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49)
2023(14590)
2022(12820)
2021(12278)
2020(10256)
2019(23316)
2018(23100)
2017(44728)
2016(24458)
2015(27327)
2014(27074)
2013(26516)
2012(24231)
2011(21359)
2010(21663)
2009(20047)
2008(19571)
2007(16922)
2006(14781)
2005(12990)
作者
(67417)
(55697)
(55150)
(52768)
(35568)
(26557)
(25321)
(21718)
(21154)
(20111)
(18874)
(18571)
(17485)
(17397)
(17351)
(17110)
(16662)
(16656)
(15816)
(15809)
(13733)
(13564)
(13435)
(12716)
(12635)
(12464)
(12370)
(12262)
(11114)
(10880)
学科
(86104)
经济(85988)
管理(73484)
(69475)
(56925)
企业(56925)
方法(39677)
(35397)
数学(34207)
数学方法(33739)
中国(26956)
(25470)
(20378)
业经(19757)
(19302)
财务(19230)
财务管理(19170)
(18636)
地方(18514)
企业财务(18161)
(16827)
银行(16789)
(16755)
贸易(16746)
理论(16390)
(16285)
农业(16228)
(15804)
(14998)
(14595)
机构
学院(329884)
大学(328723)
管理(131892)
(127689)
经济(124652)
理学(113306)
理学院(112109)
管理学(110128)
管理学院(109525)
研究(107096)
中国(84645)
(69585)
(69410)
科学(66109)
(53294)
财经(51668)
(49952)
中心(49561)
(49249)
研究所(47920)
业大(47107)
(46842)
北京(44156)
(42781)
师范(42450)
(39656)
(39256)
农业(38831)
财经大学(38198)
经济学(37290)
基金
项目(222166)
科学(173951)
研究(166013)
基金(159633)
(137499)
国家(136288)
科学基金(117538)
社会(102360)
社会科(96759)
社会科学(96737)
(87038)
基金项目(84192)
教育(76543)
自然(76404)
自然科(74589)
自然科学(74571)
自然科学基金(73199)
(72867)
编号(69861)
资助(66444)
成果(57453)
重点(49241)
(48695)
课题(47727)
(46410)
(45928)
项目编号(43479)
创新(42723)
科研(42440)
教育部(42050)
期刊
(142235)
经济(142235)
研究(103200)
中国(64677)
(56219)
学报(49435)
管理(47357)
(45618)
科学(45072)
教育(38701)
大学(37817)
学学(35600)
(35163)
金融(35163)
农业(31604)
技术(27871)
财经(24515)
业经(23773)
经济研究(22939)
(20698)
问题(17632)
图书(17178)
理论(16924)
实践(15683)
(15683)
(15448)
科技(15146)
(15103)
现代(15057)
技术经济(15048)
共检索到494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汤旖璆  李一鸣  施洁  王佳龙  
本文利用logistic人口预测模型等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条路径分析社保"双降"和中央调剂金对地方养老保险财政负担的政策效应。研究表明:(1)单一政策下,除西藏外,各省份社保"双降"均会加重财政负担;"贡献省"和"受益省"之间存在财政负担异质性;(2)二元政策下,中央调剂金能够有效"对冲"缴费率下调的负面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完善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和预决算管理体系,细化养老保险缺口财政补助责任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曾益  杨悦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减弱,财政压力逐年加重,而《"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即从中央调剂制度转向全国统收统支制度。这一制度转变能降低养老保险财政负担吗?文章运用计量模型和精算模型分析发现:第一,在仍实施中央调剂制度的情况下,养老保险财政负担将从2021年的2 586.53亿元增加至2050年的142.77万亿元,累计财政负担为1 255.94万亿元;第二,如果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收统支,在中央政府不采取严格监管措施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征收行为将发生变化,养老保险征缴率会下降16.1个百分点,虽然2023年及以前财政负担比实施中央调剂制度时至少下降82.34%,但2024-2050年财政负担比实施中央调剂制度时上升12.12%-184%,累计财政负担提高21.74%;第三,若进一步提高征缴率,当征缴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累计财政负担比实施全国统收统支制度时下降1.11%。因此,在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过程中,国家应重视地方政府征收行为的变化,并尽快制定奖惩机制、提高征缴率,以增强养老保险基金应对老龄化问题的能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曾益  杨悦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减弱,财政压力逐年加重,而《"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即从中央调剂制度转向全国统收统支制度。这一制度转变能降低养老保险财政负担吗?文章运用计量模型和精算模型分析发现:第一,在仍实施中央调剂制度的情况下,养老保险财政负担将从2021年的2 586.53亿元增加至2050年的142.77万亿元,累计财政负担为1 255.94万亿元;第二,如果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收统支,在中央政府不采取严格监管措施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征收行为将发生变化,养老保险征缴率会下降16.1个百分点,虽然2023年及以前财政负担比实施中央调剂制度时至少下降82.34%,但2024-2050年财政负担比实施中央调剂制度时上升12.12%-184%,累计财政负担提高21.74%;第三,若进一步提高征缴率,当征缴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累计财政负担比实施全国统收统支制度时下降1.11%。因此,在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过程中,国家应重视地方政府征收行为的变化,并尽快制定奖惩机制、提高征缴率,以增强养老保险基金应对老龄化问题的能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肖严华  左学金  
本文通过构建中央调剂金与社保减免政策模型,分析其影响机制,研究中央调剂金制度实施四年来(2018-2021年)、社保减免政策实施近三年来(2020-2022年)对各省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金的叠加影响。研究发现:决定某一省份是中央调剂金的净受益者还是净贡献者,取决于该省的人口变量和工资变量;中央调剂金制度实施四年来,中央调剂基金跨省调剂规模达到5875.26亿元,其中,广东、北京是最大的净贡献者,辽宁、黑龙江是最大的净受益者;2020年全国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比2019年减少了8543.1亿元,各省份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都减少了,其中广东减少了1735.1亿元,上海减少了897亿元,该结果体现了中央调剂金与社保减免政策的叠加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孙开  王丹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承担了基本养老保险的诸多支出责任,主要体现在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方面,给财政带来了相应的负担和压力。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冲击、经济进入新常态、制度并轨等因素的影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金收支平衡面临严峻考验,政府的财政负担也随之加重。本文将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责任差异化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其财政补贴及负担情况,进而提出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负担能力可持续的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彭浩然  王琳琳  
本文根据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相关规定,利用2017年不同省份的历史数据,通过定量测算考察了不同中央调剂金比例对缩小养老保险基金地区差距的影响,并分别从"补缺口角度"和"公平角度"提出最优中央调剂金比例的设定原则。测算结果显示:中央调剂制度可以在短期内缩小不同省份之间的养老保险基金差距,缓解部分省份的养老金支出压力,但是随着中央调剂金比例的逐步上调,可能会出现新的不公平现象。本文建议中央调剂金比例控制在5%左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元刚  刘嘉艳  齐嵩喆  
2018年印发的《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率先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并以此作为全国统筹的第一步。为了探究中央调剂金制度对各个省份养老金负担的影响,本文基于省级层面构建了人口规模预测模型和基金收支精算模型,并进行了未实行中央调剂制度、实行中央调剂制度、加强中央调剂制度、渐进式延迟退休等五种情景的仿真模拟测算。研究发现:(1)在不实行中央调剂制度的情景下,我国各个省份之间养老金的年度余额和累计余额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到测算期末(2050年),极小部分省份存在基金结余,而绝大多数省份存在基金缺口;(2)中央调剂制度可以调整各个省份之间的养老金分配,减少养老金负担;(3)提高上解比例会加强中央调剂力度,进一步均衡各省间的养老负担;(4)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对中央调剂效果有正向促进作用;(5)在提高征缴率的背景下实施中央调剂制度可以有效增强调剂效果。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景鹏  陈明俊  胡秋明  
本文基于居民养老需求和基金收支平衡双重视角,建立模型测算城乡居保适度待遇区间,并评估财政负担规模及能力。研究发现:以满足居民生存需求为目标的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介于23%-37%之间,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为目标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介于47%-53%之间;提高城乡居保待遇会显著增加财政负担规模,财政具备将基础养老金替代率提高至30.5%并按个人缴费基数的27.3%给予缴费补贴的能力;推迟待遇领取年龄、增加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和提高基金投资收益率都能降低财政负担规模,但后两者对改善财政负担能力的效果不明显;推迟待遇领取年龄可提高适度待遇水平,增加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则与之相反。本文结果为政府合理制定城乡居保待遇方案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开  王丹  
养老保险财政负担是由制度设计及运行过程中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政府要承担着"兜底"和"补缺"的重任。为了能给国家财政减轻负担,完善权利与义务对等的缴费制养老保险体系,使养老保险的财政负担能力具备可持续性,更好地应对即将面临的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风险,必须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一、加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稳定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杨志安  邢文妍  
近年来,基本养老保险在加快省级统筹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全国统筹。2019年,30个省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统一下调,养老金中央调剂比例进一步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文从辽宁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现状入手,分析了基金收支失衡给地方财政带来的沉重负担,并指出了地方财政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最后结合最新的文件精神提出了从明确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责任、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拓宽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渠道三方面来进一步减轻地方财政负担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敏  李济博  
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同时也给政府增加了沉重的养老负担。本文选取人口和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作为变量建立模型,对我国各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负担进行静态分析,并且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省市对其未来的财政补贴进行动态分析和预测。结果发现,按照当前基础养老金发放补贴标准,目前绝大多数地方政府有能力承担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但是按照近十年来基本养老金发放补贴标准10%的增长幅度来测算,未来个别地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地方财政负担率会逐渐提高,给当地财政带来风险和压力。建议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调整幅度要适度,同时要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深化财政补贴改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蒋云赟  
2012年底我国实现了除外出农民工以外的城乡适龄人口基本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外出农民工养老保险已成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这对处于我国城镇化最前沿的农民工的福利改善乃至养老保险体系的城乡统筹,无疑是一个严峻挑战。2009年《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摘要)》并没有正式执行,而后颁布的文件试图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也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文章基于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这种背景,利用Auerbach等(1991)提出的代际核算方法,从政府负担角度对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进行了系统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政府责任的不完善和财政支持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发展,农民工应该以较...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汤旖璆  
作为国家战略的辽宁沿海经济带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经济带内失地农民数量日趋增多,养老保险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焦点。本文在分别测算经济带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财政资金供求额之后,利用计量软件对其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财政资金供求数额的因素,对地方财政弥补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资金缺口能力进行分析,并提出弥补缺口的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勇  
自2018年7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对全国各省份的养老基金进行中央调剂,以缓解省际间养老保险基金的不平衡,其调剂效果也将直接影响到后续政策的制定。本文首先以养老基金拨付额与上解额之比构建了衡量调剂程度的指标——调剂指数,等于抚养比指数与工资指数之比;然后基于2009-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当前养老基金结余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上海等8个省份,而且这种高度集中的趋势还在逐年加强,有必要进行中央调剂;②抚养比越高、工资水平越低的省份,获得的调剂数额就越多,全国大约有20%的上解资金被用于省际间的调剂,被调入到收不抵支省份的资金比例在逐年上升;③抚养比指数和工资指数对调剂指数的影响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抚养比指数的影响程度超过了80%,而工资指数还不到20%,调整在职应参保人数的计算方式,主要是通过影响抚养比指数来影响调剂指数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肖严华  
本文构建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基金的模型,就各省的人口变量、工资变量、政策变量(即上解比例)对该省调剂率的影响进行了数理推论,并对上解比例为3%和3.5%的两种情景进行了模拟测算和相关指标比较。结果发现,某一省份"净接受"或"净贡献"的中央调剂金占中央调剂金总规模之比,即调剂率的方向和比率值的大小,取决于该省的人口变量和工资变量,而与上解比例无关。提高上解比例,并不影响各省份调剂率的方向与比率值的大小,但却提高中央调剂金总规模和各省份的净拨付额,均衡各省份当期养老基金净收入额的分布和累计结余基金的分布(大幅降低某些省份累计结余的赤字额,但对累计结余较多的省份的影响并不大),从而有效均衡了全国各省份养老保险负担,在全国各省份之间实现了有效调剂。本文建议确定中央调剂金的最适度上解比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