基线调查”工作。通过调查发现 ,未婚人群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低、有效性低、自我保护能力弱 ;未婚人群避孕知识多 ,但获得相关服务少 ,其避孕失败率高 ;流动人口获得避孕节育方法的途径少 ,很难被纳入免费服务体系。为此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生殖健康 流动人口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全成 张倩
文章使用依据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综合分析个体因素、流迁因素、医疗卫生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中国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当前老年流动人口以低龄为主,总体健康状况良好,但受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医保参保状况、日均锻炼时间、收入水平、经济来源及多种流迁因素的影响,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对此,应优化改造老年流动人口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提升社区健康卫生服务质量,加快落实医疗费用跨省异地报销机制,针对健康风险突出的老年流动人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给予特别关注和政策倾斜,合理规划城市养老服务产业,充分挖掘老年流动人口的劳动力供给潜力,强化对老年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支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易龙飞 朱浩
选取中国农村—城市流动人口数据库(RUMi C)2009年的2980个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了我国15个大中城市乡—城流动人口的居住设施、住房类型、居住歧视、居住隔离和居住空间对其健康状况的影响。控制个人特征变量后显示:居住隔离影响到健康自评状况,居住条件和住房类型显著影响到患病状况,流动人口较差的居住质量对其身体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应加大公租房供给力度,同时加强对现有流动人口聚居区的改造升级,保障他们的基本居住权利。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居住质量 居住安排 健康状况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于海燕 俞林伟
流动人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劳动力来源,保证其"健康红利"释放的关键在于其身心灵健康是否能够平衡发展。基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转变这一背景,本文从身体、心理及心灵三个维度分析流动人口全人健康的内涵。流动人口的流动驱力在于追求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因此本文通过建立流动人口全人健康、社会融合和社会支持的实证模型,将社会融合与社会支持分别作为外在因素与调节变量,运用阶层回归检验社会融合对流动人口全人健康的影响机理及社会支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显示,个体因素中的受教育程度、居住房屋及月收入对流动人口全人健康影响显著,社会融合是流动人口全人健康的重要前因变量,社会支持对社会融合与流动人口全人健康的关系有着显著的调节作用。依据研究结论,从人力资本、社会融合、社会支持及分类供给四个方面探讨流动人口全人健康的促进策略。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社会支持 社会融合 全人健康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子豪
电子健康档案既属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也是推进医防融合的重要支撑,其实施效果对流动人口的健康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动态使用对流动人口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能够有效提高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从机制分析来看,健康素养是一个重要的解释路径,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可以提升流动人口的健康素养进而改善其健康水平。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动态使用至关重要,健康档案的动态使用能够提高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这一调节机制首先作用于流动人口的健康素养,通过健康素养的提升最终改善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本文认为,政府部门应从提升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以社区为单位加强健康档案宣传和坚持档案建立与动态使用并重助力医防融合等方面进一步提高中国流动人口健康水平。
[期刊] 改革
[作者]
梁海兵 卢海阳
运用Heckman两阶段法实证分析医疗补贴对流动人口健康投资意愿与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医疗补贴显著提高流动人口医疗保险购买意愿,但对流动人口医疗保健支出无显著性影响。这表明医疗补贴对流动人口健康投资意愿具有正向显著性激励效应,但并不能有效提高流动人口健康投资能力。其原因可能与城乡医疗体制分离有关,研究从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模型的稳健性检验两个角度予以论证。此外,流动人口健康投资行为存在性别差异,男性较女性具有更强的健康投资意愿。健康状况较好、或已婚、或工作单位为事业单位、或签订合同的流动人口健康投资意愿更强。
关键词:
健康投资 城乡医疗保险 流动人口医疗补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范宪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现象,占总人口1/6的流动人口健康问题是现有公共服务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受流动人口健康意识不足、健康成本较高等主观因素及居住和工作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流动人口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生殖系统疾病、职业危害与生产事故、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对健康威胁较大,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健康耗损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万加华,威其玮,李日坤,冯庆才,李强
本文对青岛市流动人口中已婚妇女社会学特征、婚姻状况、婚前性生活、避孕和妊娠情况、生育状况、性知识教育和需求情况、婚后避孕状况等进行了调查,并做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青岛市流动人口除一般特征外,具有省内流入为主、联姻范围窄的特点。在已婚流动妇女中,婚龄与年龄呈正相关,婚龄差与年龄呈负相关。这与常住人口的调查结果不同。从总体看,这一人群性观念逐步开放,但性知识缺乏,妇女自我保护意识极其薄弱。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开宁 邓睿 廖芮 田丽春
本文采用国际计生联提出的生殖健康服务对象应享有的十大权利理论,以自设计问卷进行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对其中的生殖健康服务对象的信息权、获得权、选择权、隐私权、保密权和尊重权六个方面的权利意识进行调研。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流动人口的各项生殖健康服务权利意识均亟待提高。其中以获得权和隐私权意识最低;而信息权意识相对较高。目前,除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增强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倡导外,应加大对流动人口相关生殖健康服务权利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服务权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民 王婷 孙智帅
文章利用2014年CLDS数据,运用Logit回归和Fairlie因素分解方法,分析乡城流动人口与城镇居民健康差距的变化趋势及其成因。研究发现:(1)流动具有内生于流动过程的健康损耗效应,存在"流行病学悖论"。流动初期,乡城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优于城镇居民,随着时间增加,此优势逐渐消损,直至差于城镇居民。(2)"健康维持因素"和"健康损耗因素"是造成流动人口与城镇居民之间健康差距的重要原因,其中"健康损耗因素"更为显著。构成两个因素的全部变量中,"收入剥夺指数"、"夫妻同住"、"居住环境"及"工作强度"4个变量对健康差距的贡献率位居前四。(3)男女乡城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与全样本一致,且符合"健康性别悖论",不同因素对男女健康的影响力不同。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洪亮 朱星姝
文章使用2013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Wagstaff指数和Erreygers指数测算中国中老年群体健康差异,并使用RIF-I-OLS分解方法从社会经济地位、人口学特征和生活环境3个方面对影响中老年健康及其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呈平稳上升趋势,收入、教育、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规模、睡眠时长和地区等因素对中老年群体健康及健康差异有重要影响,其中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和睡眠时长的增加有利于健康状况的改善,但中老年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地区和性别差异,发达地区、男性、已婚群体健康水平高于贫穷地区、女性、未婚群体。虽然中国富人的健康水平高于穷人,但这种健康差异在明显缩小,收入和睡眠时长既利于健康水平的提高,又利于健康差异的缩小,而受教育程度对健康差异的影响呈非线性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与家人共同流动会促进青年的健康投资吗?——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
公共卫生健康教育与流动人口传染病就医行为研究
转型期中国城市多维度社会融入对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研究
迁移压力、社会资本与流动人口心理健康——基于压力过程理论的研究
产业结构升级、教育与流动人口收入——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
卫生服务可及性如何影响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基于流动人口健康重点领域专题调查的证据
我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参保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
家庭和社区环境对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分析视角
经济、环境与人口健康的相互影响:基于我国省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