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23)
2023(11491)
2022(9583)
2021(8746)
2020(7034)
2019(15912)
2018(15892)
2017(28934)
2016(16189)
2015(18060)
2014(18570)
2013(18160)
2012(17261)
2011(16272)
2010(16864)
2009(15883)
2008(15463)
2007(14390)
2006(13207)
2005(11929)
作者
(49907)
(41448)
(41349)
(39105)
(26206)
(19932)
(18649)
(16062)
(15972)
(15058)
(14217)
(14202)
(13744)
(13403)
(12898)
(12648)
(12035)
(11993)
(11973)
(11883)
(10819)
(10313)
(10185)
(9797)
(9492)
(9329)
(9261)
(9211)
(8587)
(8511)
学科
(75386)
经济(75302)
(41343)
管理(39849)
(31096)
(28230)
企业(28230)
方法(26121)
中国(24368)
地方(22660)
数学(21548)
数学方法(21154)
农业(20811)
业经(19286)
(16336)
(15525)
(14097)
(13718)
(13600)
银行(13582)
理论(13510)
(13509)
金融(13501)
(13295)
地方经济(11378)
环境(11025)
发展(10706)
(10662)
(10624)
贸易(10611)
机构
学院(242465)
大学(238320)
(93891)
经济(91494)
研究(88237)
管理(86471)
理学(72303)
理学院(71366)
管理学(69709)
管理学院(69236)
中国(67001)
科学(54898)
(52431)
(46551)
(45734)
(44523)
研究所(41115)
(40050)
中心(39978)
(38008)
师范(37620)
业大(35666)
农业(35069)
北京(33775)
财经(33643)
(32832)
(31257)
(30122)
(30025)
师范大学(29830)
基金
项目(152524)
科学(119255)
研究(114252)
基金(106839)
(92937)
国家(92023)
科学基金(77661)
社会(71948)
社会科(67700)
社会科学(67685)
(63175)
基金项目(55466)
教育(52588)
(52086)
编号(47891)
自然(47667)
自然科(46506)
自然科学(46496)
自然科学基金(45578)
资助(44394)
成果(40397)
(38733)
课题(35334)
重点(34532)
(32195)
发展(31171)
(30859)
(30650)
国家社会(28990)
创新(28696)
期刊
(122056)
经济(122056)
研究(75938)
中国(58283)
(48762)
学报(39497)
科学(36933)
教育(34523)
(32384)
管理(32306)
农业(32112)
大学(30214)
学学(28234)
(26031)
金融(26031)
业经(23509)
技术(22250)
经济研究(17642)
财经(17076)
问题(16096)
(14764)
(14525)
(13337)
统计(12725)
图书(12512)
技术经济(11656)
(11451)
科技(11228)
商业(11200)
(11075)
共检索到389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意峰  
我国社区主导型乡村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却已经显现出旅游市场的无序竞争和公共资源过度利用及破坏等公地悲剧问题。文章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认为这些问题是村民与村民之间以及村民与游客之间基于个人理性的相互博弈的结果。从长期来看,集体理性更符合村民长期利益最大化的心理需求,社区村民的博弈具有从个人理性向集体理性转变的机制和驱动力。为了避免和缓解公地悲剧的发生,缩短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转变的时间距离,必须依赖于外部力量的引导以及合理的制度安排,文章提出了相应制度保障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玉蓉  
在统筹城乡的大背景下,重庆乡村旅游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从重庆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重庆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及不足,并从制定科学发展规划、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构建多元营销网络、开发乡村旅游特色产品等方面对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华琳   周成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能促进共同富裕,旅游经济能够作为乡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打造满足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产业体系,提高农户经济收入。而农村集体经济整合资源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逐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使空心村提高产业规模,达成脱贫致富目标。本文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切入点,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对应机理以及障碍做出分析,从而促进乡村旅游创新升级,使得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可以创造出更多效益。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邓金阳  张耀启  
美国乡村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直经历着急剧的变化,这在二战后尤其如此。全球化及美国经济重组使传统的乡村经济活动如农业,林业及煤矿业竞争力下降,乡村旅游就成为乡村经济复苏及经济多样化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手段。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括和分析了美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历程和原因,以及乡村旅游发展对社区的影响等,以期对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管理和研究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周永广  姜佳将  王晓平  
本文回顾了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社区主导相关方面的中外研究,认为根据中国实情,以外源型发展为特征的社区参与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而应选取内生式发展的社区主导开发模式。同时,阐述了社区主导模式的三种不同类型,即基层组织主导模式、股份制运营模式和专业合作社主导模式,探究了这三种模式的利弊以及适宜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兆胤  王征兵  
“三农”问题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其核心是农民问题,关键是收入低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佳径之一。对于农民来说,它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为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并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对于农村来说,有利于改进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环境,带动农村城镇化;对于农业来说,有利于农业科技推广,增加农业产出,有利于农产品的就地销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鲍晓宁  李晶  
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有效带动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乡村物流的联动,进一步强化区域乡村旅游与物流之间的联动发展关系,理顺两者之间的联动协调性,充分满足乡村旅游对物流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结合乡村旅游购物、住宿、交通、娱乐、餐饮等方面的需求,实现基于区域乡村旅游基础上的乡村旅游和物流的联动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鲍晓宁  李晶  
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有效带动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乡村物流的联动,进一步强化区域乡村旅游与物流之间的联动发展关系,理顺两者之间的联动协调性,充分满足乡村旅游对物流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结合乡村旅游购物、住宿、交通、娱乐、餐饮等方面的需求,实现基于区域乡村旅游基础上的乡村旅游和物流的联动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蒯兴望  
农村社区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存在着二元互动关系,我国目前虽然出现了村民自发型、农村社区动员型、农村社区互助合作型等三种农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但这些模式并不足以支持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和完善农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机制,以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雪晶  陈巧媛  李华敏  
乡村旅游地高质量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考虑到影响因素存在复杂交互的作用,文章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以乡村旅游地高质量发展为结果变量,以旅游资源吸引力、市场营销影响力、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度、配套产业要素完备度、活动项目创新力、旅游地管理有效力等为条件变量,以宁波市19个乡村旅游地为案例,对乡村旅游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以及充分条件进行了组态研究。研究发现,乡村旅游地高质量发展的充分条件“旅游资源吸引力”可由“市场营销影响力”和“活动项目创新力”替代,“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度”与“旅游地管理有效力”具有强化的互补关系;乡村旅游地高质量发展应从体验对象向体验场域深化拓展;“生活场域”和“活动场域”是乡村旅游地高质量发展的两类体验场域建构路径。文章从组态视角拓展了旅游地发展的研究,同时也对乡村旅游地高质量发展跳出资源约束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荟  苏毅清  王卉  周立  
村庄原子化背景下,重塑村社成员集体意识、培育集体观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S省Y村为例,探讨了乡村精英在引导成员个体理性、重塑村社集体理性中的重要作用。文章发现:乡村精英扮演着村庄发展推动者、村内矛盾调节者、村落话语塑造者的三重角色,可以通过资源注入、信息传达、制度约束、礼俗规范、榜样与示范的形式,在激发、调解、整合成员个体理性的过程中,推动村庄资源整合、成员矛盾的调解以及共同话语的塑造,进而推进村社集体意识的发育和形成。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慧敏  
乡村旅游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如何整合农户、乡村旅游企业、政府等多方资源,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成为目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立足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条件,对机构在国外一些国家乡村旅游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简要叙述,以爱尔兰与法国作为对比,对国外一体化乡村旅游机构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及所取得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并以此来探究中国一体化乡村旅游机构的未来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莹  许晓晓  
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子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但不同阶段、不同角度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文章站在社区视角,采用因子分析法、空间分析法,对杭州市省、市二级乡村旅游特色示范村(点)进行研究,获得以下结论:1政府支持仍然是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导因子,但是要求政府支持的内容发生了显著变化,政府必须加快职能转变,提高旅游行政公共服务能力;2社区经营管理日益重要,乡村旅游发展已进入社区整体经营与形象塑造阶段,政府可通过品牌培育来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3区位环境影响更加多样复杂,要充分认识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客观特征,提供差异化引导与针对性政策;4资源特色始终是发展基础,必须尊重和保护好独特的乡土文化,维护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5消费特征影响不可或缺,乡村旅游是一种更具生活特质的交流平台,经营者可以从消费者那里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在乡村旅游大众化的背景下找准适合自身企业的小众化目标人群,培育忠诚客户。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凌  
乡村旅游的发展打破了乡村的封闭性,推动其走向开放,把乡村的经济发展与外部的广阔地界联系在一起,村民超越乡村自治提出了更高的民主参与要求,这些要求推动了中国乡村从传统的村民治理向现代公民治理发展,乡村治理在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下开始了重构,并且重构后的乡村治理反作用于乡村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