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34)
- 2023(6662)
- 2022(5665)
- 2021(5239)
- 2020(4596)
- 2019(10743)
- 2018(10670)
- 2017(21597)
- 2016(11581)
- 2015(13379)
- 2014(13385)
- 2013(13023)
- 2012(11817)
- 2011(10708)
- 2010(11200)
- 2009(10420)
- 2008(10199)
- 2007(8863)
- 2006(7620)
- 2005(6671)
- 学科
- 济(57219)
- 经济(57154)
- 方法(35500)
- 管理(34104)
- 业(34086)
- 数学(32208)
- 数学方法(31682)
- 企(28941)
- 企业(28941)
- 中国(13990)
- 财(12683)
- 农(11811)
- 理论(10837)
- 业经(10332)
- 学(9330)
- 贸(9192)
- 贸易(9187)
- 易(8883)
- 务(8284)
- 财务(8254)
- 财务管理(8234)
- 农业(8182)
- 地方(8073)
- 企业财务(7886)
- 制(7692)
- 技术(7381)
- 融(7188)
- 金融(7188)
- 和(6862)
- 银(6694)
- 机构
- 大学(172182)
- 学院(171738)
- 济(73394)
- 经济(72097)
- 管理(70423)
- 理学(62265)
- 理学院(61717)
- 管理学(60362)
- 管理学院(60064)
- 研究(49747)
- 中国(37428)
- 京(34681)
- 财(33441)
- 科学(28996)
- 财经(27784)
- 经(25427)
- 经济学(24299)
- 江(24080)
- 所(23855)
- 业大(23641)
- 中心(23201)
- 农(23098)
- 经济学院(22079)
- 研究所(21660)
- 北京(21611)
- 财经大学(20986)
- 范(20677)
- 师范(20485)
- 州(19248)
- 商学(19228)
- 基金
- 项目(116697)
- 科学(93597)
- 基金(87087)
- 研究(84193)
- 家(74850)
- 国家(74260)
- 科学基金(65642)
- 社会(55266)
- 社会科(52529)
- 社会科学(52518)
- 省(45311)
- 基金项目(44988)
- 自然(42859)
- 自然科(42017)
- 自然科学(42011)
- 教育(41671)
- 自然科学基金(41270)
- 资助(38284)
- 划(37782)
- 编号(33516)
- 部(26858)
- 成果(26635)
- 重点(26008)
- 创(24467)
- 教育部(23991)
- 发(23569)
- 课题(23263)
- 国家社会(23110)
- 人文(23099)
- 大学(23039)
共检索到236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田影 马海涛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退休年龄延迟和内生生育率的世代交叠模型,探讨了社保缴费率和退休年龄延迟对就业率和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敏感性分析。研究发现:退休年龄延迟能够有效改善社保缴费率下降所产生的两难困境,退休年龄延迟与社保缴费率之间存在最优组合;进一步利用我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社保缴费率在退休年龄延迟与就业率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这一机制,退休年龄延迟能够通过降低社保缴费率进而增加就业率。政府应“小步渐进式”地推行退休年龄延迟政策及实行弹性退休制度,构建社保缴费率与退休年龄相联动的调整机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同时改革养老金制度,并采取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为退休年龄延迟政策的实施保驾护航。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景鹏 胡秋明
文章基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福利最大化视角,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对五种生育情景下不同退休年龄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进行测算,并分析降低社会统筹缴费率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1)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随退休年龄的延长而下降,随人口增长率的上升而提高。0%-100%符合全面二孩政策规定的妇女生育二孩,使退休年龄为60岁时的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降到19.18%-19.63%,使退休年龄为65岁时的最优缴费率降到10.77%-11.64%。(2)除了受生育政策和退休年龄影响外,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对物质资本产出弹性、个人主观效用贴现因子和社会贴现因子的敏感...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岁磊
本文在一个动态框架下,丰富了两阶段世代交叠模型(OLG),描述了最优退休年龄政策,并从出生率变化中分离出个体老龄化的影响。模型分析显示,在判断选择"延迟退休年龄"是否符合现实的最优选择时,主要取决于社会贴现率的发展态势。这个模型特别适用于去研究混合退休制度,在允许人们自由选择退休年龄的同时达到社会最优状态。这对我国政府在变革退休制度的政策制定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肖浩 鲁元平
本文构建了一个中国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D-CGE),分析中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延迟退休年龄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重要的作用,对经济的刺激效果明显;延迟退休年龄对刺激国内需求和优化产业结构能够产生积极作用;不同延迟退休方案对经济的刺激效果有较大差异,时间跨度短的方案在短期内刺激效果更佳,而时间跨度较长的方案则相对平滑且对产业发展更加有利。鉴于此,政策制定者应该根据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选择适合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
延迟退休年龄 CGE 经济效应 政策选择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岁磊
本文在一个动态框架下,丰富了两阶段世代交叠模型(OLG),描述了最优退休年龄政策,并从出生率变化中分离出个体老龄化的影响。模型分析显示,在判断选择"延迟退休年龄"是否符合现实的最优选择时,主要取决于社会贴现率的发展态势。这个模型特别适用于去研究混合退休制度,在允许人们自由选择退休年龄的同时达到社会最优状态。这对我国政府在变革退休制度的政策制定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磊 席恒
从国际经验看,延迟退休年龄是许多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政策手段,但该政策对就业的影响,尤其对青年人就业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主要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如何影响青年人就业数量、质量和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对于就业数量,该政策在短期内对青年人就业会产生一定的就业"挤出效应",但在长期内会产生一定的就业"吸纳效应";对于就业质量,该政策对应届毕业大学生不会产生负面影响,而对青年农民工会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对于就业结构,该政策在大部分行业内不会对青年人就业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李唯君 冯秋石 王正联 曾毅
退休年龄是否应该延迟以及如何延迟是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政策议题。文章考察9种不同退休年龄延迟方案下中国劳动力市场从2015~2050年的变化,关注人力资本的规模和质量,并特别关注"高人力资本劳动力"(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并且身体健康的劳动年龄人口),系统研究延迟退休年龄将如何影响中国人力资本。预测结果显示,相比保持目前退休年龄不变的基准方案,不同退休年龄延迟方案在人力资本方面有着不同效果,所增加的劳动力其范围大约在年均2800万人至9200万人之间。另外,由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高等教育扩张,延迟退休年龄所增加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将普遍较高,这一点在女性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显著。
关键词:
退休年龄 人力资本 劳动力 人口预测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任帆 王子洲 李苑
本文以国内外学者对于退休行为决策因素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养老金收支平衡定量研究国民人均预期寿命、国民受教育年限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等因素对推迟退休年龄的影响,确定在延迟退休政策中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退休年龄。为确定延迟退休政策在不同职业中的体现,选取大学教师、外科医师、体力劳动者、公司白领和普通司机五个职业作为Topsis法的评级对象,将各职业者的工作环境、工作经验、体质要求、教育资源投入作为评级依据,并以此结果作为制定延迟退休政策的参考。如果在必须延迟退休1—5年的情况下重体力劳动者延迟1年、客车司机延迟2年、教师和公司职员延迟3—4年,医生延迟4—5年。本文认为,在延迟退休政策实施时,需整体、缓慢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肖严华
2022年我国人口形势发生重大转折,不仅开始进入人口负增长,而且迎来一波持续10多年的“退休潮”,在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将严峻考验我国养老金体系的支付能力和可持续性,我国亟需延迟退休年龄。延迟退休年龄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最重要措施,借鉴OECD国家延迟退休年龄改革的经验,本文提出了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实现路径与政策选择,以及延迟退休年龄的配套政策选择,以供相关决策部门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海村 于景辉 卢建江
我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提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青壮年劳动力供应不足,老年退休人口不断增多,致使养老金缺口日益放大。文章主要从人口老龄化、养老金缺口及人口红利三个方面阐述了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推行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以及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可行性建议三个方面阐述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必要性 可行性 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阳义南 才国伟
推迟退休年龄、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主要影响群体是在职职工,本文使用广东省21个地市对在职职工的问卷调查数据,探索该政策能否可行的经验证据。结果显示,男职工选择在55岁之前退休的占55%,女职工选择在50岁之前退休的占41.2%,表明在职职工存在明显的提前退休倾向,推迟退休并不符合在职职工预期。OrdinalLogistic回归表明参加养老金制度年数对男女职工预期退休年龄的影响均显著为负,表明参加养老金制度越久,预期退休年龄越早;Binary Logistic回归也证实参加养老金制度年数越久,提前退休可能性越大。实证结果说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能激励职工推迟退休、延迟领取养老金。为此,本文提出了对...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梁志伟 黄健元 王欢
延迟退休年龄是解决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失衡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样本,根据人群身份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分为企业男职工、男性灵活就业人员、企业女工人、企业女干部、女性灵活就业人员五类,研究延迟退休年龄对不同人群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迟退休年龄可以推迟基金缺口来临时间、缩小缺口规模;不同人群对弥补总体基金缺口的贡献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企业女工人的贡献度最高,灵活就业人员最低。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可将延迟退休年龄作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相关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赢得时间;要为女性尤其是企业女工人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切实保障其合法利...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曾益 叶琪茂
现阶段,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灵活就业人员与私营企业职工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后不再缴费的挑战,即“参而不缴”难题。本文基于基金可持续性与养老金替代率视角,运用精算模型模拟适度最低缴费年限。研究发现:提高最低缴费年限能增加养老金替代率,但会扩大未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赤字;在不延迟退休年龄的情况下,兼顾基金可持续性和养老金替代率的适度最低缴费年限为21~22年;延迟退休年龄能减少未来基金累计赤字并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当女性退休年龄延迟至60岁,适度最低缴费年限为26~27年,当男女退休年龄延迟至65岁,适度最低缴费年限为30~31年。上述结论均通过敏感性测试。因此,本研究建议最低缴费年限在现行15年的基础上延长5年,并根据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再逐步延长5~10年,实施25~30年的最低缴费年限政策,以促进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运行并提高养老金替代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鲁元平 朱跃序 张克中
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延迟退休年龄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构建了一个用于分析延迟退休年龄的动态CGE模型,研究发现:延迟退休年龄带来的劳动力增长,以及对消费、投资、贸易的积极作用可以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资本与劳动替代关系的变化会促进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从而提高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水平,但是由于第二产业从退休年龄延迟中获益最大,不利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水平提升;从不同方案的对比来看,时间跨度较长、较为温和的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带来的经济效果更为平稳,对产业结构的负面影响也较小。本文认为,时间跨度更长、更为稳健的延迟退休方案对当下的中国经济更加有利。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熠 汪伟 刘玉飞
本文利用叠代模型分析和模拟发现,就我国总体而言,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的岗位创造效应足以超越岗位占用效应,因此即便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延迟退休也可能是有益的。在不同年龄段劳动非完全替代和劳动供给内生时,延迟退休对就业的积极效应将进一步增大。此外本文还发现,延迟退休的就业效应在东部与其他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地域差异性,而如果将延迟退休改革和消除劳动力流动障碍相结合,无论劳动力流入地还是流出地都有望获得更高的就业率。
关键词:
延迟退休年龄 就业率 社保基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