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73)
2023(5124)
2022(4240)
2021(3936)
2020(3307)
2019(7524)
2018(6995)
2017(13833)
2016(7630)
2015(8638)
2014(8310)
2013(8265)
2012(7255)
2011(6315)
2010(6305)
2009(6118)
2008(6826)
2007(6284)
2006(5722)
2005(5416)
作者
(20033)
(16684)
(16562)
(15824)
(10907)
(7826)
(7533)
(6326)
(6183)
(6012)
(5676)
(5616)
(5575)
(5263)
(5260)
(4995)
(4982)
(4972)
(4959)
(4749)
(4043)
(4016)
(3992)
(3895)
(3773)
(3704)
(3678)
(3643)
(3396)
(3368)
学科
管理(42631)
(38110)
(37392)
企业(37392)
(28684)
经济(28634)
(20026)
(16980)
财务(16961)
财务管理(16932)
方法(16930)
企业财务(16361)
数学(14283)
数学方法(14244)
(9586)
业经(7599)
(7138)
(6829)
人事(6286)
人事管理(6286)
体制(6071)
(5951)
经营(5757)
(5653)
银行(5652)
公司(5644)
(5605)
中国(5334)
(5017)
决策(4993)
机构
大学(107155)
学院(106409)
管理(49685)
(44121)
经济(43168)
理学(41381)
理学院(41071)
管理学(40801)
管理学院(40555)
(28850)
研究(27008)
中国(25923)
财经(21898)
(21313)
(20090)
财经大学(16804)
(16027)
商学(15128)
商学院(14992)
中心(13805)
北京(13339)
经济学(13283)
科学(13107)
(12988)
(12382)
经济学院(12096)
公司(12015)
经济管理(11455)
(11443)
金融(11183)
基金
项目(63748)
科学(51806)
基金(49453)
研究(46896)
(41474)
国家(41130)
科学基金(37638)
社会(32142)
社会科(30677)
社会科学(30665)
基金项目(26369)
自然(24513)
自然科(24007)
自然科学(24004)
自然科学基金(23632)
(23041)
教育(21906)
资助(20355)
(19188)
编号(18026)
(15213)
成果(14597)
教育部(13975)
人文(13870)
国家社会(13611)
重点(13559)
(13433)
(13288)
(12845)
大学(12611)
期刊
(50126)
经济(50126)
研究(31819)
(29331)
管理(22895)
中国(20275)
(15355)
金融(15355)
科学(12502)
学报(12339)
财经(11984)
财会(10533)
大学(10498)
(10124)
会计(9979)
学学(9979)
(8457)
技术(8288)
经济研究(7657)
通讯(7305)
会通(7285)
业经(6951)
教育(6156)
问题(5740)
现代(5644)
技术经济(5414)
经济管理(5358)
农业(5181)
(5163)
理论(5135)
共检索到166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永泽  唐大鹏  丛中岳  
社保基金作为证券市场上主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能否发挥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效应,实现其社会效应愈发被社会各界所关注。本文从社保基金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前后公司盈余管理变化的角度来衡量社保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社保基金与其他投资机构者一样发挥了监督作用,能够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有效抑制盈余管理,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同时发现,国有持股比例、公司规模对社保基金的这种治理效应也有一定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玲  刘中燕  
本文以2006~2013年沪深两市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CFO持股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激发了CFO的盈余管理行为,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与非国有控股企业相比,国有控股企业CFO持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更为显著,且CFO持股与正向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负向盈余管理之间无显著关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春涛  薛原  惠丽丽  
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6-2015年的数据,研究社保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我们用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作为测度盈余质量的指标,发现社保基金持股能够显著降低企业发布财务重述的概率,这表明社保基金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并且,社保基金的这一治理作用在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水平较差以及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上市公司中更加显著。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和安慰剂检验等方法弱化了内生性问题之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说明社保基金持股和盈余质量提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我们称之为社保基金的公司治理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保基金可以通过抑制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增加机构调研次数等途径提升被持股公司的盈余质量。本文有助于认识和评估社保基金持股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督与治理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大鹏  
本文通过前期在我国资本市场做的大量实证研究发现,资本市场会提前获知社保基金持股信息,上市公司被社保基金持股后的短时间内,股价会产生超额收益;而从上市公司被社保基金持股后的较长时间看,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明显减少。本文介绍了社保基金投资的基本情况,结合相关的理论和前期研究成果分析上市公司被持股后股权筹资偏好,重点对股权筹资偏好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论述,提出相应的结论与对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善民  王媛媛  王彩萍  
本文以2004-2006年非金融类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发现机构持股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在控制住盈余管理对机构投资者的影响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后同样发现,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的正向作用依然显著。本文进一步实证分析还发现,消极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而积极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盈余管理微弱负相关。本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机构投资者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持。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梅  
盈余管理的滥用使得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下降,经过粉饰的盈余信息无法公正的反映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损害了广大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最终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笔者从新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资产减值两方面提出防范过度盈余管理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姚禄仕  卢贡珍  吴楠  
本文选取制造业上市公司2009-2013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比较高的上市公司盈余意外市场反应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盈余意外能够引起制造业上市公司股价的波动,而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对异常反应现象非但没有抑制,反而会促进这种现象提前发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钱淑芳  李洪发  许林  
本文选取我国2013~2014年沪深主板中两千多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将样本数据分为干预组(被社保基金持股的公司)和对照组(未被社保基金持股的公司),运用倾向值得分匹配方法 (PSM),研究社保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而得出社保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平均干预效应(ATT)。实证发现:相对于对照组,干预组的ROE能够得到显著改善,但MCR改善不显著,且股价表现也不一定更好。究其原因,可能跟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制度以及监管等方面不够完善密切相关。据此,为市场参与者及监管者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梅洁  张明泽  
为探讨机构投资者对其持股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作用,本文建立盈余管理和机构投资者持股之间的联立方程模型,并利用沪深主板A股市场上市公司2004~2013年的观测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克服因方程联立和变量遗漏所引起的内生性偏误后,机构投资者对其持股公司盈余管理具有抑制作用。结果也表明,在2004~2013年,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对其持股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变动。结果还表明,在2007~2013年,证券投资基金对其持股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并成为机构投资者参与持股公司治理的主导力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石贝贝  陈乾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型央企集团作为国企改革的主力军,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改革过程中伴随的央企高管变更(央企"换帅")具有治理效应吗?文章从盈余管理这一视角,研究央企"换帅"对控股上市公司的影响。与已有研究发现企业内部高管变更增加盈余管理的结论不同,本研究发现央企"换帅"降低了控股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这一结论在控制了内生性后仍保持不变。进一步地,当央企高管强制变更、继任高管来自集团外部时,该变更对控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越大;此外,央企高管主要通过变更控股上市公司的高管,提升了控股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降低了控股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本研究丰富了企业集团以及企业盈余管理领域的文献,为央企"换帅"的积极效果提供了实证证据,并为政府部门更有效地推进国企改革提供一定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孙海燕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股权分置在证券市场上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妨碍了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成为我国证券市场迈向健康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为此,股权分置改革得以进行。这一改革对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以及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对公司治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股权分置改革的绩效是一个预期的结果。基于此,本文对股改后上市公司的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建波  田悦  
管理层持股对公司盈余影响有"利益趋同"和"壕沟防御"两种效应。本文采用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7年至2010年样本,基于盈余持续性的视角,研究了管理层持股的利益趋同效应。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能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作用强于监事会。本文不仅丰富了管理层持股对盈余持续性影响的研究,而且获得了管理层持股"利益趋同"作用的支持性验证,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后"内部人控制"不再是制约管理层持股的制度障碍。本文研究支持上市公司和监管层积极看待管理层持股,并建议上市公司区别制定有效股权激励计划,通过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结构,更好地发挥管理层持股的积极作...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延喜  杜瑞  高锐  
本文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在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约束管理层盈余管理中的作用。首先通过管理者与机构投资者的博弈分析发现,当机构持股比例很低时,机构不存在监管意愿,只有当机构持股比例较高时,才会积极地监管盈余管理。其次,以2004-2006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盈余管理与机构投资者持股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持股比例13.07%是机构投资者是否有效抑制盈余管理行为的临界值;盈余管理程度与机构股东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即随着上市公司中机构股东数量的增加,机构的监管效率会下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福广  李西文  张开军  
本文以中小板上市公司为对象,基于2003年至2009年数据,利用修正Jones模型对IPO盈余管理程度及VC持股的影响进行检验,发现IPO盈余管理现象不显著,也就是中小企业没有明显利用盈余管理提高上市可能性;其次,作为中小企业上市前的重要投资者,VC的参股并没有明显改变中小企业IPO盈余管理,即VC参股没有明显改变中小企业IPO逆向选择成本。明显有别于国外研究,本文研究结果不支持VC的监督或者逐名会导致中小企业盈余管理减轻或加重的观点。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垒  张翠芳  丁黎黎  
本文以2007—2019年沪深A股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经营财务绩效真实性视角实证分析了非金融上市公司持股银行对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金融上市公司持股银行能够降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公司经营起到了治理作用;这一治理效应在市场化水平高的外部区域环境以及存在两权分离的内部治理情境中更加明显。机制分析发现,非金融上市公司持股银行可通过抑制第一类代理问题缓解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