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91)
2023(11740)
2022(10012)
2021(9298)
2020(7339)
2019(16328)
2018(16138)
2017(30527)
2016(16168)
2015(17892)
2014(17256)
2013(16699)
2012(15495)
2011(14064)
2010(13998)
2009(12963)
2008(12236)
2007(10799)
2006(9877)
2005(8692)
作者
(43745)
(36502)
(36356)
(34201)
(23190)
(17700)
(16514)
(13964)
(13947)
(12966)
(12373)
(12356)
(11781)
(11235)
(11055)
(10913)
(10843)
(10673)
(10634)
(10592)
(9003)
(8942)
(8624)
(8439)
(8323)
(8258)
(8044)
(8007)
(7309)
(7251)
学科
(66345)
经济(66180)
管理(40291)
(39069)
(30526)
企业(30526)
中国(22461)
地方(22265)
(22063)
方法(20325)
业经(18923)
农业(15048)
数学(14151)
数学方法(13989)
(13532)
理论(13275)
(12206)
(12096)
(11761)
(11718)
(11708)
贸易(11696)
地方经济(11533)
环境(11322)
(11167)
(11014)
金融(11011)
(10985)
银行(10976)
(10707)
机构
学院(219087)
大学(212324)
(83998)
经济(82045)
管理(79326)
研究(76792)
理学(67004)
理学院(66115)
管理学(64960)
管理学院(64528)
中国(58347)
科学(47352)
(46064)
(39704)
(37880)
中心(35541)
(35480)
(34653)
(34491)
师范(34188)
研究所(33999)
财经(30593)
业大(29827)
北京(29119)
(28670)
(28042)
(27514)
农业(27272)
师范大学(27258)
经济学(24740)
基金
项目(143209)
科学(112825)
研究(110333)
基金(100150)
(86062)
国家(85195)
科学基金(73259)
社会(71052)
社会科(66174)
社会科学(66154)
(59198)
基金项目(53639)
教育(50101)
(48494)
编号(46946)
自然(44549)
自然科(43461)
自然科学(43454)
自然科学基金(42638)
资助(39146)
成果(37826)
(37100)
课题(33067)
重点(32179)
(30343)
发展(30033)
(29955)
(29492)
国家社会(28134)
(28122)
期刊
(107228)
经济(107228)
研究(66803)
中国(49197)
(35139)
教育(30754)
学报(30632)
科学(30425)
(30083)
管理(29669)
农业(24335)
大学(23465)
学学(21685)
(21255)
金融(21255)
业经(21056)
技术(18491)
经济研究(16440)
财经(14264)
问题(13784)
(12478)
(12468)
图书(12108)
(11292)
资源(11286)
商业(10822)
科技(10433)
(10411)
(10261)
论坛(10261)
共检索到342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兆晖   李劼   徐红罡  
旅游业的发展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振兴和传承提供了新的场景和机遇,但现代化与商品化下的原材料与生产技艺创新可能与其原本的物质性形成张力和矛盾。文章从社会-物质视角出发,以东莞传统手工艺莞香为研究对象,探讨旅游地建设与旅游业发展情境下传统手工艺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沉香文化博物馆、牙香街、莞香小镇等旅游场景下现代莞香种植、加工与贸易的参与式观察以及对30位行动者的深度访谈,研究揭示了传统手工艺作为重要的物质本身如何在与旅游结合发展过程中得以振兴与改变,以及由其物质性产生的争议和矛盾。研究发现:1)莞香结香时间长、结香条件苛刻和自带独特的香味等物质特点使其生产离不开东莞的地理环境、地方香农总结的特定技艺,莞香生产与制作的传统手工艺成为东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旅游地建设背景下,与旅游相结合的发展使得莞香相关技艺、文化和产业得以振兴,并在其商品形式、制作技艺、传承场景和香市贸易上产生了符合旅游需求与现代生产的创新与转变;3)莞香的物质特点引发了关于植物保护与开采、质量与效率、独特性与标准化、具身性与品质和价值等一系列矛盾,对莞香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挑战。文章引入新物质主义哲学思想下的物质性概念深化了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传统手工艺研究,揭示了物质性对其保护、传承与发展的独特作用,有助于在实践上推动莞香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瑜  吴殿廷  
旅游业开发利用传统手工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必须探求传统手工艺与旅游业的深度、优化结合,才能实现科学而高效的开发利用。从旅游产业链角度看,就是要争取将传统手工艺纳入到旅游产业链的核心;通过观念上重视、选择上慎重、定位上提升、品质上保障、创意上突破等一系列对策,使传统手工艺生产地转化为旅游目的地,实现多元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创新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曹群  
产业集群发展能增强企业竞争力 ,并带来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 ,在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以东莞IT产业集群发展为例 ,指出提高集群可持续发展意识、加强区域创新网络的建设、增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和培育产业集群文化乃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之良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欣  冯果烨  崔莹  
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国高度重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当下,对其商业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为具体辨析传统手工艺品商业化的概况和发展前景,文章采用举例说明法、文献分析法,从黑龙江省赫哲族鱼皮工艺着手,对传统手工艺品市场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发展策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钟迪茜   卢颖   罗秋菊  
保护和发展是我国非遗传承的重要维度,如何在传承性保护的基础上走向创新性发展仍是黑箱。景德镇以手工制瓷闻名于世,明清时期曾创造世界陶瓷工艺巅峰,后因守旧而陷入沉寂。然而,当今的景德镇从陶瓷生产中心转向文化创意旅游地,实现了手工制瓷从复兴到创新的飞跃。手工制瓷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文章以知识视角切入,结合39人次访谈与二手资料,解析景德镇手工制瓷的当代复兴与创新过程。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的仿古瓷热潮推动了地方性知识复现,随后大众旅游发展促进了地方性知识外化。但这一阶段手工制瓷停留于古法制瓷的传承,知识生产局限在地方性知识的内循环。直至2000年伊始,“学院派”艺术家的到来为景德镇注入现代艺术理论和创新理念,构建了地方性知识与外部知识交织碰撞的知识生产外循环。如今,景德镇形成了浓厚的地方艺术创新氛围(即本地蜂鸣),激活了本土创新意识,引发了地方性知识重构。知识内外双循环机制推动景德镇手工制瓷从本土工匠主导的工艺复兴,走向多方参与凸显艺术创作的创新性发展。文章为具有传统手工艺资源的旅游地转型发展文化创意旅游梳理了典型案例,凝练了传统手工艺的创新机理,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永振  徐虹  王其格  
以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旅游发展为例,指出民族地区需要转变对旅游业这种传统服务业的认知,加快其现代化发展,构筑以市场为取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方式,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增长,达到大力调整和优化传统服务业行业结构的目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钱惠新  
文章将旅游感知视角为研究点,以江苏省淮安地区某县城里农家乐当地居民、游客及地方政府管理人员为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配问卷调查分析法考核3个农业旅游活动主体的感知,探索3个主体之间倾诉需求统一的结合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比淮安区域内农业旅游的亮点以及不足,分析得出淮安地区农业能源在开拓进程中,这三大主体拥有各自的感知需求,相互之间既有不同之处,又有相同之处。并以此为基础针对相关问题,文章末尾提出了推动淮安地区农业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改进方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秀梅  
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的发展,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面临着挑战,如何使传统手工艺品在现代生活和市场经济中得以传承和发展,是事关民族传统手工艺和产品存亡的重大课题。"王星记"扇是杭州传统工艺的品牌产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以"王星记"扇工艺的传承、保护及其市场开拓等为视阈,阐述了"王星记"扇制作技艺的基本工艺规律、文化意蕴与市场价值,并就"王星记"扇的传承保护与市场开拓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苏华山  孙瑞博  
以FDI驱动型产业集群为分析对象,将其演化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然后以东莞ITC产业集群为典型案例,分析了FDI对产业集群演化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加强FDI对产业集群演化的促进作用,保障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佳钰   苏明明   窦浩涵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载体,从业者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众多非遗中,传统手工艺依赖于从业者对于特定材料的手工制作而独具特色,在体现自然造物规律的同时也是考察人、自然与社会三者关系的重要范本。为了解手工艺非遗的传承困境与可持续发展路径,本文依托文化生态学理论框架,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为例,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参与式观察和图片分析等多种方式展开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迁共同影响着非遗的传承;(2)从自然角度看,自然环境的变化、自然资源耗竭以及地理异质性是造成非遗传承困难的主要因素;(3)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市场需求变化、代际价值观差异、经济因素和技术冲击阻碍着非遗传承;(4)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交织构筑了系统的完整性和平衡性,文化系统失衡制约着手工艺非遗传承。鉴于此,本文从资源管理、非遗价值解说和从业者生计保障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手工艺非遗传承困境的建议,为调和非遗发展中的人地关系和促进非遗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继艳  
我国传统手工艺是承载着农耕社会民众赖以生存的经济诉求与审美理想的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产业资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由于传统手工艺赖以维系的文化生态环境不断遭到侵蚀,使得进一步传承、发展传统手工艺面临着诸多困难。为了能够有效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应该着重从完善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论体系、解决传承人危机、拓展生产应用以及加强文化认同感培育等方面入手强化理论探索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研究力度,切实解决实现传统手工艺科学、有效传承、发展的问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强  孙凯  
毛笔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国粹,近代受人们书写习惯和现代机械制作的影响,逐渐成为一种失落文化。无独有偶,作为传统手工艺文化载体之一的古村落,其发展也存在相同的困境。周坊村作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其拥有深厚的毛笔传统文化底蕴,从毛笔的起源分析周坊毛笔传统手工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其与古村落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联系,得出需从毛笔传统工艺的产业开发、村落场所更新、传统节庆活动丰富化三个方面的探索促使传统文化和古村落的联动发展,才能使其重获生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敏  吕寒  
艺术区是中国文化产业集聚区的一种重要形式,以798为代表的艺术区发展普遍面临从原创艺术生产集聚地向商业交易集聚地转化的困境。文化生态视角的分析表明,798艺术区的发展伴随着文化生态结构的不断调整,以意识形态和商业文化为主的外来文化对艺术区集群文化的替代甚至"驱逐",是上述困境形成的重要原因,政府的不当干预行为则加速了这一过程。解决这一问题保证艺术区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文化产业集聚区规划的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政府行为的明晰等对策的实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环宙  黄克己  吴茂英  
基于博弈理论,以浙江省舟山市"海天佛国"——普陀山为例,实证分析了游客和滨海社区在特色文化保护与开发方面的博弈,发现游客渴望体验文化真实性与滨海社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之间存在着内在冲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普陀山佛教文化区进行实地调研和网络在线评论分析,数据结果显示游客普遍认为该滨海文化区商业气息浓厚,影响了他们后续的重游意愿。最后,根据博弈模型、实地调研数据以及网络内容分析结果,提出滨海文化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策略与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黄崇兴  曹冲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旅游业的兴起与持续性繁荣亦与生态环境紧密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旅游业也带动了区域环境进步。然而,旅游业的大力开发也相继引发了各种生态环境问题,阻碍着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笔者从生态环境建设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出发,以宁波地区为案例,深入分析了宁波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现状,探讨了宁波地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路径,以期促进旅游业的有序推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