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15)
- 2023(13416)
- 2022(11456)
- 2021(10546)
- 2020(8623)
- 2019(19493)
- 2018(19690)
- 2017(37808)
- 2016(20369)
- 2015(22796)
- 2014(22741)
- 2013(22395)
- 2012(20556)
- 2011(18424)
- 2010(18166)
- 2009(16356)
- 2008(15481)
- 2007(13586)
- 2006(11893)
- 2005(10166)
- 学科
- 济(82234)
- 经济(82061)
- 管理(63355)
- 业(56883)
- 企(48808)
- 企业(48808)
- 方法(37964)
- 数学(31384)
- 数学方法(31034)
- 农(21622)
- 中国(21367)
- 业经(20036)
- 学(19738)
- 财(18431)
- 技术(17866)
- 环境(17046)
- 地方(15931)
- 理论(15731)
- 和(15670)
- 农业(14500)
- 贸(13468)
- 贸易(13462)
- 易(13075)
- 划(12978)
- 制(12959)
- 务(11835)
- 财务(11762)
- 财务管理(11744)
- 教育(11477)
- 银(11126)
- 机构
- 大学(287662)
- 学院(286354)
- 管理(117091)
- 济(111187)
- 经济(108686)
- 理学(102026)
- 理学院(100912)
- 管理学(99160)
- 管理学院(98644)
- 研究(95192)
- 中国(68505)
- 京(61680)
- 科学(60443)
- 财(47959)
- 所(46899)
- 业大(44005)
- 农(43826)
- 研究所(43027)
- 中心(43015)
- 江(40379)
- 财经(39255)
- 北京(39013)
- 范(38853)
- 师范(38498)
- 经(35712)
- 院(35045)
- 农业(34201)
- 州(32994)
- 经济学(32377)
- 技术(31468)
- 基金
- 项目(203793)
- 科学(160674)
- 研究(149872)
- 基金(147723)
- 家(128476)
- 国家(127416)
- 科学基金(110025)
- 社会(94636)
- 社会科(88916)
- 社会科学(88887)
- 省(79780)
- 基金项目(79379)
- 自然(71817)
- 自然科(70121)
- 自然科学(70109)
- 自然科学基金(68838)
- 教育(68434)
- 划(67195)
- 编号(61393)
- 资助(59479)
- 成果(48413)
- 重点(45507)
- 部(44374)
- 发(43525)
- 创(42936)
- 课题(41707)
- 创新(39983)
- 科研(38760)
- 国家社会(38260)
- 教育部(38101)
- 期刊
- 济(119609)
- 经济(119609)
- 研究(82495)
- 中国(52472)
- 学报(45689)
- 科学(43041)
- 管理(42748)
- 农(39259)
- 财(35045)
- 大学(34698)
- 教育(34251)
- 学学(32473)
- 农业(28178)
- 技术(27853)
- 融(20222)
- 金融(20222)
- 业经(19677)
- 经济研究(19153)
- 财经(18372)
- 图书(16459)
- 科技(16059)
- 经(15636)
- 技术经济(15308)
- 问题(14793)
- 业(14268)
- 理论(14184)
- 资源(13362)
- 实践(13125)
- 践(13125)
- 版(13076)
共检索到4072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慧 涂家豪 郭丕斌
以中国能源系统为分析对象,基于社会-技术转型多层级视角,从景观层出发,探讨社会-技术景观驱动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内在机理。具体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构建理论模型,运用fsQCA方法进行模型验证,从而形成社会-技术景观驱动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多元路径。研究发现:1.能源系统低碳转型是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等11个因素相互作用、协同互动的结果。2.社会-技术景观驱动能源系统低碳转型有3条路径,分别是产业结构调整型、居民环境诉求型和过渡型路径,且三者层次依次提高,表现出“殊途异效”的特征。其中,居民环境诉求型路径占主导地位。3.中国能源系统低碳转型进程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北、西部、中部和东部依次向好。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郭丕斌 李繁荣 吕文栋 赵杨
在能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下,各国都在寻找能源转型的有效途径,但在如何有效指导能源转型实践方面还缺乏成熟的理论。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社会-技术变迁理论为研究视角,将社会-技术变迁理论框架与能源转型实践活动相结合,提出社会-技术变迁驱动能源转型的"影响因素-动力机制-治理政策"研究框架,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强调要识别社会-技术变迁促进能源转型的动力因子,确定中国能源转型的各级参与者,进而提出能源转型治理政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宏伟
"碳锁定"是碳基技术体制通过市场化、制度化和社会嵌入三个阶段形成的,由技术锁定、系统锁定、制度锁定和社会锁定相互强化的超稳定结构,所以实现"碳解锁"需要社会技术景观对碳基技术体制产生冲击。在对社会技术景观的内涵和五种变化类型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划分了碳基技术体制演化的四种理想模式,并通过热电涡轮机和氯氟烃技术两个案例,论证了强化"碳锁定"的体制再生产模式,以及体制转向、体制演替和体制替代三种"碳解锁"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宏伟
"碳锁定"是碳基技术体制通过市场化、制度化和社会嵌入三个阶段形成的,由技术锁定、系统锁定、制度锁定和社会锁定相互强化的超稳定结构,所以实现"碳解锁"需要社会技术景观对碳基技术体制产生冲击。在对社会技术景观的内涵和五种变化类型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划分了碳基技术体制演化的四种理想模式,并通过热电涡轮机和氯氟烃技术两个案例,论证了强化"碳锁定"的体制再生产模式,以及体制转向、体制演替和体制替代三种"碳解锁"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淑华
世界经济在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条件的日益恶化,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空间,而应对环境变化的根本解决途径是建立有效的低碳效能社会。通过低碳的城市景观生态技术的研究,构建生态修复、有机循环、平衡共生等多元的规划设计体系,并通过行为引导及教育,促进城市环境的发展迈向低碳时代。
关键词:
低碳 生态 景观设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潘家华 张坤
实现碳中和的核心路径在于零碳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根本替代。零碳能源生产革命有助于协同推进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零碳能源消费革命可以有效提高民生福祉,促进区域协同。碳移除路径只能作为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有着应急备用的特殊功效。实现碳中和,需要摒弃碳思维,释放零碳转型发展新动能。我国在零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领域处于全球第一方阵,需将我国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转换为国际规则能力,寻求可再生能源领域市场话语权,引领零碳能源转型发展的系统性变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娟
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出台,有利于在价格形成机制上反映煤电机组功能转型,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电力市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将容量机制范围限于煤电机组,定位于回收部分而非全部固定成本,不仅针对性强、影响范围可控,而且可以激励煤电机组积极参与电力市场。通过竞争决定电量电价水平,形成由电量电价和容量电价构成的煤电价格体系,协同为煤电机组投资和运行提供价格信号。为确保煤电容量电价机制预期目标实现,建议紧密跟踪执行情况,对煤电成本、容量电费、电量电价竞争程度以及收入等进行全面监测,防范市场价格操纵,引导煤电积极发挥支撑调节作用,保障电力安全绿色经济供应。
关键词:
电价改革 煤电机组 容量电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卓淳 姚遂
社会技术转型的多层视角(MLP)是转型理论的最新进展,它认为转型是由三个层面——微观层的技术利基,中观层的社会技术体制和宏观层的大环境——相互作用引起的一个非线性的演化过程。该思路通过分析技术和社会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寻求理解社会技术体制的长期变化。本文以MLP为分析思路,研究我国电力系统现行体制已经发生的动态变化;并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时间维度,对我国低碳电力系统转型路径提出一个概念性的分析框架。短期的转变路径,延续和发展现有体制结构和治理模式,通过体制内行为主体有意识地调整创新活动和发展的方向,来解决体制内部矛盾和压力,实现政府2020年的减排目标和可再生能源目标。中期的重构路径,基本实...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锐 王俊杰
近年来罕见极端天气的不断增多,使人类深陷"碳排放"的困境之中。由于城市是碳排放的主体,低碳城市建设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重要途径。但"低碳"作为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的最热门词汇之一,其本质涵义在现实的喧嚣中显得面目模糊。事实上,关注"碳足迹"排放、切实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就是真正的"低碳",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是拥有低碳意识的城市居民。本文在辨析低碳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以上海世博会周边某小区的景观设计为例,尝试从景观的角度对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提出思考,景观设计作品可以充当低碳理念推广的催化剂。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低碳景观 发展途径 催化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玉安 孙琪 刘虔
把民生思想贯彻于低碳景观设计之中,试图通过民生的视角寻找可持续发展框架下低碳景观建设的创新途径。文章指出了当前低碳景观建设的紧迫性,阐述了民生视角的低碳景观的相关概念,明确了低碳景观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进而从人性化需求、材料的综合运用、景观施工和养护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
民生 低碳景观 规划建设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宁玲 陈伟 彭阳
城市景观管理是城乡规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景观管理技术规范是依法落实上位规划要求、实现规划管理法制化的法律保障和技术支撑。通过分析比较上海、深圳、重庆、武汉等城市景观管理技术规范体系及发展演变历程,归纳总结了城市景观管理技术规范体系共性经验和特色。
关键词:
技术规范体系 城市景观管理 精细转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毕克新 黄平 马婧瑶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立低碳技术观以引导低碳技术、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的发展方向成为必然。本文结合低碳技术和技术观的相关研究,从低碳技术的构成、特征与本质,低碳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低碳技术创新机制三个方面剖析了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技术观,揭示了低碳技术在时间状态、空间状态和时空状态维度的发展规律。研究发现,低碳技术观的建立将促进低碳技术的发展,树立低碳消费和低碳社会理念,进而推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邢燕 张轲
农村传统景观规划没有充分利用生态低碳技术,且在土地利用上忽视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文章以河南省为例,分析了新农村规划存在缺少合理有效的生态景观规划及缺乏对自然景观资源的均衡开发等问题;并提出了低碳理念下新农村景观规划及基质与斑块景观规划思路,对基于低碳理念的新农村景观规划展开深入研究。最后该文将低碳理念融入景观规划设计,分别从新农村道路、绿化、照明等3个方面入手,提出道路分级、利用乡土树种进行植物配置、使用新型照明布置模式等新农村景观规划建议,以加快河南省新农村建设进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叶郁 翟喜莉
低技术的可持续性景观策略崇尚自然,立足本土,尊重人文习俗,沿袭传统经验与营建工法,优选乡土材料,简单易行,特色浓郁。在现实的景观设计中,挖掘、研究、承袭低技术的景观策略与营建工法并付诸实践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天津泰达人工湖景观完善工程是低技术可持续性景观设计的实例研究,在景观设计中寻求生态可持续性、经济性、实效便捷之间的质量和平衡尤为重要,低技术的可持续性景观设计策略则为解决该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研究与实施的方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吕涛 王春玲 王飞
社会-技术系统转型近年来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形成了多层次分析框架、转型管理等理论。多层次模型认为,社会-技术系统转型是宏观环境、现有体制、创新利基相互作用的结果;转型管理理论将社会-技术系统转型看成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包括转型战略管理、转型策略管理和转型运作管理等层次。能源系统作为典型的社会-技术系统,是社会-技术系统转型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国外关于社会-技术系统转型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中国社会-技术系统转型带来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