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33)
2023(13907)
2022(11513)
2021(10420)
2020(8876)
2019(19798)
2018(20042)
2017(37144)
2016(20578)
2015(22813)
2014(22849)
2013(22017)
2012(20076)
2011(17817)
2010(18246)
2009(17202)
2008(17396)
2007(15727)
2006(14113)
2005(13222)
作者
(58978)
(49469)
(49213)
(46699)
(31392)
(23421)
(22224)
(18964)
(18630)
(17644)
(16978)
(16613)
(16020)
(15977)
(15740)
(14969)
(14541)
(14417)
(14280)
(13929)
(12376)
(12241)
(12145)
(11328)
(11182)
(11052)
(10918)
(10917)
(9927)
(9825)
学科
(87231)
(80911)
经济(80774)
(79859)
企业(79859)
管理(76964)
方法(32093)
(31189)
业经(29992)
(28652)
(26000)
数学(23704)
数学方法(23479)
(22129)
财务(22096)
财务管理(22066)
中国(21109)
企业财务(20940)
(20520)
农业(19966)
技术(18177)
理论(16972)
体制(16844)
(16053)
(16027)
(15750)
银行(15711)
(15165)
(15029)
(14480)
机构
学院(291440)
大学(286106)
(119202)
经济(116722)
管理(113151)
研究(96821)
理学(95956)
理学院(94975)
管理学(93584)
管理学院(93035)
中国(78384)
(62469)
(60662)
科学(57511)
(54400)
(49231)
(47705)
财经(47353)
中心(44617)
研究所(43919)
业大(43656)
(42926)
农业(42619)
北京(37831)
(36265)
经济学(35515)
(35170)
(34981)
财经大学(34753)
师范(34551)
基金
项目(187709)
科学(149108)
研究(139178)
基金(136307)
(118938)
国家(117828)
科学基金(101987)
社会(88840)
社会科(84101)
社会科学(84081)
(74985)
基金项目(71985)
自然(65315)
教育(64188)
自然科(63837)
自然科学(63820)
自然科学基金(62796)
(62048)
编号(55957)
资助(54348)
成果(45814)
重点(42753)
(42286)
(41798)
(41122)
(40312)
(40193)
课题(39554)
创新(38751)
国家社会(36805)
期刊
(141737)
经济(141737)
研究(88876)
中国(65807)
(53784)
(51191)
管理(47971)
学报(44314)
科学(41773)
大学(34745)
农业(34561)
教育(33577)
学学(33002)
(30659)
金融(30659)
技术(27376)
业经(25005)
财经(24446)
经济研究(21644)
(21096)
(20705)
问题(17692)
技术经济(15554)
财会(15193)
现代(14384)
(14268)
世界(13530)
会计(13499)
科技(13277)
(13211)
共检索到455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孙雪娇  甦叶  
以部分省份陆续进行社保费征管由社保部门全责改为税务局全责的机构转换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7—2018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社保费征管体制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保费征管体制改革显著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社保费征管体制改革主要通过“倒逼”企业进行更多的创新活动进而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而非通过提高员工稳定性实现。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社保费征管体制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度高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中。研究结论有助于政策制定者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保费征管体制改革对企业的潜在影响,对政府进一步优化社保制度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玲   秦雪征   温舒   马光荣  
税务部门全责征收社保费,有助于社保费征缴体系的规范,但社保征缴力度的加强增加了企业税费负担,挤出了企业创新投入,不利于生产率的提升。2019年中国开始全面推行税务部门全责征收社保费,但自2000年起,广东、浙江、福建等六个省份已陆续完成税务全责征收试点。本文利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税务全责征收社保费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改革显著降低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政策实施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降低16%。进一步检验税务全责征收模式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发现,改革增加了企业的社保费负担,缩减了企业现金流,加深了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从而挤出了企业的创新投入,导致企业研发投入和申请专利数量显著下降。本文结论表明,在推行税务全责征收社保费、规范社保征收体系的同时,应考虑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缓释改革对企业生产带来的阵痛,为企业纾困解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夏建红   刘松   丁晨峰   陶鑫庆  
在“双碳”背景下通过制定环境规制政策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以2000—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超效率(SBM—GML)模型阐释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内在逻辑,在分别控制时间和地区的双固定效应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PQRM)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1)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是先抑制后促进;(2)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性差异,环境规制对高端分位点省级行政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程度远小于低端分位点省级行政区;(3)技术进步是我国东、中、西和东北等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因素,全域技术效率尤其是规模效率是阻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地方政府首先要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及自然环境承受能力,完善环境规制政策,缩小区际差异;其次要加强基础性研究,破除技术垄断,优化生产流程,提升规模经济,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贤环  王瑶  
与已有文献集中探讨我国限薪政策是否实现降低薪酬差距的政策效应不同,文章将研究视角集中于限薪政策出台后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文章通过选取2007-2017年我国沪深上市企业的样本数据,采用DID法实证检验了2009年"限薪令"、2012年"八项规定"以及2014年"限薪令"对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2009年、2012年、2014年三次限薪政策都显著抑制了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同时,研究还发现三次限薪政策对于规模异质性和成长异质性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作用存在差异。文章丰富了我国国有企业限薪政策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为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参考,有助于政府部门重新审视限薪政策的宏观调控效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宋恒   王树昊   李川川  
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值得深入探讨。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将“财政省直管县”改革视为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准自然实验,从企业税收负担和资源配置维度考察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没有实行“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的地区,经历“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的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降低。究其原因,改革的实际税负渠道带来的负面影响大于资源配置渠道带来的正面影响,初始税收负担较重或资源错配程度较高的区域所受影响更为显著。基于上述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研究结果丰富了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对微观企业影响的研究,对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许家云  
2001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本文旨在考察对外直接投资究竟对企业出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利用高度细化的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首次从微观层面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显著地提高了企业出口占销售的比例,而且还提高了企业出口的概率。此外,通过引入生存分析模型的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显著降低了企业退出出口市场的风险,即倾向于延长企业出口持续期。本文从微观层面证实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出口创造效应,这一核心结论在剔除贸易中间商、排除加工贸易、剔除投资于避税港的企业以及采用最近邻匹配样本进行估计时都非常稳健。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伍中信  倪杉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已成为党和国家密切关注的问题,而社保费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保障的基本方面,因此,自2019年起我国全面推行税务机关全责征收社保费,全面保障社会公众的社保权益。但推行后仍面临个人权益意识淡薄、企业人力成本刚性化、个体户断缴问题凸显等挑战,应从培养个人权益意识,建设社保征管系统,搭建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入手使其平稳过渡,以期为社保费征收机制改革顺利推行提供指导意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唐松  赖晓冰  黄锐  
本文以金融科技创新为切入点,考察其能否通过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在理论分析这一机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31省市面板数据,综合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区域间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受到周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影响;金融科技创新借助技术优势缓解信息不对称,其衍生的创新性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新业态和金融新业务模式助力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在空间知识溢出传导下,金融科技创新能有效提高周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从金融科技视角考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路径,借助技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宽区域间技术知识溢出通道,设计金融科技发展的创新驱动政策,夯实金融科技创新推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长效机制,以保障经济高质量运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世林  葛珺沂  
本文利用1998-2009年中国省际文化产业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应用DEA-Malmquist方法测算了文化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对比在文化体制改革三阶段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值的变动情况。研究发现:(1)中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完全来自技术进步的贡献,而考察期文化产业的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2)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阶段,试点涉及较多地区和单位的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下降;(3)文化体制改革推广后,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但东部与中西部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来自于中西部文化产业纯技术效率较低。研究结果表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在于提高文化产业技术效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科唯  武亚兴  
为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绿色低碳经济建设,以资源税改革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2-2021年20家稀土上市企业的微观数据,以LP法构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绿色税制对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促进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稀土资源税改革能显著提升稀土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发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研发投入在稀土资源税改革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起中介作用;稀土资源税改革对中游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上游和下游企业的作用并不显著。为促进稀土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应完善绿色税收体系、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制定差异化稀土资源税率、完善资源税与其他政策之间的协调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汤旭东   贾洋  
灵活用工是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和效率的一种新兴用工方式。本文基于手工搜集的2015-2021年A股上市公司灵活用工数据,以2018年社保新规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社保费征管对企业灵活用工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保征管改革显著促进了企业灵活用工,这一效应在劳动者议价能力弱、成本调整难度大以及产品市场上地位低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社保新规提高了企业的流动性约束,通过减少劳动力需求、促进要素替代来影响企业灵活用工决策。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优化社保制度、做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提供了经验参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建伟  
本文运用2007-2017年我国上市企业数据,围绕全要素生产率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融资约束企业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显著抑制了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倾向,这种抑制效应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二是从融资约束角度来看,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有助于抑制高融资约束企业的金融化倾向,而对低融资约束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不显著。由上述研究结论可以得到以下两点启示:一是要重视发挥全要素生产率在促进实体企业经营绩效改善中的作用,引导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走依靠公司治理改革、运营机制创新、组织管理变革等方式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避免企业过度依赖要素资源特别是金融资源投入和资本运作来实现规模扩张、利润增加。二是要积极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改善金融资源供给结构并提升供给效率,将发挥好全要素生产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与推动企业"去杠杆"有机结合起来,完善对企业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企业价值提升作为经营考核目标,抑制一部分实体企业推行过度金融化的倾向。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李平  王宏伟  张静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康志勇  
通过匹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总署进口贸易数据库,就资本品进口与中间品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机制及其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进口行为存在"进口中学习"效应,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进口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差异,集中体现在资本品进口中而非中间品进口;进口来源国及进口企业的技术水平是影响上述促进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叙涵   张玲   马光荣   秦雪征  
加强社保费征管是促进社保基金可持续的重要手段,但也会提高企业的用工成本,压缩盈利空间。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讨论了加强社保费征管的经济归宿,分析得出在社保费征管变严格后,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市场势力小和劳动力市场势力小的企业的盈利空间有更大幅度的下降。企业预期利润的下降,将及时反映到股价的下降上。2018年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规定社保费征管移交税务部门。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法,分析了改革方案出台对企业股价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劳动密集型企业、低社保缴纳遵从度企业、产品市场势力小和劳动力市场势力小的企业,在改革信息发布后市场价值下跌更为明显,表明社保费实际缴费率上升,将在更大程度上压缩这些企业的盈利空间。本文提供了社保征收体制改革对企业影响的理论机制和经验证据,对今后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保护市场主体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