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94)
- 2023(10752)
- 2022(8131)
- 2021(7259)
- 2020(6193)
- 2019(13516)
- 2018(13300)
- 2017(26371)
- 2016(13814)
- 2015(15327)
- 2014(15143)
- 2013(14796)
- 2012(13029)
- 2011(11239)
- 2010(11715)
- 2009(11729)
- 2008(11193)
- 2007(10239)
- 2006(9146)
- 2005(8921)
- 学科
- 业(78356)
- 企(74075)
- 企业(74075)
- 济(65090)
- 经济(65005)
- 管理(57507)
- 业经(28295)
- 方法(27001)
- 融(26512)
- 金融(26512)
- 财(25874)
- 银(23252)
- 银行(23247)
- 中国(22939)
- 行(22591)
- 农(22172)
- 务(21787)
- 财务(21762)
- 财务管理(21750)
- 企业财务(20773)
- 数学(19424)
- 数学方法(19368)
- 制(17954)
- 农业(17205)
- 技术(15488)
- 体(14195)
- 策(13771)
- 理论(13041)
- 体制(12514)
- 地方(12514)
- 机构
- 学院(199243)
- 大学(190906)
- 济(90065)
- 经济(88556)
- 管理(82881)
- 理学(70339)
- 理学院(69826)
- 管理学(69131)
- 管理学院(68774)
- 研究(57374)
- 中国(55155)
- 财(46074)
- 京(38500)
- 财经(36349)
- 经(32995)
- 江(30888)
- 农(29800)
- 科学(29619)
- 中心(28683)
- 经济学(27958)
- 所(27407)
- 财经大学(26908)
- 商学(25792)
- 商学院(25571)
- 经济学院(25416)
- 州(25240)
- 业大(24220)
- 北京(24059)
- 研究所(23960)
- 融(23849)
- 基金
- 项目(121290)
- 科学(98560)
- 研究(93121)
- 基金(90461)
- 家(75403)
- 国家(74629)
- 科学基金(67723)
- 社会(62742)
- 社会科(59729)
- 社会科学(59716)
- 省(48690)
- 基金项目(47783)
- 自然(41604)
- 教育(41254)
- 自然科(40772)
- 自然科学(40765)
- 自然科学基金(40154)
- 划(38055)
- 编号(37493)
- 资助(35923)
- 业(31496)
- 创(29440)
- 成果(29150)
- 发(26817)
- 部(26777)
- 创新(26505)
- 重点(26501)
- 国家社会(26160)
- 制(25871)
- 性(25050)
- 期刊
- 济(104587)
- 经济(104587)
- 研究(60438)
- 财(41314)
- 融(37636)
- 金融(37636)
- 中国(37428)
- 管理(37266)
- 农(29898)
- 科学(23017)
- 学报(21314)
- 农业(19644)
- 业经(19480)
- 财经(19423)
- 技术(18787)
- 大学(17974)
- 学学(17441)
- 经(16689)
- 经济研究(16450)
- 问题(13396)
- 财会(13148)
- 教育(13080)
- 业(12646)
- 技术经济(12388)
- 现代(11406)
- 商业(10705)
- 会计(10607)
- 世界(10483)
- 贸(9944)
- 经济管理(9726)
共检索到309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沈睿诚 宋夏云
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社保基金持股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保基金持股会抑制企业金融化;社保基金持股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国有企业、经营收益率较低以及现金持有量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明显;社保基金持股可通过提高企业实体资产投资水平或增加分析师跟踪,降低企业金融化水平。本文建议,应逐步扩大社保基金的入市规模,适当放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各项限制,充分释放社保基金在稳定资本市场与促进上市公司治理方面的潜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光辉 彭清
以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社保基金持股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保基金持股在抑制企业过度投资的同时缓解了企业投资不足,即社保基金持股能显著提升企业投资效率。机制检验发现,社保基金持股通过减少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来抑制企业过度投资;通过降低融资约束来缓解企业投资不足。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代理成本较高组和市场化水平较低组,社保基金持股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泰云 邢斐 李根丽
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行为会阻碍宏观经济健康发展,因此,从公司治理视角探究抑制企业金融化的可能路径尤为必要。本文以2008—2018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机构交叉持股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构交叉持股能够显著降低企业金融化水平,其中提高企业主业业绩和增加创新投入是两条潜在的作用渠道。进一步研究表明,相比于其他企业,机构交叉持股对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审计质量较低和股权集中度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的发现不仅以企业金融化为切入点证实了交叉机构投资者具有积极的外部治理效应,而且为规范管理者行为和引导企业“脱虚向实”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朱文莉 程佳 阚立娜
公司的金融资产配置状况对其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将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12—2020年的有关数据,结合资源配置理论与有效监督假说,运用面板回归模型,探究金融化水平、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化水平与企业绩效负相关,金融化水平越高,企业绩效越差;机构投资者持股可以对金融化水平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上市公司金融化水平与企业绩效的负向关系更为显著,独立型机构投资者对金融化水平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更为显著。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杜秋萱 姜岩 侯德帅
社保基金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中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ESG视角研究发现,社保基金持股对企业ESG治理具有积极作用,且社保基金的主动投资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更具价值,而对国有股划转企业ESG表现的提升无效。进一步对比研究发现,社保基金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作用强于其他类型的机构投资者。机制检验表明,社保基金持股有助于改善企业的内控质量、提升分析师关注度,以及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从而影响企业ESG表现。最后,还发现对于非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大的企业,以及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区域的企业,社保基金的ESG治理作用更加有效。本文拓展了社保基金持股的经济后果研究,为推动社保基金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社保基金 养老基金 企业治理 ESG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黄珺 刘慧 李云
本文以2010年至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社保基金持股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并检验了产权性质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社保基金持股能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基于不同的产权性质,在国有企业中社保基金持股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对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发现社保基金能通过提升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进而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薏舟 王维
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究竟是会激励大股东监督管理者,从而降低企业金融化程度,还是促使大股东与管理者合谋,加深企业金融化程度?以2009~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持股比例的上升,大股东会更有动力监督管理者,使其减持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金融资产,从而抑制企业金融化,尤其在第一类代理问题较为严重的企业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薪酬激励程度较高以及中西部地区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乔贵涛 杜英巧
以2015—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金融化视角考察“国家队”持股对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队”持股能够有效抑制企业金融化。机制检验表明,缓解融资约束和改善信息环境是“国家队”持股抑制企业金融化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投机动机下的金融资产持有以及“国家队”持股比例较高时,其抑制作用越强;在抑制金融化趋势后,企业的研发投入显著提高。研究结论既丰富了“国家队”持股经济后果领域的研究,亦为实体企业“脱虚向实”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春涛 薛原 惠丽丽
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6-2015年的数据,研究社保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我们用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作为测度盈余质量的指标,发现社保基金持股能够显著降低企业发布财务重述的概率,这表明社保基金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并且,社保基金的这一治理作用在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水平较差以及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上市公司中更加显著。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和安慰剂检验等方法弱化了内生性问题之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说明社保基金持股和盈余质量提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我们称之为社保基金的公司治理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保基金可以通过抑制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增加机构调研次数等途径提升被持股公司的盈余质量。本文有助于认识和评估社保基金持股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督与治理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桂燕 吕江林 汪洋
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金融错配理论上会通过企业投资组合选择促进企业增加金融投资。基于我国2007—2019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错配显著促进了企业金融化;金融错配主要促进了长期金融资产和类金融资产投资,前者在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中更突出,后者仅在盈利能力弱和国有企业中显著。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错配通过提高融资约束和扩大金融与实体收益差促进企业金融化,并对不同类型金融资产的影响表现出动机异质性。如受金融错配的影响,企业增加长期金融资产投资,是出于缓解融资约束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和获取高额金融回报的主动逐利动机,而增加类金融资产配置仅是迫于主业投资收益率下降的被动逐利动机。进一步检验揭示,利率管制放松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均能弱化金融错配作用下的企业金融化,但主要是弱化类金融资产配置。未来,相关部门有必要深层次地推进金融体系市场化,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引导金融回归实体经济;需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多层次全链条资本市场建设,促进金融服务精准落地,适配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军 杨秋萍
数字金融为企业获得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提供了新的渠道,但资金来源对企业的影响取决于企业投资方向。在实体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而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现象愈演愈烈的经济环境下,运用2011—2018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和数字金融发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会促进企业金融化,这种促进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和非家族企业中更明显。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发展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融资成本的中介作用促进企业金融化;最后,以金融投资收益率和实体经济投资收益率的差额作为识别变量,证明了中国非金融企业的金融化行为主要是出于利润最大化的投资替代动机。以上结论不仅对引导数字金融行业健康发展,促使金融资金回归实体经济具有借鉴意义,也为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完善,监督企业管理者行为,激励企业管理者以企业长期发展利益为目标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汪合黔 陈开洋 赵鹏
本文以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为切入点,考察实体企业金融化如何影响企业产业资本盈利能力,以期理解微观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现象。结果显示,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显著降低其产业资本收益率,该负向影响在持股金融机构后5年内仍存在。机制检验发现,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后,企业内部配置更多金融资产,挤出用于产业设备更新的固定资产投资,拖累实体产业资本收益率。此外,持股多类型金融机构和持股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能有效缓解实体企业金融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尹洁 曲卫华 刘舒情
金融的本质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政府补助有助于为企业提供净现金流并传递积极信号,吸引实体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文章以2011—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政府补助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以及股权集中度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政府补助抑制了企业的金融化程度;(2)股权集中度对政府补助与企业金融化的影响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3)基于产权性质,非国有企业中政府补助抑制企业金融化的作用更明显,股权集中度对政府补助抑制企业金融化的显著正向调节效应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以上结论对决策者制定政府补助政策,激励企业发展实体经济及企业优化股权结构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谭磊
基于实体企业金融化和经济去杠杆两大热点问题,从商业银行股债双持视角研究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发现,商业银行同时持有企业股权和债权显著抑制了企业金融化水平。股债双持对金融化的抑制作用通过降低财务风险(风险效应)和代理成本(治理效应)两种渠道实现。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双持对国有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全国性银行的持股比例与双持企业金融化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本文对抑制过度金融化和"脱实向虚"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股债双持 企业金融化 财务风险 代理成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屈蕊勃
本文以2012—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基金持股与企业银行贷款水平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检验了金融发展水平对基金持股与企业银行贷款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基金持股对企业银行贷款持有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基金持股比例越大,企业的银行贷款持有率越高;同时,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金融发展可进一步提升基金持股对企业银行贷款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基金持股 企业银行贷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