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96)
- 2023(7413)
- 2022(5898)
- 2021(5593)
- 2020(4601)
- 2019(10252)
- 2018(10343)
- 2017(19071)
- 2016(10529)
- 2015(12055)
- 2014(12329)
- 2013(11750)
- 2012(11400)
- 2011(10426)
- 2010(10805)
- 2009(10073)
- 2008(10488)
- 2007(9869)
- 2006(8971)
- 2005(8020)
- 学科
- 济(45300)
- 经济(45145)
- 管理(34417)
- 业(31888)
- 企(29401)
- 企业(29401)
- 方法(20625)
- 数学(14534)
- 数学方法(14219)
- 学(13630)
- 技术(13397)
- 理论(13046)
- 业经(12636)
- 中国(12306)
- 农(11468)
- 财(9833)
- 和(9816)
- 制(8361)
- 农业(7493)
- 技术管理(7138)
- 环境(6975)
- 银(6954)
- 银行(6926)
- 贸(6763)
- 贸易(6758)
- 地方(6713)
- 教育(6642)
- 行(6597)
- 易(6535)
- 融(6445)
- 机构
- 大学(167455)
- 学院(164463)
- 济(62361)
- 经济(60858)
- 管理(60263)
- 研究(58883)
- 理学(51425)
- 理学院(50780)
- 管理学(49517)
- 管理学院(49216)
- 中国(43533)
- 科学(38448)
- 京(37549)
- 所(31060)
- 财(29000)
- 研究所(28291)
- 农(28174)
- 中心(26315)
- 江(26081)
- 业大(24999)
- 范(24089)
- 北京(23844)
- 师范(23820)
- 财经(22929)
- 农业(22192)
- 院(20823)
- 经(20679)
- 州(20654)
- 技术(19584)
- 师范大学(19309)
- 基金
- 项目(106355)
- 科学(83577)
- 基金(76878)
- 研究(76329)
- 家(68245)
- 国家(67674)
- 科学基金(57179)
- 社会(49226)
- 社会科(45405)
- 社会科学(45384)
- 省(41157)
- 基金项目(40018)
- 自然(37059)
- 自然科(36255)
- 自然科学(36242)
- 教育(36028)
- 自然科学基金(35610)
- 划(35433)
- 资助(31281)
- 编号(30539)
- 成果(26222)
- 重点(24712)
- 部(23583)
- 创(22488)
- 发(22309)
- 课题(21628)
- 创新(21022)
- 国家社会(20090)
- 科研(20069)
- 教育部(19998)
共检索到253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吕涛 王春玲 王飞
社会-技术系统转型近年来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形成了多层次分析框架、转型管理等理论。多层次模型认为,社会-技术系统转型是宏观环境、现有体制、创新利基相互作用的结果;转型管理理论将社会-技术系统转型看成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包括转型战略管理、转型策略管理和转型运作管理等层次。能源系统作为典型的社会-技术系统,是社会-技术系统转型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国外关于社会-技术系统转型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中国社会-技术系统转型带来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川徽 黄仕靖 袁勤俭
[目的/意义]为使学界全面了解社会交换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并为后续相关研究与应用提供指导。[方法/过程]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与梳理,系统性整理了当前研究的成果、局限及对未来值得关注的方向进行了展望。[结果/结论]梳理发现信息系统领域中关于社会交换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共享与贡献的影响因素、信息披露与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信息系统设计与使用3个方面;同时,除了应用社会交换理论存在模糊性之外,现有研究主要存在“较少关注交换关系的动态性”“较少关注交换关系强弱对结果的影响”“较少关注外部性因素的解释”“较少关注行动者的细分”等问题;用户交换行为的跨文化研究、交换过程的研究、中国情境下的社会交换研究等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社会交换 信息系统 知识共享 信息行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慧 涂家豪 郭丕斌
以中国能源系统为分析对象,基于社会-技术转型多层级视角,从景观层出发,探讨社会-技术景观驱动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内在机理。具体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构建理论模型,运用fsQCA方法进行模型验证,从而形成社会-技术景观驱动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多元路径。研究发现:1.能源系统低碳转型是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等11个因素相互作用、协同互动的结果。2.社会-技术景观驱动能源系统低碳转型有3条路径,分别是产业结构调整型、居民环境诉求型和过渡型路径,且三者层次依次提高,表现出“殊途异效”的特征。其中,居民环境诉求型路径占主导地位。3.中国能源系统低碳转型进程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北、西部、中部和东部依次向好。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涛 李惠 张永娟 孙安
数字人文致力于数字技术与人文研究的深度融合,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推动着数字人文的发展与变革。文章从众多的数字技术中凝练出五类最常用的关键性技术,形成LIBRA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关联数据(Linked Data)、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IIIF)、大数据(Big Data)、资源描述框架(RDF)和人工智能(AI)。其中,资源描述框架和关联数据作为语义网的核心技术已在数字人文领域盛行多年;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作为新兴的技术已成为文化遗产机构开展图像资源研究的主流方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已引起了人类社会的剧变,强大的算力和智能的算法赋予人文研究新的范式和新的视野。可以说,LIBRA已成为或将成为数字人文建设的核心技术框架,并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在案例部分,文章从知识组织模型、数据存储模型和动态文本识别三方面探讨了LIBRA技术在构建多维度图像智慧系统中的深度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变化,LIBRA并非一成不变,新技术也会补充和重塑LIBRA体系,以助力中国数字人文的建设与腾飞。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施祖辉
长期以来,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和研究始终局限在揭示其有秩序、有规律的运动发展上,对于系统中那些不规则的、无序的现象以及无序与有序间的相互转化现象,却很少或是根本无人问津。这样就不能对现实社会中复杂的、突如其米的甚至是莫名其妙的现象,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必要的解释和引证。而混沌学的兴起,则为人们研究所谓的混乱现象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工具。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黄志亮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外学术界对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实践的研究亦取得了重要实证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是他们共同揭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特征和主要方面,但共同缺陷是将欠发达地区广大传统农村和初步工业化的农村地区排斥在区域创新体系研究的视野之外。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城市区域创新 农村区域创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娄美珍 俞国方
产业生态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产业生态系统理论研究备受国内外学者和业界高度重视,研究成果丰富;基于微观企业、中观经济园区和宏观跨区域三个层面的产业生态系统理论应用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文章为今后产业生态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指出了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
产业生态化 理论综述 三个层面 应用研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魏玲 张铁柱 高乐
当今时代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绩效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绩效管理方法,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但是平衡计分卡自身也存在动态复杂性不足等理论缺陷。在分析平衡计分卡和系统动力学两者关系的基础上,给出两者相结合的实施步骤,为战略绩效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朱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首先在英国兴起的一种西方管理理论,是社会系统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系统理论着重从社会方面来研究组织,把技术系统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认为组织就是一个“社会系统”。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则认为,组织(如一个企业、一个工厂或矿井)既是一个社会系统,又是一个技术系统,两者有密切的关系并相互影响。只有既满足社会系统的需要,又满足技术系统的需要的组织,才是最好的组织。而且,组织又受到环境的影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动态的组织。所以,应该把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太杰,李汉铃
本文简略描述协同科学及其理论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追溯国外协同科学理论的思辩轨迹,展示了协同科学理论的研究空间;通过对外国协同科学理论基本内涵的分析与探究,综合评述了其协同思维的基本特征和研究方向;旨在借鉴国外协同科学理论研究成果,并为笔者创新研究“广义社会发展系统协同理论”提供科学的立论依据,也试图为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界拓宽社会发展管理研究领域开创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自组织理论 经济学 社会学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卓淳 姚遂
社会技术转型的多层视角(MLP)是转型理论的最新进展,它认为转型是由三个层面——微观层的技术利基,中观层的社会技术体制和宏观层的大环境——相互作用引起的一个非线性的演化过程。该思路通过分析技术和社会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寻求理解社会技术体制的长期变化。本文以MLP为分析思路,研究我国电力系统现行体制已经发生的动态变化;并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时间维度,对我国低碳电力系统转型路径提出一个概念性的分析框架。短期的转变路径,延续和发展现有体制结构和治理模式,通过体制内行为主体有意识地调整创新活动和发展的方向,来解决体制内部矛盾和压力,实现政府2020年的减排目标和可再生能源目标。中期的重构路径,基本实...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丁月婷 聂锐 高凯
基于对韧性理论研究的回顾,论述将韧性理论引入能源系统问题的研究价值;在此基础上阐释能源系统韧性的概念框架;从能源系统研究对象、能源系统的扰动因素、能源系统韧性的量化评价方法以及韧性提升路径等方面,构建能源系统韧性的研究框架;最后探讨能源系统韧性研究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分析发现,能源系统韧性的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目前主要关注韧性的概念内涵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对于能源系统韧性的形成机制、动态演变过程、扰动因素的作用机理、韧性评价模型的验证与应用等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傅志超
效用理论及其在保险中的应用傅志超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有的风险是可保的,有的风险是不可保的(如投机风险】。对于可保风险而言,它们可以分为两大类: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对客观风险来说,保险人可以根据过去同类保险标的发生损失的概率,确定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冰 王诺
为研究物资流动的内在机理,本文借鉴物理学中的场的概念和原理,构建了物流场理论分析框架,对物资流动过程进行了场论分析,揭示了物资流动的机理:物流势差是物资流动的本质原因,物流场力是推动物资流动的直接力量。运用物流场理论较好地分析了中东原油出口的地域流动情况。
关键词:
物流场 物流势差 物流场力 原油流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